《滿江紅》故事背景設定在南宋建立之初,本片拍攝地點選在太原晉陽古城。如果代入歷史,當時的太原,連同整個山西地區,早已被納入黃金版圖。但頗為巧合的是,在金朝壓抑屈辱的歷史中,正是太原軍民與金軍殊死壹戰,才延緩了北宋衰落的命運。
在內室糧草不進,外無援軍的困境折磨下,歷時九個月的太原終於在靖康元年秋淪陷。然而,與被北方強敵震懾、只知道搜刮民間財富討好侵略者的秦暉相比,太原為保衛農村而戰的血淚將永遠寫在中國的歷史上。
總司令臨陣脫逃,臨危受命。
公元1125年,原本與北宋相鄰的遼朝被崛起的女真政權金所滅。在遼金更叠的過程中,北宋積極參與其中,試圖與萬艷家族領導下的軍事力量共同瓜分遼國領土,還可以奪回當年石敬瑭割讓的巖雲故裏。
然而諷刺的是,北宋的軍隊並沒有做好與金聯手滅遼的準備。北宋統帥童貫剛召集人馬,因鎮壓南方方臘起義而錯失與金共攻遼的機會。童貫解決完“後院起火”的問題,就把自己的軍隊拖到了燕京,想把已經遠去的遼朝殘余全部抓回來。結果,北伐的宋軍不僅沒有迅速拿下燕京,反而在白溝被遼朝殘余勢力輕松擊敗。當他從南部的雄州邊境逃跑時,宋軍甚至被遼人攔截,這讓他很慌亂。
童貫禁軍表現不佳,刺激了統治者擴大政績的欲望。於是,在金滅遼後不久,金朝以邀請童貫談判為掩護,迫使兩人兵分兩路南下,直搗北宋腹地。其中,晉江幹韓(即人)率領的數萬左翼軍隊,從今天山西大同地區出發,對山西進行掠奪。前期,韓戰行軍順利,所經地區宋軍所向披靡。連韓戰自己都驚訝於“南朝”沒有用易守難攻的大山來阻擋他。
黏軍很快逼近太原。作為皇帝面前的紅人和“征伐巖雲的大功臣”,童貫雖然身在太原,但他的心早已飛回東京,因為之前與遼軍的戰鬥已經讓他徹底失去了信心。在這個時候,他怎麽可能抵擋得住遼呢?於是,童貫不顧太原地方官張效春的嘲笑和阻撓,執意逃跑,而守城的重擔則落在了太原地方官張效春和跟隨童貫的傅玄軍師王兵身上。
張效春作為傅玄的河東使和太原知府,屬於文官體系,對軍隊並不熟悉。如今關已棄城而走,金軍已重兵圍困孤城。很自然地,他把傅玄從中央軍事系統指揮的王兵視為自己唯壹的救星。目前,王兵並沒有屈服,而是毅然帶領自己的三千將士,投入到緊張的守備工作中。
首戰告捷,暗潮湧動。
除了城墻,太原缺乏有效的防禦屏障。歷史上,山西地方統治者選擇利用太行山或塞北山區修築防禦陣地,“禦敵於山西土”。即使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仍然選擇在忻口、娘子關等山西外圍關口投入重兵阻擊敵軍,而不是重點防守太原城墻內外。因為他們都知道單靠太原城是守不住的。
這個道理粘韓和王兵可能不清楚,但是粘韓低估了宋軍保衛太原城的決心。此時他本可以以重兵圍困太原城,同時在南方掠奪黃河以北的財富,尋找機會與另壹支無力離開的主力會合,形成對東京開封的奇襲。然而,粘漢認為,自從他開始與金太祖戰鬥以來,他很少輸了壹場戰鬥。現在被困在太原孤島之下,臉面難過。因此,他決定制造各種攻城機器,掩護步兵強行攻城。
面對來勢洶洶的軍隊,王兵也主動承擔起指揮的重任。他在太原招募年輕人配合守城的同時,也密切註意敵人的動向。當粘稠的攻城器械逼近城墻時,他命令人們把捆綁巨石的套索從纏住對方的機器裏扔出來,然後用力往下拉。金俊勇的木制戰車,披著鐵葉,蓋著生牛皮,在宋軍的箭雨下,扛著壹捆捆柴火向城門進發,試圖填平戰壕,為後續進攻的部隊減少障礙。
沒想到,王兵早有防範。他命令人們挖出通向壕溝的隧道,然後倒水,帶著燈漂進來。就這樣,8金軍扔進壕溝的柴火瞬間被點燃,未燃盡的柴火也被水淹沒。金人忙活了半天,還是沒能突破城防。眼看兩招都沒打中,韓戰就命令人用投石機投擲水桶般大的巨石,來破壞城墻。於是,王兵派人用裝滿麩皮的袋子及時堵住缺口,避免城防工程受到進壹步破壞。當金軍攻勢減弱時,王兵不顧身體疲勞,揮刀帶領敢死隊出城反攻金軍陣地,極大地鼓舞了宋軍的士氣。
金人攻城的招數很多,但王兵和他的手下總能如法炮制,我們所列舉的絕不是涵蓋戰爭的全貌。甚至這些都是後人查閱了當時太原知府張效春寫給兒子章昊的書信(詳見李瑟娥華銳《北宋著名抗金名將王冰事跡評點》)後才知道的。由此可見太原攻防戰的激烈。
保衛前線,放棄後方。
太原戰事膠著,與保州形影不離的右軍已提前到達東京城下。離不開模範的金軍雖然沒能很快攻占汴京,但始終保持著對城的軍事壓力,甚至打敗了姚率領近萬精銳在西北發動的夜襲。然而,遲遲不來接他,還是讓他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眼見趕到開封府戰場的宋軍越聚越多,我不禁擔心這壹方陷入了被對方包圍的尷尬境地,於是暗中安排退兵,同時大做文章宋軍此前的劫營失敗,要求宋國君主及其臣民貢獻大量金銀,割地賠償自己的“損失”。割讓的土地中,包括了長期無法攻占的太原城。此時,開封城的宋欽宗早已被金人的敲詐嚇得魂不附體,指揮守城的李剛也被他革職。當他得到金人割地的條件後,馬上就答應了。
我不能不派人向綿漢宣布這個消息,請他轉達宋朝割地的命令就走。但王冰根本不相信這是朝廷的本意,反而懷疑這是晉人的詭計,於是嚴詞拒絕。
王兵堅決守城,而作為平民的張效春卻因為長時間不能來朝廷增援而悲觀。現在結合他多年的為官經歷,他更傾向於認為割讓太原是朝廷的本意。所以,張效春“總有壹天會想辦法降敵”,也就是說,張效春借吃飯的機會召集監察部的同事,研究今後如何“體面地降服金人”。
然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王兵很快就註意到了張效春的變化,並以“敢說投降的就要宰了”之語相威脅,以暫時制服城內的投降派。此時,表面團結的太原暗流湧動。模範不能離軍後,韓戰知道攻開封的戰略失敗,只好向北撤退,但是韓戰走了,8金軍對太原的圍困仍然沒有解除,而是交給了他的部下。
幾乎與此同時,宋欽宗得知太原並未失守,於是在大臣們的勸說下,否定了之前的土地劃分。為了在以後的抗金戰爭中爭取主動,宋廷還率、姚谷通等西北邊防軍趕赴陜西。結果,姚被打敗,死在了養殖戶當中。此後,宋廷利用李剛組織援軍。然而,李剛在戰場上對與金軍作戰缺乏信心。“陳樹聲既然不認識兵,怕他無能,誤了國事”(《續資治資為鏡長編補》卷五十四)。後來他見不得不搪塞,只好去援助,但還是態度消極,留在了千裏之外的淮州。
這壹時期,太原城的缺糧現象越來越嚴重,親人相殘的人間悲劇不斷出現。"城裏的軍民十有八九餓死了。"為了進壹步孤立太原,韓戰的軍隊對晉南地區進行掠奪,造成大量難民渡河入豫。
太原的陷落
金人對南下的恐懼不斷蔓延,在他重返北方的同年,金廷發動了對北宋的入侵。這壹次,太原軍民依然不肯投降,但他們自己卻因為長期缺糧而失去了抵抗所需的基本體力。靖康元年九月,晉人登太原城,“走在地上”。得知城墻已破,王兵集結殘部,試圖與金人當街廝殺,卻難以挽回城池失陷的大局。
看到身邊的敵人越來越多,王冰不甘受辱,以宋太宗的“玉容”跳入汾水自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北宋滅亡北漢時,正是宋太宗懷恨太原,下令將城內所有房屋燒毀,然後淹水,給這座歷史名城帶來了災難。
與寧死不屈的王兵相比,張效春選擇了下跪投降,因為城池失陷已是既成事實。入城後,粘兵對屠城之事只字未提,只逼張效春指認王兵屍體,然後破口大罵,用戟刺其屍體,以掩蓋自己被堵在太原九個月的尷尬。
太原、開封、東京失陷後,徹底失去了牽制晉人南下的唯壹堡壘,不得不獨自面對兵力翻倍的敵人。幾個月後,開封失陷,延續100多年的北宋宣告滅亡。現代學者王國維在搜集王炳壽守城的相關資料時,不禁感慨——“河東已降,汴京不可守,乃靖康之局,若再撐壹年,必遭延宕。”保衛太原也成為北宋最後的抗金強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