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中國棉花生產的發展歷程及未來戰略

中國棉花生產的發展歷程及未來戰略

新疆棉花生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中國西北邊陲,東經73° 40′—96° 23′,北緯34° 25′—49° 10′,總面積1.66萬平方公裏,占中國領土的六分之壹以上。橫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脈將新疆分為南北兩半。習慣上說天山以南是南疆,天山以北是北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新疆擁有獨特的氣候資源,年平均日照時間2600-3400小時,積溫3000-4000℃。棉花是壹種喜熱喜光的作物,生育期在120天和145天之間。新疆日照長、積溫充足、無霜期長,為棉花生長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所以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棉花種植之鄉。

但從1949新疆和平解放到改革開放初期,棉花生產壹直處於低水平、不穩定的狀態。29年,棉花年產量從565,438+000噸增加到55,000噸,增長速度緩慢。隨著改革開放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特別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提出實施優勢資源轉化,確立“壹黑壹白”發展戰略後,各地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棉花產業,棉花生產開始呈現快速發展的強勁勢頭。棉花種植面積從1978年的226萬畝增加到2005年的1736萬畝,增長了6.7倍,產量已達185萬噸,增長了32.6倍。

表1 1955新疆棉花產量

年份(年份)

1955

1978

1990

2000

2003

2004

2005

產量(萬噸)

2.51

5.50

46.88

150.0

160.00

175.25

185

新疆有些地塊已經連續種了20年棉花,現在還在種棉花。病蟲害得到很好的控制,棉花的產量和質量仍在提高。通過高密度栽培、寬幅地膜覆蓋、膜下滴灌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棉花畝產從80年代的70公斤提高到現在的106公斤以上。目前,棉花已成為新疆第壹大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占當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50%以上。面積占全國四分之壹,產量已占全國三分之壹。新疆棉花質量、商品量、調出量、總產量、單位面積產量均居全國第壹,年調出商品棉1.25萬噸以上。至此,新疆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優質商品棉生產基地。

新疆棉花害蟲

由於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棉田主要害蟲的發生危害特點與內地有很大不同。棉蚜是80年代中後期棉田的主要害蟲。20世紀90年代,隨著棉蚜綜合防治措施的推廣應用,消除越冬蚜蟲來源、減少發生基數、隱蔽施藥、塗抹莖稈、保護利用天敵等壹系列防治措施得到有效控制。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棉鈴蟲上升為棉田的主要害蟲,尤其是在南疆,發生面積逐年增加,危害程度逐年加重。為了保護桑蠶,減少汙染,人們采用了許多方法來控制棉鈴蟲,如用楊樹枝引誘蛾子、人工捕蟲、挖蛹等,但這些技術措施並不能完全控制其暴發。朱砂葉蟎(Tetranychus cinnatarinus boisduval),截形葉蟎(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土耳其斯坦葉蟎(Tetranychus turkestani iguarov et nikol ski),朱砂葉蟎(Tetranychus cinnatarinus boisduval)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可在短時間內猖獗。也是新疆棉田的重要害蟲之壹。然而,在新疆,許多天敵,如食蟎瓢蟲、捕食蟎、捕食薊馬、小花蝽等。,數量豐富,對防治棉葉蟎有壹定的作用[3]。

轉Bt基因抗蟲棉

由於棉鈴蟲是棉花生產的主要害蟲,壹般年份棉花減產10%-15%。自1990年以來,我國棉鈴蟲連年爆發,僅1992年就發生面積4.33×106hm,造成我國棉花總產量損失30%以上,嚴重地區損失50%以上,直接經濟損失100多億元。近年來,劇毒化學農藥的世代使用,不僅增加了棉花種植成本,也破壞了生態環境。與此同時,棉鈴蟲的抗藥性也明顯增強,增加了害蟲防治的難度,嚴重阻礙了棉花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為了解決制約棉花生產穩定發展的世界性難題,國內外將生物工程技術與常規育種相結合,開展了轉基因抗蟲棉的育種研究。1988年底,孟山都獲得了Bt轉基因棉花。1995年底,美國農業部(US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環境保護局(EPA)相繼批準Bt轉基因棉花在國內生產中大規模推廣利用。65438-0997,中國農業部批準河北、河南、江蘇、新疆、遼寧5省(自治區)轉基因抗蟲棉放行,山東、山西、安徽、湖北4省商業化生產。2002年全球棉花面積為3400萬hm,其中20%即680萬hm種植了轉基因棉花,其中240萬hm種植了單價Bt基因。轉基因棉花的種植面積僅次於大豆(3650萬hm)和玉米(1240萬hm)。我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20萬hm (4%),比2001年增長40%。基本都是Bt轉基因棉,占全國棉花種植面積510萬hm。自1997以來,新疆每年種植轉Bt基因棉面積約70萬畝,主要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庫爾勒、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哈密地區。

1.新疆轉Bt基因棉和非轉基因棉調查

據報道,轉基因抗蟲棉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增加純收入[5-9]。新疆是中國最大的棉花種植基地,產量占全國產量的1/4,占世界的8%。為了摸清當地轉Bt基因抗蟲棉種植情況,給農民帶來實際利益,筆者於2006年4月在哈密市進行了調查。

1.1的調查

1.1.1哈密市

哈密是新疆通往中國內地的門戶。其地理坐標為東經91° 06′33″—北緯96° 23′00″北緯40° 52′47″,平均海拔45° 05′33″哈密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具有“南熱北涼”的氣候特征。總面積654.38+0.53萬平方公裏,占新疆總面積的9%。總人口51萬。地區轄哈密市、巴裏坤哈薩克族自治縣、伊吾縣,38個鄉(鎮)。全區有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新疆哈密煤業集團公司、兵團農十三師、哈密鐵路分局、新鋼集團雅滿蘇鐵礦等21個中央和自治區單位,人口占全區總人口的39%。全區可利用土地資源豐富,其中可耕地500萬畝,已耕地165438+1億畝。哈密綠洲熱量豐富,日平均積溫4450-4650℃ > 0℃。≥10℃積溫4073-4300℃,適宜種植春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全年平均日照時數3358小時,熱量資源十分豐富。但不足之處是熱量全年分布不均勻,棉花生長期有中間高兩頭低的趨勢。播種-出苗期氣溫低,有倒春寒現象,吐絮期氣溫下降快,有霜凍現象。哈密盆地幹旱少雨,晝夜溫差大,壹般在16℃左右,無霜期182天,有利於瓜、葡萄、棗等幹旱地區糖分積累,是重要的甜瓜產區。

表2海拔和光熱資源

接觸面積

平均高度

(米)

地理坐標

年平均溫度(℃)

年積溫大於0 (℃)

年積溫(℃)大於10。

年平均日照時間(小時)

哈密市

2692.1

東經91° 06′33″-96° 23′00″之間

北緯40° 52′47″-45° 05′33″之間

10.48

4550

4186

3358

1.1.2哈密市棉花種植情況

哈密氣溫比新疆石河子等地高,降雨不多,特別適合害蟲尤其是棉鈴蟲的繁殖和生長,所以害蟲的發生比較嚴重。為了防治病蟲害,達到保產增產的目的,哈密紅星二號基地放棄種植優質長絨棉品種,選擇高抗棉鈴蟲的Bt轉基因棉花品種。紅星二號基地棉花種植面積* * * 2.5萬畝,2005年主栽品種為33B、99B、抗8。33B是美國孟山都公司和代子棉公司在代子棉品種中導入Bt基因育成的抗蟲棉品種。該品種出苗好,幼苗整齊健壯,生長穩定,主根粗壯,側根發達,莖稈堅硬,抗倒伏。33B產量高,單鈴重5.1g,衣分36.6%,次指9.9g..早熟性好,生育期約125天,高抗棉鈴蟲、枯萎病、黃萎病。自1997-1998成功引進33B原種,開始大面積推廣。2005年種植面積654.38+0.2萬畝,占整個棉花種植面積的48%。99B是繼33B之後,美國孟山都公司和戴子棉公司利用基因工程技術開發的又壹轉基因抗蟲棉品種。該品種的特點是抗蟲、高產、抗枯萎病、抗黃萎病。生長期為130天。經過多年多點試驗,高產表現良好,產量穩定。壹般畝產皮棉90公斤以上,比33B增產8-10%。抗8號購自新疆康迪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為中早熟陸地抗蟲棉品種,生育期130~140天。這個地區的主要害蟲是蚜蟲、棉葉蟎和棉鈴蟲。病蟲害防治以生物和生態防治為主,嚴重時才采取化學防治措施。蚜蟲主要使用久效磷、氧化樂果等化學農藥。三氯殺蟎醇等農藥主要用於棉葉蟎的防治。哈密棉花種植基地棉花病害有黃萎病和枯萎病,但發病率不高。使用的控制劑是黃偉力克。

1.2.3采訪種植戶

在哈密棉花種植基地,隨機采訪了20位棉農。采訪前,我們已經向基地生產部門的工作人員了解了這些農民種植的棉花品種,避免農民因記不住之前種植的品種而造成的失誤。訪談內容涉及棉農的棉花品種和來源、種植模式、播前土壤和種子處理方法、棉花各生長階段的病蟲害防治策略和方法、農藥使用、收益和收益分配方式等。

表3哈密市棉花種植基地農藥使用情況(略)

2結果和分析

2.1面試結果

采訪中發現,基地裏的棉農已經全部成為基地的員工,基地給他們買了各種保險,退休後每個月都可以去基地領取養老金。他們每天按時在地裏幹活。該灌溉的時候,基地通知他們灌溉,該防治病蟲害的時候,他們去基地指定的地方買農藥,但從來不需要付現金。棉花收購的時候,會和所有的生產資料費用、植保費用、灌溉費用、種子費用壹起扣除。在農場,領導和工作人員負責下達指令,種植戶負責具體實施,工作人員親自指導執行。農場上形成了統壹植棉、統壹管理、統壹銷售的模式。

2.2結果和分析

2.2.1兩地病蟲害發生情況

哈密的棉花種植基地主要種植Bt轉基因棉花,蟲害不嚴重。零星發生的棉花病害有枯萎病和黃萎病,是棉花上的常見病害,但發病率不高。哈密棉花種植基地用黃偉立克防治,據技術人員介紹有壹定效果。此外,還有壹些棉蚜和棉葉蟎,但危害並不嚴重。

2.2.2農藥使用和種植成本

由於氣候原因,加上種植的棉花是轉基因棉花,棉花的病蟲害並不嚴重。哈密市每畝棉田平均農藥投入占總投入的0.68%。

哈密市棉花種植基地種植抗棉鈴蟲品種。第壹代和第二代棉鈴蟲不用控制,第三代只用。但此時棉花已進入生長後期,危害並不嚴重,所以農藥成本相對較小。哈密棉花種植基地20戶種植戶購買農藥的平均成本僅為1.03元/畝。在殺菌劑的使用和支出方面,主要指用於防治苗期病害的拌種劑,哈密市棉花種植基地為3.31元/畝。哈密市棉花種植基地空氣濕度低,不易發生病害,節約防治成本。除草劑方面,哈密市棉花種植基地平均支出3.85元/畝。

2.2.3哈密棉花種植基地棉花生產投入、產出和收入。

哈密棉花種植基地棉花生產投入高。這與棉花品種的價格差異有關。轉基因Bt棉花種子價格高也與當地水資源缺乏和管理成本有關。轉Bt基因棉畝產414.70公斤,哈密棉花種植基地平均每畝棉花純收入583.38+0元。原因可能有幾個:壹是哈密棉花種植基地氣溫高,同時哈密棉花種植基地光照充足,棉花是壹種喜熱喜光的作物。如果生長季節溫度足夠高,光照充足,產量自然會增加。在棉花收購價格相同的情況下,產量越高,收入越高。因此,哈密棉花種植基地種植戶收入高,自然氣候條件好是重要原因。其次,轉基因抗蟲棉的產量通常更高。哈密棉花種植基地種植的主栽品種33B、99B、抗8為抗蟲棉,因此哈密棉花種植基地籽棉產量高,棉花品種的遺傳因素是影響產量的重要因素。轉Bt基因棉花產量高,能給種植者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

3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轉Bt基因棉種植者的農藥用量和投入較少。但這只是壹年的調查數據,不足以說明問題,結果有待進壹步研究。

3.1時間問題

從時間上來說,只有壹年的調查數據。不同年份同壹地點的氣候條件會發生變化,病蟲害和雜草的發生情況會有所不同,農藥的使用量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壹年的數據不能反映真實情況。要想得到真實的情況,必須要有多年的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才能得到真實的規律。

3.2勘察場地單壹

轉Bt基因棉種植戶的農藥消費只在哈密棉花種植基地進行。當地氣候條件好,光熱資料豐富,病蟲害發生不嚴重,種植的品種都是高產抗蟲品種,農藥用量自然會有差異。為了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結論,需要進行多點調查,對調查數據進行科學的統計分析。

3.3種植模式和管理水平

種植模式和管理水平與大多數種植戶不同。哈密棉花種植基地的物質和人力資源、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綜合管理水平均高於自治區。采用統壹機械化播種,雙膜覆蓋,膜下滴灌,灌溉施肥均由膜下滴灌完成。其他地方仍采用其他秋播方式,灌溉采用漫灌。由於種植方式不同,農田小氣候不同,導致病蟲草害發生情況不同,農業用途也不同。在管理上,哈密棉花種植基地有專職的農技人員和植保工人,實時監測棉花病蟲害、土壤、肥料、水分,壹旦發現就進行適當處理,讓有害生物沒有時間滋生。而很多普通的種植基地不具備這樣的管理能力,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做不到。因此,從哈密棉花種植基地獲得的Bt轉基因棉花農藥的使用情況不能代表全國情況。所以,要得到真正的差異,應該多選擇與哈密棉花種植基地不同的地方調查。

4項建議

轉Bt基因棉花產量高,能給種植者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通過這次調查,筆者給出以下三點建議。

首先,對同壹調查地點進行多年的數據采集,並進行科學的數據分析。只有反復分析得出的結論才是有真實因素的數據;

第二,選擇若幹地點,至少三個地點進行調查,並對調查數據進行科學的統計分析。各地氣候條件不同,只有把所有可能改變結果的氣象條件都考慮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再次,如果在類似哈密棉花種植基地的地方進行調查,首先要選擇對自治區內的棉花種植戶進行調查,這樣結果才具有代表性。全國,甚至全世界都不可能有哈密棉花種植基地這麽豐富的物質和人力資源。

  • 上一篇:拼多多便宜霧化油可以買嗎
  • 下一篇:求十字架與吸血鬼所有人的配音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