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囑上會出現壹些縮寫,這些縮寫源自拉丁語。了解這些縮寫有助於更好地治療和康復,IH 代表皮下註射。
皮下註射是將藥物註入皮下組織。醫囑單上通常使用縮寫IH來代替。常見的註射部位是上臂和股外側。例如,口服胰島素很容易被胃腸道中的消化酶破壞而失去作用,而皮下註射則能迅速吸收。
醫院常用縮寫
縮寫?原文(拉丁文/英文)?中文翻譯?備註
12N/12 clock at noon 12 noon
Am?ante meridiem/before noon morning
AC?ante cibum/before meals 飯前 PC 指飯後,HS 指睡前
BID?bis in die/twice day twice daily
DC/discontinue stop
MN/mid night midnight zero
Pm?post meridiem/after noon afternoon
PRN?pro re nata/as necessary (long-term medical advice)
QD?quaque die/every day once a day
QID?quarter in die/four times a day four times a day
Qh?quaque hora/every hour once an hour
Q.2h? quaque 2 hora/every 2 hous every 2 hours Q.4h、Q.6h 等表示每 4 小時、每 6 小時壹次
QOD?quaque omni die/every other day 每隔壹天 QM、QN 表示每天早上、每天晚上
ST?statim/ immediately
ST? immediately 立即
SOS?si opus sit/必要時壹次給藥(僅限壹次給藥,12 小時內有效)
TID?ter in die/three times a day 壹天三次
此外,ID 表示皮內註射,IM 表示肌內註射,IH 表示皮下註射,IVgtt 表示靜脈註射,PO 表示口服。這些常用縮寫可以在醫囑單(長期和臨時醫囑單)上找到。上述縮寫均區分大小寫,可互換使用,且無影響。
擴展信息:
早在 15 世紀,意大利人 Catinel 就提出了註射器的原理。但直到 1657 年,英國人波義耳和雷恩才進行了首次人體試驗。法國國王路易十六(1774-1792 年在位)軍隊中的外科醫生阿貝爾也曾設想過活塞式註射器。但人們普遍認為,法國的普拉沃茲才是註射器的發明者。他在 1853 年監制的註射器是銀制的,容量只有 1 毫升,活塞桿上有螺紋。
英國人弗格森是第壹個使用玻璃註射器的人。玻璃的透明度很好,因此可以看到註射的藥物。從那時起,就有了用金屬制成的玻璃管和註射器,它們可以通過煮沸消毒,針頭可以磨尖、重復使用和消毒。現在的註射器都是塑料制成的,用壹次就可以扔掉,大大降低了註射時感染的風險。為確保衛生和防止交叉感染,當代的註射器大多由塑料制成。註射時無菌技術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