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Herba Menthae Heplocalycis
Herba Menthae ① Mentha haplocalyx (Briq.)
② Mentha haplocalyx (Briq. var. piperascens)
英文名:Wild Mint Herb
別名:又名羊油薄荷、水薄荷、水薄荷。piperascens)
英文名:Wild Mint Herb
別名:又名羊油薄荷、水薄荷、魚薄荷、人丹寧Malinvaud)
英文名:Wild Mint Herb
別名:又名Mentha haplocalyx(Briq.var.piperascens)
洋薄荷:又名蘇木薄荷、水生薄荷、菲舍爾薄荷、半葉薄荷(Briq.var.piperascens)
科屬:唇形科多年生根生草本植物洋薄荷的地上部分,是壹種具有特殊經濟價值的芳香作物。是壹種具有特殊經濟價值的芳香作物。
分布:在中國: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中國是薄荷油和薄荷腦的主要出口國之壹;
在世界上:廣泛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地區,少數分布於南半球。
薄荷品種:
全世界約有 30 種薄荷,其中薄荷有 25 種,除少數為壹年生植物外,大多數為多年生芳香植物。目前的主要產地是美國,最好的薄荷產自英國。莖長約 90 厘米,有毛的葉子呈鋸齒狀,花頂生,有紫色、白色和粉紅色的穗狀花序。中國有12種,野生的有辣椒薄荷、薄荷、留蘭香、圓葉薄荷、花萼薄荷等。
薄荷形態
I.根
生產上栽培的薄荷,真正起吸收作用的是生於直立莖上部伸入土壤和地下根莖節上的大量須根,這些根伸入土壤的深度為30cm左右,且以表土層15-20cm左右的最為集中;另外,在株間濕度較大的情況下,根在地上部最為集中,且根此外,在株間濕度較大的情況下,直立莖的基部節上和節間會生長出許多氣生根,這種氣生根在幹燥的天氣裏會自行死亡,因此對薄荷的生長發育幾乎不起作用。
莖
1.地上莖
薄荷的地上莖可分為兩種,壹種叫直立莖,呈方形,顏色因品種而異,有綠色和紫色。它的主要作用是生葉、生枝,並連接根和葉,把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養分傳給葉片,同時把葉片光合作用的產物傳給根部的導管通道,它有節和節間,節上生葉,葉腋內長枝。雖然莖的表面也有少量油腺,但精油含量極少(莖的鮮油產量為 0.001%~0.004%)。另壹種叫匍匐莖,它是由地上直立莖基部節芽萌發橫向生長而成,有節和節間之分,每節有兩個對生芽鱗和潛伏芽,匍匐在地上生長,有時其頂端還鉆入土中繼續生長壹段時間,頂芽再鉆出土面萌發成新苗;也有匍匐莖直接萌發頂芽發葉並向上生長成分枝的。匍匐莖的顏色、數量、長短和粗細,常因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發生變化。
2.地下莖
又稱地下根莖,形狀如根,故常稱為根。壹般當上部直立莖長到壹定(8節左右)高度時,莖基部淺土層中開始長出根狀莖,以後逐漸增多。第壹次收獲後,這些地下根莖在水分適宜的條件下又萌發出幼苗(即二割苗),生長到壹定階段後又長出新的種根,即成為秋播的材料。地下根莖也有節和節間,節上生長須根,每個節上還有兩個對生的芽鱗和潛伏芽,水平分布範圍可達 30cm 左右,垂直入土深度較小,大部分集中在土層表面 10cm 左右的範圍內。試驗表明:在自然條件下,地下根莖是不休眠的,也就是說,在土壤溫度和水分適宜的情況下,壹年中的任何時候,都能發芽並繼續生長,長成植株。
地下根莖貯藏的水分和養分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播種在土壤中就能萌發成新植株,這種新植株能基本保持原種的形態和優良性狀,所以是生產上用來繁殖的主要環節。
三、葉子
薄荷的葉子以相反的方式附著在莖節上。葉片的形狀、顏色和厚度以及葉面的狀況和葉緣鋸齒的密度因品種、生長期和生長條件而異。壹般來說,葉片形狀有卵圓形、橢圓形等;葉片顏色有綠色、深綠色和灰綠色等。
薄荷的葉片既是光合器官,也是儲存精油的主要場所。油腺(儲油結構)分布在葉片的上、下表皮,下表皮較多。單位葉面積上的油腺數量因品種而異,也與植物的生育期、葉齡、葉片位置有關。特定葉面積上的油腺密度越大,含油量就越高。葉片中的精油含量占整株植物總含油量的 98% 以上,但每片葉片的含油量都與環境條件、栽培技術、品種、葉片部位和葉齡密切相關。根據測量結果,植株葉片的含油量自下而上逐漸增加。
單位面積的產油量首先取決於單位面積的葉片數量、葉片面積的大小和含油量(油腺密度)的高低。因此,在生產實踐中如何增加葉片數量,減少和延緩葉片脫落,防止病蟲害,已成為薄荷生產的重要環節。
四、分枝
薄荷的分枝是從主莖葉腋的潛伏芽長出來的,也就是著生對生葉。不同品種的分枝能力不同,同時分枝數、分枝長度、分枝節數等又與田間種群密度和栽培措施有關,壹般來說,隨著田間種群密度的增加,單株分枝數減少,分枝節數上升。栽培條件差,特別是缺肥、缺水也會影響分枝。因此,在栽培中如何根據品種的分枝習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等條件合理控制田間密度是實現高產的重要措施之壹。
五、花、果、種子
薄荷花小。花萼基部合生成喇叭形,上部有五個三角齒;花冠為淡紅色、淡紫色或乳白色,基部有四個裂片合生;正常花有雄蕊四枚(有的品種雄蕊不顯或只留痕跡),著生於花冠壁上;雌蕊壹枚,花柱頂端分叉,伸出花冠外側。正常花(即雌蕊和雄蕊都有)花朵較大,雄蕊不外露或只留痕跡的花朵較小。
在自然生長的情況下,每年開花壹次。而在人工栽培條件下,壹般壹年采收兩次,壹年開花兩次(部分品種和某些地區除外),花期因品種和地區而異。
壹天中的盛花期往往因氣候條件而異。如果天氣晴朗,通常在上午 6 時至 9 時;陰天或雨天則會向後推遲,下午停止開放。
薄荷自花授粉壹般不能結果,必須靠風媒或昆蟲異花授粉才能結果。壹般情況下,從現蕾到開花大約需要 10 到 15 天,從壹朵花開放到種子成熟大約需要 20 天。開花結果的速度因品種和環境條件而異。壹朵花最多可結四粒種子,種子儲存在鐘形花萼中。果實為小堅果,長圓狀卵形,種子非常小,淺褐色,1 萬粒重僅約 1 克,每市斤種子可達 500 萬粒左右。
秋季開紫色、淡紅色或白色的花。薄荷雖然適應性很強,但以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和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尤為適宜。薄荷莖葉中含有薄荷油,又稱薄荷原油,可用蒸餾法提取。薄荷油可通過分餾、冷凍、結晶等方法提取薄荷醇,剩余的油稱為薄荷油,其中仍含有 55% 左右的薄荷醇。薄荷油、薄荷腦可用於制備清涼油、薄荷錠等消暑藥品,也可用於食品、化妝品、香料等。薄荷的莖葉入藥,有祛風清熱、止痛、健胃、祛痰的功效,主治感冒、頭痛、咳嗽、咽喉腫痛等癥。
薄荷的化學成分:鮮葉含揮發油 0.8~1%,幹莖葉含 1.3~2%。油中的主要成分是薄荷醇(Menthol),含量為 77~78%,其次是薄荷酮(Menthone),含量為 8~12%,還含有乙酸薄荷酯、莰烯、檸檬烯、異薄荷酮、蒎烯、薄荷酮、蒎烯、?蒎烯(Pinene)、薄荷酮(Menthenone)、樹脂和少量單寧、迷叠香酸(Rosmarinicacid)。新鮮莖葉含揮發油約 1%,幹莖葉含油 1.3%-2%。油中主要含有 l-薄荷醇(l-menthol)約 77%-87%,其次是 l-薄荷酮(l-menthone)約 10%。它還含有異薄荷醇(異薄荷酮)、pulegone、癸基乙酸酯、薄荷醇乙酸酯、薄荷醇苯甲酸酯、α-蒎烯、戊醇-3、β-蒎烯、β-?烯、己醇-2、d-月桂烯、蒎烯、辛醇-3、椰油烯和α-蒎烯。-葉片中還含有蘇氨酸(α-松油醇)。此外,葉片還含有蘇氨酸(threonine)、丙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和其他遊離氨基酸。據說它還含有樹脂和少量單寧及迷叠香酸(迷叠香酸)。此外,還有多種黃酮類化合物。
化學鑒別:
(1)取本品少量葉粉,用少量油升華,迅速加入2滴硫酸和香蘭素結晶少量,呈黃色至橙黃色,再加入1滴水,即成紫紅色。(薄荷腦)
(2)取本品 0.5g,加石油醚(60-90℃)5ml,密閉,振搖數分鐘,放置 30min,濾過,濾液供試樣用,與薄荷腦作對照,配成每毫升含 2mg 的對照品溶液。分別點樣於矽膠 G 薄層板上,以苯-乙酸乙酯(1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 2%香蘭素硫酸溶液,於 100℃加熱 2-5min ,得供試品色譜圖,在與對照品色譜圖相對應的位置上,顯玫瑰紅色斑點。
性味:性涼,味辛。
功能與主治: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透疹。用於風熱感冒、風熱初起、頭痛、目赤、喉痹、口瘡、風疹、麻疹、胸脅脹滿等癥。
薄荷日常用法 1.用於風熱感冒、乍暖還寒。本品辛以發散,涼以清熱,輕而涼,為疏散風熱的常用之品,故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頭痛發熱,微惡風寒,常與銀花、連翹、牛蒡子、金銀花等配伍,如銀翹散。
2.用於頭痛、咽喉腫痛。本品輕浮芳香,善疏散上焦風熱,清利頭目、咽喉。用治風熱上攻,頭痛目赤,多配桑葉、菊花、荊芥子等;用治風熱壅盛,咽喉腫痛,常配桔梗、甘草、僵蠶、荊芥、防風等。
3.用於麻疹、風疹瘙癢。質輕而散,具有疏散風熱、解毒透疹之功,用治風熱束表、麻疹不透,常與蟬蛻、荊芥、牛蒡子、紫草等組成透疹湯;治風疹瘙癢,可與苦參、白鮮皮、防風合用,取其祛風透疹止癢之效。
4、用於肝郁氣滯,胸脅脹痛。本品又入肝經,能疏肝解郁,常與柴胡、白芍、當歸等疏肝調經之品配伍,治療肝郁氣滯、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等癥,如逍遙散。
5、此外,本品芳香化濕,還可用於治療夏季感受暑濕穢濁所致的懊惱、腹痛泄瀉,常與藿香、佩蘭、白扁豆等配伍。
用法用量:水煎,3~6g;宜後下。其葉長於發汗,其莖偏於理氣。
註意:本品芳香辛散,發汗解表,虛汗者忌服。
藥理作用:含揮發油,主要為I-薄荷醇、1-薄荷醇及薄荷醇酯。
薄荷油內服通過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促進汗腺分泌,增加散熱,起到發汗解熱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胃腸平滑肌收縮,可拮抗醋酸膽堿的作用而有解痙作用;薄荷油能促進呼吸道腺體分泌,對呼吸道炎癥有治療作用;體外試驗薄荷煎劑對單純皰疹病毒、森林病毒、腮腺炎病毒、單純皰疹病病毒、森林病毒、腮腺炎病毒有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雙球菌、卡他球菌、腸球菌、痢疾桿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的抗菌作用;外用薄荷油能刺激神經末梢的冷感受器產生冷感,並反射性地引起深層組織的血管變化。能刺激神經末梢的冷感受器產生冷感,並反射性地引起深部組織的血管變化,起到消炎、止痛、止癢的作用。
《中藥藥理》:"本草綱目》中說:薄荷味辛、性涼、無毒,具有發汗、解熱、祛痰、抗氧化等功能。長期作為菜肴生吃或熟吃,能卻腎氣、祛邪毒、除勞氣、解疲勞,使人口氣清香潔凈。煎水洗可治膝瘡。還能治痰飲及各種風邪、心風。此外,取汁服可去心熱及口齒之疾;搗汁漱口,可去舌胎言澀;用葉塞鼻,止鼻衄;還可敷治蜂螫及蛇咬傷。食醫心鏡》中也寫道,薄荷煎煮豆豉湯,溫酒和飲、泡茶,生吃皆可,比蔬菜更有益。
薄荷的種植方法
薄荷生於河溝邊或山野濕潤之地,現多為藥農在該地區種植。在家裏用花盆種植薄荷也非常簡單。可在 3-4 月間挖取粗大、白色的根莖,剪下長約 8 厘米的根段,埋入盆土中 20 天左右後就能長出新株。也可在 5-6 月扡插嫩莖頭遮陰。薄荷是多年生植物,根系發達,每年春季翻盆時可分出大量植株。平時保持盆土濕潤。施肥以氮肥為主,磷鉀為輔,薄肥勤施。藥用草在生長季節往往要收獲兩次。第壹次(第壹刀)是在立夏節氣前 5-6 天,葉茂花未開,割去地上部分;第二次是在秋分至寒露,花盛葉未雕。第二次采收的藥用效果最好。兩次采收的莖葉可洗凈、切下、曬幹,放入甏中,以防香氣散失或黴變,壹年四季均可入藥。
除少數壹年生植物外,大部分為多年生有香氣的植物。目前主要產地是美國,最好的薄荷產自英國。莖長約 90 厘米,毛葉呈鋸齒狀,花頂生,有紫色、白色和粉紅色的花穗。薄荷喜歡生長在潮濕的氣候條件下。
薄荷的品種很多,但無論哪壹種,都具有適應性強、耐寒、易種植等特點,非常適合新手種植。薄荷喜歡明亮的光線,但不喜歡陽光直射,也喜歡充足的水分。因此,最好在土壤未完全幹燥時澆水。薄荷生長非常迅速,可以隨時采摘食用,是茶葉和蔬菜的上佳選擇。用草藥研究專家尤吉雄的話說,不要怕把草藥摘掉,有些草藥會越摘越旺,薄荷就是其中之壹。
薄荷是種植草本植物的極佳起步植物,大多數薄荷都可以通過分株或扡插繁殖,在生長季節(春季到夏季最佳)用莖切段繁殖,很容易生根。
生境:薄荷喜歡溫暖、潮濕、陽光充足、雨水充足的環境。根莖可在 5-6℃ 的溫度下萌發幼苗,植株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 20-30℃。有很強的抗寒能力。
栽培管理 栽培薄荷的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喧土為宜。
水分對薄荷的生長發育影響較大,植株生長的初期和中期需要較多的水分。
現蕾期和開花期要求天氣晴朗幹燥,需水量較少。
附小方子:
1.治療蜜蜂蜇傷紅腫薄荷鮮葉貼患處,立竿見影。
2.治水入耳痛 薄荷汁滴耳,即愈。
薄荷名論①《綱目》:薄荷,辛能散,涼能清,專祛風散熱。故頭痛、頭風、目赤、咽喉、口舌病、小兒熱病及瘰癧、瘡疥為要藥。
②《本草綱目》:薄荷,味苦而多無毒。辛用入肺,肺主皮毛,苦用入心,並從火,主血,主熱,諸陽之臟。賊風傷寒,其邪在表,故汗出則解。風藥性升,又兼辛溫,故能散邪。辛香通竅,故治腹脹、霍亂。食療本草》引為能清心熱,故為小兒驚風熱家引經之要藥。辛香走散,以通關節,故逐賊風,發汗,風從汗解也。此非脾胃家之藥,安能主食不消?性之所起,亦難主下氣;乏勞則虛,非三治可解,三治不行,明當子異。又:病人不服新病,以其汗出假表氣也。若因肺虛寒客咳而不發熱者勿服,以補當愈。陰虛發熱不服,以其汗出則津液多竭也。足氣類傷寒發熱不服,以其病主下而屬脾也。血虛頭痛,非用補血藥不可。小兒身熱因傷食不可用,小兒身熱因疳積不可用。小兒痘診為氣虛,雖體熱初起,亦不可用。
三 "藥":薄荷,味辛能散,性涼而清,通六陽必先,祛壹切風熱。取其性利而光清,利頭面,用治失音,療口齒,清咽喉。與川芎同用,直達頭頂,以導壅熱。主消腫、散筋熱、除腰痛,引表藥入營衛,以解氣滯。
4《新編本草》:
<>4《本草新編》:薄荷不獨善解風邪,亦善解郁。尤善解郁,用薄荷解郁不如用薄荷解郁。薄荷入肝膽經,善解半表半裏之邪,較柴胡清淡。5《本草求真》:薄荷,氣味辛涼,功專入肝肺。故《本經》載辛能散,而於頭痛、頭風、發熱惡寒為宜,辛能通氣,而於心腹、痰飲為治:涼能清熱,而於咽喉、口腔、目、耳、癮疹、瘡瘍、疥癬、發熱、骨蒸、衄血,為妙。故古方開竅散氣,小兒驚癇,導引宣風;腸風血痢,清氣之法,但不敢多用二三,恐泄真氣。
6《本經續編》:吐下宜減脹,下氣宜行食,即不減不行,亦宜寬氣消導下行為治,何取於薄荷?不知薄荷性涼,似豆蔻之輩,原可寬中益氣,消導降也。尤其香烈外發,不似豆蔻生成內蓄,故專於發散,而治內不專耳。若邪氣食已內擾,而仍根於表者,則非薄荷內結,外劇其根,豈能使表盡除哉。
7《醫宗金鑒-參西錄》:薄荷味辛,氣清痰涎,性平。其力能透筋骨,出表外,宣臟腑,通經絡,服後透發涼汗,為溫病宜汗解之要藥。若少用,亦善和內傷,治肝氣膽火作痛,或肝風內動,忽發癲痙瘈疭,頭痛,目痛,鼻淵,鼻塞,外出作痛,咽喉腫痛,四肢攣急作痛,壹切風火,壹切熱病,皆可治之。痢疾初起敵外感者,亦宜用之,散外感即清腸中之熱,則痢疾易愈。它還善於消毒殺菌,祛除惡氣,凡霍亂痧癥,也可作為要藥。因其味辛性涼,又善解表癮疹,療皮膚瘙癢,為兒科常用之品。溫發汗用薄荷,猶傷寒發汗用麻黃,按薄荷古本名苛,為菜,不為藥。本經》、《別錄》皆不載,至唐代始列於藥中,故《傷寒論》方中未用薄荷。不過,在考證《傷寒論》的方劑時,還真有壹個方子當用薄荷,因為當時的藥物中沒有收載薄荷,也就是說,當用薄荷的方子,只好轉向其他藥物了。試取《傷寒論》之方,如麻黃湯中之麻黃,則宜用薄荷代之。蓋麻杏甘石湯,原治發汗喘而無大熱,既雲無大熱,尚有熱可知,有熱仍用麻黃,取其瀉肺定喘;然麻黃能瀉肺以定喘,薄荷亦能瀉肺以定喘(薄荷辛能抑肺氣之壅盛,又善搜肺風),用麻黃以熱治熱,如用薄荷以熱治熱者涼乎?又如凡湯中有葛根,亦可以薄荷代之;蓋葛根原發表陽明經中之熱,葛根較薄荷涼,而其發表之力遠不及薄荷,用葛根豈不及薄荷乎?此非古訓之背,古人用藥當未備,原方不能盡善盡美,無他,勢所限也。
8 《本草正義》:孫星衍刻《本草綱目》,徑稱薄荷蘇類,確可信。唐本草》謂辛文,亦以蘇類例之。然寒涼之氣可散風熱,絕非溫藥,故潔古直謂之辛涼。主治則《湯本》謂賊風寒氣,心腹脹滿,霍亂,不消食,下氣者,大致與紫蘇相似,但其辛而涼下,與溫散稍異耳。按外治風熱瘡法:煮汁和入消腫藥末,涼後入皮膚,可立即止痛。薄荷營養豐富,春夏季可采其嫩莖食用。涼拌後用沸水炒熟或燙熟,清香可口,特別是夏天用其嫩葉與其他果蔬榨汁飲用,是清熱去濁的好蔬菜。也可涼拌炒肉絲、煲湯榨汁、做餡,像其他蔬菜壹樣食用。夏天喝薄荷茶也是別有壹番風味,先用沸水泡茶,然後倒掉茶水,在熱水中加入新鮮薄荷葉,再加入沸水,浸泡幾分鐘,加入白糖,味道辛辣,清涼透心、還能治內熱、外感、頭痛頭暈等病,古人早就說過:"如飯,久食,補腎益氣,祛毒,除穢氣,令人氣息清香。" 在南京的壹些居民小區,樓前往往種有壹片薄荷。居民常取其葉或尖,或炒或煲湯,清熱解暑,食用觀賞兩不誤。薄荷在園林中可作為低濕地被和觀賞花卉栽培,能迅速覆蓋地面,且病蟲害少,值得推廣應用。
薄荷的工業用途1、食品添加劑
在壹些食品、糕點、糖果、酒類、飲料中,加入微量的薄荷香精,即具有獨特的香氣和令人愉快的清涼氣味,可促進消化,增進食欲。
作為食品添加劑用在糖果、糕點中,主要有清涼薄荷糕、開胃蛋糕、薄荷糖、紅糖、口香糖、潤喉糖等;用在薄荷制品、酒類、飲料中,主要有薄荷酒、薄荷茶、薄荷露、薄荷提神飲料,以及具有解酒作用的薄荷蜂蜜水等。
2、煙草調味劑
烤煙中加入薄荷醇時,可明顯減弱煙草的辛辣刺激味,變得淡雅,口感更佳,更適合女性和老年人壹起吸食。
3、日化香精殺菌劑
在牙膏、牙粉、漱口水等口腔清潔用品中用量較大;
在冷霜、剃須膏、須後水、花露水、香水、香皂中,在潔面乳、面膜、洗發水、洗發液、洗手液、沐浴露、防曬霜等護膚品中也有少量應用;
化妝品和洗滌用品中;
在空氣和空?
在空氣清新劑、衛生殺菌劑、殺蟲劑、面巾紙、衛生巾以及除臭殺菌鞋墊、保健內衣、床上用品等家庭衛生用品中加入適量薄荷油,既有收清涼芳香之效,又有殺菌消毒之妙用。
薄荷的醫療用途 1、藥理作用
刺激和抑制神經的作用:薄荷制品具有刺激中樞神經的作用,對皮膚有灼熱感和冰涼感的作用,同時,它對感覺神經末梢有抑制和麻痹神經的作用;因此,可作為皮膚的抗刺激劑和興奮劑。既對皮膚瘙癢有抗過敏和止癢作用,又對神經痛和風濕性關節痛有明顯的緩解和鎮痛作用;
還有消炎和抑菌作用:薄荷制品對蚊蟲叮咬皮膚有脫敏、消炎和抗菌作用;對上呼吸道感染也有明顯的止咳、消炎和抗菌作用;對痔瘡、肛裂腫痛、發炎有抗菌作用;
健胃祛痰作用:口含薄荷制品的配方,對味覺神經和嗅覺神經有興奮作用。對口腔粘膜有炮熱感和刺激作用,能促進口腔流涎,增進食欲,增加胃粘膜的血液供應,改善消化功能。可用於治療食積,緩解胃脘部的漲悶感。還可用於治療呃逆和痙攣性胃痛。此外,薄荷在腸道中也有很好的祛風作用,能減輕腸道脹氣,減緩腸道肌肉蠕動,具有減緩腸疝的功效;
1、芳香調味作用:主要利用薄荷特有的清涼潤喉和芳香氣味來掩飾和改善壹些有異味而難以下咽的不適藥物。
2、入藥方式
薄荷制品在入藥方式上主要有三種:
薄荷幹葉或薄荷全草用於中藥煎劑或中成藥配方;
薄荷腦晶或薄荷錠用於中成藥或西藥配方;
薄荷油或精油用於中西藥配方;
3、藥物分類
以薄荷腦、薄荷油為主要成分或劑型的中西藥可分為三類:
內服藥: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止咳糖漿、解痙鎮痛酊、胃復安口服液、保護咽喉、潤滑劑等;
外用藥:清涼油、紅花油、白花油、知母、痱子水、痱子水、防滴水等。
這些藥物包括:清涼油、紅花油、白花油、風油精 痱子粉、痱子水、止癢凝膠、止癢水、痱子粉、甘油搽劑、無毒膏、皮炎平膏、傷濕止痛膏、鼻嗅通竅劑等。
註射劑主要有:復方薄荷腦註射液、復方鹽酸利多卡因註射液等;
4、毒副作用
薄荷腦、油劑對哺乳動物有較強的麻痹作用,如過量使用會導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因此,用藥劑量不能超過規定限量(藥用除外,壹般每人每天不超過2mg/kg體重)。
應用前景: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薄荷系列產品的用途將越來越廣泛。近十年來,添加少量薄荷腦、精油的洗發水、沐浴露、香皂等產品受到人們的青睞;使用薄荷精油進行安神鎮靜、消除疲勞的芳香療法逐漸盛行;特別是薄荷腦及其衍生物、絡合物--水楊酸薄荷酯、鄰苯二甲酸薄荷酯等薄荷系列新產品在防曬化妝品、頭發再生精、除皺霜、露、祛疤以及部分減肥保健品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另外,據國外最新發表的醫學研究成果表明,我國的薄荷油具有獨特的抗癌作用。
應用進展:
1、抗癌: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英國科學家最近發現,壹種常見的中藥薄荷葉對治療癌癥有特殊療效。薄荷葉可以阻止癌癥病竈中血管的生長,使癌癥得不到血液供應,最終 "餓死"。英國索爾福德大學的壹位教授說,他希望用薄荷葉制成的藥物能盡快用於臨床。
2、抗病毒:陳祖基等人指出,薄荷煎劑能抑制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增加感染量則無抑制作用。國外報道,同屬植物薄荷的水提取物,對單純皰疹病毒、牛痘病毒、塞姆利基森林病毒和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但對流行性感冒無效。
3、促進透皮吸收:國外研究表明,薄荷醇可明顯促進對乙酰氨基酚的透皮吸收,三氯他汀有明顯的促進吸收作用,柴胡的生物利用度可增加,可明顯促進對乙酰氨基酚的透皮吸收。這種促進透皮吸收的作用可能是由於薄荷醇能通過改變角質層脂質的結構來改變藥物的透皮滲透作用。
4、抗菌消炎:王偉等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分析了薄荷精油的成分,在鑒定出的21種成分中,異佛爾酮(41.22%)、β-豆甾醇(10.01%)、石杉醇(2.89%)、β-蒎烯(1.45%)和案樹腦(1.13%)是主要成分。瓊脂擴散法和微量肉湯稀釋法研究了薄荷精油的抗菌活性。結果表明,枯草桿菌和變形桿菌的抑菌圈最大。
5、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研究表明,皮下註射薄荷醇能劑量依賴性地促進小鼠的活動,其對小鼠活動的促進作用,可能與多巴胺有關。動物實驗表明,薄荷醇對大腦有保護作用。圓葉薄荷油和薄荷油均有中樞抑制作用,能明顯延長戊巴比妥鈉誘導的睡眠時間,薄荷醇對戊巴比妥鈉的中樞抑制作用有壹定的量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