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山行》。
原詩:
在山上旅遊
遠觀寒山,石徑斜,白雲生人。
駐足坐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註意事項:
徒步旅行:在山裏行走。
遠方:登上遠方。
寒山:深秋的壹座山。
石頭路:用石頭鋪成的路。
斜的:就是傾斜的意思。
生:另壹個版本是“深”,“生”可以理解為白雲形成的地方;“深”可以理解為在雲的深處。
坐:因為。
霜葉:楓樹的葉子在深秋霜凍後變紅。
楓林之夜:傍晚的楓林。
余:比
翻譯:
石徑從山頂彎彎斜斜,白雲生長的地方有幾戶人家。
我停下馬車只是因為我喜歡楓林的夜景。結霜的楓葉勝過鮮艷的二月花。
贊賞:
這是壹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第壹句:“寒山石徑斜遠”。自下而上,寫壹條石板路,蜿蜒至滿山秋色。“寒”字指向深秋時節;“遠”字形容山路的長度;“斜”字照顧到了句首的“遠”字,寫了壹座高而緩的山。因為坡度不大,可以自駕出行。
《白雲生有人》,寫的是雲和人。詩人的眼睛壹直沿著這條山路向上看。白雲飄過的地方,有幾間石屋,用石頭砌成的墻。這裏的“人”照顧的是上壹句的“石徑”,是那些家庭上下的通道。這樣,兩種景色就有機地聯系在壹起了。白雲仿佛從山中誕生,四處飄蕩,既能表現山的高度,又能在山的綠色映襯下,顯出雲的淡白,色彩鮮艷。詩人運用了穿雲破山的手法,讓這壹片片白雲遮住了讀者的視線,卻留下了想象的空間:白雲之上,雲外有山,必有別樣的風景。
詩人只是在對這些景色進行客觀的描寫。雖然用了“冷”字,但只是把下面的“晚”、“霜”等詞梳理出來,並沒有表現出詩人的情感傾向。畢竟,它只是為下面的描述做準備——概述林峰所處的環境。“停下來,在楓林裏坐到很晚”是不同的,這種傾向已經非常明顯和強烈了。山路、白雲等人沒有打動詩人,但楓林的晚景讓他驚喜難抑。為了停下來欣賞這片山林的風景,我也不在乎繼續開下去了。前兩句寫的風景已經很美了,但詩人愛的是楓林。通過背景,為描寫楓林做好了鋪墊,做好了準備,於是水到渠成,引出第四句,指出熱愛楓林的理由。
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述都是在為這句話做鋪墊。為什麽詩人用“於虹”而不用“鴻儒”?因為“紅如”正如春花,無非是裝點自然美;而《紅在》是春花比不了的。它不僅顏色更鮮艷,而且更耐寒,經得起風霜的考驗。
這首小詩既是壹首即興的風景頌歌,也是壹種誌向的表達。它是詩人內心精神世界的表達,是其情趣的寄托,所以能給讀者以啟迪和啟發。
寫作背景:
這首詩描寫了壹次遠山之旅,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認。作者在深秋爬山賞景,陶醉在這如畫的美景中,所以寫下這首詩來紀念。
關於作者:
杜牧(公元803-852),牧之樊川人,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Xi)人,唐代詩人。杜牧被稱為“小杜”,以區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杜麗”。因晚年住在長安南樊川別墅,後被稱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