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及縣以上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商品流通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的家畜屠宰加工行業管理工作。第五條 國內貿易部行使下列職責:
(壹)制訂全國屠宰加工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
(二)起草屠宰法規,制訂屠宰行政規章,並監督執行;
(三)起草屠宰廠(場)設計規範和技術標準;
(四)制定屠宰加工產品質量標準,負責屠宰廠(場)屠宰加工質量管理;
(五)統壹印制《屠宰許可證》,制定檢驗證書和檢驗標誌,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屠宰檢驗規程和檢驗印章;
(六)制定考核屠宰加工、檢驗人員的標準和管理辦法;
(七)屠宰加工業其他有關事項。第六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商品流通行政部門在本轄區內行使下列職責:
(壹)制訂屠宰加工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
(二)組織實施屠宰法規和屠宰行政規章的執行;
(三)監督屠宰廠(場)執行設計規範和技術標準;
(四)負責屠宰廠(場)屠宰加工質量管理;
(五)組織實施屠宰檢驗規程,負責《屠宰許可證》、屠宰檢驗證書、檢驗標誌和檢驗印章管理;
(六)組織屠宰加工、檢驗人員的培訓與考核,發放《屠宰檢驗員證書》;
(七)屠宰加工業其他有關事項。第七條 市、縣商品流通行政部門在本轄區內行使下列職責:
(壹)制訂屠宰廠(場)規劃與布局;
(二)會同有關部門對定點屠宰廠(場)進行審核;
(三)監督檢查屠宰廠(場)執行國家有關法規和行政規章的情況;
(四)負責屠宰廠(場)屠宰加工質量管理;
(五)培訓考核屠宰工人,發放《屠宰工人上崗證書》;
(六)屠宰加工業其他有關事項。第八條 屠宰廠(場)的設立,必須堅持統壹規劃、合格布局、促進生產、方便群眾、有利流通、便於管理的原則。第九條 設立屠宰廠(場)必須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壹)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質符合國家規定的飲用水標準,周圍環境無有害汙染源,遠離居民住宅區、公***場所、水源保護區;
(二)屠宰加工區和生活區分開設置,屠宰工藝流程符合衛生要求,不得交叉汙染。
(三)設有家畜待宰圈、病畜隔離圈、屠宰間、內臟整理間、急宰間和病、死畜無害化處理以及汙水汙物處理設施。
(四)地面、墻裙用無毒材料制成,不滲水、便於沖刷消毒;
(五)備有麻電、屠宰、吊掛,照明設備、專用容器和運載工具;
(六)備有檢驗設備,檢驗工具、消毒設施和消毒藥品;
(七)配備與屠宰規模相適應的經省級商品流通行政部門考核合格並持有《屠宰檢驗員證書》的檢驗人員,以及經培訓合格,持證上崗的屠宰工人。第十條 大中城市屠宰廠(場)實行機械化屠宰,除具備第九條規定的條件外,還必須設有屠宰機械、涼冷間、寄生蟲檢驗室、化驗室和檢驗機構,並實行主任檢驗工程師負責制。第十壹條 符合第九、十條規定的屠宰廠(場),經市、縣商品流通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審核後,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發證,並報省級商品流通行政部門備案。第十二條 屠宰廠(場)屠宰加工家畜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壹)憑農牧部門出具的產地檢疫證明收購、屠宰;
(二)符合屠宰加工工藝流程要求和衛生管理規定;
(三)按《肉品衛生檢驗試行規程》的規定進行同步檢驗;
(四)屠宰後的畜產品符合國家產品質量標準;
(五)對檢出的病、死家畜,按有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
(六)家畜宰前宰後都不得註水、灌水、摻雜使假;
(七)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下合格的產品不得出廠(場)。
屠宰供應少數民族畜產品的屠宰廠(場),除遵守前款規定外,還要尊重其民族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