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怨憎會 愛別離 求不得 五陰盛分別是什麽意思?

怨憎會 愛別離 求不得 五陰盛分別是什麽意思?

1、怨憎會:那些面目可憎,語言乏味;或利害沖突,兩不相容的人,偏又聚會在壹起。像這些可厭可憎的人,能夠終身不見,豈不眼前清凈?

無奈社會上人事問題,繁雜萬端,“不是怨家不聚頭”,在某些形勢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壹起,如影隨形,好像再也沒有分散的時間,這豈不是令人苦惱萬分?

2、愛別離:生死離別,人間慘事,青春喪偶,中年喪子,固然悲痛萬分,即使不是死別,或為謀求衣食,或因迫於形勢,與相親相愛的人生離,也將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近如夫婦,亦難得終身相守,又何況其他呢?萬法無常,愛別離之苦,是誰也無可避免的。

3、求不得:想獲得某壹件東西,經濟力量達不到;想謀求某壹個位置,僧多粥少謀不到。甲男愛上了乙女,乙女卻屬意於丙男。

自己的誌趣是做計算機行業精英,但為了吃飯卻不得不委曲在網吧做侍應生。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說求不得,即使第壹個願望求得,第二個願望又立即生出來。山谷易滿,人欲難平,誰會感覺到自己壹切都滿足了呢?不滿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豈不苦惱?

4、五陰盛: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之苦。

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想陰熾盛,想相追求,而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諸苦。行陰熾盛,起造諸業,又為後來得報之因,且因行而遷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識陰熾盛,起惑造業,三世流轉,而有生死之苦。

佛教中有時又把苦分為苦苦、壞苦、行苦的三類。

(1)苦苦:是我們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經中即使沒有指出,我們也是認為是苦的,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變的痛苦、死亡的痛苦;

由社會環境引起的愛別離苦:即親愛的人不能廝守在壹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願;怨憎會苦:是怨家路窄,低頭不見擡頭見。以及五蘊熾盛苦:即五蘊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2)壞苦:是指我們通常快樂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來看,我們所謂的快樂受並非真正的快樂,其實質也是痛苦的。

饑餓時想吃,吃飽了就覺得快樂,但如果繼續吃下去,還會覺得快樂嗎?身體臟了,洗澡覺得快樂,但長時間在水裏泡著覺得快樂嗎?

無聊時看電視覺得快樂,但沒日沒夜的看下去覺得快樂嗎?由此可見我們的所謂快樂,是因為我們有了某種欲望之後,通過外境的刺激得到滿足心理上出現暫時的平衡。

於是我們覺得快樂,然而吃飯的實質並非快樂,倘若吃飯的實質是快樂的話,無論吃多少都應該覺得快樂,然而事實不然,當我們帶著強烈的欲望吃饅頭時,吃壹個、兩個、三個感到快樂,吃到四個、五個、六個時,妳會發現此時已由原來的快樂轉變為痛苦了。

吃飯是這樣,世間上壹切通過欲望得到的快樂莫不如此,因為這種樂受能變壞,因此稱為壞苦。

(3)行苦:行,是遷流變化義。世間壹切都是無常變化,這乃是宇宙人生之規律。

但世人不識這種規律,追求永恒:希望身體永恒、家庭永恒、婚姻永恒、事業永恒、人際關系永恒、愛情永恒,事實上世間沒有壹樣永恒的東西,世事無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曇花壹現,轉瞬即逝。由於我們的認識與世間的事實,行,相違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總之,娑婆世界,壹切莫非是苦。

擴展資料:

佛教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1、生苦

人還未出生,就已經受很多苦難了,在母親肚子裏,母親吃冷的東西,孩子就像住在冰山中;母親吃熱的東西,孩子就像住在火山裏。

到出生時,就猶如被兩座大山夾住,所以小孩子壹出生就哇哇叫,只會說:“苦啊!苦啊!苦啊!”想說苦,可是不會說話,只會哇哇叫。

人若是沒有身體,就不會有苦痛的感覺;有了身體,就有種種的苦痛。出生時的苦,猶如生龜脫殼,痛苦難忍!

2、死苦

有生就有死,到死的時候,四大分張,被業風所牽,也是痛楚難言。

3、病苦

人的身體是由地、水、風、火四大假合而成。

若火多了,水就少了;或風多了,土就少了;或水多了,火就少。四大不調合、不均勻,身體就會有病,有病就有痛苦。

有的人頭痛,或腳痛,或胳臂痛,或腰痛,或有心臟病,或有脾病、腎病,各從其類,各有各的來源。

四大不調,是因為恨、怨、惱、怒、煩,和七情在作怪。或者喜太多,或恨太多,或哀痛太多,或恐懼太多,或欲太多,都能令四大不調,生出種種的病。

有病苦就容易老,所以接下來有老苦。

4、老苦

到老的時候,眼花、耳聾、牙掉,腿不聽使喚,身也做不得主了。這是生、老、病、死,這四種苦都是令人不自在,令人生很多的煩惱。

5、愛別離苦

人為什麽做人?就因為有愛,才生到這五濁惡世來。若愛減輕了,就會生到其他世界,譬如極樂世界或琉璃世界。古人說:

“愛不重不生娑婆,業不空不生極樂。”

業盡情空就是佛,業重情迷是凡夫,世人被情愛所迷,打不破關頭,還以為男女愛情是無上的,是最有價值的。其實愛越重,情越重,就被纏迷得越重。有人明明知道這樣是不對的,但是卻越要往裏頭鉆,男女壹長成,就想趕快結婚,走這條老路。

愛是壹種情牽物累,人之所以精神痛苦不自在,受了打擊,都是因為這個愛。本來兩人相愛,如膠似漆,如魚得水,但是壹種特別的境界來了,迫不得已要分開,這就有了愛別離苦,這種極度難分難舍的場面,非常痛苦;這種精神上的折磨,是不容易受的。

6、怨憎會苦

人若有緣,壹見面談話就很融洽,做事也不沖突。但有的人,壹見面就無緣,就討厭對方,所以要遠離對方到別處去,但到了別處,又碰到對方。越怨憎他,卻越碰到他,這也是精神上的苦。

7、求不得苦

有所求就有所貪,貪不到就生出種種煩惱,這也是苦。求名、求利、求財、求色,求不得皆是苦,不能遂心滿願,隨心如意。縱使求到了,也不是樂。譬如錢,未得之,就患得之;已得之,又患失之,晝夜提心吊膽,怕失去了。

所以求得也是苦,求不得更是苦。那麽其他的東西,也是如此類推,未得之,患得之;已得之,又患失之,心中總是不平安,不快樂,總覺得不自在。

8、五陰熾盛苦

五蘊:色、受、想、行、識,又叫五陰,都是不容易降伏,很不容易看空的。這五蘊熾然而盛,如火壹般,燒得人精神痛苦萬分。

這八苦令人煩惱萬分,可是妳若有安心法,有安身法,這八苦就與妳漠不相關了,所以說:

“老僧自有安身法,八苦交煎也無妨。”

百度百科-佛教八苦

  • 上一篇:不幹膠標簽會用什麽不幹膠材料?
  • 下一篇:費玉清捐100萬臺幣救助四千只小動物,他究竟是壹個怎麽樣的人?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