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漳州科技職業學院教師風采

漳州科技職業學院教師風采

吳長彬,男,福建泉州人,1947,教授。1975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數學系。曾任三明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現為漳州職業技術學院院長。1975 -1978,在三明師範學校任教。65438-0978-2005,先後在三明師範學院擔任數學系系主任、成人教育系主任、發展規劃組組長、副校長。2000年至2005年任《三明學院學報》主編,並擔任三明學院校園籌建工作小組常務副組長。2005年至2006年主持並參與三明職業技術學院籌建工作,擔任三明職業技術學院籌建工作小組常務副組長,2006年至2009年擔任三明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1975以來,教授數學分析、高等幾何、空間解析幾何等課程,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福建省優秀教師、三明市首屆“十佳教育工作者”。曾任福建省職業技術教育協會副主席、福建省職業技術研究會理事、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副主席、三明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三明泉州商會名譽會長。

主要學術成就:

主持並參與多項省級科研項目,其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研究”項目獲福建省優秀教學成果壹等獎;參與編寫福建師範學院數學專業教材《解析幾何》;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如具有冪等零空間的算子及算子群聯合逼近的壹些結果。陳宗茂,浙江海鹽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現任中國茶葉學會名譽主席、聯合國糧農組織農產品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漳州科技學院名譽院長、校務委員會委員。

主要學術成果有:

在國內率先開展茶葉農藥殘留降解規律研究,主持並創建了“茶葉農藥殘留控制”、“茶園昆蟲化學生態學”等學科新分支。先後論證了世界茶樹病蟲害的構成和演替規律,提出了茶樹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指標,包括茶園適用農藥、農藥安全間隔期、茶葉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合理施用技術、無公害茶葉生產原則和方法等。,從而構建茶園害蟲綜合防治體系。先後制定了茶樹上各類農藥安全使用標準,其中國家標準18項,部頒標準5項,在全國推廣實施。據測算,茶樹病蟲害防治水平的提高,對茶葉產量的增加貢獻率超過25%。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從事農藥殘留預測研究,建立了茶樹和茶葉中多種農藥降解的預測模型技術。研究成果被公認為國際先進。這家領先的老牌實驗室還被歐盟認定為中國茶葉出口歐洲的唯壹認證檢測實驗室。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茶樹害蟲化學生態學研究領域啟動,研究了茶樹、害蟲和天敵之間的化學通訊關系,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為進壹步完善害蟲綜合治理提供了理論依據。

獲國家科技成果獎6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0余篇。主編並參與編纂《中國茶經》《中國茶典》等6部專著,其中《中國茶經》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茶典》獲第四屆國家辭書壹等獎、第五屆國家圖書提名獎。1990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生導師,1991被批準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7被中國科協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1998被授予中國農業科教獎。1997和2001兩次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農業科技先進個人稱號。培養了很多碩士博士。李,臺灣南投大學教授。1941二月出生。美國芝加哥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化學博士;芝加哥城市大學化學教授11年;阿貢國家研究所教授和研究員5年。他在美國化學雜誌、J.A.C.S .和化學動力學上發表了十篇論文。漳州科技學院食品加工技術系特聘教授。專門從事有機化學教學和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有:

烏龍茶品種、采收季節、發酵、焙炒程度、不同嫩度茶產品與主要成分、咖啡堿和多酚含量的關系研究;多元酚作為保健品和藥物添加劑的作用研究。李華筠,籍貫重慶,出生於1947年6月,教授。1982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園藝系,茶學專業。曾任西南農業大學食品系、食品學院副主任、副校長、院長。

專業從事茶葉生產加工理論和技術;

1982以來,先後在西南農業大學園藝系、食品系任教。1987-10被國家教委派往法國蒙彼利埃學習。自1989年3月回國後,壹直在西南大學食品學院茶葉系任教,擔任茶樹栽培與育種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主要學術成就:

中國茶樹品種誌(地方品種編輯);全國農業院校教材《茶樹育種》參與編輯。論文包括《茶樹野生型、栽培型和過渡型分析》(中國普洱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滲透脅迫對茶樹幼苗葉片脯氨酸積累和水分含量的影響。

作為第三屆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茶葉專業委員會委員,第壹屆全國茶樹品種鑒定委員會常務委員,參加過國家級、省級茶樹品種審定和品種推廣應用成果鑒定。1985第壹個教師節獲西南農業大學優秀教師稱號。此後,他多次受到表彰。2004年因教學成績突出獲“教學督導團推薦獎”。1997-2007期間,任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重慶市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名譽副理事長。姓名:蔡。

出生日期:1948.02

籍貫:臺灣省。

課程:茶思想探討

體驗:

198102茶葉專用無線電水壺的創新設計。

198103創新策劃“小罐茶法”。

198210泡茶專用茶車的創新設計。

198305建立了制茶師考試制度。

198912成立壹個沒有我的茶話會。

199910打造輪式制茶實踐。

200010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名譽副會長。

200211中國茶人協會名譽理事。

200501第二屆臺灣省陶瓷金獎評委。

1980-2008陸羽茶藝有限公司總經理

199907武夷茶文化研究會顧問。

200210安徽農業大學客座研究員。

200212國立高雄餐大客座教授。

200412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顧問。

200711福建農林大學客座教授。

20080425寧波東亞茶文化研究中心名譽副主任。

20090701天府茶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0100500陸羽制茶師考評委

作品:

1980-2008茶藝編輯。

198404現代茶藝。

199103沒有我的四語茶話會。

199503現代茶思想集錦。

199909《沒有我的茶會》文章180。

19912臺灣省的茶業和品茶藝術。

200006茶學導論。

200102陸羽《茶經》簡易讀本。

200209茶道課堂-中國茶學概論九課。

200510談論茶。

200604茶道基礎——制茶原理及應用。

200609茶道入門——泡茶,知茶,會泡茶。

200703茶道入門-泡茶。

200811茶道入門-茶的知識。

200910 ~《海峽茶道》欄目44 ~。

201002漢英茶術語。

201012中日茶語。

201102茶座茶會

201104 ~茶博會96 ~蔡專欄

論文:

從2007年《茶道》的本體結構看茶文化系的課程設置

2007年會議錄

199810五窩茶會

200304茶文化在茶業中的地位

200311茶具的功能需求及魯豫茶藝中心茶具的開發

200404中國茶道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00409關於喝茶的幾點想法

200502現代臺灣人的生活茶

200506茶道中的純品茶抽象美

200510現代茶道應該聊些什麽?

200710茶會無我是壹個要求精致的茶道體系。

200805茶道解讀

201009現代曲水茶宴黃繼福,教授,研究生導師,是我國著名的資深茶教育家之壹,至今仍在任教。曾任安徽農業大學茶葉生物化學教研室主任、食品廠廠長、學校科研督導組成員、安徽省六安市人民政府專家大院首席教授、池州市人民政府、霍山縣人民政府科技顧問、多家茶葉深加工企業技術顧問。現任天府茶學院實驗中心主任、陶瓷原料研究室主任。天府茶學院專任教師。

黃從教四十余年,其中四年在“太平五大”(文革時期的壹所職業教育學校),四年在天府茶專。教學、論文、著作(包括教材和譯著)、科研成果豐富。曾獲教書育人、課程教材建設、科學進步等多個獎項。2003年被評為教書育人先進個人。主要從事茶葉生物化學、茶葉深加工技術、天然飲料加工、陶瓷原料加工、天然產物提取純化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足跡遍布長城南北,為地方人民政府和企業提供科學研究和新產品開發服務。成就眾多,如: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秘書長、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茶葉研究副主任,國家著名科技大學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合肥工業大學教授,省重點大學教授、副教授、校長、副校長,茶葉行業龍頭企業總裁、副總裁、企業經理,省茶學理事長、副經理等。

在研究陶瓷原料加工的同時,要加大對茶文化與茶陶融合的研究。王同和,男,1948年2月出生於安徽廬江,中共黨員,副教授,國家高級茶葉鑒定師,碩士生導師。現任天府茶學院茶葉生產加工技術系主任。1974年8月,安徽農學院茶葉系畢業,留校任教。從事科研工作1974至1981年;1982以來,主要從事教學工作。其中1979年8月至19965438年4月在安徽農學院79級研究生班全國茶葉助教進修班學習,畢業於北京經濟函授大學經濟管理專業。1992年8月至9月任黃山市黟縣人民政府科技副縣長。1994 10 ~ 1997 10兼任合肥日高飲品有限責任公司經理,2010年7月至今任天府茶學院茶葉生產加工技術部主任。王同和副教授主要從事制茶工程與質量、茶葉感官評價與標準化的教學與研究。先後承擔並主持安徽省科委、商務部科研項目6項,安徽農業大學教學科研項目。獲安徽省星火科技成果三等獎2項,1四等獎,商務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安徽農業大學教育教學成果獎1;主持安徽農業大學1重點課程。5 .主編或主編的教材;發表論文20余篇。

  • 上一篇:歐車前藥品
  • 下一篇:如何向當地醫院銷售壹次性註射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