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結合清產核資的三個過程:計劃、實施和終結階段,論述做好清產核資需 要註意的事項。 關鍵詞: 清產核資 清產核資審計 賬務清理 壹、清產核資審計的特點 清產核資專項審計是伴隨著清產核資工作而展開的特殊目的的審計,與年報審計相比, 主要有以下特點:
1.審計目的不同 年報審計的目的是對公司或企業的年度會計報表的公允性、合法性、壹貫性等“三性” 發表審計意見,即會計報表的編制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及國家其他有關財務會計法規 的規定;會計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的反映了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 金流量,會計處理方法的選用是否符合壹貫性原則。而清產核資審計的目的是對企業清產核 資基準日的相關資料進行審計核實,並對企業核查出的各項資產盤盈,資產損失,資金掛賬 等進行經濟鑒證及掛賬的處理預案的真實性、合規性發表審計意見。 審計的重點和要求不同年報審計時,由於時間等因素,我們通常依據公司或企業提供的資產盤點清單進行抽 盤,認定賬面的存貨、固定資產等實物資產;同時,年報審計時對往來款項壹般是函證部分 大額款項,在清產核資審計時,我們要往來款項壹壹函證,落實款項的真實性和存在性,對 有爭議的債權要認真清理、查證、核實,重新確認債權關系。 年報審計時,應當考慮財務報表層次和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認定層次的重要性。 清產核資審計中,我們在計劃時不確定重要性水平,而是在基準日會計報表賬面審計的基礎上, 重點對企業實物資產的清查和企業債權債務的核對、詢證以及對企業損失及掛賬進行審核,協 助和督促企業取得損失及掛賬所必須的外部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據,其他中介機構出具的經濟鑒 證證明,以及提供特定事項的內部證明,並對其真實性和合規性進行審計。具體審計重點包括: 貨幣資金:重點審計企業的現金是否存在短缺,各類銀行存款是否與銀行對賬單存在差 異,其他貨幣資金是否存在損失等; 應收款項:重點審計應收款項的賬齡情況及回函確認的情況,壞賬損失的確認情況; 存貨:重點審計存放時間長、閑置、毀損和待報廢的存貨; 長期投資:重點審計企業的長期投資產權清晰狀況、核算方法、被投資單位的財務狀況; 固定資產:重點審計固定資產主要類型、折舊年限、折舊方法和使用狀況; 在建工程:重點審計在建工程的主要項目及工程結算情況,停建和待報廢工程的主要原 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及無形資產:重點審計是否存在潛虧掛賬的項目;各類盤盈資產:重點審計盤盈的原因和作價依據; 各類盤虧資產:重點審計盤虧的原因、責任及金額; 各項待處理資產損失:重點審核其申報審批程序是否符合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和相關管理 辦法及相關政府部門的有關規定; 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重點審計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3.審計的方法和程序 年報審計是按照業務循環或會計報表科目在符合性測試的基礎上進行實質性測試,采取 抽查方式對會計報表余額進行認定。清產核資審計,主要是在企業清產核資基準日會計報表 審計的基礎上,重點進行賬務清理審查,資產核實清查、重估價值鑒證、損溢認定審計、結 果申報審計、資金核實審計、賬務處理審計、完善制度審計等。特別是對資產損失及掛賬按 原制度和新制度分別就確認證據、條件等進行認定。 二、清產核資審計的過程 下面根據清產核資專項審計的特點,結合筆者在審計實務中的體會,對清產核資專項審 計程序設計進行探討。 (壹)清產核資審計計劃階段 1.組建確定項目領導小組和項目工作小組,確定領導小組的組成(包括副主任會計師, 部門經理、項目經理人)。
2.向公司相關人員調查了解情況,收集相關資料,了解得主要內容為:業務性質、經 營規模和組織結構;經營情況和經營風險;以前年度接受審計的情況;財務情況說明書;會 計核算辦法(包括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等)、內部控制制度、具體的財務會計機構及工 作組織(包括組織機構圖、業務流程圖、詳細地址、聯系方式)。
3.建立信息傳遞和反饋相關工作機制。如例會制度、工作周報制度和重大問題請示等。
4.制定清產核資工作方案,確定審計程序和工作流程,擬定審計工作基礎表和審計工 作底稿格式。組織參加專項審計工作的審計人員進行培訓。 總體方案中應包括但不限以下內容:清產核資的目的和範圍,損失及掛賬認定以及經濟 鑒證的相關技術標準、信息傳遞與反饋機制,人員、進度的安排及工時的預算,具體審計計 劃及總體方案調整或修改程序、權限,項目的監控辦法及證據索引的編制要求等。
(二)清產核資審計實施階段
1.項目監控及現場審計工作。項目實施過程中,作為項目領導小組及項目工作小組負 責人,應對項目總體方案的調整、審計人員的調配、進度的推進、重大問題的把握、技術標 準的解釋、是否需要出具經濟鑒證證明等進行監控。
2.在清產核資審計實施過程中,參與的審計人員及協作所應按總體方案的要求,及時 將審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反饋至項目領導小組。由項目小組定期與客戶清產核資領導組人員 召開例會,進行充分地溝通、協調,達成壹致意見。同時,對遇到壹些政策性問題、壹些*** 性但現行政策又不明確的問題及時與國資委進行溝通,取得權威部門的意見並及時反饋至各 項目組。 3.各項目工作小組現場完成工作底稿的初步整理、獲取審計證據、出具資產損失經濟 鑒證證明、完成壹級復核。在無法獲得滿意的外部證據情況下,審計人員需要根據職業判斷 和客觀評判考慮是否出具資產損失經濟鑒證證明。
4.各項目工作小組現場完成審計總結、清產核資報表(含清產核資軟件內報表勾稽的 審核及電子數據的拷貝),撰寫審計報告草稿。
(三)清產核資審計終結階段
1.協助客戶向國資委申報清產核資結果並按國資委反饋意見進行回復。雖然清產核資 的主體是企業,向國資委申請的主體也是企業,而作為會計師事務所,我們應利用自己的專 業優勢,協助客戶撰寫清產核資報告與國資委進行溝通,主動地向國資委匯報客戶損失,準 備並回答國資委在審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完善證據或補充材料。
2.完成各審計客體的工作底稿的整理、裝訂,二級、三級復核;完成並出具審計報告, 對有必要專門出具管理建議書的出具管理建議書,完成公司的匯總與合並工作,完成合並及 匯總工作底稿的整理,壹、二、三級復核,完成公司的合並及其他需要出具報告的公司審計 報告、管理建議書、提出企業的改進相關管理的具體措施和建議,並與公司溝通定稿。
3.撰寫清產核資專項審計報告。資產損失的確認和處理,涉及到國有資本的核銷,必 須有合法合規的依據,必須分清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因此采取詳細報告的形式,分別反映 客戶申報核銷資產損失總額,及本所審核確認的資產損失總額。
三、清產核資過程中應該註意的問題
(壹)賬務清理方面應註意的問題 首先應保證企業會計報表的統壹性,企業可能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會計報表的不統壹, 但進行清產核資要有統壹的基準日的數據,所以必須規範各類會計報表的統壹性。即企業對 財政的報表、稅務的報表、統計的報表、銀行的報表等應保持壹致。如果不壹致,應調整或 作特別事項說明。其次要保證賬賬、賬表、賬證的壹致性。即審核企業的明細賬和總賬是否 壹致,壹定時間內的同類賬是否連續、銜接。在賬賬相符的基礎上,審核記賬憑證與實際所 做的賬是否壹致,賬上的每筆數據是否都有相應的記賬憑證存在,相對應的記賬憑證有無更 改、塗抹等可能使憑證不能反映真實情況的情形存在。最後再審核企業所做的賬是否與企業 上交的報表相壹致。總之,要通過賬務清理使企業清產核資基準日的數據可靠,才能以此為 基礎進行財產清查和損溢的認定。
(二)在損溢認定方面應註意的問題 企業在資產清查的同時,對各項資產的好壞程度已經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對於壹些 需要報廢、清理、收不回來的資產應分門別類進行整理,按照國務院資產損失認定的條件, 鑒定其損失理由是否充分,各項證據是否真實、可靠。
(三)在完善制度方面應註意的問題 通常認為清產核資行為致使壹個確認企業所有權人權益的問題,而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 度是企業建立的過程中章程的規定是否能夠有效地、順利地實施的問題,兩者是互不相幹的。 我們認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清產核資二者是相輔相成、缺壹不可的。因為現代企業制度不 僅限於將原有企業改制為公司,也包括在改制過程中建立完善的會計制度、監管機制、人事 制度以及資產保護制度等。這些制度的建立有助於清產核資的順利進行。同時,清產核資的 開展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契機,通過清產核資的有效進行,確定企業所有權人的所有 權範圍,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供準備。 總之清產核資審計是壹項政策性非常強的工作,在審計中應進行詳細審計,尊重事實, 確保清產核資審計工作的全面、真實和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