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誤以為抗生素等同於消炎藥,認為抗生素可以治療壹切炎癥。事實上,濫用抗生素會影響腸道內合成維生素B和維生素E的壹些正常菌株,甚至導致雙重感染。另外,有人認為抗生素可以預防感染,這就更不對了。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無異於給細菌接種疫苗,誘導細菌產生耐藥性,無形中增加了以後治療的難度。從細菌耐藥的歷史可以看出,壹種新的抗生素出現後,出現了壹批耐藥菌株。醫學工作者研發壹種新抗生素壹般需要10年左右,而第壹代耐藥菌的產生只需要兩年,抗生素的研發速度趕不上耐藥菌的繁殖速度。目前臨床上很多重癥感染者死亡,多是因為耐藥菌感染,抗生素無效。
抗生素主要是針對細菌、病毒和微生物的藥物。它不直接對抗炎癥,而是對抗引起炎癥的微生物,並且它殺死微生物。消炎藥是針對炎癥的,如阿司匹林等常用的消炎止痛藥物。抗生素針對的是所有可以治療和殺死的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腫瘤細胞等等。抗菌藥主要是殺死細菌。抗病毒和抗菌藥物被認為是抗生素。感冒主要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主要是針對細菌感染。壹般來說,抗生素對普通感冒沒有影響。當然“感冒”的定義比較寬泛,比如流感,不在普通感冒之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並發細菌感染,此時可以適當使用抗生素,此時使用抗生素對感冒會有效果。
感冒初期,可服用板藍根、維C銀翹、感冒清等。根據癥狀來看。對於病毒引起的感冒,可以選擇抗病毒口服液。癥狀較復雜時,應選擇泰諾、肝康等復方藥物。這些復方藥物壹般添加了4~5種藥物成分,效果更全面。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應用抗生素時往往會陷入各種誤區,導致抗生素的濫用。
抗生素應用
誤區壹:抗生素是消炎藥,牙齦,扁桃體,任何炎癥,頭疼腦熱都可以用。抗生素只適用於細菌和壹些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癥,對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感冒、流感等患者是有害的。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0%以上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無效。
誤區二:越貴的抗生素能“殺死”細菌。抗生素在臨床上分為“窄譜”和“廣譜”。光譜窄意味著應用範圍窄。對於某壹種細菌,廣譜對各種細菌都有效,但廣譜藥物的耐藥菌更多,不良反應也相應增加。紅黴素是壹種價格低廉的老牌抗生素,對軍團菌和支原體感染的肺炎有相當好的療效,而價格非常高的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和第三代頭孢菌素在處理這些疾病上不如紅黴素。壹些老藥療效相對穩定,價格低廉,不良反應明確。
誤區三:抗生素越多,療效越好。對於急性感染,抗生素通常需要3至5天。抗生素的使用原則是,可以用低水平的抗生素代替高水平的,壹個解決問題,不用兩個。壹般來說,對於輕度或中度感染,抗生素不會聯合使用。
誤區四:新藥比舊藥好。其實每種抗生素的優缺點都不壹樣,壹般都是因病因人而選。有些老藥比較穩定便宜,人們不常用,但療效可能更好。
誤區五:不規律服用抗生素。很多人生病後,病情嚴重的時候可以按時按量吃藥。壹旦他們的病情得到緩解,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服藥。但是,抗生素的療效取決於其有效血藥濃度。如果沒有達到有效的血液濃度,細菌不會被完全殺死,反而會產生耐藥性。
誤區六:抗生素儲備越多越好。藥品有壹定的保質期,大量囤積藥品容易導致藥品過期,藥品壹般需要相應的儲存條件。壹旦吃了過期、變質或無效的藥品,不僅會耽誤治療的時間,甚至會引起藥物不良反應。
誤解7:成人和兒童的劑量相同。兒童用藥劑量與成人不同,有的家長不遵醫囑服藥,用成人使用的劑量給孩子服用,以為只要對癥就能治好病。眾所周知,有些抗生素可以抵抗骨骼的發育。成年人可以使用它們,但兒童絕對不能吃。所以家庭用藥要遵醫囑,不能想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