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有多種應用方式。可以是整個的系統,如英國將其應用於整個NHS系統;可以是地區範圍,如加拿大和中國臺灣;也可以是壹個獨立系統,如美國將其應用於退伍軍人系統;可以在壹個醫療機構。在國外,醫保不僅可以支付給醫院,也會直接支付給醫生。因為國外是個體行醫制度,而且醫保所支付的對象往往不是指單個的醫生,更多的是指壹個醫生團體,他們內部會有約定俗成的協商分配制度,支付到醫生頭上的額度與其實際服務的額度不會差距太大。 總額預付制在實際操作中也不是簡單地給壹個定額。根據壹定的情況,可能是預支付壹部分,然後根據服務需要和工作進度,定期預付壹定數額,到壹定期限(通常是壹年)再進行結算。實際上,結算時也有多種情況,有的是固定的,不管實際發生額,超支不補,結余留用。還有的根據實際發生額,對超出部分進行合理分擔,對余額酌情收回壹部分。也有的是對預算的資金數額,劃分可變的和固定的條目。對於可變的條目,如果出現超支,資金提供者仍然會提供額外的資金;對於固定的條目,如果出現超支,服務提供者要承擔額外的資金。 總額預付制僅是多種支付手段的壹種,因此,它不可能作為唯壹的支付手段,而往往根據服務提供者和服務對象的情況同其他支付方式結合起來,綜合運用。 制度設計應趨利避害 總額預付制是利弊特點都很突出的結算辦法。簡單說,總額預付是把“雙刃劍”,其優勢在控費方面最為顯著,但是局限性也顯而易見。因為這種控費壓力向下傳導,在醫療機構和醫生同患者的博弈中,弱勢的壹方永遠是患者。因此,要理性分析實施總額預付制所需要的條件,應從以下方面考慮: 壹是要有基礎數據和歷史數據,做科學測算,這是實施總額預付的基礎條件。 二是對服務的質和量要有保障。實施總額預付制必須對診療標準有很好的把握,對壹個疾病的診治要有統壹的標準,否則總額預付就成為兒戲了。國外醫療機構往往是與壹個地區,壹定的居民和患者進行綁定,而我們醫療機構的服務量很難把握。如果對量沒有很好的控制,總額預付也很難取得應有的效果。 三是病種結構問題。要保證對各類患者都要公平對待,不能挑肥揀瘦,否則就會帶來醫院或者醫生選病人,拒收疑難重癥或拒收有醫保患者的情況。 所以,質、量和病種結構如果沒有很好把握,總額預付制就容易跑偏。由此可見,總額預付制是壹項對基礎管理要求很高的管理制度,不能草率實施。 對基礎管理要求很高 壹是要對管理基礎進行評估,對管理現狀進行分析和評價。需要分析總額預付制運行的條件,對醫療機構服務的“質”、“量”、“病種結構”進行及時、有效的把握和監測,看其具不具備實施條件。實施總額預付,對醫院的診療規範、相關配套措施都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要實行總額預付制,沒有好的管理基礎是沒法做的。 二是尋求“醫”、“患”、“保”三方利益的平衡機制。總額預付制最理想的結合點就是醫院方面既能把不合理醫療費用擠出,又能保障合理需求。對患者而言,保障合理就醫就是重點,在費用約束不夠的條件下,可能被過度治療;實施了總額預付制之後,合理治療可能受到抑制。對於保方而言,通過總額預付制,把不合理的費用增長控制住,避免浪費,就達到了目的。如果找到這種結合點,總額預付就有了合理可行的基礎。 三是確保配套措施的實施。總額預付制是對綜合管理要求比較高的壹種付費方式。如果是按病種付費,只要管好醫院端就可以了,而總額預付制就不僅涉及醫院,而是對供需雙方的情況都要了解和監測得很清楚。比如,為了避免醫療機構推諉病人,對醫院的轉院率、住院率、病人病種結構等都要有配套指標要求,從質量方面來講還要求有完善臨床路徑和診療規範等與之配套。 四是總額預付不是簡單地把總額確定就完了,而是從確定總額,到執行,再到評估反饋是壹個連續的過程。
上一篇:溫控開關進口免3C認證辦理時間 為何需要申請3C認證下一篇:國藥控股陜西有限公司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