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屬於危險品的化學藥品 ① 易爆和不穩定物質。如濃過氧化氫、有機過氧化物等。 ② 氧化性物質。如氧化性酸,過氧化氫也屬此類。 ③ 可燃性物質。除易燃的氣體、液體、固體外,還包括在潮氣中會產生可燃物的物質。如堿金屬的氫化物、碳化鈣及接觸空氣自燃的物質如白磷等。 ④ 有毒物質。 ⑤ 腐蝕性物質。如酸、堿等。 ⑥ 放射性物質。 二、化驗室試劑存放、使用要求 ① 易燃易爆試劑應貯於鐵櫃(壁厚1mm以上)中,櫃子的頂部都有通風口。嚴禁在化驗室存放大於20L的瓶裝易燃液體。易燃易爆藥品不要放在冰箱內(防爆櫃冰箱除外)。 ② 相互混合或接觸後可以產生激烈反應、燃燒、爆炸、放出有毒氣體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化合物稱為不相容化合物,不能混放。這種化合物系多為強氧化性物質與還原性物質。 ③ 腐蝕性試劑宜放在塑料或搪瓷的盤或桶中,以防因瓶子破裂造成事故。 ④ 要註意化學藥品的存放的期限,壹些試劑在存放過程中會逐漸變質,甚至形成危害。 ⑤ 藥品櫃和試劑溶液均應避免陽光直曬及靠近暖氣等熱源。要求避光的試劑應裝於棕色瓶中或用黑紙或黑布包好存於暗櫃中。 ⑥ 發現試劑瓶上標簽掉落或將要模糊時應立即貼好標簽。無標簽或標簽無法辯認的試劑都要當成危險物品重新鑒別後小心處理,不可隨便亂扔,以免引起嚴重後果。 ⑦ 化學試劑定位放置、用後復位、節約使用,但多余的化學試劑不準倒回原瓶。 安全防護知識 化驗工作中接觸的化學藥品,很多是對人體有毒的。它們對人體的毒害途徑和程度各不相同,有些毒物可有幾種途徑進入人體,而有些毒物對人體的毒害是慢性的、積累性的,因此必須加以足夠的重視。化驗室常用毒物的中毒癥狀及防護知識見下表。 毒物侵入途徑與主要癥狀 防護與急救 氯氣--主要經呼吸道和皮膚粘膜使人中毒,吸入後立即引起咳嗽、氣急、胸悶、鼻塞、流淚等粘膜刺激癥狀,嚴重時可發生支氣管炎、化學性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腫,心力逐漸衰竭而死亡,水溶液也具腐蝕作用。 1、室內通風良好,操作時帶口罩; 2、立即離開現場,重患者應保溫、吸氧、註射強心劑(禁用嗎啡); 3、眼受刺激時用2%蘇打水洗眼;咽喉疼痛時吸入2%蘇打水熱蒸氣。 壹氧化碳 及煤氣--通過呼吸道進入體內,與血液中血紅蛋白和血液外的其它含鐵蛋白結合,使血色素喪失輸氧能力,輕度中毒時頭暈、惡心、全身無力;中等中毒時並發生意識障礙;重度中毒時立即陷入昏迷,呼吸停止而死亡。 1、將患者移至新鮮空氣處,註意保溫; 2、停止呼吸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並給以含5-7%二氧化碳的氧氣; 3、發生呼吸衰竭者,同時註射強心劑。 硫化氫--強烈的神經毒物,具臭蛋味,由於易產生嗅覺疲勞而失去警覺,從而造成急性中毒輕度中毒時頭暈、頭痛、惡心、嘔吐;重度中毒時呼吸短促,突然失去知覺,死亡。 1、室內通風應良好,感到不適時立即離開現場; 2、眼受刺激時用2%蘇打水沖洗,濕敷飽和硼酸液和橄欖油。 二氧化硫--由呼吸道吸入,對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引起結膜炎、流淚、流涕、咽幹、疼痛;重度中毒能產生喉啞、胸痛、吞咽困難、喉頭水腫以至窒息死亡。 1、立即離開現場,呼吸新鮮空氣。如發現肺浮腫應輸氧; 2、服碳酸氫鈉或乳酸鈉治療酸中毒; 3、眼受刺激時用2%蘇打水沖洗。 氮的氧化物(NO、NO2)--通過呼吸道對深部呼吸器官起損害作用,可能發生各種程度的支氣管炎、肺炎和肺氣腫,嚴重者可致肺壞疽。由於損害神經系統,吸入高濃度時迅速窒息死亡。 1、立即離開現場,保持絕對安靜,呼吸新鮮空氣; 2、靜脈註射50%葡萄糖20-60mL; 3、進行對癥處理。 氨--可由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膚粘膜侵入人體。強烈刺激眼睛,流淚,咳嗽,聲音嘶啞。0、45g/ml接觸30min可危及生命。 1、室內通風,操作氨或濃氨水時帶口罩或瞬時停止呼吸; 2、吸入中毒者立即離開現場;誤食中毒者謹慎洗胃,皮膚接觸中毒者立刻用水或稀醋酸充分洗滌。 氟化氫--經呼吸道侵入,腐蝕骨胳、造血神經系統、牙齒、皮膚、粘膜等。水溶液為氫氟酸,對肌體組織有強烈的腐蝕作用。被低濃度氫氟酸灼傷後幾小時才會感覺到疼痛,造成的潰瘍不易愈合,引起劇痛。 1、嚴格按規程操作,特別註意帶好膠皮手套; 2、慢性中毒及骨胳、神經、造血系統受損害者應長期治療。 甲醇--通過呼吸道及皮膚吸收中毒。吸入中毒損害神經系統,引起視神經疾病;誤服中毒引起惡心、嘔吐
上一篇:智能觸摸屏自動包裝機的故障及處理下一篇:生物實驗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