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曲張綜合征,顧名思義,就是下肢尤其是小腿靜脈曲張,繼而引起的壹系列並發癥。它是壹組綜合征,包括血栓性靜脈炎和炎癥後收縮征、凹陷性皮炎或紫癜、凹陷性皮下硬化、小退行性靜脈潰瘍和出血。尤其常見於從事持續體力勞動或固定工作的人。它可以出現在青年時期,但壹般在中老年時期發病率較高。根據其典型的臨床表現,本病應屬於中醫 "筋瘤"、"惡脈"、"青蛇毒"、"股腫 "等範疇。病因病機 小腿靜脈曲張是由於靜脈壁薄弱、靜脈瓣膜閉鎖,導致靜脈血液倒流、淤滯,靜脈壓力增高,使下肢處於缺血、缺氧狀態,靜脈壁受到炎癥損傷,從而引起血栓性靜脈炎。靜脈血液淤滯,血氧降低,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液體、蛋白質、紅細胞及代謝產物滲出,引起纖維增生和色素沈著,靴區皮膚因營養改變而變性,形成皮炎、脫屑、瘙癢;抵抗力弱,出現慢性感染、濕疹、登革熱、淋巴結炎;淋巴引流反復發作,淋巴管阻塞而發生淋巴水腫。在輕微外傷和感染的情況下,它會造成長期潰瘍。由於炎癥介質的侵入或炎癥反應的改變,導致了這壹系列癥狀,因此被稱為 "小腿靜脈曲張炎癥綜合征",它高度概括了小腿靜脈曲張引起的壹系列病變的病因和體征。在 "因邪致滯"、"祛邪為先 "的學術觀點指導下,本病的病因病機為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調理失宜(久坐、久立、久行、負重、妊娠等。),病機為氣虛日久,氣滯血瘀,血瘀風熱,風熱濕滯。濕毒成瘡。本病由氣滯(瘀)、濕熱(毒)、風(癢)三者相互轉化而形成多種癥狀。癥狀表現為小腿靜脈曲張、酸痛沈重、小腿水腫、疼痛,尤其是踝關節,皮下和條索狀結節,皮膚色素沈著,瘙癢,濕疹樣改變,小腿內側下1/3處皮下結節或斑塊,深部膿皰,潰瘍難愈等。鑒別與治療 根據疾病的臨床表現,可將其分為急性期和穩定期。(1)急性期:此期為邪盛階段,治以祛邪為先,根據證候不同,如熱病、濕熱、濕毒等,分別采用清熱、涼血、解毒、祛濕治則。遼河綜合征:臨床上,患肢現青筋暴起,紅腫疼痛,後期紅腫消退,遺留硬索和色素沈著,局部常有牽扯、隱痛和腫脹。可伴有發熱、口渴、便秘、潰瘍、紅腫等癥狀。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治以清熱涼血通絡為主。方藥:紫草、赤芍、益母草、生地、丹皮、甘草。如果熱氣較重,可加入水牛角片(水牛角粉)和石膏。濕熱夾風證:患肢青紫,色素沈著,濕疹樣變,瘙癢或局部紅腫疼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反復發作,終至橡皮腿;或小腿潰瘍傷口掐蝕,肉芽不清,分泌物粘稠惡臭,邊緣或厚或薄,周身皮疹灼熱鞏膜咚咚作響,瘙癢刺痛;下肢紅腫。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治以清熱利濕,祛風治療。方藥:茵陳蒿、黨參、香附、黃連、黃柏等。熱甚者,加生大黃、黃芩;濕甚者,加車前子、生薏苡仁。濕毒證:有凹陷性皮炎,有滲出性淺陷性厚腐,分泌物多,膿液粘稠不粘,有臭味,周圍皮膚發紅或紅紫色,伴有瘙癢;下肢腫脹明顯。舌苔厚膩。治療以祛濕解毒為主。方藥:益母草、澤瀉葉、黃芩、黃連、梔子、七葉壹枝花、白花蛇舌草、生大黃等。若熱重,可加水牛角片(水牛角粉)、石膏等。外部治療:1.外傷夾黃腐、壞死組織,可選用祛斑胬肉膏、瘡瘍膏或小提毒、虎掌2號外敷,以祛胬肉生肌。2 外傷伴有嚴重病菌感染(如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時,可根據分泌物培養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短期使用。3.淺表性皮炎、濕疹膏外用。4 伴有肢體靜脈條索、紅腫熱痛者,可用大黃粉、玄明粉、甘草粉等,再加入適量面粉用50%~75%乙醇調成糊狀外敷,每日1~2次,以祛瘀消腫止痛。(2)穩定期:此期以氣血兩虛為主,治以補氣為主,絡脈瘀滯難消,不宜久敷活血藥,以免動血傷正。氣血兩虛:臨床表現為下肢青紫,小腿輕度腫脹,皮膚色素沈著,下肢沈重,伴有全身乏力。瘡口凹陷,邊緣形似圓筒口,或胬肉突出於瘡口外,瘡口周圍皮膚紫暗成片,少痛熱,皮下硬化,可經年累月,不易收口。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沈細無力。治以益氣養血通脈為主。方藥: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牛膝、麥冬。若有中氣下陷癥狀,可加升麻、柴胡等。外治法:恢復期創面肉芽新鮮、細嫩、發紅者,可用姬松茸護膚膏、肌註等促進上皮生長。輔助治療:1 擡高患肢。2 穿彈力襪或綁彈力帶。2 穿彈力襪或綁彈力帶。3 穿彈力襪或綁彈力帶。典型病例 胡某,男,40 歲,下肢靜脈曲張炎癥綜合征。患者雙下肢靜脈曲張5-6年,2個月前右小腿內踝處出現潰瘍,無明顯外傷史,自覺小腿腫脹、酸痛,周圍皮膚灼熱、瘙癢。使用新黴素濕敷 1 個多月後,腫脹和疼痛有所減輕,但潰瘍面沒有縮小,反而增大了。患者沒有糖尿病史。患者無糖尿病史。臨床檢查;右小腿靜脈曲張,內踝下1、3處見壹約2厘米×3厘米潰瘍潰瘍,右小腿脛骨處較左側粗1厘米,瘡面顏色暗紅,滲液較多,周圍皮膚暗紅灼熱,伴皮下多條靜脈紅腫條索,小腿廣泛色素沈著。舌質紅嫩,苔薄膩,脈弦滑。中醫診斷:靜脈瘀血。濕熱生風。治法:祛風除濕,化瘀解毒。處方:茵陳蒿"茵陳蒿、澤瀉葉、黃花壹枝、半枝蓮、苦參、地膚子、紫草、**** 7劑,每日1劑,連服7天。外用:黃花壹枝、半枝蓮、苦參、白礬,7劑煎湯待涼後外洗,每日1-2次。再敷拔毒濕長皮膏,後用弱力繃帶包紮。同時,宜減少站立和行走,局部宜擡高。上方貼敷1周後,癥狀減輕。藥已入,上方再加減服14劑,潰瘍幹痂形成,周圍皮溫正常,皮色暗,微腫,皮下靜脈條紋殘留,苔薄,脈弦滑。證屬瘀濕阻滯,改用扶正祛瘀利濕法,防止復發。方用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皮、馬鞭草、益母草、防風、甘草長期煎服。外洗方:商陸、海桐皮、皂莢等,每日煎服1-2次。同時,患者長期穿著彈力襪,以減輕下肢腫脹。2 年後,病情沒有復發,皮膚色素沈著變淡,皮下靜脈吸收了條索狀結節。慢性小腿靜脈血栓引起的各種皮膚、血管、淋巴管、脂肪等炎性改變甚至潰瘍,是壹組病程長、多發病,好發於中老年人。在本病早期,小腿靜脈曲張大多在中醫上稱為 "惡脈",俗稱 "青筋腿",因為沒有深靜脈病變,所以手術治療效果較好。然而,臨床上最常見的靜脈曲張是繼發性靜脈曲張,是由深靜脈栓塞或瓣膜病引起的,容易出現壹系列相關並發癥,如皮膚紫癜出血、淺靜脈炎、出血性皮炎、慢性濕疹、輸卵管炎、潰瘍、壞死,俗稱 "老爛腳 "等,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痛苦。這些疾病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對於這壹系列十余種並發癥不僅手術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現代中西醫對這壹系列不同的疾病,大多采用分開治療的方法。我院專家根據50余年治療血管疾病的臨床經驗,以 "因邪致瘀"、"祛邪為先 "的學術觀點為指導,認為本組證候可統稱為 "小腿靜脈曲張炎癥綜合征"。認為本組證候可統稱為 "小腿靜脈曲張炎癥綜合征"。其發病機理是1.瘀滯日久,2.風熱蘊結,3.濕熱瘡毒,"瘀-濕、熱-風 "相互轉化,形成諸多病證。對於下肢靜脈曲張引起的壹系列並發癥,根據疾病各階段的不同病竈,本著 "異病同治 "的原則,中西醫結合辨病辨證分型,以中藥為主,系統內服外治,療效顯著,復發率低。在小腿靜脈曲張的治療上,臨證註重辨證論治,更強調綜合治療。治療靜脈曲張的關鍵在於瘡口換藥,選擇藥物、換藥方法、換藥間隔時間是否正確都非常重要。在積極治療的同時,也不要忽視護理和預防措施的落實。如根除體癬、控制血糖、減少重力、穿彈力襪等。對於病程較長的患者,還要警惕瘡口惡變的可能。對於小腿靜脈曲張的綜合治療,現代醫學采用的各種手術療法取得了壹定的療效,但也存在術後遠期療效不確定、可能復發甚至導致血栓形成等手術療法無法克服的缺點。此外,相當壹部分患者由於身體狀況、經濟條件等因素不適合手術治療,中醫藥治療成為最佳選擇。根據 "小腿靜脈曲張炎癥綜合征 "的理論和分型分期的方法,簡化診斷,提高療效,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法之壹。
上一篇:企業應當遵守哪些藥品監督法律法規下一篇:保健品和藥品的本質區別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