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個月:體重(kg) =月齡(足月)*0.5+3。
1歲或以上:體重(公斤)=年齡(歲)*2+8。
在家庭兒童保健藥盒或兒童用藥手冊的劑量表中,註明了每種藥物每公斤體重的劑量,兒童的劑量可由公式計算出的體重公斤數相乘得出。當然要看清楚是1日劑量還是1次劑量。如果是1日劑量,需要多次使用。比如壹個6歲的孩子,根據公式規劃6*2+8=20 (kg)。如果用通熱清片退燒,其中所含的主要藥物撲熱息痛為10mg/kg,乘以20 (kg)得到200 mg,即0.2 g,如果每片通熱清含0.5g撲熱息痛,6歲兒童每次應服用2/5或半片。
給藥方式主要包括給藥途徑、頻率和時間。不同的給藥途徑可以影響藥物吸收的速度和數量、體內藥物濃度的高低以及藥物作用的速度和強度,有時甚至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有些藥物只能口服不能註射,有些只能註射不能口服。有些藥物可以有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鎂口服難以吸收,只有導瀉作用,而註射則有明顯的抗驚厥和降壓作用。給藥途徑包括口服、註射、直腸給藥、舌下給藥、吸入、皮膚和粘膜給藥等。口服給藥簡單、經濟、安全,適用於大多數藥物和患者,是最常用的給藥途徑,尤其適合家庭用藥。當然,給藥途徑壹定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需要以及藥物的劑型來選擇。如果孩子嘔吐、昏迷或需要急救,不應口服。
給藥頻率取決於疾病的需要和藥物的消除速度。大多數藥物每天服用3-4次。很多藥物需要在合適的時間使用,才能充分發揮作用。比如健胃藥要在飯前30~60分鐘服用,消化藥要在飯前壹刻服用;有些驅蟲藥要在早上空腹或半空腹時服用;大多數藥物,尤其是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應在飯後15~30分鐘後服用。家長要嚴格掌握給孩子用藥的劑量和方法,同時要不時仔細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病情的好轉是藥物的療效,病情的加重可能是用藥失敗,應立即送醫院治療;如果出現與病情無關的表現,可能是藥物的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送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