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深入研究表明,銀杏是壹種重要的藥用資源。據初步分析,銀杏葉中至少可分離出140種成分。其中,有效藥用成分主要包括:
(1)銀杏黃酮
包括四種銀杏黃酮、蘆丁、山奈酚-3-鼠李糖苷、山奈酚、槲皮素、異鼠李素等。成熟葉壹般含雙黃酮1.9%,銀杏葉總黃酮含量可超過2.0%,但臨床使用的藥物中實際有效成分只有1%左右。
(2)銀杏內酯
這是銀杏的獨特成分。包括銀杏內酯A、B、C、J、M和白果內酯。在銀杏葉中,內酯的總含量最高約為0.3%,特殊條件下內酯含量可超過0.5%,但最低只有0.0003%,即幾乎沒有痕跡。不僅品種和植株之間差異很大,而且同壹植株不同時期的含量也有很大差異。壹般該品種在種子成熟前後含量最高。
(3)長期飲酒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與化學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經從銀杏葉中分離出七種以上的長鏈醇。銀杏葉中的長醇結構與動物相似,但最後壹個碳鍵上的基團不同。經過改性後,可用於替代動物體內的長鏈醇。每100公斤銀杏葉,可提取56.8克長醇,幾乎是豬肝中含量的100倍,因此具有很大的開發前景。
(4)多糖
銀杏葉,尤其是銀杏葉的種皮,含有多種多糖。
銀杏葉黃酮具有明顯的舒張血管作用。銀杏內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受體的拮抗劑,對腦缺血有保護作用,也是目前正在開發的許多致命疾病的重要急救藥物。龍醇是造血幹細胞分化增殖的有效促進劑。銀杏葉提取物制成的藥物不僅能有效防治被人類稱為“第壹死敵”的心腦血管疾病,還能為人體器官移植、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根除各種再生障礙性貧血、防治癌癥提供重要藥物。因為這些藥物的出現,壹系列疾病的治療有了突破。
早在1966,德國就有專業人士從事銀杏葉成分的研究。在20世紀70年代初,這些藥物已經出現在德國和法國的市場上。臨床試驗證明,用銀杏葉提取物制成的藥物治療疾病幾乎沒有毒副作用。因此,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研究,70年代藥物進入市場以來,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法國、韓國、日本、荷蘭和美國正在競相研發。尤其是韓國,銀杏葉提取物年產值超過20億美元,其中92%出口。德國每年從韓國進口10萬美元的銀杏葉提取物。韓國每年用3000-4000噸銀杏葉制藥。銀杏葉提取物已成為他們僅次於人參的第二大出口商品。德國壹家藥企的銀杏葉產品年產值高達5億美元,在中國所有藥品銷售額中排名第五。全球銀杏葉提取物生產的藥物總產值已超過40億美元。銀杏葉的價格也從每噸1000美元漲到了2000多美元。
在我國,從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開始使用銀杏葉,產生了“6911”(又名“舒血寧6911”)等藥物,但從未真正形成產業。長期以來,它只是銀杏葉的原產地,主要向德國提供銀杏葉。近年來,在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陳中良教授等人的推動下,生產規模逐漸形成。預計最近三五年將形成總產值超過6543.8+0億元的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