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醫療糾紛 市場經濟 醫療
來自中國醫師協會的壹項調查顯示,近三年來,平均每家醫院發生醫療糾紛66起,患者破壞醫院事件5.42起,打傷醫師5人。平均單次醫療賠付金額10.81萬元,最高賠付金額達300萬元。醫生方面,74.29%的醫生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認為醫生執業環境 "差 "的占47.35%,認為目前醫生執業環境 "極差 "的占13.28%。
全國醫療糾紛上升和激化的根本原因,既不是醫療事故的增加,也不是醫療技術的退步。政府、媒體、患者和醫生是導致醫患糾紛激增的主要因素。但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也是刺激 "醫鬧 "的潛在誘因。
1.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拜金主義的無限膨脹是 "醫鬧 "的總根源
隨著 "醫鬧 "現象的不斷出現,人們不禁要問:從解放後的七八十年代到現在,為什麽?今天的醫療技術、醫療條件比過去,特別是比五六十年代不知好了多少倍,人們的壽命也越來越長,除了許多 "不治之癥 "外,絕大多數病人都能得到較好的治療。這證明了壹點:"醫鬧 "泛濫的主要原因不是醫鬧,而是另壹個原因。
中國人都知道 "人死不能復生 "的道理,無論患者的死因是什麽,大規模的醫療糾紛都不能讓死者復活,患者親屬不采取正常的方式維權,而是采取極端的手段 "醫鬧",只有兩種解釋,壹是患者維權的錯誤行為。只有兩種解釋,壹是有冤無處訴,二是為了獲得賠償最大化。種種跡象表明:醫患糾紛蔓延的根本原因,無論是醫方的 "見死不救"、"過渡醫療 "還是患方的大手筆策劃 "出氣 "也好,都與 "錢 "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這是金錢侵蝕人的靈魂、社會道德缺失的集中體現。
二、醫療的公益性質與市場運作的結合造成的醫患矛盾價值取向的不同
對於醫療機構如何定性,如何處理的問題,我想始終是壹個明與暗的問題。按照政府的說法是公益性事業單位,但實際處理起來卻是半公益性事業單位,在實際運作中采取的是半市場化。醫院和學校都是公益性事業單位,學校的教職工工資國家包幹,事業費逐年增加,而醫院的醫務人員工資撥款卻逐年減少,甚至大部分靠自收自支,這就迫使很多醫院在危重病人面前不得以先發錢後治病為前提。醫院又把 "厲行節約、追求效率 "的大方向轉移到了醫生身上。
此外,醫院名義上的公益性和實際的市場競爭態勢,也使得不少醫院為了聲譽,為了早日從醫療糾紛中脫身,往往采取 "小病交錢,大病多交錢,大病不交錢 "的態度。這也進壹步助長了 "麻煩總比不麻煩好,大麻煩總比小麻煩好 "的 "醫鬧 "風向。
三、社會道德和醫德滑坡是醫患糾紛的內在因素
不可否認,道德滑坡是嚴重影響我國改革開放的毒瘤,當然也影響著醫療行業的正常運行。"救死扶傷,踐行革命人道主義",原本是醫務人員醫德的主體,具有社會影響力,但在金錢的腐蝕下,壹些醫務人員唯利是圖,見死不救,成為附著在患者身上的雪上霜。壹旦搶救延誤或搶救失敗,勢必引發患者親屬的嚴重不滿。另壹方面,是社會或患者及親屬對我國醫學知識的匱乏:醫院的醫生是萬能的,尤其是大醫院或名醫,更是應該是病壹定要治好,人壹定要救活。壹旦出了問題就認為是醫生的錯。殊不知,人類到目前為止,對人體和疾病的認識還不到10%,人類對大多數疾病尤其是疑難雜癥還處於未知階段,同樣的人,同樣的方法,張三治好了,李四治死了,這說明人與人之間還是有很多差異的。醫療行業是風險行業,應該允許救治失敗甚至允許治療失誤的存在,只要不是故意為之,不是見死不救,就應該接受現實。如果患者家屬不能通情達理,勢必會引發或激發矛盾。這也是 "醫鬧 "存在的另壹個原因。鄧小平曾說過:"多年來,我們最大的失誤是教育。"多年來,我們在這方面弱化或忽視了對醫務人員和廣大群眾的教育。
4.社會信任的弱化成為醫患糾紛處理的障礙
醫院在對患者的診療過程中程序不透明,加之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缺乏信息和情感交流,使患者及其家屬對就醫過程中的明暗不壹、特別是壹些農村和偏遠地區的患者,對看病開的處方不認,用藥多少,價格如何,手術費用多少,知之甚少,對於病歷上的病他們聽到的只有 "再交錢"。壹旦出現醫患矛盾或治療失敗,醫務人員的解釋、醫院的意見,甚至主管部門的裁決,即使是事實,也往往得不到患者及其親屬的信任,從而進壹步激化矛盾糾紛,這也是醫鬧出現的另壹個原因。
基於以上原因,筆者認為,克服或減少醫鬧的根本對策是:
壹是要堅決反對壹切形式的 "醫鬧",特別是對殘害醫護人員、慫恿打砸搶、煽動擾亂醫院工作秩序的策劃者和執行者要從嚴處理。
二是要加大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逐步將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的基本工資納入財政預算,徹底解決公立醫院以高收費為名養院的弊端,使公立醫院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公益性事業單位。
三是加強醫院內部管理,除制度規定的少量合理醫療利潤外,嚴禁醫生收受 "紅包"、"過渡醫療"、"藥品回扣"。對於違反規定情節嚴重的醫務人員加大處罰力度,對於漠視生命、不負責任造成患者死亡的必須追究行政責任和經濟責任。
四是杜絕媒體的不實報道,改變 "醫鬧 "矛頭直指醫院的常規導向。大力開展醫療責任的宣傳教育,醫院可以自辦刊物和網絡,闡述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現狀。鼓勵醫生鉆研技術,熟悉國際新技術,避免錯診誤診,這是從根本上杜絕醫患糾紛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