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憑借強大的捕撈業,從國際海洋中獲取了豐厚的魚類資源。由此也在早期就占據了世界範圍內核苷類產品生產的壟斷地位,擁有對此類產品的絕對標價權。當時購買壹公斤核苷類系列產品,需要人民幣1000多元到10萬元。
由於日本對核苷市場的壟斷,嚴重制約了我國核苷藥物及相關行業的發展,也極大限制了廣大中國民眾對這些生物藥品的急迫需求。
1998年,渠桂榮獲悉這些情況後,非常著急,決心破解采用化學合成法制取核苷產品的成本高、收率低的世界難題。
熟悉渠桂榮的人都知道無論工作還是家務,她都掂得起放得下。她與親友、鄰裏、同事、學生相處得融洽、和諧,深受大家愛戴。她總是用“十好”標準要求自己:好女兒、好媳婦、好母親、好老師、好同事……
年輕時當知青下農村勞動,壹番磨煉後,樣樣農活兒她都幹在別人前頭;她還學會了紡花、織布,村裏的許多婦女想織個改樣花色的布,都來向她求教。後來她被鄉親們推薦上大學,畢業後留在河師大化學系任教。
她在初中與高中時學的是俄語,無法看懂英文資料。為掃除這個“攔路虎”,每天淩晨,她就爬起來學英語,三年發奮努力,達到了能閱讀英文專業文獻和撰寫英文論文的水平。
她講課深入淺出,生動有趣,還把學科前沿的新發展和自己的科研成果融進去,學生們都說,“聽渠老師講課真是壹種享受”。她帶出來的碩士,連續多年100%考取博士。
在科研上,前些年河南師範大學的化學論文被SCI收錄總僅次於北師大,名列國內師範院校第二,有機專業的論文占很大比例,有機化學學科點教研室還被評為省級重點學科點。
渠桂榮教授也先後獲得省勞模、全國模範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榮譽稱號。
她找到了合成核苷的“秘方”
渠桂榮課題組的師生們了解到,國際上研究核苷類化合物合成方法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各國科學家相繼發表了很多合成各種核苷類化合物的方法。但這些方法都因合成成本太高,不能轉化為大規模的工業生產。
通過研究,他們發現,核苷的合成關鍵是堿基部分與核糖部分相連接,即C—N苷鍵的生成。如果能找到壹種C—N苷鍵生成的催化劑,則核苷的合成問題則迎刃而解。
渠桂榮等先後設計了壹個又壹個方案,並逐壹進行實驗。課題組的師生們在兩年多的時間內,放棄了所有的星期天和節假日。經常是壹做實驗就忘了時間,忘了睡覺,結束實驗時,已是淩晨時分,實驗大樓的門早已鎖上,師生們只好趴在實驗室桌子上瞇壹會兒。
不知道經歷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也記不清有多少次實驗失敗,2000年春天,他們終於找到了壹種理想的催化劑。它使核苷合成的收率由以往的1%~30%,提高到70%以上。在此基礎上,渠桂榮帶領課題組又將它完善成壹套生產原料易得、可操作性強、成本低、產品質量高、適應於產業化的最佳生產工藝。
“實驗成功時,我興奮得直掉眼淚!這項研究成果不僅包含了我們研究團隊所有人的心血,重要的是,我們國家掌握了核苷的研究技術,從此可以在國際上揚眉吐氣了!”渠桂榮高興地說。
讓老百姓吃得起核苷藥品
2000年下半年,渠桂榮課題組與新鄉拓新生化科技公司合作,將這壹科研成果形成產業化生產。當年年底,省科技廳對該公司核苷生產工藝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2000年以來渠桂榮和拓新公司***同申請4項國家發明專利,並被國家專利局評定為優秀發明專利。2007年已能生產腺苷、胞苷、尿苷等全部產品幾十個核苷品種,產量達到300噸,占世界年產量的壹半。其中80%以上出口美國、西歐、日本、印度等地,而且還把國際價格拉低好幾倍。
這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生化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日本對核苷產品長期壟斷的局面,結束了我國核苷產品依賴進口的歷史。
2月19日上午,記者跟隨渠桂榮教授來到拓新公司采訪。該公司總經理楊西寧告訴記者,公司正在積極向國家申報用於治療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的五種核苷藥品,如能獲批,公司就可以直接生產藥品,不必大量出口核苷原料,讓發達國家賺世界的錢了。
渠桂榮教授說:“更重要的是,咱中國的老百姓也能吃得起這些核苷藥品,提高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