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實驗知識點總結 壹.中學化學實驗操作中的七大原則 掌握以下與操作順序有關的七大原則,就能正確解答 "實驗步驟判斷題"。 1. "從下到上 "原則。以C1=實驗法為例,組裝裝置的順序是:放好鐵架臺→架好酒精燈→根據酒精燈的位置固定鐵圈→石棉網→固定圓底燒瓶。 2、"從左到右 "原則。復雜裝置的組裝應遵循從左到右的順序。例如,上述裝置的裝配順序為:發生器→集氣瓶→燒杯。 3、先 "插 "後 "套 "原則。用導管將燒瓶中的塞子固定後再進行堵塞,以免燒瓶固定後因不宜用力而堵塞不嚴或因用力過猛而損壞儀器。 4. "固體優先 "原則。上例中,燒瓶試劑 MnO2 應在燒瓶固定前裝入,以免放置固體時損壞燒瓶。總之,固體試劑應在固定前加入相應的容器中。 5."先液後加 "原則。液體藥品在燒瓶中固定後再加入。如上例,濃鹽酸應在燒瓶固定後,在分液漏鬥中慢慢加入。 6.先檢查氣密性(灌藥口前)原則。 7、後點酒精燈(所有裝置裝好後再點酒精燈)原則。 二.溫度計在中學化學實驗中的使用有哪三種情況,哪些實驗需要溫度計 1.測量反應混合物的溫度:這類實驗需要準確測量反應混合物的溫度,所以溫度計應插入反應混合物的中間。 ① 物質溶解度的測定。實驗室制乙烯。 2.測量蒸氣的溫度:這類實驗,多用於測量某種物質的沸點,因為液體沸騰時,液體和蒸氣的溫度相同,所以只要測量蒸氣的溫度即可。實驗室蒸餾石油。乙醇沸點的測定。 3.水浴測溫:此類實驗中,往往只要反應物的溫度保持相對穩定,所以采用水浴加熱,溫度計插入水浴中。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苯的硝化。 III.常見的需要塞棉花的實驗有哪些 熱MnO4制氧氣 乙炔制取和收集NH3 作用是:防止MnO4粉末進入導管;防止實驗中產生的泡沫倒入導管;防止氨氣與空氣對流,以縮短收集NH3的時間。 IV.常見物質的 10 種分離提純方法 1.結晶和重結晶法:利用溶液中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的特點,如NaCl、NO3. 2.蒸餾冷卻法:沸點相差較大。在乙醇(水)中:蒸餾前加入新制的 CaO,吸收大部分水分。 3、過濾:可溶與不溶。 4.升華:SiO2(I2)。 5.萃取:如用 CCl4 從 I2 水中萃取 I2。溶解:鐵粉(A1 粉):用過量 NaOH 溶液溶解,過濾分離。 7、增加法:將雜質轉化為所需物質:CO2(CO):用熱的 CuO;CO2(SO2):用 NaHCO3 溶液。 8.吸收法:用於除去混合氣體中的氣體雜質,氣體雜質必須被藥物吸收:N2(O2):混合氣體通過銅網吸收 O2. 9.轉化法:兩種物質難以直接分離,加入藥品後變得容易分離,再還原回來:Al(OH)3、Fe(OH)3:先加 NaOH 溶液使 Al(OH)3 溶解,過濾除去 Fe(OH)3,再加酸使 NaAlO2 轉化為 A1(OH)3. 10.紙層析(不需要) V.常用的除雜方法 10 1.雜質轉化法: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化為酚鈉,利用酚鈉易溶於水,使其與苯分離。除去 NaHCO3 中的 Na2CO3 可用加熱法。 2.吸收洗滌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氫和水時,可使混合氣體通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再通過濃硫酸。 3.沈澱過濾法:除去混有少量硫酸銅的硫酸亞鐵溶液,加入過量鐵粉,待充分反應後,過濾除去不溶物,達到目的。 4、加熱升華法:除去碘。砂,可用此法。 5.溶劑萃取法:要除去水中所含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結晶法(結晶和重結晶):要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少量硝酸鈉,可以利用兩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的溫度,使硝酸鈉結晶析出,得到純凈的硝酸鈉晶體。 7、分餾法:要除去乙醚中的少量酒精,可以用多次蒸餾法。 8.分餾法:要分離密度不同、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可用此法,如分離苯和水。 9.透析法:為了去除膠體中的離子,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例如,去除氫氧化鐵膠體中的氯離子。 10.綜合法:除去物質中的雜質,可采用多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綜合使用。 拓展閱讀:高中化學必考的兩個知識點 甲烷 碳氫化合物--碳氫化合物:只有碳和氫兩種元素(甲烷是分子組成最簡單的碳氫化合物)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極難溶於水,密度小於空氣,俗稱:沼氣、坑道氣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極難溶於水,密度小於空氣,俗稱:沼氣、坑道氣 1.:甲烷、坑道氣 2、分子結構:CH4:以碳原子為中心,四個氫原子為頂點的正四面體(鍵角:109 度 28 分) 3、化學性質:氧化反應:(如何檢驗生成氣體?) 甲烷與 KMnO4 不反應,所以不能使紫色的 KMnO4 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應:(三氯甲烷又名氯仿,四氯甲烷又名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壹種結構,說明甲烷是正四面體結構) 4、同系物:結構相似,分子組成中相差壹個或幾個 CH2 的物質(所有'烷烴都是同系物) 5、異構體:分子式相同,但結構式不同的化合物(結構不同導致性質不同) 烷烴的溶解度和沸點的比較:同時碳原子數越多,溶點和沸點越高;碳原子數相同支鏈越多,熔點和沸點越低 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會寫丁烷和戊烷的同分異構體 乙烯 1、乙烯的生產: 工業生產:石油裂解氣(乙烯產量是壹個國家石油化學工業發展水平的標誌之壹) 2、物理性質:壹種無色、微臭的氣體,比空氣稍輕,不溶於水。比空氣稍輕,不溶於水 3、結構:不飽和烴,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6 個原子**** 平面,鍵角為 120° 4、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並伴有黑煙)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說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學性質比烷烴活潑。 (2)加成反應:乙烯能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應除乙烯外 乙烯還能與氫氣、氯化氫、水等發生加成反應。 CH2=CH2+H2→CH3CH3CH2=CH2+HCl→CH3CH2Cl(monochloroethane) CH2=CH2+H2O→CH3CH2OH(ethanol) (3)聚合反應: 高中化學知識要點 < 1.常溫下單質為有色氣體的元素是 F 和 Cl 2.單質與水反應最劇烈的非金屬元素是 F 3. 最高價氧化物的氫化物酸性最強的元素是 Cl 4.單質是最容易液化的氣體的元素是 Cl 5.氫化物沸點最高的非金屬元素是 O 6.氫化物沸點最高的非金屬元素是 O 7. 氫化物沸點最高的非金屬元素是 O 8.O 6、其單質最輕的金屬元素是 Li 7、常溫下其單質呈液態的非金屬元素是 Br 8、熔點最小的金屬元素是 Hg 9、其氣態氫化物最易溶於水的元素是 N 10.導電性最強的金屬是 Ag 11、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原子是 H 12、人體內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13、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是 Fe 14、在金屬元素中,化學性質最穩定的是什麽?組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 C 15、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16、金屬活動性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的順序是 K 16、金屬活動性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的順序是 K 17、地球上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什麽?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Al 18、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 O 19、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20、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