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又名銀花、雙花、二寶花。為忍冬科半常綠纏繞灌木。以花蕾(金銀花)和藤本植物(忍冬)入藥。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出產。栽培歷史已有 200 多年。其中以河南省密縣的密金銀花和山東省平邑縣、費縣的東金銀花最為著名,暢銷國內外。金銀花和藤黃的抗菌有效成分以綠原酸和異綠原酸為主,藥理試驗表明,對多種細菌均有抑制作用。金銀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發熱、風熱感冒、咽喉腫痛、肺炎、痢疾、癰腫瘡毒、登革熱、蜂窩組織炎等疾病。忍冬的花蕾(L. hypoglauca Miq.)、L. confusa DC.和 L. dasystyla Rehd.作為藥物被收錄在《藥典》中。
I.形態特征
藤本植物可長達 9 米,莖中空,多分枝。葉對生,卵形或長卵形,長3-8厘米,寬的幼葉被短柔毛,背面灰綠色。花成對腋生,苞片2片葉狀,花梗和花均被短柔毛,花冠初開時白色,2-3天後變為金黃色,故有金銀花之稱。花萼短,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稍二唇形,長3-5厘米,筒部約與唇部等長,上唇4裂,下唇不裂,外面被柔毛和腺毛;雄蕊5,子房無毛,花柱比雄蕊稍長,都伸出花冠外。漿果球狀,成熟時黑色,有光澤(圖 18-11)。
圖18-11 金銀花形態
二、生物學特性
根系發達,細根多,生根力強,扡插枝條下垂觸地,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不到15天就能生根,十年生植株,根冠直徑可達300-500cm,根深150-200cm,根冠可分布。十年生植株的根冠直徑可達 300-500cm,根深 150-200cm,主根系分布在表土層 10-50cm 深處。須根生長在 5-30 厘米深的表土層。4 月初至 8 月下旬根系生長最快。只要全年有壹定的濕度,壹般溫度不低於 5℃,就能發芽,以春芽萌發最多。幼枝綠色,密生短茸毛,老枝茸毛脫落,樹皮呈褐色,然後剝皮,每年待新皮生成後將老皮剝掉。喜溫和氣候,生長適溫為20-30℃,喜濕潤環境,以濕度大、透氣性強為好。但土壤濕度過大,會影響生長,葉片易發黃脫落。喜長日照,光照不足會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枝條細嫩纖細,葉片小,多纏結,花芽分化減弱,因此,應種植在光照充足的地塊,不宜與林木間作。對土壤要求不嚴,耐鹽堿。但以土層深厚、疏松腐殖質土壤為好。
三、栽培技術
(壹)品種選擇
金銀花品種繁多,各省區都有適合本地區栽培的優良品種。目前,山東金銀花主產區有兩個較好的品種。
1.雞爪花
分枝多,枝條短,葉片較小,花蕾密,開花早,但花蕾較小。
2、大毛花
花枝粗壯,花蕾肥大,枝條較長,易纏繞,花期較晚。以上兩個品種產量高、品質好。
(二)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和扡插繁殖。以插穗繁殖成活率高,增產快,為產區普遍采用。
(1)種子繁殖
11月采果,放入清水中洗刷,除去果肉和果粒,取實種曬幹備用。翌年4月,將種子置於35-40℃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取出拌2-3次濕沙催芽,如種子裂縫達30%左右,即可播種。播種前,選擇肥沃的沙壤土,深翻 30-33 厘米,做成寬約 65-70 厘米的平床,床的長度不限。整理床面後,放水澆透,待表土稍松幹燥後,整平:床面上,按行距21-22cm每行劃3條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覆細土1cm。播種後,保持地面濕潤,床面可覆蓋壹層雜草,每隔兩天噴壹次水,約十多天即可出土。秋後或翌春移栽,每畝用種量1kg左右。
(2)插條繁殖
又分為直接扡插和插條育苗兩種。扡插壹般在雨季進行。在夏秋多雨天氣,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1-2年生枝條剪成30-35cm,去掉下部葉片進行扡插,隨剪隨用。在選好的土地上,按行距165cm、株距150cm挖穴,穴深16-18cm,每穴插56個,分散斜埋於土中,露出地面7-10cm左右,栽後填土壓實。如遇幹旱年份,栽後澆水,提高成活率。
為了保存金銀花枝條,便於管理,常采用扡插育苗。方法是:選擇澆水方便的地塊,深翻整平,用土雜肥作基肥。7 月至 8 月間按行距 23-26cm 開溝,深約 16cm,株距 2cm,將插條斜插溝內,然後填土蓋平壓實。栽後澆壹次水,如天氣幹燥,每隔兩天澆壹次水,保持土壤濕潤。半個月左右,即能生根發芽,來年春天或秋天移栽。
(三)田間管理
加強金銀花的田間管理是提高產量的主要環節,因此必須註意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松土、除草、培土、施肥
金銀花栽培,首先要註意松土、除草工作,做到花墩周圍無雜草,以利生長。每年春季 2-3 月間和秋季封凍前,要進行松土、培土工作。每年追肥 1-2 次,與培土同時進行,方法是在花墩周圍,開壹條淺溝,將肥料灑在溝內,上面覆土蓋嚴。肥料的種類,可用土雜肥和農家肥混合,數量可根據花墩的大小而定。多年生大花墩,每墩可施土肥5-6kg,復合肥50-100g,小花墩可酌情少施。每次采花後,最好追肥壹次,以尿素肥為主,以增加采花次數。
(2)修剪整形
合理修剪是提高金銀花產量的有效措施,已在山東主產區推廣應用,收到良好效果。金銀花自然更新能力很強,新生枝多。已結花枝當年可繼續生長,但不再開花,只有在原開花母枝上萌發新枝,才能重新長出花芽。金銀花修剪必須根據品種、墩齡、枝型具體確定。根據山東臨沂地區的經驗,匍匐形大毛花、冠幅120-140cm、長枝多的老金銀花,要重剪,剪去長枝,疏去短枝,剪得又疏又重;壯年金銀花,以輕剪為主,少留疏長;幼年金銀花以短剪為主,促進分枝,加速金銀花樹冠擴大。立體型雞爪花,主幹明顯,枝多不著地,樹冠80-120cm,修剪時應做到去頂,清叢腳,打內膛,修剪過密枝、病弱枝、枯死枝、向下延伸枝,使枝條成叢直立,主幹健壯,枝條疏密均勻,墩傘形,通風透光,使新枝、花蕾多等。修剪時間:壹是冬季修剪。從 12 月至翌年 2 月下旬均可進行冬剪。二是生長季剪枝。生長季剪是在每次采花後進行,目的是促進多茬花的形成,提高產量。第壹次剪花後的第壹茬花在春季 6 月上旬進行;第二次剪花後的第二茬花在夏季 7 月下旬進行;第三次剪花後的第三茬花在秋季 9 月上旬進行。生長期修剪,要求以輕剪為主。修剪對金銀花增產效果明顯,1983年山東省平邑縣試驗,經過壹次冬季修剪和三次生長期修剪後,平均每墩鮮花總產969.25g,不剪平均每墩鮮花總產684.58g,修剪比不剪鮮花墩增產284.67g,增產率41.58%。修剪後提高了花墩各部位的光能利用率,疏除了弱枝、徒長枝等無效枝葉,減少了養分和水分的消耗,枝葉量合理,生育環境得到改善,植株健壯,有利於金銀花的高產。
(3)越冬保護
在吉林等寒冷地區種植金銀花,要保護好老枝越冬。如果老枝被凍死,翌年再發新枝,開花少,產量低。壹般在封凍前,將老枝平臥在地上,用蒿草覆蓋6-7厘米,草上再覆土,即可安全越冬,翌年春萌芽前,揭去覆蓋物。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1.忍冬褐斑病
(Gercospora rhamni Fuck)
屬真菌性病害。發病後,葉斑呈圓形或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黃褐色,潮濕時背面生灰黴。7-8月發病重。防治方法:(1)摘除病枝病葉,減少病源;(2)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增強抗病力;(3)發病初期用3%井岡黴素50ppm液或1:1.5:200波爾多液噴霧,每隔7-10天1次,連續2-3次。
2、中華忍冬圓尾蚜
(Amphicercidus sinilonicericola Zhang)
和胡蘿蔔微管蚜[Semiaphis heraclei (Takahashi)] 以成蟲為害,若蟲吸食葉片汁液,使葉片卷曲枯黃,金銀花花蕾。金銀花花蕾被害變形,為害期間分泌蜜露,引起煤煙病,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胡蘿蔔微管蚜於10月份從第壹寄主傘形科植物上遷飛到金銀花上以雌雄交配產卵越冬,5月上中旬為害最烈,6月份遷到第壹寄主上,嚴重影響金銀花產量和品質。防治方法:用40%銳勁特乳油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壹次,連續2-3次,最後壹次用藥必須在采摘金銀花前10-15天進行,以免農藥殘留而影響金銀花。最後壹次用藥應在采摘金銀花前10-15天進行,以免農藥殘留影響金銀花品質。
3、咖啡虎天牛
(Xylotrechus grayii White)
是金銀花的重要蛀幹害蟲。分布於山東金銀花老產區,尤以平邑、費縣為重。據調查十幾年的花墩被害率達80%,被害後金銀花生長衰弱,連續幾年被害,則全株枯死。在山東,壹年發生壹代,初孵幼蟲先在木質部表面取食,當幼蟲長到3mm時向木質部縱向取食,形成蜿蜒的蟲道。蛀孔內填滿木屑和糞便,非常堅硬,而枝條表面無糞孔,因此不僅不易發現,而且此時藥劑防治效果不佳。防治方法:在4-5月成蟲期和幼蟲孵化期用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成蟲和孵化幼蟲有壹定效果。近年來,在田間釋放硬殼蟲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釋放時間以7-8月氣溫在25℃以上的晴天為好,這種生物防治方法可在產區推廣。
4、豹紋木蠹蛾
(Zeuzera sp.)
在山東壹年壹代。幼蟲從枝條分叉處或新梢孵出,被害新梢枯死後3-5天,幼蟲長到3-5mm時從被害孔排出糞便,易被發現,有翻株為害的習性。幼蟲在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咬食壹圈,使枝條易被風折斷,被害枝條的側面常有數個排糞孔,蟲糞呈長圓柱形,淡黃色,不易碎。9-10月花墩出現枯株。防治方法:(1)及時清理花墩,采集第二茬花時,必須在7月下旬-8月上旬結合修剪,剪去有蟲枝條,如修剪過遲,幼蟲蛀入下部粗大枝條後再剪去枝條,對花墩生長勢有影響;(2)7月中下旬為幼蟲孵化盛期,正是藥劑防治適期,用40%氧化卵磷脂乳油各1500倍液。加入0.3-0.5%煤油,促進藥液向莖稈滲透。均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5.柳莖蛀木蛾
(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
在山東主產區兩年發生壹代,為害期3年。幼蟲孵化後群居於金銀花老皮下,長至10-15mm時逐漸蔓延,但當年恒頭幼蟲由主桿下部和根際蛀入韌皮部和木質部淺層為害,形成寬闊的蟲道、排出大量的糞便和木屑,嚴重破壞植株的生理機能,阻礙養分和水分的輸送,致使金銀花葉片變黃、脫落,8-9月開花謝花。8-9 月金銀花葉片變黃、脫落,花枝幹枯。防治方法:①加強田間管理。柳莖蛀木蠹蛾幼蟲喜危害衰弱的花樁,幼蟲多從老蛀孔為害。因此,加強撫育管理,及時施肥、澆水,金銀花生長旺盛,提高抗蟲性;(2)藥劑防治,幼蟲孵化期,用40%草酸1000倍液加0.5%煤油,噴灑在枝幹上,或用40%的草酸或殺螟松按藥:水=1:1的比例配成藥液澆灌根部,即先在花墩周圍挖壹坑,深10-15cm,每墩灌20。-15cm,每墩灌20ml左右,視花墩大小適當增減,然後覆土壓實。由於藥液濃度較高,使用時應註意安全。
6、金銀花尺蠖
(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 Chu)
是金銀花的重要食葉害蟲。大面積發生時,葉子被吃光,只剩下樹枝和樹幹。防治方法:清潔田園,減少越冬蟲源;可在幼蟲期用80%敵敵畏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四、采收與加工
適時采收是提高金銀花產量和品質的重要環節。金銀花開放時間比較集中,壹定要抓住時機采摘,壹般在5月中下旬采第壹朵花,6月中下旬采第二朵花。生產中應掌握花蕾上部膨大,但不開放,色澤青白為最宜。采摘過早,花蕾青綠嫩小,產量低;過晚,易形成開放花,降低品質。金銀花采摘後立即曬幹或烘幹。將花蕾置於曬盤上,厚度以3-6cm為宜,以當天幹當天曬為原則。如遇陰雨天氣及時烘幹,要掌握好烘幹溫度,最初烘幹溫度不宜過高,壹般為30-35℃,烘幹2小時後,溫度可提高到40℃左右,花朵排出水分,5-10小時後室內保持45-50℃,10小時後烘幹大部分花朵水分 經過10小時的烘烤,花朵的水分大部分排出,再將溫度提高到55℃,使花朵快速幹燥。壹般烘幹12-20小時即可全部烘幹,烘幹時不能用手或其他東西翻動,否則容易變黑,未烘幹時不能停烤,停烤發熱變質。經山東平邑縣試驗,烘幹壹級花率可達95%以上,曬盤烘幹壹級花率僅為23%。因此,烘幹工藝是金銀花生產中提高產品質量的有效措施。晾曬或烘幹後的金銀花置於陰涼幹燥處保存,防潮防蛀。忍冬在秋冬季節剪取嫩枝,進行晾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