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20日,在古浪、天祝、景泰三縣交界處發生裏氏6.2級地震。位於古浪縣城東部90多公裏的新堡、幹城兩鄉是古浪縣的重災區,縣城和橫梁、井泉、土門、峴子、裴家營、西靖、大靖、民權等9個鄉鎮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這次地震的震中在新堡鄉高嶺墩村。強震以後,又發生余震160多次,其中3級以上11次,5.1級1次。
發震時刻
1990年10月20日下午4時7分
震中位置
中國甘肅省古浪、天祝、景泰三縣交界處
震級
6.2級 這次地震使新堡、幹城兩鄉33個村、139個村民小組4929戶、24289人全部受災,倒塌房屋7230間,造成危房11171間;倒塌棚圈7640間、土窯洞1519間;死亡1人,重傷7人,輕傷9人;死亡大牲畜2頭(匹)、豬羊426頭(只);損壞家具5604件、竈具2211件、農具1403件;損失糧食68.5萬公斤;損壞機井7眼、人畜飲水井53眼;14處、57.5公裏飲水管道遭受嚴重破壞;38眼水窖、12個水池受損嚴重,不能使用;58臺面粉加工機械被損壞。同時,學校、商店、衛生院、鄉鎮機關和糧站、郵電所等單位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倒塌房屋130多間,圍墻1540米,造成危房3770平方米。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總值達5206.93萬元。其中,新堡、幹城兩鄉群眾個人財產損失3744.3萬元,鄉鎮機關和學校、衛生院(所)、供銷社、糧站、獸醫站、郵電所、信用社等單位以及群眾供應設施損失869.62萬元,地震波及到的縣城和橫梁、井泉、峴子等9鄉鎮損失593.01萬元。
地震發生後,新堡、幹城兩鄉,特別是重災區高嶺墩村,房屋絕大部分倒塌,到處是殘垣斷壁和碎石爛瓦,人畜無處棲身,景象十分淒慘。大震剛過,又連續4天雨雪交加,氣溫降至零下7℃,進壹步加重了災情,感冒、腹瀉等疾病隨之發生,學校也被迫停課。 縣委、縣政府於地震發生的當日晚上接到新堡鄉政府地震災情報告後,壹面向省地匯報情況,壹面即刻召開搶險救災緊急會議,在作了簡要安排部署後,迅速組織糧食、民政、公安、衛生等9個部門的36名工作人員和醫療救護隊,帶著部分應急物品,頂風冒雪,星夜兼程,趕赴災區,於21日淩晨5時到達現場,針對房屋倒塌、風雪交加、群眾無處安身的現場情況,作出3條應急決定:立即疏散群眾,防止發生新的人員傷亡;全力搶救傷員,確保傷病人員生命安全;抓緊組織救災物資,幫助群眾解決吃飯、住宿、取暖問題。按照這壹決定,縣鄉村三級幹部分頭組織群眾展開了搶險自救。首先挨家挨戶清查傷亡人員,將7名重傷和9名輕傷人員及時護送到鄉衛生院搶救治療。 22日深夜又派車冒著寒風大雪將15名老弱病殘、孕產婦和嬰兒送進了鄉衛生院,並對不幸死亡的壹位女孩的後事進行了妥善處理,同時組織搶險隊,排除險情,搶挖被埋壓的財物,並在安全地帶搭建臨時防震棚,供群眾棲身取暖。22日晚,從縣上調運2噸塑料、12頂帳篷、1萬斤面粉及部分衣物、食品、竈具等物資,運輸人員克服雪大路滑等困難,連夜運往災區。經過兩天兩夜的艱苦努力,到23日,受災群眾全部有了安身之處,吃、穿、住等最基本的生活問題暫時得以解決,避免了凍、餓、病等惡性事故的發生。
由地、縣、鄉領導參加的第二次抗震救災緊急會議於在新堡鄉政府召開,會議全面研究部署了搶險救災工作,當場成立古浪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由9名縣級領導和縣委辦、縣政府辦、民政局、財政局、糧食局、宣傳部、教委、衛生局、公安局、新堡鄉的11名負責同誌全面負責抗震救災工作。為統籌兼顧,保證第壹線救災工作順利進行,指揮部成員又進行了明確分工,在縣城,有4名縣級領導親自掛帥,組織縣委辦、宣傳部、縣政府辦、民政局在家同誌進行新聞宣傳,籌備調運物資,接待救災慰問團。在災區,5名縣級領導親臨現場,坐鎮指揮,指揮部下設抗震救災辦公室、物資接收分配組、災情調查組、治安組、醫療衛生組、宣傳組、接待組、危房鑒定組、防震越冬棚驗收組,分管搶險救災的各項具體工作。並陸續抽調65名縣直機關幹部,會同70名鄉鎮幹部,深入災區,穩定群眾情緒,加強宣傳報道,核實受災情況,發放救災物資,維護治安秩序,醫治傷病人員,組織災民搬遷。為在全縣上下形成統壹號令、統壹行動的指揮體系,在重災區臨時架通了通訊指揮電臺、專用電話。
由於大震以後余震不斷,氣溫驟降,為全力組織搶險,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在指揮部的統壹部署下,首先從縣直各衛生單位抽調41名醫療水平高、工作責任性強的醫療、衛生、防疫人員,出動大小車輛4輛,組織巡回、定點、住院治療、疫情監測、藥品供應等8個防病治病小組,進駐村組,分組作業。***開處方治療傷病員12000多人次(其中住院治療59人),未發生壹起大小醫療事故。省、地、縣***投放各類治療藥品價值達4.1萬元。縣防疫站進壹步加強了災區的疫情監測工作,***發放飲水消毒漂白精2000片。計劃外給新堡、幹城2000人供應了四種疫苗,給新堡鄉高嶺、玉塘、滾子溝、石窩子、壹座磨、劉楊等重災村0-5歲兒童分發了小兒麻痹糖丸。提高了災區兒童抵抗傳染病的免疫力,有效防止了各種疫病的流行。同時,在人民解放軍的大力支援下,充分發揮各村組搶險隊的作用,清理、拆除危房11700間,排除險情14起,搶修道路35公裏,防止了意外事故的發生。
震後第二天,縣上召開緊急會議,向全縣通報了災情,號召全縣人民大力支援災區,幫助災區人民渡過難關。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領導帶頭捐款,機關幹部慷慨解囊,廠礦職工出錢捐物,全縣上下迅速掀起了支援災區、抗震救災的高潮。部隊和省內外、兄弟縣市的單位和個人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有的發來慰問電,有的派來慰問團,有的運來救災物資,出錢出物,譜寫了壹曲軍民攜手抗震救災的新篇章。截止l0月31日,***收到240個機關單位、部隊、7349名個人的捐款13.3679萬元,收到11個單位捐獻的面粉34150公斤、小麥1846公斤、大米500公斤、玉米12000公斤、糧票2081公斤,收到衣物、被褥、棉布等10多萬件,對災區人民給予了物質上的極大援助和精神上的莫大鼓舞。
搶險救災告壹段落後,群眾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情緒趨於穩定,搭建防震越冬棚成了抗震救災的中心工作。指揮部按照墻矮、頂薄、擋風、修舊、中間加頂柱的要求,選定示範典型,經省地縣有關建築專家和地震專家鑒定之後,多次召開現場會召集群眾參觀學習,推廣建造。***搭建防震越冬棚1743間,基本達到了四防壹保(防震、防火、防凍、防煤氣中毒、保安全)的要求,特重災、重災戶全部搬進了越冬防震棚。
為了緩解災區壓力,實施標本兼治,按照省地領導的指示和全縣黃灌區建設的計劃,將原計劃1991年實施搬遷的新堡、幹城鄉部分群眾***120戶643人,從10月27至11月5日,由縣上統壹調配車輛,遷往黃灌區雞爪子灘安家落戶。 這次地震後,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地黨政領導機關對災區人民關懷備至,撥款992萬元,社會捐助80余萬元,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全縣各級黨政組織與災區幹部群眾齊心合力,艱苦奮戰,至1992年10月,在黃灌區建成民房及公用設施***23540平方米;對其它地震破壞的房屋和設施全部進行了加固維修。同時,鄉村企業、水利、電力建設得到了很大發展。重災區高嶺墩村的208戶1059人搬遷到黃灌區新修建的高嶺新村定居。高嶺新村建成磚木結構民房744間,完全小學、衛生所、文化室、村委會、園林場各1處,機井兩眼。
為表重建之功,永懷黨的恩情,啟迪子孫後代,中***古浪縣委、古浪縣人民政府在高嶺新村建起古浪縣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紀念碑壹座。遷入新居的群眾在宅門上寫上了四梁八柱根基固,千秋萬代黨恩存的楹聯,以表對黨和政府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