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 文/莊怡)受限於地面交通擁塞、車輛不安全系數高、人力成本高企,最後1公裏運輸效率該如何提升?美團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城市低空物流網絡建設。
壹盒用戶急需的藥品正由無人機配送到深圳疫情小區中,壹鍵下單10分鐘熱氣騰騰的外賣隨著無人機送到家門口……這不是科幻作品中的景象,而是已經實現的場景。在美團的無人機應用場景中,3公裏、15分鐘達的低空物流網絡是已經 探索 了4年的目標。
在7月8日舉辦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美團攜90%自研的無人機首次正式對外亮相。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認為,城市的低空物流網絡將成為未來十年、二十年 科技 創新重要的機遇,無人機+生活場景的結合是建設低空物流網絡的最佳路徑。
未來5-10年實現規模化
隨著近年來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進步,城市低空飛行開始從民用拍攝轉向大規模的工業用途。不同於已經在農業上廣泛運用的植保無人機,城市復雜的樓宇和道路條件給無人機飛行帶來很大挑戰,美團無人機業務負責人毛壹年直言是“最極端的挑戰”。
首先在技術上要保證在大規模落地過程中實現安全可靠;其次在商用無人機領域政策、法規還不完善的同時,需要協同政府壹起推動標準建立和落地;此外在用戶側,需要建立用戶的接受和使用心智。
毛壹年介紹,目前無人機可以實現在五級風下穩定降落,出於安全考慮暫不在雨雪天氣運行,但是這個問題未來3、5年能解決。
而在未來壹兩年內,希望能做到多商圈、多航線同時運營;未來5-10年,實現無人機規模化應用,協同外賣小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體驗。
毛壹年透露,除了社區配送站,美團還在針對公寓、樓宇等場景進行地面接收裝置。 例如和萬科在進行的合作,未來在廚房打開儲物櫃即可取出無人機配送的餐箱。
“我們所 探索 的不只是配送飛行器本身,而是希望建設綜合自主飛行無人機、自動化機場及無人機調度系統為壹體的城市低空物流網絡。通過飛行器、導航控制、AI算法、航線管理、通訊系統五大自研技術能力,適應社區、商場、寫字樓等多種場景,讓無人機與騎手形成人機協同的配送,真正實現‘萬物到家’。”毛壹年表示。
群雄逐鹿無人配送
無人配送行業分為室內配送和室外配送,室內配送的設備主要是配送機器人,室外配送則是配送物流車和無人機。
據了解,今年年初,美團無人機已經在深圳完成了首個面向真實用戶的訂單配送任務,並在其後的深圳疫情中為深圳南山區抗疫建立城市物資運送 "空中通道",給隔離區居民配送緊急物資。截至2021年6月,美團無人機已完成超20萬架次的飛行測試,配送真實訂單超過2500單。
本次大會上,無人機之外,美團還帶來了無人配送車“魔袋20”,這也標誌著美團無人配送車擁有標準化量產能力,發展進入新階段。美團預計未來3年,將在北京、上海以及深圳等多地區和城市,實現外賣、買菜、閃購等業務場景的無人配送服務。
實際上,不只是美團,各大企業都在布局無人配送。
2012年,順豐董事長王衛即提出無人機物流構想,2020年8月,順豐大型無人機首次完成了基於業務場景的載貨飛行,這也是國內首次將大型無人機用於物流場景;
京東也在2016年成立了京東X事業部,致力於研發和部署無人配送任務。2020年10月,京東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京蜓”無人機開始總裝地面測試,這也是國內首款載重數百公斤級具有艙內空投功能的無人機;
2017年,在美團布局無人配送的同壹時間,餓了麽已經宣布推出無人機,平均僅需20分鐘即可收到外賣;
2018年,菜鳥宣布聯合合作夥伴打造10萬臺無人設備;2021年,阿裏巴巴首席技術官兼菜鳥首席技術官程立又提出,未來壹年將投入1000輛物流無人車“小蠻驢”進入校園和社區。
而在國外,亞馬遜、谷歌、甚至沃爾瑪也沒有停下 探索 無人配送的步伐。早在2013年,亞馬遜便開始無人機送貨的研究布局;2017年 12 月,亞馬遜在英國劍橋地區完成首次無人機配送測試;2020 年 9 月,獲得配送無人機的運營資質。
這是壹個群雄逐鹿的市場。亞馬遜方面曾預測,到2030年美國電商市場壹半的訂單都將以無人機配送的方式來進行配送交付。
回到落地業務上,從美團重點布局的最後壹公裏來看,前瞻產業研究院曾表示,核心問題在於配送效率、配送安全和配送服務質量的不可兼得,需要在供給端降本增效,增加更智能化的手段來優化。
而對配送物流車而言,由於技術處於試驗階段,相關制造產業鏈不完善,生產和維修成本居高不下,從而導致政府在實際應用中僅提供了技術研發政策而非場景落地政策。
此外,低空飛行對公***安全的影響導致的政策對無人機商業化應用的限制、商家端出於購買成本考慮不接受配送機器人等等,都是擺在無人配送面前的鴻溝。當技術出於普惠性目的往前發展的時候,當喊出技術向善口號的同時,需要解決的人身安全、數據安全、消費者和商家接受度、政策合規等問題,當慎重考慮。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