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危機侵蝕著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刺痛著人們的道德神經,瓦解著人們對真、善、美的向往。
央視兩會期間播出的八集大型電視系列
紀錄片《廉政中國在行動》,拷問著人們的良知,試圖與觀眾進行壹次有效的心靈對話。
歷時四年精心籌備,知名專家策劃的我國首部以 "信用 "為主題的八集大型電視系列紀錄片《誠信中國在行動》在兩會期間強勢登陸央視財經頻道,直面現實生活中與信用缺失相關的問題,探尋問題根源,該片壹經推出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和好評。影片壹經上映,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熱議。
網友評論說,終於有壹部不回避矛盾、對社會尖銳話題追問如此深刻的紀錄片,專家評論說,該片是中國高速發展時期的自我反思,承載了歷史責任,體現了藝術家勇於擔當的精神。
信用危機:引發對誠信建設的思考
在創造壹個又壹個世界奇跡的同時,中國正經歷著生命中無法承受之痛。這個曾經值得信賴的民族,正在遭受誠信缺失、道德滑坡的困擾。
"近年來,在生產領域,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在流通領域,拖欠銀行貸款的問題仍屢禁不止。"
《誠信中國行動》第壹集以 "時代的呼喚 "為名,初步描繪了社會生活中與誠信缺失相關的各種現象和問題。近年來,在生產領域,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現象仍時有發生;在流通領域,拖欠銀行貸款、逃廢債務、合同失信現象並存;在消費領域,價格欺詐、服務欺詐、虛假廣告、促銷陷阱以及各種商業欺詐行為令人防不勝防;在證券市場,虛增利潤、
內幕交易、操縱市場,壹些上市公司的失信行為,讓眾多股民損失慘重;在飛速發展的網絡世界,盜版、侵權、網絡灌水等誠信缺失問題依然層出不窮。在高速發展的網絡世界裏,盜版、侵權、網絡水軍、釣魚網站、用戶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嚴重阻礙了互聯網的健康發展。所有這些現象歸結到壹點,就是信用缺失"。
該片總制片人鄭福泉談到影片的緣起時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國社會在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中,從熟人社會演變為陌生人社會。經濟活動也越來越以信用為導向,銀行信貸、股市和債券融資、消費信貸、信用卡消費等各種信用交易蓬勃發展。然而,現代信用體系和信用文化並沒有相應建立起來。另壹方面,由於人們缺乏****,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缺失,道德約束弱化也是導致社會誠信嚴重缺失的原因之壹
"。他還指出,從上世紀90年代王海的產品造假,到今天方舟子的科學
藝術造假,誠信缺失就像瘟疫壹樣,逐漸蔓延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嚴重阻礙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損害了東方大國的國際形象,毒化了人們的精神家園,侵蝕了構建和諧
社會的根基,這不得不引起他的思考和反思。
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直言,我國社會誠信缺失嚴重,壹些部門和地區陷入 "塔西佗困境",即政府無論做什麽,即使做得再好,老百姓也不信任。二是社會信任嚴重缺失,典型表現為 "仇富 "現象。由此可見,在當代中國,加強誠信道德建設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非常重要。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經過多年的精心籌備,以信用體系建設和誠信道德建設為主旋律的電視系列紀錄片《誠信中國行動》橫空出世。伴隨著片中精美的畫面和翔實的資料,從信用的獨特視角,重新審視我國的發展軌跡和改革前景,探尋中國社會誠信之道的美好願景。
四年磨壹劍:古今融合演繹誠信中國行動
2009年以來,中央新影集團聯合北京大學信用研究中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倫理研究中心、***壹起策劃籌備了《誠信中國行動》的拍攝。4年來,拍攝
組采訪了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以及菲律賓大學、荷蘭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中國市場學會信用專業委員會等有關單位,拜訪了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
人民法院、公安部等有關領導,並赴北京、上海、黑龍江、遼寧、山西等地進行了實地調研。本系列片共***8集,分別為《時代的呼喚》、《經商之道》、《恒業
基》、《財富之尺》、《信譽之門》、《立信之方》、《信用之城》、《為民之路》。本書通過回顧中國傳統的誠信觀念和經商原則,介紹西方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信用機制,重點闡述改革開放30多年來黨和國家在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推進社會誠信建設方面的政策措施、本書重點記述了國務院各部門、各地方政府以及各行業、事業單位、企業
和個人在探索信用體系建設、****,構建社會誠信體系方面所做的努力。
探索信用體系建設、構建誠信社會環境的成功經驗和典型事例,達到普及信用文化、倡導誠信意識、弘揚誠信道德的目的。
北京大學中國信用研究中心主任張政認為,紀錄片《誠信中國在行動》涵蓋了公民、企業、政府信用和社會信用體系、制度建設等八個方面。
這是壹部全面反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誠信建設成果,反思當前壹些領域誠信缺失原因,探索建立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優秀電視作品。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吳晶妹評價說,《誠信中國行動》以鮮明的立場、通俗易懂的語言、大量的事實說明了現代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經濟交易活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都需要信用。
影片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將信用知識、信用管理等內容具體地告訴人們,讓宣傳教育走進人們的實際生活,走進觀眾的心裏。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倫理研究中心主任劉保成也對該片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該片匯聚了眾多專家的智慧和群眾的意見,站在歷史和全球化的高度,呈現了中國現實生活中與誠信相關的各種好人好事和困境,旨在啟發人們對誠信
機制和行為模式的深入思考。其目的在於引發人們對誠信機制和行為模式的深入思考。這無疑是全面推進誠信建設大潮中壹次負責任的嘗試。
無信用,不立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呼喚
如何建立和維護信用?為什麽要重視信用,建設社會信用體系?電視系列紀錄片《誠信中國在行動》給出了答案。
從我國目前的誠信狀況來看,公眾對信用的認識還不是很全面。其實,誠信還包括制度的建設和評價體系的建設,從更深層次上講,信用是人類社會形成的壹套與誠信
原則相關的運行信用體系,只有在經濟生活和社會管理中真正使用信用體系,信用才能起到行為約束和價值導向的作用。北京大學中國信用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胡勝生分析說,
中國改革開放已過而立之年,要全面深入攻堅突破,就必須樹立誠實守信的現代價值觀,正視現實生活中的信用缺失,加快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信用體系。
"個人和企業只有建立和維護自身的信用,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獲得長遠的發展;只有建立良好的信用制度,加強信用監管和服務,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信用氛圍。
正如影片第四集所介紹的,同仁堂、天福等中華老字號,遼寧蠟炬集團等老企業,依靠傳統文化和自律,持續誠信經營,通過加強自身
信用管理,規避了信用風險,贏得了發展機遇。該片通過具體的事實和事例,以生動的形象教育人們如何建立和維護自身的良好信用,向企業宣傳真正的經商之道"。吳靜
梅姐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涉及經濟、文化、價值觀、道德觀、精神追求等方方面面,既抽象又具體,既可以大而深,也可以小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