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佳的年輕人渴望學習,有報效國家的雄心。開元小學畢業後,進入奉天(今沈陽)中學。當時正值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軍閥混戰,百姓貧困。尤其是日本帝國主義肆意欺淩家鄉父老、掠奪東北資源的罪惡行徑,更是讓他怒不可遏。於是毅然從軍,於1926年8月考入東北軍講武堂第六炮兵師,決心拿起槍保衛家鄉。從1928到12,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東北吳江會館第六期。歷任東北軍模範隊山寶連隊長、副司令員、少校連長。他的任務是協助學員進行實戰指揮演習。他在舊軍隊過著清正廉潔的生活,沒有任何不良嗜好,開始接受進步思想。1929年,擔任東北軍模範隊連長時,妳連的劉伯剛中士是地下黨員。他每天跟劉伯綱學日語,同時接受劉伯綱* * *的啟蒙教育。同樣是在劉伯綱的要求下,他保釋了壹名被捕的黨員,這是他接觸中國* * *產黨的開始。
在此期間,他還擔任東北灰漿廠研究委員會成員。他勤於思考,樂於研究,尤其對砂漿科學感興趣。參考外軍資料,結合我軍實際,編寫出版了《迫擊炮守則與迫擊炮射擊教學模式》。
1930年5月,蔣和之間爆發了戰爭。21年9月,張學良受蔣介石引誘,率65438+萬余人入關武裝調停,先後占領天津、北平等地。很快,中原大戰結束。天津成為河北省會、天津市政府和東北軍第2軍所在地,也是東北軍入關後的根據地。因此,張學良任命張為天津市市長兼警察局長。張上任後,立即將號稱東北軍“四大金剛”的孫銘九、、謝芳、黃冠南調到天津公安局整頓社會治安。當時天津有英法德意日八個租界。所有國家都有權在租界駐紮軍隊。雖然美國沒有讓步,但它有權駐軍。中國的軍隊只能駐紮在距離外國駐軍地點10公裏的地區,只有治安總隊和警察維持天津的公共秩序。陶佳抵津後,先任市公安局四鄉督察長。這個權限不小,但是他整天需要應酬,被吃喝玩樂纏住了。年僅23歲的陶佳不想把青春浪費在無所事事上,所以他請求調職。這時,張想培養和鍛煉保安團,於是任命等“四大金剛”為天津保安團教導員,並主持整頓。陶佳等人到達後,他們立即解雇了壹些士兵、罪犯和年老體弱者。此外,從東北軍各部隊甚至原元帥府衛隊抽調有實戰經驗的老兵作為保安團的骨幹,又把壹批身強力壯的年輕人重新招進保安團,按照現代軍事訓練方法進行嚴格訓練和鞏固。還向東北軍借了四挺重機槍,補充了槍支彈藥,加強了火力,大大增強了保安團的戰鬥力。1931年5月,治安總隊整訓結束,下轄三個旅3000多人。陶佳被任命為安全將軍第二旅的中校和上尉。“九壹八事變”後不久,這支改組後的保安團在平息日本天津便衣隊暴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1931“九壹八事變”後的第三天,的同學趙取道天津來看他。趙向介紹了沈陽失陷的情況。陶佳聽說後,決心提高警惕,隨時準備反擊日本侵略者的各種挑釁活動。1931年11.2,奉天日本特務頭子豐田章男潛入天津,陰謀奪取清帝溥儀,外出擔任偽政權首領。為了混淆視聽,掩蓋這壹罪惡行徑,土肥原與駐津日軍合謀,操縱漢奸便衣隊,以金錢為誘餌,在天津制造騷亂。企圖趁亂將溥儀擡走,並配合日本關東軍攻占遼西,完成對東北的占領,進而為占領華北開辟道路。天津“11.8”騷亂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中國* * *產黨十分重視爭取東北軍* * *配合抗日工作。早在1936年初,就成立了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央東北軍工作委員會。同年四五月,以團結改造東北軍,壯大抗日力量,爭取東北軍早日參加抗戰為宗旨的中國東北軍工作委員會成立。在中國* * *制作方的建議下。張學良在Xi以南的長安縣王渠鎮成立軍官訓練團,培養抗日力量,改造東北軍。軍訓團先開了幹部連,作為訓練團的骨幹,帶動全團。陶佳、謝芳、萬依、李友文等人參加了幹部連隊的培訓。所有的幹部甚至學生都是張學良親自挑選的,條件非常嚴格,就是忠於張學良,堅決抗日,清正廉明,沒有不良嗜好的人。全連* * *在校生120人,6月1936日開學。4月1936前,苗對和謝芳大發雷霆,通知他們已被批準加入中國* * *生產黨。後來,三人壹起到安東街壹家旅館,會見了中國東北軍工作委員會負責人劉,並在王曲軍訓團幹部連學習黨組織工作。劉、、謝芳等人遵照東北軍工委的指示,利用培訓機會廣交朋友,並采取個別談心、講授抗日歌曲等方式,宣傳抗日民族統壹戰線政策和抗日主張。陶佳被認為是軍訓團裏最活躍、最優秀的壹個。壹天晚上,張學良去幹部連隊聽學生們的意見。陶佳等學生做了大發言,壹致主張反對內戰,壹致號召張學良率領東北軍上抗日前線。會場口號響亮,人群憤怒。張學良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他說:“我壹定會帶領妳們走上抗日大道,全副武裝回家。王曲軍訓團為了停止內戰,團結抗日,培養了大批骨幹,對改造東北軍和西北軍起到了關鍵作用。陶佳在幹部連接受了壹個月的培訓。畢業後,他被任命為中校,張學良的特務團(又稱警衛團)副團長兼Xi安第三營營長。在中國* * *產黨的推動下,張學良決定成立壹個秘密組織——抗日同誌會,除了開辦王渠軍事訓練團外,還要吸引主張聯合* * *抗日的人士和張,作為準備抗日復辟的核心。1936年9月中旬,抗日同誌會在安張公館客廳正式成立,張學良任會長,所有會員須經張本人批準。* * *地下黨組織試圖通過各種渠道加入更多的同誌。第壹批黨員只有13人,其中有劉、、謝芳、苗浩然、、等地下黨員。這壹時期,陶佳與黨內同誌和東北愛國民主人士壹起,在東北軍上下開展統戰工作,為爭取東北軍停止內戰、走上抗日道路、發動Xi事變發揮了積極作用。三1936 65438+2月12、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Xi事件”,扣押了蔣介石。張學良警衛團團長、二營營長孫銘九率二營參加了在臨潼華清池抓捕蔣介石的行動。警衛團副團長、三營營長陶佳也率部參加了Xi庵事變,受黨中央委派保衛中央代表團總部和周恩來的安全。在事變後,張、楊采取了三項重大措施,其中之壹就是成立了西北聯軍臨時革命委員會學生抗日先鋒隊。、孫銘九、趙等人奉命參與創建抗日先鋒隊。抗日先鋒隊的建立是張學良將東北軍改造成新型軍隊的重要步驟之壹。事發後的第二天早上,張學良任命孫銘九為抗日先鋒軍參謀長,趙為參謀長,吳青林、、黃冠南分別為1、2、3支隊支隊長。(1)Xi事變前,張學良在Xi安東門創辦了少年團,從全國各地招募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的青年知識分子,主要是東北人和參加北平地下黨秘密介紹的“壹二·九”運動的先驅。張學良信任和倚重少年團,指示抗日先鋒隊在少年團的基礎上建立,擴大為師,稱為兵團,下轄三個支隊(團)。大部分學員被分配到抗日先鋒隊,部分官兵從張學良警衛團和東北軍105師抽調,並招收了部分新生。10天左右,抗日先鋒軍1、2支隊成立。後來由於形勢的變化,第三支隊伍還沒完成就馬上放棄了。抗日先鋒隊官兵政治素質好,抗日熱情高,與紅軍聯系密切。因此,先鋒隊被視為東北軍的“紅帽”部隊。中國* * *產黨和紅軍也很友好,關心先鋒隊。左權將軍兩次視察隊伍,受到先鋒部隊官兵的歡迎和熱情接待。
1936年2月下旬,、孫銘九、趙驅車前往三原縣左權將軍官邸進行回訪。左權將軍熱情歡迎他們,並邀請他們共進晚餐。他高度評價先鋒隊,說這是壹支有前途的新型軍隊,是紅軍和東北軍的紐帶。紅軍官兵和根據地人民仍然保持著旺盛的鬥誌,要求抗日,堅持生產,深深打動了他們。陶佳作為壹名地下黨員,更令人難忘。為了加強黨在東北軍軍事運輸工作中的力量,東北軍中央工作委員會決定,由陶佳參加軍事工作委員會的領導工作,擔任東北軍中央工作委員會軍事委員。他的擔子越來越重,時局的快速變化迫使他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出任何差錯。2月25日,1936,1936,張學良將蔣介石送回南京關押,形勢急轉直下。不久,東北軍又發生了“二二”事件,壹些人不顧大局,開槍打死了王以哲將軍。警衛團副團長陶佳也卷入了這壹事件。“二月二”事變當天上午,孫銘九在家中召開秘密會議,突然宣布要暗殺王以哲將軍等人。陶佳被邀請參加會議,但他之前不知道會議的內容。會後他無力阻止,也脫不了身,因為孫銘九已經派人堵住了院門。會後,立即向東北軍工委主任劉、作了匯報。他們緊急決定劉向匯報,並建議周副主席迅速離開駐地張公館,轉移到安全地帶。“二·二”事變後,Xi安大亂,禁衛軍和先鋒隊成為眾矢之的,大有內戰之勢。在這個緊要關頭,周恩來指示陶佳通過各種關系從Xi安撤軍,集中到長武縣。陶佳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向警衛團和抗日先鋒隊的軍官及黨員說明了嚴肅撤退的必要性,以避免自相殘殺和發生意外,並要求黨員堅決執行黨的指示,並聯系軍隊主要軍官部署撤退。在各方齊心協力和幹擾下,部隊於2月5日迅速撤離Xi安,避免了東北軍內部的大規模流血和與國民黨軍隊的沖突,確保了Xi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部隊到達長武後,遭到國民黨集團和其他部隊的攻擊。形勢非常不利。蔣介石乘機下令解散警衛團和抗日先鋒隊。這時,周恩來及時指示東北軍工委,爭取保留警衛團和先鋒隊中的黨員和薛冰隊人員,編入東北軍。東北軍工委宣傳部長宋麗專程到長武縣向陶佳傳達了這壹指示。陶佳和謝芳分別為東北軍的壹些高級將領工作。經東北軍51軍軍長於學忠調解,原警衛團、抗日先鋒團編制解散,改編為東北軍110師,下轄628、629團,由張正揚任師長,謝芳任628團團長,陶佳任629團團長。陶佳利用這次改編掩護了629團的許多* * *黨員和進步青年,把這些同誌的公職安排為團長。他還聯系了解放團等部隊的黨員和進步人士,形成了以陶佳為核心的進步力量。不久,中國東北軍110師工委在629團成立,陶佳任師工委軍事委員。在教師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陶佳主持出版了進步刊物《精兵簡政》,對團內外官兵進行正面宣傳教育,還編了團歌。歌詞是:“紀律是鐵,團結是山,我們是堅決抗日的629團...就算他們(指蔣介石、國民黨)不發工資,不吃高粱面,我們也還是要堅持抗戰!”同時在團、營、連建立救國室(即書房),給官兵上政治教育課,教抗日進步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這些振奮人心的歌曲在110師被廣泛傳唱,歌聲響徹渦河淮河,激發了官兵的抗日激情,擴大了革命影響。在中國東北軍第110師工作委員會的努力下,全師官兵的政治覺悟不斷提高,因而為國民黨反動派所羨慕。另外,110師官兵堅持抗日,這是國民黨反動賣國政策所不允許的。因此,當110師到達遂寧時,蔣介石命令51軍軍長於學忠解散這支抗日隊伍。於學忠多次與蔣介石交涉,懇求保留編制,蔣介石不松口。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陶佳、謝芳等人給於學忠出主意,要求保留壹部分編制,以保存革命力量。幾經周折,蔣介石允許110師縮編為四個營,分別插入51軍的師、團。1937年5月,110師解散,師工委決定,由陶佳等人通過各種關系將該地下黨員安置在四營,由陶佳帶領1營中黨員編入51軍165438。同時,黨在114師成立了專門委員會,陶佳擔任了專門委員會的軍事委員。由於陶佳等人的足智多謀和他們的調解工作,蔣介石消滅110師進步勢力的企圖失敗了。反而使51軍的中國* * *生產黨的力量得以保存,使51軍成為我黨在東北軍中最強的隊伍。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以114師為基礎,黨成立了中***51軍事工作委員會,以項乃光(後叛變)為書記,、(軍事委員)、謝芳、、劉培智為委員,在342旅秘密成立軍事工作委員會。因此,***51軍委的同誌和許多黨員與陶佳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他平時在秘密活動中掩護這些戰友,壹旦有意外發生,他會盡力保護他們。由於他工作大膽謹慎,又有合法的掩護身份,國民黨當局雖然註意到51部隊中有* * *生產黨,但找不到任何證據。除軍工委外,51軍兩個師成立了專門委員會,七個團成立了總黨支部,許多營、連成立了專門支部、支部,發展黨員300多人。陶佳和黨內同誌壹起,團結廣大官兵,培養和介紹壹些先進分子入黨。陶佳主要負責51部隊高中級軍官的統戰工作。與51部隊339旅副旅長吳青林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他的幫助下,吳青林進步神速。當陶佳準備介紹他入黨時,吳青林不幸遇害,沒來得及履行入黨手續。陶佳對黨忠誠,不畏艱難困苦,熱心幫助同誌。雖然是副旅長,但在黨內是個平易近人的同誌。他總是努力幫助解決黨組織的經濟困難,但他過著簡樸的生活。因此在51部隊的地下黨員和愛國官兵中享有很高的威望。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全國抗日戰爭爆發,51軍奉命保衛青島。為了表明他誓死抗日的決心,陶佳把他的愛妻陸埮送到了延安,並在抗日戰爭勝利時再次見面!為紀念九壹八事變6周年,陶佳組織官兵在青島舉行紀念活動,部隊士氣高昂。根據***51軍事工作委員會的指示,陶佳向旅長、師長和余學忠司令員建議,今後撤退時可將1旅留在膠東堅持抗日遊擊戰爭,遭到余學忠的拒絕。向我黨上級組織請示也沒有得到批準。1938 65438+10月,日軍大規模入侵,徐州會戰爆發。2月,51軍奉命撤出青島,轉移魯南,114師防守臨淮關對岸前線,參加淮河戰役。離開青島前,陶佳征得51軍工委同意,向旅長、師長和余學忠司令員建議,撤出青島後,可留1旅在膠東堅持抗日遊擊戰爭,遭到余學忠拒絕。後來抗日戰爭相持不下的事實證明,陶佳的建議是正確的,是有遠見的。51軍參加淮河戰役,陶佳旅頑強戰鬥。在淮關附近的戰鬥中,陶佳親自指揮前線,帶領部隊與黨員同誌頑強戰鬥,戰勝強敵,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指揮才能。黨員,陶佳大隊的* * *生產,不怕犧牲。他沖鋒在前,撤退在後,起到了先鋒模範作用,顯示了非凡的戰鬥力。如* * * *生產的旅684團副營長、黨員羅,帶領部隊對日軍進行了反擊,迫使敵人撤退。他受了重傷,仍然沒能堅持住火線。最後,血灑戰場。1938年三月,著名的臺兒莊戰役打響。4月,5l軍奉命增援臺兒莊友軍,114師占領蘭陵鎮和西線陣地,阻止日軍增援臺兒莊。部隊壹進入陣地,就遭到了敵人的猛烈攻擊,我軍奮起迎擊。戰鬥異常激烈。陶佳與戰友浴血奮戰,在友軍的幫助下,最終穩住了陣腳,有力支援了臺兒莊友軍,為打贏臺兒莊戰役做出了貢獻。1938年5月,徐州之戰進入緊要關頭。19年5月,徐州被日軍包圍,蔣介石慌忙下令全面突圍。51軍從臺兒莊前線撤退時,114師擔負掩護任務。但徐州突圍非常混亂,兵敗如山倒。壹些軍官穿上便衣,離開部隊逃跑。各路大軍漫山遍野,潰不成軍。51軍取路突圍,邊打邊撤,也損失不少兵力。中國* * *地下只有黨員領導的部隊有完整的建制,有的還沿途收留散兵,使建制翻倍。陶佳率部奮勇突圍後,部隊傷亡慘重。但他把342旅的散兵集結起來,收留了340旅的某部和其他散兵。他在圓滿完成突圍掩護撤退任務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部隊的損失,使徐州51軍的損失遠遠小於其他友軍。他還掩護和收容了其他友軍,立下戰功,因此受到國民黨政府的嘉獎。不難看出,51軍在徐州會戰和突圍中的突出作用,在壹定程度上是部隊中* * *生產黨組織的努力和黨員的模範作用所致,也是* * *生產黨員的鮮血換來的。據不完全統計,從抗戰爆發到徐州會戰結束,51部隊黨員傷亡數百人。在抗日戰爭中,陶佳勇敢、機智、果斷。他指揮有方,掌握了部隊,尤其是徐州會戰突圍時表現出的非凡能力。深受51軍軍長於學忠的倚重,準備提拔他為114師參謀長。陶佳不在乎個人名譽和地位。他認為升任該師參謀長將失去直接指揮部隊的機會,這對黨的軍事運動工作十分不利。於是,他放棄了個人晉升的機會,拒絕晉升於學忠,繼續留任第342旅副旅長,讓***51軍工委繼續安全地隱藏在陶佳旅。1938年8月,陶佳旅與51軍壹起參加了“保衛大武漢”戰役中的商城戰役和六安戰役。後來,他被命令轉移到大別山休養。此時,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蔣介石在敵後增設吉查、蘇魯兩個戰區,並任命於學忠為蘇魯戰區總司令,率東北軍51、57軍進入山東。為保證51軍順利到達山東,堅持敵後抗日遊擊戰爭,中國51軍工作委員會在114師司令部唐家輝召開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有軍工委書記王西平,軍工委委員陶佳、劉培智,以中國* *中原局特派記者身份出席會議的中國* *東北軍工委原書記項乃光,以及部分基層黨組織負責人。會議決定,當前任務是鞏固部隊,保證51軍向蘇魯敵後推進,順利到達山東,堅持敵後遊擊戰爭。3月,1939、51軍從大別山出發,過津浦線,被日軍1旅截擊。114師擔任全軍掩護。先是在肅縣南古正橋附近打了壹仗,越過津浦線後在靈璧、大店與日軍會師。新上任的114師師長方樹宏,調兵遣將,奮力拼搏,傷亡慘重。日軍窮追不舍,114師還在灰湯溝苦戰。部隊傷亡劇增,大量傷員無法安置,留下了無法攜帶的槍支彈藥。陶佳審時度勢,建議方先生改變拼死硬頂的戰術,機動,用小部隊迂回,以減輕正面防禦的壓力。老師方淑紅不接受,還是那壹套老戰術。結果總是被動挨打,傷亡增加。陶佳還提出,114師的掩護任務已經完成,日軍已經絕望。最好暫時回到津浦線和袖手旁觀以西進行行動。方淑紅同意了,向於學忠請示發電,答復不允許。日軍的壓力越來越大,部隊在消耗戰中跌跌撞撞地前進。最後,陶佳領導了義士事件。首先,在342旅以陶佳親戚名義生活的原東北軍工委書記向乃光,曾與王西平、陶佳壹起學習,認為這種單純消費的局面不能再維持下去了。我們要在黨的影響下撤出部隊,開辟新的地區,堅持抗日遊擊戰爭。他們到114師營房征求營長余(中國地下黨員)的意見,以表示服從組織決定。就這樣,決定拉隊伍,軍工委發通知,動員,選路線,規定聯系信號。那是預定當天晚上單獨拿出來的,給楊?集合,因為行軍路線與當晚師部壹致,所以沒有行動。第二天,部隊如期撤出,包括師兵營,師新兵營,師戰時勤務團,隸屬於342旅司令部電臺,342旅某684團。槍支彈藥齊全,有***1500余人,由342旅副旅長陶佳統壹指揮。部隊拉到津浦線附近,立即封鎖消息,隱蔽休整,然後越過津浦線西行,到達肅縣南駱集地區領兵。
部隊撤出後,陶佳用隨身攜帶的電臺給師裏發消息,說部裏迷了路,失去了聯系;建議穿越津浦線,從微山湖西側往山東方向行駛。方書鴻先生回電表示同意。本來,由這條路線深入敵後,既合法又不受控制,完全有可能獨立打開抗日局面。而原東北軍工委書記、時任中原專員的項乃光,頑固堅持王明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畏死,面對強敵不敢深入敵後。而是決定把隊伍拉到津浦線以西的安徽蒙城,等他去新四軍請示。誰知道他壹去就呆了八天,結果軍機延誤了。在此期間,於學忠摸清了情況,宣布陶佳等人已經“叛逃”,並下令“討伐”。蘇魯戰區參謀長王京選率幹訓隊,14師340旅旅長張福祿率679團,奉於學忠之命,陸續開赴富陽“討伐”陶佳部。王京選召集桂系部隊和皖北地方部隊開會,動員兵力,形成半包圍,準備用武力解決。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得知陶佳領導起義,於1939 14作出緊急指示:(1)51軍114師余部實際已離開師部,有利於敵後獨立打遊擊,區域在津浦路上。(二)遊擊戰爭確定了,就要找壹個適當的地方休息整頓,擴大、補充和加強黨的組織和工作,團結內部。新四軍和黨也必須派人去幫助。(三)希望新四軍也能根據當時的情況,參照河北呂正操的經驗,在可能的情況下,派壹個支隊,帶壹批幹部到津浦路去行動。劉少奇代表中原局的指示是完全正確的。如果參照河北呂正操的經驗,可以獨立發展到津浦路以東,遠離國民黨統治區,使國民黨脫離其控制,得到黨和新四軍的領導和支持。但由於項乃光來回逗留了8天,延誤了軍機,致使國民黨軍先發制人,已包圍了陶佳部,形勢十分危急。& ltbr & gt& ltbr & gt在出兵時,王的勤務兵李偷偷告訴衛戍區班長、黨員出身的閻振興,王定於當日午夜12時出兵“討伐”部。顏急得來不及向蒙城報告。他急中生智,立即動員的侄子龔壹起做國王,請他把軍事解決辦法改為和平解決。& ltbr & gt& ltbr & gt嚴說:“王老師,我相信賈副將是不會叛變的。這是叛徒和間諜制造的謠言,挑撥51軍隊內部的團結,破壞中央對51軍隊的信任。王粲老師不能聽信謠言,與自己的部隊作戰,自相殘殺,做傷害親人和樹敵快的事情。中央早就懷疑51部隊裏有* * *生產黨,但沒有事實。現在我們自稱* * *制作黨,互相爭鬥。這不是給自己丟臉嗎?王老師,妳想想。副賈是張副司令員(學良)培養提拔起來的。他忠於東北軍,忠於張,怎麽會背叛東北軍呢?不仔細查,槍炮聲沾血,影響全國都不好。廣西部隊和地方隊正好借機撿便宜,補充兵力。所以,他們更傾向於武力解決。王老師需要三思!”這句話感動了,問顏如何解決。嚴說:“最好和平解決。王老師寫了壹封親筆信,派了壹個可靠的人到蒙城去見代表賈。他壹面探知實情,壹面命副將賈來見妳,要他說明不去山東的原因。如果他來了阜陽,說明他沒有出軌。如果他沒來,強行解決也不遲。”宮文清也幫忙說話:“不能聽信謠言,最好和平解決。”(1)王京選深以為然,下令部隊暫停出發,並派679團連長盧葆楨帶信到蒙城。陶佳來到富陽,與王京選會面,說明部隊在行軍途中失去聯系,被他收押,但大部隊已走,要撤回魯西,並事先請方先生回電同意。接著,陶佳把方書鴻叫回王京選作檢討。當王京選看到陶佳的話是真的,他點頭表示同意,並消除了誤解。然而,壹些王京選的人堅持它,經常誹謗和主張逮捕和處決陶佳和顏振興。宮又勸:“賈是奉副使之命,光明正大來的。如果他趁機殺人,那就太殘忍,太不公正,名聲不好,影響部隊的團結。如果妳不能相信,就讓他辭職去別的部隊抗日吧。”在向於學忠請示後,王京選決定和平解決問題,並宣布陶佳等人不是“叛亂分子”,撤出的隊伍不是“叛亂分子”。陶佳和其他人離開了他們的崗位,並確保他們的安全。這時中共中央作出指示:為了照顧統戰關系,被拉的隊伍退回51軍,被暴露的幹部和黨員撤出。在中央的指示下,陶佳等100多人撤回,部隊回到51軍。這幾乎是中國***51軍委秘密黨員的全部和大部分,只留下謝芳、王等少數未暴露的黨員隨51軍赴魯。陶佳義舉使51軍向魯南推進的部署混亂,客觀上影響了友好抗日行動。更令人遺憾的是,我黨經過艱苦鬥爭在國民黨軍隊中擁有強大實力的地位,卻因為貿然被拉出來而輕易喪失。這是非常令人遺憾和痛心的,是我們黨的嚴重損失。陶佳奉命與率部籌義失敗後撤退的100多名同誌幾經周折,來到中原局駐地河南確山縣竹溝鎮。在那裏,他向劉少奇、朱理治等中原局領導匯報了此事,並接受了組織審查。陶佳請求中原局允許他到延安學習,並經中央組織部批準,他進入了馬列主義學院。陶佳帶領8名連隊級黨員幹部途經Xi,於1939年6月到達他日夜向往的革命聖地延安。在馬列主義學院,他刻苦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經過兩年對黨的理論的系統學習,他打下了堅實的馬列主義理論基礎,在個人思想改造和提高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1941 6月,陶佳從延安馬列主義學院畢業後,擔任中央軍委四局教育科長。同年9月任中央軍委四局副局長、局長。之後中央情報局專職* * *副局長。1942 12 2月任八路軍120師1獨立旅參謀長,9月在中央黨校二部學習1944。陶佳到八路軍工作後,刻苦學習,努力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在軍委四局、情報部四局工作時,編有《國民黨軍隊概況》;在擔任120師獨立1旅參謀長時,參加過文水戰役。1945年4月,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出席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黨的七大。抗日戰爭勝利後,陶佳奉命向東北挺進,並於1945年9月任東北民主聯軍炮兵旅旅長。這是我軍較早的炮兵部隊之壹,他的炮兵技術專長得到了充分發揮。1946至10,陶佳任東北軍區炮兵司令部副司令員兼炮兵學校副校長、校長。1949年9月,兼任防空學校校長。東北解放戰爭期間,陶佳總是帶領炮兵部隊轉戰南北,給予兄弟們大力支援。為東北炮兵部隊的建立和全軍炮兵幹部的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後,陶佳於1951年5月任中央軍委炮兵司令部參謀長。次年8月,任中央軍委高級炮兵學校校長。1955年,陶佳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同年赴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1958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副院長。1960年任沈陽炮兵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