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如何調查接種疫苗後的反應?

如何調查接種疫苗後的反應?

壹、異常反應和事故的調查

對於預防接種後的異常反應,接種人員應在每次接種後及時了解反應情況,做好處理準備。在疫苗接種廣泛開展的情況下尤其如此。壹旦發生異常反應或事故,應立即進行調查、處理和報告。縣(區)衛生防疫站應對每壹起嚴重異常反應和事故進行個案調查。

調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性別、年齡、職業、父母姓名、住址、公司名稱。

2.接種產品的名稱、批號、有效期、生產單位、接種部位、接種途徑、接種日期和時間、針次、劑量、接種單位、接種者姓名、產品驗證結果。

3.既往病史:接種前的健康狀況、禁忌癥、過敏史、神經精神病史、既往接種史(包括本產品既往接種史)及反應。

4.家族史:是否有癲癇、腦病、驚厥、過敏史等。

5.反應時間:局部和全身反應,包括主訴和體征。

6.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除常規檢查外,還應包括免疫功能測定、細菌和病毒分離等。

7.治療過程:門診治療單位、初診日期、住院日期、醫院名稱、住院號、治療過程、結局:痊愈、後遺癥、死亡(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病理解剖)、治療單位診斷、與本次接種的關系。

8 .產品保存、接種環境、操作和設備消毒等。

9.同時,在同壹地點、同壹批次或同壹分支機構,可結合當地當時未接種同壹種產品的人群健康狀況,統計當日接種人數及反應;當地或周邊是否有傳染病流行和接觸。

10.研究者意見:可能反應的原因分析、反應類型、研究者和研究日期。二、預防接種反應、意外事故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1)壹般反應和加重反應:

1.壹般反應:指生物制品的特性引起的反應,由制品的性質決定。如死菌疫苗引起壹定程度的毒性反應。活菌和疫苗引起相應疾病的輕度癥狀,以及產品及其附件(吸附劑、防腐劑、培養基等)的特異性或非特異性抗原成分刺激引起的局部和全身反應。).

局部反應:

診斷依據:

(1)皮下接種後,接種部位在數小時至24小時內出現局部腫脹和浸潤。腫脹直徑0.5 ~ 2.5厘米稱為弱反應,2.6 ~ 5.0厘米稱為中度反應,5.0厘米以上稱為強反應。不超過5.0 cm但伴有淋巴結炎或淋巴管炎也是強烈反應。這種反應壹般在24 ~ 48小時內消退,很少持續3 ~ 4天。使用吸附劑的產品在2 ~ 4周內可能出現局部硬結反應。

(2)部分減毒活疫苗和疫苗在接種後5 ~ 14天內出現特殊的局部反應,如丘疹-水皰-膿皰或潰瘍-痂反應。卡介苗接種後約4 ~ 5周,出現直徑小於0.5 cm的淺表潰瘍和腋窩淋巴結腫大,直徑小於65438±0cm。少數兒童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後5 ~ 7天可出現散在皮疹反應。

處理原則:

(1)壹般不需要特殊處理,較重的可以用熱毛巾。但接種牛痘和卡介苗後的局部反應是嚴格禁止的。

(2)接種疫苗和卡介苗後局部潰爛,可塗上龍膽紫防止感染。

全身反應:

診斷依據:

(1)部分受試者接種壹般死苗後6-24小時左右體溫升高,壹般持續1-2天,極少超過3天(接種牛痘後7-10天,註射麻疹疫苗後5-7天),體溫為37.1-37.5℃。

(2)部分人除體溫升高外,還可伴有頭痛、頭暈、惡寒、乏力、全身不適等中毒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壹般在24 ~ 48小時內消失,極少持續超過3天。

處理原則:

(1)壹般不需要治療(加強觀察,必要時適當休息,多喝開水,註意保暖)。

(2)重癥患者可對癥處理,如發熱頭痛,惡心嘔吐止吐,腹痛腹瀉止痛止瀉。

(3)對持續高熱或有其他並發癥者,應密切觀察,送醫院治療。

2.加重反應:指某些生理或病理原因(飲酒、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經期等)引起的加重反應。)或使用原因(使用冷凍和變性產品以及未充分搖勻的吸收性制劑等。),以及部分批次產品的質量原因(吸附劑含量超標、細菌病毒毒性大、減毒不徹底等。).

診斷依據:

(1)這種反應只是全身或局部反應的加重,沒有其他異常癥狀,反應性質沒有根本改變。

(2)這種反應只發生在個別批號或同壹批號在不同地方、不同時間使用的產品和少數預防性產品中。

(3)這種反應人數眾多,其反應速率往往超過這些生物制品的規定,有的甚至超過數倍。

(4)這種類型的反應經過適當處理可以恢復正常。

處理原則:

壹般采取對癥治療(同壹般反應)。

(2)異常反應:

1.暈厥:指接種時精神緊張或針暈引起的壹過性腦貧血。

診斷依據:

(1)頭暈、目眩、心慌、面色蒼白,繼而意識喪失。血壓正常或略低,脈搏細弱。

(2)精神緊張也可能引起精神休克反應,表現為面色蒼白、心慌、氣短、胸悶、手腳冰涼、出冷汗、脈搏加快或微弱,甚至低血壓、智力低下。

(3)可在幾分鐘內自動醒來,醒來後如常或略感疲倦頭暈。

(4)應與另壹種精神應激引起的過度換氣綜合征相鑒別。這個病人被迫呼吸或換氣過度,手腳抽搐,麻木或雞爪樣,煩躁不安。女性更頻繁。

(5)還應與各種癌癥發作相鑒別。這類患者有各種表現,如肢體痙攣、意識喪失,或抓撓胸腳,狂躁不安,或陣發性啼笑皆非,或主訴感覺喪失。在某些病例中仍可見到陣發性癲癇發作。經常有歇斯底裏的病史。

處理原則:

(1)讓患者仰臥,低頭,保持安靜,喝熱開水或熱糖水,可自然恢復,或刺激人或關谷,促進其覺醒。

(2)如果血壓低,脈搏弱,可給予苯甲酸鈉肌肉註射和靜脈註射50%葡萄糖。

2.無菌性膿腫:指使用吸附性生物制品進行預防接種,由於吸附劑(氫氧化鋁或磷酸鋁)吸附不完全,導致局部組織壞死液化而形成的無菌性膿腫。

診斷依據:

(1)由於產品中吸附劑過多,或註射部位不正確、註射過淺、劑量過大、使用前搖勻不夠而導致的接種史。

(2)註射持續24-48小時,局部有較大的潮紅和浸潤,持續數日。

(3)註射後2-3周,局部出現大小不壹的硬結,局部腫痛可持續數周至數月。

(4)無菌性膿腫發生。輕者從針孔流出稀薄的無菌膿液,重者引起潰爛,不愈合。

處理原則:

(1)體重較輕的人用熱毛巾促進吸收。

(2)膿液未破前不要切開引流,而要用無菌註射器抽膿。

(3)已破裂者需切開排膿,必要時擴大創面,清除壞死組織,進行手術治療。

(4)繼發感染應使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

3.過敏(過敏反應):壹般分為四種,可以是單壹的,也可以是接種疫苗時混合的。常見的有六種。

(1)血清學:指心血管系統、關節、胃等的過敏綜合征。由最初大量註射動物血清(或其他異種蛋白抗原)8 ~ 12天引起,屬於第三類過敏反應(免疫復合物型),而精制品的使用已大大減少。

診斷依據:

有異種血清(或其他異種蛋白抗原)註射史;發病時間為註射後1 ~ 3周,多在8 ~ 12天(有血清註射史的患者可在數分鐘、數小時或2、3天內發病)。註射量大或靜脈註射發生率高;臨床上表現為發熱、皮疹(常見蕁麻疹、紅斑或斑丘疹),全身淋巴結腫大,部分患者面部和眼瞼水腫,少數患者出現喉頭水腫和急性腎小球腎炎;部分患者發病3 ~ 4天後出現低熱(38℃左右),並伴有乏力、頭痛、惡心、嘔吐、腹痛等全身癥狀。約半數患者在出疹後2 ~ 3天出現關節疼痛,嚴重者出現昏迷、偏癱等神經系統癥狀。實驗檢查顯示中性粒細胞增多,血沈加快,部分病例有蛋白尿和血尿。

處理原則:

①加強觀察,註意護理。

②腎上腺素治療。

③給予抗過敏藥物等對癥治療。

④如果關節炎、腎臟或神經系統並發癥嚴重,可考慮激素治療。

(2)過敏性休克:

註射動物血清(或含動物血清的產品)、細菌疫苗或類毒素制劑時,個體發生的I型(即發型)過敏反應。

診斷依據:

①註射異種血清或其他生物制品史。

②發生在接種疫苗後幾分鐘甚至30分鐘(長達1 ~ 2小時)。

(3)呼吸系統癥狀,包括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和肺水腫引起的胸悶、喘息、心悸、喉頭阻塞、呼吸困難等循環衰竭癥狀,如畏寒、面色蒼白或發紺、心律緩慢、脈細數或無脈、血壓下降、體溫下降、四肢冰冷等;嚴重者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驚厥、昏迷、失禁等。有的有皮膚過敏癥狀,如局部或全身性蕁麻疹、水腫等。胃腸道系統有過敏反應,少數人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

④此外,還有面色潮紅、頭暈目眩、口幹舌燥、面部及四肢麻木、打噴嚏、咳嗽、發熱等癥狀。

⑤血液中IgE抗體升高。

處理原則:

①讓病人平躺,低頭,保持安靜,註意保暖。

②立即皮下或靜脈註射腎上腺素(1∶1000)0.5 ~ 1.0ml,必要時重復註射。

③血壓下降時,可用去甲腎上腺素升壓(加葡萄糖生理鹽水滴註)。

④肌肉註射抗組胺藥(如異丙嗪25 ~ 50mg)。

⑤如果喉頭水腫阻礙呼吸,應做氣管切開術。

⑥呼吸興奮劑(如洛貝林、可拉明)用於呼吸衰竭患者。

⑦吸氧和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

(3)過敏性皮疹:各種生物制品可引起少數人出現各種類型的過敏性皮疹,如蕁麻疹、斑丘疹、出血性皮疹或紫癜。

診斷依據:

(1)近期有疫苗接種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皮疹者。

②蕁麻疹最常見,壹般在接種後數小時甚至數天內出現。嚴重者蕁麻疹融成片,奇癢,可伴有面部、唇部或喉部水腫。

③類似麻疹、猩紅熱疹,常見於接種疫苗後3 ~ 7天,可見於耳後、面部、四肢或軀幹,數量不均。

④疫苗接種後多形性皮疹壹般在疫苗接種後2-5天(或最多2周)出現,有丘疹、紅斑、斑丘疹等。有的人有水泡,有時很大,可以匯成壹片片。有些人可能會出現出血性皮疹,長時間會變成暗紅色或紫色的斑點。

⑤接種疫苗或接種某些生物制品後約7 ~ 10天,接種部位出現皮下瘀斑(壹般範圍不大),部分人出現皮下出血點(分布稍廣)。可伴有鼻出血、結膜充血、嚴重血尿、便血等出血癥狀。

⑥麻疹樣皮疹發生於接種麻疹疫苗或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後65,438+0 ~ 2周內,壹般少見,散在於腹部、四肢、頭面部,多迅速消退。

處理原則:

①大部分過敏性皮疹預後良好,大部分可通過抗過敏藥物治愈。

②中草藥治療往往以辨證為主,如祛風、清熱、利濕等。

③針刺風池穴、合谷穴、曲池穴、陽陵泉穴、足三裏穴、三陰交穴、雪海穴,每次2-3對,每日1次,經常有效。

④出血性皮疹或紫癜,或伴有其他過敏癥狀,除抗過敏治療外,應使用止血藥、中草藥或其他藥物。

(4)血管神經性水腫:註射可溶性抗原制品(抗毒素、類毒素和含動物血清的制品)或少數細菌和疫苗制品後,在個體中可能屬於第壹類的過敏反應。多見於反復註射。

診斷依據:

①註射抗毒素、類毒素或其他細菌及疫苗史。

②發生在註射後1 ~ 2天內。

(3)註射局部紅腫逐漸擴大,皮膚變得有光澤。

④嚴重者水腫範圍可明顯擴展至整個上臂,如無其他癥狀,壹般不會造成嚴重或持久的損害。

處理原則:

①用幹凈的熱毛巾熱敷。

②抗過敏藥物治療。

(5)局部過敏性壞死反應(Arthus):多次皮下註射異種血清或類毒素等可溶性抗原,壹定時間後再註射同壹物質,可在註射部位引起強烈反應,因其組織壞死嚴重,故又稱局部組織壞死反應。

診斷依據:

①註射局部急性炎癥後7 ~ 10天,局部組織變硬,明顯紅腫,直徑5 cm至整個上臂。

(2)少數嚴重者在註射部位有輕微壞死,直至深部組織硬結。

③最嚴重者局部組織、皮膚、肌肉壞死潰爛。

處理原則:

(1)反應範圍小,僅出現紅腫或腫塊,壹般不需治療,可逐漸消退。

②癥狀較重的患者可用抗過敏藥物治療。

③有壞死反應的局部應保持清潔,防止感染,同時應用中西醫結合促進壞死組織的更新。

(6)過敏性腦脊髓炎:多接種含腦組織的生物制品,如狂犬疫苗。偶爾見於牛痘、百日咳疫苗等。,是細胞免疫反應引起的遲發性過敏反應(N型過敏反應)。

診斷依據:

①接種後1 ~ 4周。

②腦炎型:發熱、頭痛、煩躁不安、四肢麻木或無力,有腦膜刺激征。接種狂犬疫苗的人易出現精神障礙,意識障礙逐漸加深,乳頭瘤樣體征(+),驚厥、癱瘓、尿失禁、吞咽困難,腱反射和腹壁反射遲鈍或消失。嚴重者高熱、深度昏迷、呼吸不規則。

③脊髓炎型:發病常表現為發熱、頭痛或頭暈、全身不適。1 ~ 3天後出現脊髓癥狀,橫型者表現為截癱或四肢癱,常伴有感覺障礙平面,平面以下運動感覺,括約肌功能障礙。上升型處於危險狀態,體溫上升。壹是下肢癱瘓,尿瀦留,感覺喪失,平面逐漸上升。癱瘓依次影響軀幹、上肢、膈肌和呼吸困難,最後由於延髓麻痹、呼吸和循環衰竭和意識障礙而難以吞咽。如果搶救無效,往往可以死亡。

④以上兩類腦脊液顯示細胞增多,以淋巴細胞為主,蛋白++~ ++,糖,氯正常。

處理原則:

①早期使用大劑量靜脈滴註腎上腺皮質激素。

②控制體溫在38℃以下。

③對腦炎患者進行脫水處理,控制驚厥,防止繼發感染。

(4)給予細胞代謝激活劑,如能量合劑。

⑤對於脊髓炎患者,應預防泌尿系統感染和褥瘡。

4.接種疫苗後的異常反應:

(1)副痘(爬行痘):

診斷依據:

(1)發生在第壹個物種或多個物種的初級反應中。

②痘痘水皰腮紅範圍內出現較小的痘痘水皰,數量不同。爬行性痤瘡在原發性痤瘡水皰周圍出現帶狀或片狀痤瘡,在接種後6 ~ 14天左右蔓延。

處理原則:

①壹般不需要治療。如果全身反應嚴重,應給予肌肉註射丙種球蛋白。

②局部預防繼發感染。

(2)移植痘:

診斷依據:

(1)原發性和復種性均可發生,身體其他部位多因抓撓而散在青春痘。

②移植痘數量壹般較少,形態大小與原發痘相似。

③移植痘中可分離出痘苗病毒。

④移植於眼瞼時,可在眼瞼邊緣形成大小不壹的丘疹或潰瘍,眼瞼腫脹,結膜充血,大量分泌物可使眼裂閉合而無法張開,少數患者可出現角膜炎,此時出現畏光、疼痛、流淚、角膜混濁、潰瘍、球結膜肌腱充血等現象。

處理原則:

壹般移植的痘不需要特殊處理。如果痘苗不小心濺到眼睛裏,壹定不要用手揉。應立即用生理鹽水(或清水)多次沖洗,然後用單純皰疹病毒(IDU)滴眼液或丙種球蛋白5-10倍稀釋,每日數次,同時肌肉註射丙種球蛋白3-6 ml。如果有眼部感染,加抗生素滴眼液。

在痘苗角膜炎的情況下,除了上述措施之外,還可以在滴眼液中加入含有高效價痘苗抗體的丙種球蛋白或痘苗免疫血清,或者可以使用來自最近成功的痘苗患者的20ml血清進行靜脈註射,並按照眼科治療的壹般原則進行治療。

(3)濕疹痘、全身痘和壞疽痘:

診斷依據:

①多發生於第壹種,與物理特異性有關。

②接種濕疹痘前有濕疹病史,免疫力差、抗體產生慢者出現全身痘。壞疽性痘發生在先天性細胞免疫缺陷的人身上。

③系統性痤瘡、壞疽性痤瘡和濕疹性痤瘡的鑒別;

-

|項|全身痘|壞壞疽痘|濕疹痘|

| - | - | - | - |

|發病率|罕見|罕見|更常見|

| - | - | - | - |

|患病前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或接種同品種疫苗|

|||||與痤瘡患者親密接觸|

| - | - | - | - |

|種植前皮膚狀況|健康|健康|患有濕疹或患有|

|||||以前患過濕疹|

| - | - | - | - |

原發性痘|原發性反應性痘|原發性反應性痘

|||水泡正常|水泡繼續擴大|水泡正常|

|||||壞死||

| - | - | - | - |

|復發性痘的批次數大於單個批次|大於多個批次|大於多個批次|

| - | - | - | - |

|青春痘部位|散在全身|散在全身|濕疹部位或|

||||布||全身散亂分布|

| - | - | - | - |

粘膜損傷|可見|可見|無

| - | - | - | - |

|皮損特征|繼發性痤瘡大小四至三個不等,皰疹融合成|

|||期(丘疹、水皰|進行性塌陷|集群、塌陷或脫皮|

|||水皰、膿皰、結節|潰瘍、壞死周邊|滲出可清除|

|||結痂)和加速度|巖脈狀隆起|結痂。|

|||過程壹般不會留下|不容易痊愈。| |

||疤。| | |

| - | - | - | - |

|抗體形成緩慢|缺乏|正常或緩慢

| - | - | - | - |

|丙種球蛋白|正常或略低|更缺乏或|正常或略低|

|內容|||正常||

| - | - | - | - |

|痘病毒分|陽性|陽性

|||||||

| - | - | - | - |

預後為壹般、差、嚴重差

-

處理原則:

①保持局部幹燥,防止繼發感染。有感染時應及時選擇有效的抗菌藥物。

②肌肉註射含高價痘苗抗體的丙種球蛋白,並輸註近期成功接種痘苗的血漿、全血(註意血型)和高價免疫血清,使體內特異性抗體迅速增加,抑制痘苗病毒的廣泛入侵。

③壞疽性痘皰表面采用燙傷手術治療,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也可以嘗試註射近期成功接種的全血或病竈周圍的白細胞或淋巴結懸液,也可以使用正常白細胞制成的轉移因子進行治療。國外有B-尿素(Uarboran)口服治療。

(4)疫苗接種後多形性皮疹、疫苗接種後紫癜、疫苗接種後腦炎:多數人認為是痘苗病毒本身或其他外源蛋白(如牛皮組織)引起過敏所致。但也有人認為接種疫苗後的腦炎是由於免疫功能不全或潛在病毒被激活所致。

診斷依據:

①疫苗接種後的多形性皮疹:初次和二次接種均可發生,多發生在接種後2-5天內(或最多2周內)。皮疹有多種形式,包括紅斑、丘疹、斑丘疹和蕁麻疹。皮疹通常始於頭面部,然後可擴散至全身,口腔黏膜也可受累。壹般1 ~ 4天消退,部分病例可持續壹個月。

有些皮疹呈水皰狀,形狀不規則,大小不壹,從0.2 cm到10 cm不等。水泡液清澈,壁薄,單間看起來像燙傷的水泡。破碎後基部發紅糜爛,表面結痂,結痂後無疤痕。患者常出現發熱等全身癥狀,病情較重,稱為水皰型多形性皮疹。

②疫苗接種後紫癜:少見,可發生於第壹次多次接種,但以第壹次接種多見。接種後7 ~ 10天(最短2天,老年人可達14天),皮膚出現針尖大小的出血點,逐漸擴大,形狀大小不壹,可融合成塊,不高於皮膚,顏色為深紫色。可以出現壹次或多次。嚴重者可出現血尿、便血、內臟出血。病程長短不壹,血小板正常或減少,出血和凝血時間正常或稍長,常伴有全身癥狀。診斷應排除過敏性或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藥疹、壞疽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後的紫癜。

③接種疫苗後腦炎和腦病:少見。

接種疫苗後腦炎多見於嬰幼兒或年齡較大的初學者,壹般發生在接種疫苗後7 ~ 14天。臨床表現為高熱、頭痛、驚厥、嘔吐、意識障礙、顱內壓增高等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癥狀。腦膜刺激征和病理反射可呈陽性。腦脊液壓可增高,細胞數和蛋白質可輕度增高,糖和氯正常。嚴重時會導致死亡。壹般壹周左右會逐漸恢復。病理變化以腦血管周圍脫髓鞘病變和小膠質細胞浸潤為特征。

接種疫苗後的腦病也很少見,可在接種疫苗後兩天至結痂前發生。臨床上表現為驚厥、癲癇等局部神經系統癥狀,但可無意識,腦脊液除壓力增高外無其他異常。病理改變主要是腦水腫,無神經元空泡變性等非特異性損害。如果患者無神經系統病史,3 ~ 5天即可恢復。診斷應排除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尤其是各種病毒性腦炎。在急性期,應盡可能取適當的標本(如腦脊液、糞便和咽拭子)進行病毒分離,或雙血清抗體測定。對接種疫苗後疑似腦炎或腦病的死亡患者,盡量做病理檢查。

處理原則:

接種疫苗後出現多形性皮疹和紫癜:

輕癥患者無需治療,重癥患者可使用酚胺、撲爾敏、潑尼松等抗過敏藥物;預防繼發感染:可嘗試肌肉註射高價免疫球蛋白,接種疫苗後紫癜用止血藥,必要時輸血。

接種疫苗後的腦炎和腦病:

①對癥支持療法,如解痙、降溫、水電中等平衡。

②有明顯顱內壓增高和腦水腫時,可給予脫水劑。

③也可以嘗試激素治療和高價免疫球蛋白。

④維生素等恢復腦神經的藥物。

⑤以辨證為基礎的中草藥。

(3)卡介苗接種後的強烈反應和接種事故:

1.強烈反應:接種後局部可見直徑大於0.5厘米的深部潰瘍,直徑大於65438±0.0厘米的腋窩淋巴結或伴有皮膚變紅,膿腫形成或潰爛。

處理原則:

(1)異煙肼粉局部換藥可將異煙肼片碾碎,撒在潰瘍處。如有混合感染,可用消炎粉和無菌敷料。

(2)伴淋巴結腫大者,可按8 mg/kg體重口服異煙肼,每日1次,療程4-6個月。視淋巴結消退程度,可在局麻下用粗針清除膿腫,用異煙肼溶液(5% 2 ml)沖洗,每隔7-10天需反復吸膿。如傷口已破,可擴張,刮去肉芽組織,凡士林細紗蘸鏈黴素粉或異煙肼粉引流,直至傷口愈合。

2.過度接種或誤皮下註射:起初可伴有高熱,可形成局部冷膿腫或潰爛或繼發感染。

處理原則:

肌肉註射(1)鏈黴素,按體重20 mg/kg計算,分兩次註射,壹個月,同時口服異煙肼。

  • 上一篇:藥物的動態稱重
  • 下一篇:鐵皮石斛粉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