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沈括:
沈括,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的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他出生在壹個官宦家庭。仁宗嘉佑年間進士,任揚州刺史參軍。後來,他被推薦到首都趙文博物館負責圖書的編輯和校對工作。神教時積極參與王安石變法,多次被委以重任。他曾經提拔過司,擔任過翰林學士,還擔任過全的特使。他還派遣使節到遼國談判邊界劃分。後來兗州(今陜西延安)因牽連他人戰敗,被貶。晚年居潤州(今江蘇鎮江),住孟茜公園。在此期間,他根據自己的科學實踐和生活經驗,寫了壹本書。沈括學識淵博,成就卓著,在天文、地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水利、軍事、文學、音樂等諸多領域都有精湛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他壹生著述甚多,據《宋史》、《藝文誌》計有22種155卷,據《孟茜筆談》及宋代各種書目計有18卷。僅有《孟茜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長興集》19卷及沈括在蘇神梁芳的部分醫方,其他均已失傳。
1歲時,南遷福建武夷山、建陽,後居福建尤溪。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進士。宗申參與了王安石變法。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升任天部監,次年赴浙江考察水利和軍官。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派遣使臣赴遼反駁遼的土地主張。次年,任翰林學士,右使三秘,整頓陜西鹽政。後來兗州(今陜西延安)以加強對西夏的防禦著稱。元豐五年(1082),宋軍在永樂城之戰中被西夏擊敗,被降職。晚年在鎮江孟茜公園創作了《孟茜筆談》。
關於孟茜碧潭;
《孟茜筆談》詳細記錄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傑出貢獻和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的輝煌成就。孟茜弼談包括弼談、弼談和續弼談。《筆談》二十六卷共分十七章,依次為“故事、辯證法、音樂、形象、人事、政府、機智、藝術、書畫、技巧、功利、神奇、奇詭、謬誤、嘲諷、雜誌、醫學討論”。《補筆談》共三卷,包括上述內容十壹篇。《續寫談》是壹卷,不分門。全書共收錄609篇文章(不同版本略有不同),涉及天文、歷法、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農業、水利、建築、醫學、歷史、文學、藝術、人事、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在這些項目中,屬於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人文學科的項目。約占全部項目的18%;自然科學約占全書的36%,人事信息、軍事、法律、軼事約占全書的46%。
就性質而言,孟茜碧潭屬於音符的範疇。在內容上,用三分之壹以上的篇幅描述和闡述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本寫作中並不多見。由於沈括本人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他所記載的科技知識價值巨大,基本反映了北宋的科學發展水平和他本人的研究經歷,因此被現代人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