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中國目前的老年人福利制度是怎樣的?

中國目前的老年人福利制度是怎樣的?

中國養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情況

中國的養老保障體系可以分為三個“板塊”。第壹,公務員和大部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實行國家財政或單位“包下來”養老的制度,即工作時間不繳費,不建立基金,按規定退休後,退休費由財政預算或單位按國家規定的標準支付。二是企業和部分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實行了社會保險制度。第三,農村老年人口。目前主要靠家庭和土地養老。壹些地區試行了以個人繳費和農村集體補助為基礎的社會化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社會化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國養老保障制度的發展方向,也是近20年來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重點。所以我就重點說壹下。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就在國有企業建立了勞動保險制度。“文革”期間,這壹制度被廢除,演變為“單位責任制”(國外稱“雇主責任制”)。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企業走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企業間養老金負擔不均衡問題凸顯,成為阻礙企業在市場上平等競爭的制約因素。因此,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開始了。65438-0993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明確了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方向。1997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建立統壹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確立了我國現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政策框架。1998以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在六個方面取得了突破和進展,重點是兩大點:確保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

(壹)建立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模式。目前,國際養老保障制度主要有三種模式。第壹種是社會救助,稱為全民或福利社會保障,以英國和北歐國家為代表。其基本特征是:資金全部來自國家稅收,實行全民保障。只要符合規定的條件(如年齡、收入水平等。)得到滿足,就可以在不要求承擔相應義務的情況下獲得援助。二是社會保險,以德、美、日為代表。其基本特征是:資金來源主要是個人和用人單位繳費,形成專項基金;權利對應義務,只有繳費才能享受相應待遇;待遇和支付水平與勞動者個人收入成正比。第三種是儲備基金計劃,又稱公積金計劃,以新加坡和智利為代表。其基本特征是:政府強制每個勞動者建立個人賬戶,為養老、醫療、住房儲備資金;用人單位和職工的繳費全部計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資金投入資本市場運作,實現保值增值;待遇完全看個人賬戶積累額。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不可能實行全民保障的福利計劃。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確定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不同於德國式的完全現收現付和新加坡式的完全積累,而是兩者的結合。經過幾年的試行,經過1997,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統壹為:各類企業繳納職工工資總額的20%左右,個人繳納本人工資的8%;個人繳費和企業繳費總額的3%計入職工個人賬戶;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按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20%從統籌基金中領取基礎養老金,註重公平;同時,個人賬戶養老金按照個人賬戶儲存總額的1/120領取,體現繳費年限與繳費金額的差額。

(二)基本實現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1998年,中央提出了“兩個確保”的方針。7年來,我國企業退休人員從2700多萬人增加到3700多萬人,支付基本養老金15585億元。當期欠款從1.998的每月4億元減少到5億元,到2006年5438+0,當期基本沒有欠款,只有個別省份的少數農業企業還有少量欠款。2003年,中央決定將農墾企業職工和退休人員養老保險納入屬地管理,並增加專項補貼。去年首次實現全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並軌,今年壹季度保持了這壹成績。

(3)覆蓋面不斷擴大。截至今年4月底,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543.8+0.66億人(其中在職人員6543.8+0.24億人,退休人員4654.38+0.7億人),比6年前增加5000多萬人,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養老保障計劃。特別是其中的1/10是以個人身份繳費的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和靈活就業人員,說明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確實在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多種所有制結構和就業方式轉變。

(4)多渠道籌資新格局初步形成。從1998到2004年,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從不足150億元增加到4200多億元,年均增長近20%。其中,2003年至2004年,企業征收收入連續兩年每年增加400多億元;七年來,中央財政投入養老保險資金2282億元,彌補了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的缺口。國家、單位、個人三方共享機制初步形成。此外,中央政府還建立了具有戰略儲備基金性質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目前已積累到6543.8+070多億元。

(五)社會化管理服務取得突破。2000年起,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在全國範圍內委托銀行、郵局等社會機構發放,2003年積極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截至今年4月底,3500萬企業退休人員實現了社會化管理,占93%。這既從制度上保證了養老金的及時足額發放,又為企業減輕了社會事務負擔。

(六)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工作取得進展。根據建立獨立於企事業單位、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體系規範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的目標,國務院於2000年制定了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方案,於2006年7月在遼寧省啟動,2003年底基本完成試點任務。在總結遼寧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吉林、黑龍江兩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工作於去年5月啟動。同時,根據國務院的部署,對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做了大量研究,正在研究制定在全國逐步實現個人賬戶的方案。

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我們首先充滿信心: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穩定發展,我們完全有能力養活中國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也將不斷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分享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國養老保障制度還存在許多缺陷和問題,必須盡快完善。把當前的突出問題和長期的挑戰結合起來:壹是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沒有真正實現制度轉換,個人賬戶實際上已經空賬多年,沒有做好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的制度和物質準備,長期支付能力還比較脆弱。二是覆蓋面比較窄,大量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沒有納入養老保險體系。三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沒有改革,企業退休人員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差距不斷擴大,特別是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待遇差距不斷擴大,成為當前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第四,大量青壯年農民進城後,農村老弱人群的基本保障問題也凸顯出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失地農民的長期生活保障問題再次顯現。所有這些都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抓緊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

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主要對策

進壹步完善養老保險制度是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任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當前和今後壹個時期,在繼續按時足額發放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同時,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重點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壹)繼續鞏固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成果。目前,確保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政策體系、管理辦法和工作機制已基本形成,發放已具備壹定的制度基礎和工作基礎,但仍不能排除個別情況下的拖欠問題。將繼續堅持已經形成的好做法,切實鞏固當前工作成果,對發現的個別問題及時查處。將建議國務院今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繼續向退休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和退休早、養老金低的人員傾斜。盡快出臺規範性文件,明確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醫療養老費用籌集標準和資金來源。

(2)逐步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做好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的制度和財務準備。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要求逐步實現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實現從現收現付到部分積累的轉變。根據我們的測算,如果維持“空賬”運行,在2005年至2034年的老齡化過程中,我國城鎮養老金缺口將逐年擴大,到2034年“空賬”規模將達到6萬億元以上。但如果從現在開始建立個人賬戶,雖然10年來基金缺口也在擴大,但隨著個人賬戶基金支付功能的增強,整體基金的支付壓力將逐年減輕,到30年代初收入將超過支出。同時,個人賬戶積累逐年增加,到2034年可積累資金11萬億元。所以做個人賬戶的工作越早開始,“空賬”的規模就越小。否則負擔越積越多,風險越來越大,影響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今年將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東北三省試點工作,探索經驗,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按照水平適度、結構合理、基金平衡、平穩過渡的原則,制定在全國逐步實行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方案,推動大部分地方實際起步。同時,將進壹步改革養老金計發辦法,建立待遇水平與繳費年限更加緊密掛鉤的機制;規範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繳費政策;規範養老保險省級調劑制度,逐步提高統籌層次。

(3)進壹步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加強基金籌集。根據所有制結構調整和就業形式變化的需要,積極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重點覆蓋混合所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到2005年,養老保險覆蓋人數將達到6543.8+0.7億人。同時,根據國務院部署,研究探索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研究制定農民工等群體的養老保險政策;對於被征地的農民,總體思路是“以地換保”,從征地補償和安置補助中拿出錢來,保證他們原有的生活水平不會因為征地而降低,長期生活基本有保障。目前,中國正處於新壹輪經濟增長周期。抓住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有利條件,加強養老保險費征繳,加大審計力度,建立企業繳費信用體系,加大清欠力度,保持增收大於支的勢頭。

(4)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程度。堅持以人為本,加強社保管理機構能力建設,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全面開展人員專業培訓,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繼續推進管理服務社會化,使95%以上的退休人員脫離企業,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其中70%納入社區管理,有效減輕企業社會事務負擔。繼續加快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工程(金保工程)建設,提高養老保險網絡數據質量,加強微觀層面的人性化管理,支撐宏觀層面的科學決策。

(5)積極推動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制度,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企業年金是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補充,可以提高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增強養老保險制度應對老齡化的能力。去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企業年金試行辦法》,並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頒布了《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進壹步完善了建立企業年金的相關政策。今年已經向全社會發出了兩次認定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資格的通知,將積極做好企業年金工作,規範年金管理運營。

  • 上一篇:求助:江蘇省辦理二類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需準備哪些材料還有流程是怎樣的
  • 下一篇:聚丙烯是什麽,主要用途在哪裏?謝謝妳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