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粉是中國醫學寶庫中的藥食同源花粉品種。作為我國的傳統藥材,其藥用和食用歷史已超過數千年。從2400年前的《神農本草經》到今天的《中國藥典》等古代醫學典籍中均有記載,在民間因其神奇療效而被奉為“神藥”。
韓?6?1神農本草經
“(松花粉)聞起來甜甜的,無毒。主要用於治療心內寒熱邪,利小便,消瘀血,長期服用可延年益壽。”
唐?6?1新本草
“松花是松散的黃色,就像蒲黃壹樣。如果妳長期服用它們,妳會很健康。治病不如皮、葉、脂。”
宋?6?1《本草》
“花上的黃粉叫黃松,山上的人及時摘下來的,湯很好,但不能久停,所以很少用來送遠...黃松像黃浦,但它的味道很差。可治產後發熱、頭痛、面頰、口幹、口唇灼熱、煩躁口渴、嗜睡。”
明?6?1本草綱目
“松花,味甘,性溫無毒。潤心肺,益氣,祛風止血,也釀酒。”
卿?6?1《本草從新》
“治療青春痘傷口濕爛不結痂就好了。”
[2]歷代藥膳中的記載
早在先秦時期,《李周》就記載了“以食治病”的理論,並對飲食與疾病的關系作了哲學闡述,奠定了中醫“未病先治”的醫學理論。後人整理出各種版本的草藥進行食療,其中松花粉被用來煲湯、做餡、蒸餅、釀酒。
宋?6?1“山甲清宮”
書中提到了“黃松蛋糕”的制作:當松樹的花粉出來後,收集粉末並加入米粉,與水混合後密封幾天,然後制作成類似古龍生日的蛋糕。本產品“不僅芳香甘甜,而且強壯有益。”
明?6?1“群芳鋪”
“抽穗生長在二月和三月,它需要三或四英寸。開了就用布鋪,打核心。以祛風止血,治痢疾聞名,加糖很香。適合快餐但不耐用。”
[3]歷代文學作品中的記載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松花粉不僅有“美人井”的傳說,還有每年春天作為貢品向皇帝進貢的記錄。文人騷客甚至以酒為歌,抒發情懷,留下不朽詩篇。
唐代張勤的《飾樓記》和劉曜的《嶺表記》都寫道,金代白州雙角山腳下有壹口美人井。喝過這井水的人家裏都很帥,因為松花常年開放,花粉掉到井裏,人們喝了有花粉的井水產生效果,所以美女很多。
唐代詩人白居易說:“空腹松花酒高級,樂天知命無憂。”而宋代詩人蘇東坡說:“松花壹斤不可少,花粉八兩斤不可煎,槐花五塊錢杏花五塊錢,白蜜兩斤壹起搗爛,吃了或洗了澡,紅白臉到老。”都從不同的側面說明了松花粉的奇特妙用。
松花粉選擇配方
①治風頭暈,頭脹麻木,皮膚頑固:松樹開始抽花心2升(最好像老鼠尾巴壹樣,蒸熟切塊),用絲袋包好,用5升酒浸泡5天,空腹喝三次,再服大廟。(《元和吉永景》中的松花酒)
②治酒醉,頭痛,頭暈,或咽幹,或清水,壹日數十行,身心俱疲:松花(焙)壹兩,陳皮五片,川黃連五片,甘草兩片。炒熟磨成粉,和松花拌在壹起。早晚各服兩元,白湯送服。(《本草言》)
③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便秘:松花粉壹元,口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4)治久痢,持續數月,揮之不去:松花每次服三錢,米湯調好再吃。(《本草言》)
⑤治療嬰兒濕疹:松花粉壹塊錢,爐甘石粉壹塊錢,蛋黃三塊錢。先將雞蛋煮熟,去白去黃,再放入小金屬鍋內煎制,即蛋黃油沈澱,去油去渣,用此油調松花粉、爐甘石粉塗患處壹至三次(已化膿者無效)。(健康報1955 65438+10月28日)
⑥治療尿布皮炎:將松花粉撒在患處。(《浙江常見民間草藥》)
⑦外傷出血:松花粉外敷傷口。(《浙江常見民間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