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ǒu pí gāo
2 英文參考Goupi Gao [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dogskin plaster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laster,dogskin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goupi plaster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oupi gao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國家基本藥物與狗皮膏有關的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信息
序號 基本藥物目錄序號 藥品名稱 劑型 規格 單位 零售指
導價格 類別 備註 1139 101 狗皮膏 膏藥 15g 張 3.1 中成藥部分 * 1140 101 狗皮膏 膏藥 12g 張 2.5 中成藥部分 1141 101 狗皮膏 膏藥 24g 張 4.8 中成藥部分
註: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劑型規格為代表品。
2、表中備註欄加註“△”的劑型規格,及同劑型的其他規格為臨時價格。
3、備註欄中標示用法用量的劑型規格,該劑型中其他規格的價格是基於相同用法用量,按《藥品差比價規 則》計算的。
4、表中劑型欄中標註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狗皮膏為方名,同名方劑約有10首。
中成藥狗皮膏的主要成分為生川烏、生草烏、羌活、獨活、青風藤、香加皮、防風、鐵絲威靈仙、蒼術、蛇床子、麻黃、高良姜、小茴香、官桂、當歸、赤芍、木瓜、蘇木、大黃、油松節、續斷、川芎、白芷、乳香、沒藥、冰片、樟腦、丁香、肉桂[1]。具有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於風寒濕邪、氣血瘀滯所致的痹病,癥見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脈拘攣,或跌打損傷、閃腰岔氣、局部腫痛;或寒濕瘀滯所致的脘腹冷痛、行經腹痛、寒濕帶下、積聚痞塊。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狗皮膏的藥典標準。
5 《良朋匯集》卷三之狗皮膏 5.1 方名狗皮膏
5.2 組成秦艽5錢,三棱5錢,莪術5錢,蜈蚣5錢,當歸3錢,大黃3錢,黃連3錢,穿山甲14片,全蠍14個,木鱉子7個,巴豆5錢(連皮打破)。
5.3 主治《良朋匯集》卷三之狗皮膏主治痞疾,氣塊,口內生疳。
5.4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用時狗皮攤,每張重7錢,貼患處。3日發熱,7日腹內覺痛,10日大便下膿血。1張可貼120日。
5.5 制備方法真香油2斤10兩,將藥泡油內,春5、夏3、秋7、冬10日;炸藥黑色,撈出,將滓搗極細爛聽用;復將藥上火,入飛過黃丹1斤2兩,用槐條攪勻,滴水成珠;將前研藥滓入膏內,再入阿魏、蘆薈各3錢、阿膠1兩、麝香1錢、冰片2錢、乳香、沒藥各2錢,***研極細;候膏溫,將藥入內攪勻,瓷罐秘收,再勿見火。
5.6 用藥禁忌忌生冷、腥膻、硬物壹百日。
6 《增補萬病回春》卷三之狗皮膏 6.1 方名狗皮膏
6.2 組成乳香5錢,沒藥5錢,木鱉子10個,杏仁49個,桃枝49節(二指長),柳枝49節(如箸大)。
6.3 主治《增補萬病回春》卷三之狗皮膏主治瀉痢。
6.4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貼臍上。
6.5 制備方法上用香油7兩,將木鱉子以下4味入油炸浮;撈取滓;下好黃丹(飛過)3兩,熬;將成膏,用槐枝不住手攪,滴水成珠,退火;再入乳香、沒藥,加麝香1分攪勻;退火毒,以狗皮攤膏。
6.6 附註《良朋匯集》:兼可作封肚暖臍膏。
7 《丸散膏丹集成》之狗皮膏 7.1 方名狗皮膏
7.2 組成制乳香6錢,阿魏1兩,制沒藥6錢,麝香1錢,肉桂5錢,公丁香5錢,木香4錢。
7.3 主治《丸散膏丹集成》之狗皮膏主治風濕性筋骨酸痛,跌打傷痛。
7.4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和勻後拌入清涼膏32兩內,攤狗皮上,大號每張用藥肉7錢,中號5錢5分,小號4錢。
8 《古今名方》引《通行方》之狗皮膏 8.1 方名狗皮膏
8.2 組成阿魏90g,蓽澄茄30g,桃仁15g,胡椒9g,乳香9g,沒藥9g,三棱9g,青皮9g,莪術9g,五靈脂9g,血竭6g,白信1.8g,冰片1.2g,麝香0.6g,清涼膏藥肉960g。
8.3 功效《古今名方》引《通行方》之狗皮膏具有溫散寒濕,活血消腫,止痛之功效。
8.4 主治《古今名方》引《通行方》之狗皮膏主治風濕入絡,筋骨酸痛,跌打損傷,腹脹腹痛。
8.5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敷貼患處。
8.6 制備方法熬膏,貼於布上。
8.7 用藥禁忌孕婦忌貼腹部。
9 《中藥制劑手冊》方之狗皮膏本方由《瘍科選粹》淮安狗皮膏加減而來[2]。
9.1 組成枳殼、青皮、大楓子、赤石脂、赤芍藥、天麻、甘草、烏藥、牛膝、羌活、黃柏、補骨脂、威靈仙、生川烏、木香、續斷、白蘞、桃仁、生附子、川芎、生草烏、杜仲、遠誌、穿山甲、香附、白術、川楝子、僵蠶、小茴香、蛇床子、當歸、細辛、菟絲子、肉桂、橘皮、青風藤各30g,輕粉、兒茶、丁香、樟腦、沒藥、血竭、乳香各15g[2]。
9.2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先將枳殼等前三十五味碎斷,取麻油7.5kg,置於鐵鍋內,將枳殼等倒入,加熱炸枯,過濾取藥油,取油微煉,待爆音停止,水氣去盡,晾溫加入後八味細粉攪勻,制成膏藥,分攤於狗皮、羊皮或布褙上,溫熱化開,貼患處[2]。
9.3 功效與主治功能祛風散寒,活血止痛[2]。治風寒濕痹而致的腰腿疼痛,肌膚麻木,跌仆損傷等癥[2]。
10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狗皮膏 10.1 方名狗皮膏
10.2 組成枳殼1兩,青皮1兩,川楝子1兩,大風子1兩,赤石脂1兩,僵蠶1兩,赤芍1兩,官桂1兩,天麻1兩,小茴香1兩,蛇床子1兩,甘草1兩,烏藥1兩,牛膝1兩,羌活1兩,黃柏1兩,補骨脂1兩,威靈仙1兩,生川烏1兩,當歸1兩,木香1兩,細辛1兩,續斷1兩,菟絲子1兩,白蘞1兩,桃仁1兩,生附子1兩,川芎1兩,生草烏1兩,生杜仲1兩,遠誌1兩,穿山甲(生)1兩,香附1兩,白術1兩,橘皮1兩,青風藤1兩,上藥36味,酌予碎斷,用香油240兩,炸枯,過濾去滓;煉至滴水成珠,入黃丹100兩,攪勻成膏;取出,浸入水中去火毒後,加熱溶化。另兌:
輕粉5錢,兒茶5錢,公丁香5錢,樟腦5錢,沒藥5錢,血竭5錢,乳香5錢。
10.3 功效《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狗皮膏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止痛之功效。
10.4 主治《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狗皮膏主治風寒濕痹,四肢麻木,腰腿疼痛,閃腰岔氣,跌打損傷。
10.5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用時溫火化開,貼患處。
10.6 制備方法***研為細粉,每240兩膏油兌入以上細粉攪勻攤貼。大張油重8錢,小張油重4錢,皮光。
11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大同方)之狗皮膏 11.1 方名狗皮膏
11.2 狗皮膏的別名麝香狗皮膏
11.3 組成生虎骨1兩,當歸1兩5錢,牛膝1兩5錢,紅花1兩5錢,加皮1兩5錢,秦艽1兩5錢,獨活1兩5錢,川烏1兩5錢,草烏1兩5錢,木瓜1兩5錢,羌活1兩5錢,防己1兩5錢,烏梢蛇5個,申姜1兩5錢,天麻1兩,白芷1兩5錢,威靈仙1兩5錢,防風1兩5錢,地龍1兩,寄生2兩,麻黃8兩,全蟲1兩,大茴香1兩5錢,小茴香1兩5錢,鉆地風1兩5錢,土鱉1兩,杜仲1兩5錢,幹姜1兩5錢,蒼術2兩,槁本2兩,芥子5錢,海楓1兩5錢,年健1兩5錢,桂枝1兩5錢。
11.4 主治《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大同方)之狗皮膏主治腰腿痛,寒腿風痛,關節痛。
11.5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用時貼患處。
11.6 制備方法***為壹處,用香油20斤熬炸去滓,煉油滴水成珠,兌章丹120兩成膏,再兌下列藥面:細辛、沒藥、乳香、兒茶、母丁香、血竭各6錢,樟腦1兩,丁香6錢,麝香6分,每斤油用藥面1兩。
12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之狗皮膏 12.1 方名狗皮膏
12.2 組成枳殼1兩,僵蠶1兩,大茴香1兩,澤瀉1兩,附子1兩,豬苓1兩,川黃柏1兩,小茴香1兩,烏藥1兩,官桂1兩,首烏1兩,黃連1兩,故紙1兩,續斷1兩,蜈蚣4條,半夏1兩,沒藥1兩,五加皮1兩,川牛膝1兩,桔梗1兩,前胡1兩,丁香1兩,五味1兩,兒茶1兩,血竭1兩,川芎1兩,連翹1兩,輕粉1兩,香附1兩,天麻1兩,梔子1兩,細辛1兩,潮腦1兩,穿山甲1兩,沙蒺藜1兩,熟地1兩,川楝子1兩,貝母1兩,青風藤1兩,荊芥1兩,草烏1兩,苦參1兩,木通1兩,楮實子1兩,知母1兩,蒼術1兩,玄參1兩,白蘞1兩,當歸1兩,大風子1兩,蛇床子1兩,杏仁1兩,杜仲1兩,菟絲子1兩,靈仙1兩,乳香1兩,桃仁1兩,山藥1兩,遠誌1兩,防風1兩,白芷1兩,木香1兩,蒼耳1兩,陳皮1兩,赤石脂1兩,薄荷1兩,槁本1兩,地榆1兩,白術1兩,羌活1兩,川烏1兩,麻黃1兩,赤芍1兩,茵陳1兩,獨活1兩,生地1兩,青皮1兩,黃芩1兩,銀花1兩,大黃1兩,甘草1兩,蓯蓉1兩,麝香1兩,冰片1兩。
12.3 主治《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之狗皮膏主治腰痛,腿痛,臂痛。
12.4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用時貼患處及穴道。
12.5 制備方法以上藥料用香油26斤熬膏,除沒藥、兒茶、血竭、輕粉、潮腦另兌外,其它各藥隨油下鍋炸焦,過濾去滓,每斤油用章丹7兩,因狗皮缺乏,以羊皮代替。
12.6 用藥禁忌孕婦忌用。
13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武漢方)之狗皮膏 13.1 方名狗皮膏
13.2 組成羌活2兩,白芷2兩,獨活2兩,良姜2兩,川烏2兩,草烏2兩,麻黃2兩,蒼術2兩。
13.3 主治《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武漢方)之狗皮膏主治風寒或濕熱所引起的壹切腫痛麻痹。
13.4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用時溶開貼患處,隔12日換1次。
13.5 制備方法取上藥,用麻油6斤,加鮮側柏葉8斤、松毛尖8斤、生天雄1斤,同群藥炸枯黑去滓,熬至滴水成珠;下黃丹32兩(油、丹***重128兩),攪勻,九折成膏115兩2錢;用皮版攤,攤時加肉桂末16兩,***成膏130兩2錢。大張1兩2錢,中張8錢,小張5錢。
14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蘭州方)之狗皮膏 14.1 方名狗皮膏
14.2 組成枳殼4兩,防風4兩,杏仁4兩,澤瀉4兩,地榆4兩,天麻4兩,五味子4兩,川烏4兩,浙貝4兩,豬苓4兩,赤石脂4兩,白蘞4兩,甘草4兩,赤芍4兩,五加皮4兩,梔子4兩,薄荷4兩,山藥4兩,首烏4兩,羌活4兩,苦參4兩,青皮4兩,黃芩4兩,故紙4兩,熟地4兩,香附4兩,遠誌4兩,半夏4兩,獨活4兩,荊芥4兩,麻黃4兩,蓯蓉4兩,小茴香4兩,草烏4兩,白芷4兩,陳皮4兩,前胡4兩,銀花4兩,牛膝4兩,槁本4兩,附片4兩,大茴香4兩,木通4兩,五靈脂4兩,官桂4兩,連翹4兩,僵蠶4兩,續斷4兩,蛇床子4兩,桔梗4兩,大黃4兩,當歸4兩,知母4兩,茵陳4兩,細辛4兩,黃柏4兩,臺烏藥4兩,蒼耳子4兩,川芎4兩,生地4兩,杜仲4兩,蒼術4兩,玄參4兩,川楝4兩,桃仁4兩,蒺藜4兩,楮實子4兩,大風子4兩,青風藤4兩,菟絲子4兩,白術4兩,穿山甲4兩,蜈蚣14條。
14.3 功效《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蘭州方)之狗皮膏具有舒筋活血,散寒止痛之功效。
14.4 主治《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蘭州方)之狗皮膏主治筋骨疼痛,手足麻木,跌打損傷,小腸疝氣,腹脹腹痛。
14.5 制備方法用香油108斤,將前藥炸枯,去滓,兌章丹33斤12兩,每7斤半膏油兌細料2兩,攪勻。細料面用:血竭、凈冰、兒茶、木香、丁香、沒藥各1兩,研勻。用布背、皮背均可。
15 狗皮膏的藥典標準 15.1 品名狗皮膏
Goupi Gao
15.2 處方生川烏80g、生草烏40g、羌活20g、獨活20g、青風藤30g、香加皮30g、防風30g、鐵絲威靈仙30g、蒼術20g、蛇床子20g、麻黃30g、高良姜9g、小茴香20g、官桂10g、當歸20g、赤芍30g、木瓜30g、蘇木30g、大黃30g、油松節30g、續斷40g、川芎30g、白芷30g、乳香34g、沒藥34g、冰片17g、樟腦34g、丁香17g、肉桂11g
15.3 制法以上二十九味,乳香、沒藥、丁香、肉桂分別粉碎成粉末,與樟腦、冰片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其余生川烏等二十三味酌予碎斷,與食用植物油3495g同置鍋內炸枯,去渣,濾過,煉至滴水成珠。另取紅丹1040~1140g,加入油內,攪勻,收膏,將膏浸泡於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加入上述粉末,攪勻,分攤於獸皮或布上,即得。
15.4 性狀本品為攤於獸皮或布上的黑膏藥。
15.5 檢查 15.5.1 軟化點應為45~65℃(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Ⅻ D)。
15.5.2 其他應符合膏藥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Ⅰ P)。
15.6 功能與主治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用於風寒濕邪、氣血瘀滯所致的痹病,癥見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脈拘攣,或跌打損傷、閃腰岔氣、局部腫痛;或寒濕瘀滯所致的脘腹冷痛、行經腹痛、寒濕帶下、積聚痞塊。
15.7 用法與用量外用。用生姜擦凈患處皮膚,將膏藥加溫軟化,貼於患處或穴位。
15.8 註意孕婦忌貼腰部和腹部。
15.9 規格每張凈重? (1)12g? (2)15g (3)24g (4)30g
15.10 貯藏密閉,置陰涼幹燥處。
15.11 版本《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16 狗皮膏藥品說明書 16.1 藥品名稱狗皮膏
16.2 劑型每張凈重15g。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BMI指數計算及評價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預產期計算器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壓評價 體溫水平評價 糖尿病飲食建議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基礎代謝率計算 補鈉計算器 補鐵計算器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醫學百科,馬上計算!
16.3 狗皮膏的主要成份生川烏、羌活、獨活、青風藤、鐵絲威靈仙、官桂、木瓜、油松節、續斷、肉桂、冰片、樟腦等29味。
16.4 狗皮膏的功能主治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用於風寒濕邪、氣血瘀滯所致的痹病,癥見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閃腰岔氣、局部腫痛,或寒濕瘀滯所致的脘腹冷痛、行經腹痛、寒濕帶下、積聚痞塊。
16.5 註意事項孕婦忌貼腰部和臍部。
16.6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