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鎮位於肥西縣東南部,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處,也是肥西、舒城、廬江三縣交界處。地理坐標:東經117 14?~117 16?,緯度31° 30?~31 32?總面積72平方公裏,轄7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其中建成區面積4.71平方公裏;總人口7萬,其中城市人口近3萬。距三縣約25公裏,自然形成集文化、經濟、商業於壹體的區域中心,交通便利。合銅公路穿鎮而過,水路極為發達。有豐樂河、杭埠河從鎮上經過,穿過巢湖,進入長江。距合九火車站7公裏,已成為合肥、黃山、九華山、巢湖的旅遊重鎮。1994年被建設部批準為國家級小城鎮;1997年被中共宣傳部確定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示範點;1998年被認定為省星火技術密集區建設單位;1999,先後獲批全省、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合肥市新壹輪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三河,位於巢湖之濱,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典型的水鄉古鎮。《中國古今地名詞典》說:“三河鎮在安徽省合肥縣南八十裏,外環兩側,中間有三大洲,中間有三條河,故稱三江”。相傳此地原為巢湖高州,故稱“河中之洲”。春秋時,稱闕安;金過去被稱為缺尾。晉代以後,稱為雀珠鎮;南北朝後期,稱三漢河;明清三河鎮(三河鎮歷史變遷考證)。民國前後曾叫淝南,歷史上三江屬廬州府合肥縣。三河市成立於1949年1月24日,直屬皖北行署巢湖地區,市轄1區,6個鄉,62個村;1950下半年設立三河區,轄3鄉5鎮。1956,三河鎮人民委員會成立;1960改名三河人民公社;1961更名為三河鎮人民委員會;三河鎮革命委員會成立1968;1981三合鎮人民政府2月成立。自1950下半年起,隸屬肥西縣。三江歷來商賈雲集,車船匯聚。它們被譽為“小南京”、“小上海”、“皖中商品走廊”,每天流動人口上萬人;1991華東水災期間,29個部委的領導到三河視察,三河壹度聞名中外。第三產業發達,飲食文化獨特,形成了自己的菜系。“玩黃山、九華山、吃三江”成了很多遊客的學問。隨著個體經濟的快速發展,形成了“三分天下有二”的經濟新格局。現有個體工商戶65438余戶,私營企業23家。擁有竹木、糧油、農產品、商場、羽絨、牲畜交易六大專業市場,功能齊全,設施齊全,總面積119000平方米,1999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2.8億元。工業起步較早,基礎條件較為完善,形成了塑料、紡織、鑄造、五金、化工、機電、印刷、食品等八大主導產業,主導產品300多種。1999年工業總產值3.24億元,產品銷售收入3.08億元,利稅1992萬元。三和企業發展呈現五大趨勢:壹是結構趨於合理。1998年,產值超過654.38+00萬元的有2家;利稅超過1萬元的公司3家,利稅超過20萬元左右的公司4家,既有拳頭產品,又有創匯產品,初步占據了1領先產品的優勢。二是規模優勢。擁有富光、農化、李猩、鑄管、油廠等多項固定資產,稅收50?654.38+0萬元的大型企業。三是企業布局相對集中。形成三個產業群落:鄉辦、民營、外資。第四,有壹定的外向性。近年來,該鎮累計引進鎮外資金超過6543.8億元。第五,民營企業方興未艾,每年上繳稅收占70%。農業註重科技應用,抓住星火技術密集區建設單位的機遇,加快農村產業化結構,大力推廣應用良種良法。主導產品是三河鴨、鴿子和水產品。目前有陽坡、新圍兩個農業生態基地,建立了3個名優農副產品基地和1水產品基地。1999年,全鎮生產總值達到2.2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0044萬元,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800元。三河鎮城鎮化水平較高,達到70%。近年來,三行路、常恒路、鎮寧路相繼建成,河童路三段拓寬,三河鎮道路框架基本形成。新建和改建城市道路7條,長度9000米,其中水泥路面5000多平方米。新建住宅小區達20萬平方米,工商業建築80萬平方米,城市面積3.5平方公裏。城市基礎設施不錯。目前有日供水量1萬噸的自來水廠,自來水普及率達95%以上。建設35KV變電站壹座,環衛基礎設施齊全,在戰友區建設65.3畝垃圾處理場和垃圾轉運站。安裝了路燈,新建了液化氣供應站;開通程控電話5000門,新建130、139兩座移動電話發射塔,電話平均占用率53.3%,有線電視實現電視光纖傳輸組網,覆蓋率95%;東南線1740米防洪堤加高加粗,北線2320米防洪墻,高程15.5米..目前正在實施河童路三段拓寬改造二期、高程改造工程、西線防洪二期、舊城改造、小南河治理工程。三河鎮文化分支機構1個,專業創作者、演員、管理人員5人,完全中學1所,小學5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畢業合格率100%。老年大學1,老年活動中心1;電臺、電視臺都有自己的節目;三和醫院擁有專家、醫護人員200余人,床位200余張,達到縣級醫院標準。創建計劃生育流動人口管理“三江模式”,全縣推廣,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個。三和養老院榮獲“全國模範養老院”和省級壹級養老院稱號。目前,三河4鎮發展仍存在諸多政策難點和障礙,如戶籍制度改革中的指標控制;土地政策上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阻力大;計劃生育流動人口管理還存在壹些問題等等。對策建議:壹是戶籍制度改革只要符合條件,不受指標限制;第二,土地市場應該進壹步放開。除用地審批外,交易、置換、抵押等手續可簡化。三是四鎮建設和對個體、國有、集體單位的貸款可以放開;第四,加大保險業的發展,降低各種投資風險,增強投資信心;五是繼續加大“以獎代補”工作的實施力度,將社會事業發展納入“以獎代補”工程。三河鎮是合肥市和肥西縣的改革開放試驗區。1999年,縣政府召開加快三江經濟社會發展專題常務會議,給予12優惠政策。三河鎮下壹步的發展,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和縣委九屆四次、五次全會精神,以增強綜合競爭實力為重點,以加快兩個根本性轉變為重點,按照“以旅遊業為主導,以第三產業為支撐,圍繞中心建衛星,以特色做文章”的原則,實行開放式管理和封閉式管理。努力建設旅遊名鎮、經濟大鎮、文明新鎮”,圍繞第三產業搞好其他工作,圍繞第三產業搞好農業。實施第三產業興鎮、工業強鎮、基礎優先、科教興鎮和農業富民工程四大戰略。到2001,三河將初步建成合肥的商業、旅遊衛星城和周邊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主要經濟指標: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0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3200元,實現了壹年壹個大臺階,三年壹個臺階,五年壹個大發展,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2010年,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再翻兩番,實現財政收入3900萬元,工農業總產值38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0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億元,經濟社會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上一篇:在青海西寧選擇商標註冊的方法來獲取壹個商標的話,需要準備哪些材料呢?怎樣註冊?下一篇:在農村開個藥店要什麽手續和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