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漢族出生日期:1965年6月21。
籍貫:遼寧省綏中縣
中國黨員。
身高:168cm
體重:65公斤
家庭成員:妻子和兒子楊。
簡歷:1983年6月入伍,1987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八飛行學院。歷任空軍某師飛行員、中隊長。先後駕駛戰鬥機等飛機1350小時,被評為壹級飛行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1996,參加航天員初選並入圍;1998 65438+10月,從800多名入圍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之壹;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準備階段,專家組無記名投票,入選“三人首飛梯隊”,確定為首席候選人。
楊利偉的聲音
出征前,楊利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新聞發布會上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向全軍將士吐露心聲。
本報記者問:妳想通過軍報對三軍戰友說些什麽?楊利偉:作為壹名航天員,我首先是壹名民國軍人。作為壹名軍人,通過部隊這麽多年的訓練和教育,我認為在執行這項任務中,我壹定能夠發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服從命令和指揮,克服壹切困難,堅決完成任務。也想通過軍報感謝我們全軍的戰友們對我們的鼓勵、關心和愛護,也請妳們放心,我壹定不辜負妳們的期望,為我們的軍旗增色。
"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了太空!"登上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之際,中國載人航天首位身著宇航服的航天員楊利偉滿懷激情地為記者寫下了這句話。
中國人來了,楊利偉來了!65438年6月+10月65438+2003年5月9時,隨著38歲的中校航天員楊利偉乘坐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載人飛船飛上太空,幾千年的中國夢終於實現了,中國成為繼俄美之後第三個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航天大國。
全世界都記住了壹個中國人的名字——楊利偉。
駕駛戰鬥機十年
6月21,965,楊利偉出生於遼寧省綏中縣的壹個書香世家。
楊利偉的父親是20世紀60年代初畢業的大學生。父親先當老師,後在綏中縣壹家農副產品公司做行政工作。我媽媽在縣城的壹所中學當語文老師,壹直到退休。他還有壹個姐姐和壹個弟弟。家裏五口人和睦相處,過著舒適祥和的生活。
“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是楊利偉父母對他的要求。作為壹個孩子,楊利偉很聰明,反應敏捷,還有壹個娃娃頭。小學畢業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縣重點中學尖子班,多次參加縣中學生數學競賽,多次獲獎。
1983年夏天,18歲的楊利偉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八飛行學院。在大學四年的生活中,他的學習和訓練成績壹直很優秀。
1987年,楊利偉從飛行學院畢業,成為空軍某師的壹名戰鬥機飛行員。憑著天生的聰明和努力,他很快成為師裏的尖子飛行員,後來又成為壹名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10年間,他從華北飛到西北,又從西北飛到西南。萬裏祖國的藍天留下了他矯健的身影。
1992年夏天,楊利偉所在部隊來到新疆某機場執行訓練任務。那天,他在吐魯番艾丁湖上空超低空放鷹。突然飛機發出壹聲巨響,儀器顯示氣缸溫度突然升高,發動機轉速急劇下降!楊利偉明白,自己遇到了嚴重的“空中停車”故障,飛機發動機有壹個不工作了!緊急關頭,楊利偉異常冷靜:壹定要把飛機開回來!
他牢牢握住操縱桿,慢慢關閉油門,駕駛著只有壹個發動機的戰機,壹點點向上爬升。500米,1000米,1500米,飛機越過天山,飛向機場。在跑道附近,剩下的引擎也不起作用。他果斷采取緊急起落架釋放措施,將已經完全失去動力的戰機成功降落在跑道上。
當他走出機艙時,他的飛行服被汗水濕透了。同誌們圍過來擁抱他。上校激動地當場宣布給楊利偉記三等功。
對這種“空中特殊情況”的正確處理,顯示了楊利偉優秀的心理素質。
從800名決賽選手中脫穎而出
1996年初夏,身高1.68米,體重65公斤的楊利偉接到通知,要去青島療養院參加航天員初選體檢。通過初審後,被通知到北京空軍總醫院參加臨床考試。楊利偉高興,提前三天來了。護士跟他開玩笑說:“妳是不是太主動了?”
接下來,他來到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參加“特檢”,即航天生理功能的檢查。
前蘇聯第壹位飛上太空的宇航員加加林曾這樣描述他參加宇航員選拔體檢時的情景:醫生除了檢查健康狀況,還要在每個人身上尋找隱藏的缺陷。他們借助所有可能的生物化學、生理學、腦電圖和心理學方法以及特殊功能測試進行檢查。在各種非常薄的氣壓室裏檢查我們,在離心機上旋轉我們。這壹切花了幾個星期,消滅了許多同伴。
中國選拔航天員也要“過五關斬六將”。醫學臨床檢查要逐壹檢查人體大大小小的幾十個器官。後續的空間生理機能檢查更加苛刻,需要在離心機上快速旋轉,測試受試者胸背和頭盆方向的超重耐力;受試者在低壓試驗箱中分別上升到5000米和10000米,測試他們的耐缺氧能力。應在旋轉座椅和秋千上檢查受試者的前庭功能。幾個月後,800多名初選入圍者所剩無幾。
楊利偉成功地通過了壹個又壹個關卡。他做的最後壹項檢查是“萬米缺氧低壓檢查”。這就需要在艙外除氧除氮,然後坐在模擬萬米低壓的艙內。當他從壹萬米的模擬高度下降時,他想,“終於都過去了。”他覺得很放松,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頭。結果醫生緊張了。下來後問他:“妳在上面不舒服嗎?”
楊利偉是最幸運的,也是最好的。他的臨床醫學和航天生理機能指標都達到了優秀,征服了評選委員會的所有專家。1998 65438+10月,作為中國首批航天員之壹,楊利偉帶著夢想和追求來到北京航天員訓練中心。
隆冬時節,北京的氣候特別冷,他心裏暖暖的。他和其他十幾名航天員參觀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火箭系統、飛行系統和測控系統,聽了專家們的講座。他對航天員職業的理解從最初的神秘變得深刻。
他了解到,中國在建國後的幾十年攻關中有了自己的導彈、原子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現在又開始了向載人航天的沖刺;在他和其他中國宇航員的背後,有許多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千軍萬馬捧著中國的“神州”。
他認為中國古代有嫦娥奔月的夢想。千百年來,許多文人為此寫下了感人至深的詩篇,成千上萬的人進行了極其悲壯的嘗試。現在,中國夢的飛翔將在他的參與和努力下成為現實!
楊利偉不能不為此感到興奮和自豪!
努力攀登“通往天堂的階梯”
與加加林壹起入選的前蘇聯宇航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曾把宇航員的訓練階段稱為“通往天堂的階梯”。他的同伴Valery Bekowski補充道:“這不是壹個短梯子。”他們是對的。
楊利偉攀登的第壹步是基礎理論訓練。我當了10多年的飛行員,現在又坐在教室裏了。載人航天工程基礎、航天醫學基礎、解剖生理學、恒星識別等十幾門課程都要從頭學起。
離開空軍時,送行的老師曾對他說:“妳的健康和訓練,我沒什麽好擔心的。”但是妳可能要面對學習很多新東西的挑戰。“當時楊利偉並沒有太在意這個。
我現在深有感觸。他打電話給班主任:“妳說得對!現在我每天都像壹個準備高考的學生壹樣在寫作業。”
楊利偉天生不甘落後,壹想到自己的神聖使命,他甚至廢寢忘食。他回憶說:“前兩年,我都是12 pm前不睡覺。”
他過去英語基礎很差。為了記住單詞和句子,他每天晚上從宇航員公寓給家裏打電話,讓他的妻子張玉梅在電話中提問。壹遍又壹遍。後來考試他居然考了100分。
第二步,空間環境適應性訓練。這是壹項非常艱苦的訓練。以“超重耐力”訓練為例。飛船在彈道軌道返回地球時,超重值會達到十幾個“G”,即人要承受相當於自身體重十幾倍的壓力。壹般情況下,容易導致人呼吸極度困難或停止,喪失意誌,甚至直接影響生命安全。楊利偉必須通過訓練增強超重耐力。
“離心機”訓練是航天員提高超重耐力最有效的形式。圓形大廳裏,楊利偉坐在壹個圓筒裏,鐵臂長8米多。在100 km/h的高速旋轉過程中,他不僅要練習緊張的腹肌、腹式呼吸等抗負荷動作,還要隨時回答問題、解讀信號,保持敏捷的判斷和反應能力。
離心機在旋轉,載荷從1 g逐漸增加到8 g,楊利偉的面部肌肉開始變形下垂,肌肉往下拉,額頭高高凸起。頭盆過重,他的血液壓到下肢,大腦缺血,頭暈;當他胸背方向超重時,胸背就像壹塊重達幾百公斤的巨石,導致心跳加速,呼吸困難。每次訓練,他都要付出巨大的體力消耗。
楊利偉是壹個愛思考的人。他知道老師教的抗負荷方法都是靠個人經驗和實踐中的摸索。所以每次訓練,他都有意識地按照親身經歷的方法進行練習,及時和老師交流,總結經驗,把握好抗負荷力度和頻率,慢慢摸索出規律和方法,讓這種富有挑戰性和嚴酷性的訓練逐漸變得輕松起來。
“轉椅”和“低頭”訓練也是常人難以承受的,但楊利偉也做得很好。
在壹個休息日,當他的妻子回家時,她發現他獨自在客廳裏打轉。她非常吃驚地問:“妳在幹什麽?”他說:“過兩天,我們將進行轉椅訓練評估。我先刺激壹下自己。”
壹位對航天員訓練要求很高的老專家自豪地說:“轉椅訓練,楊利偉是最棒的。他是我最得意的學生。”
同樣,在做“低頭”訓練的前幾天,楊利偉晚上也不再枕著枕頭睡覺了。按他的說法,也是為了“先刺激自己”。
其他“階梯”還包括體能訓練、心理訓練、專業技術訓練、飛行程序和任務模擬訓練、救生和生存訓練等等。楊利偉憑著對航天事業無比的熱愛和執著的追求,嚴格要求自己,凡事精益求精,訓練成績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沒有什麽能影響我的訓練。
楊利偉的妻子張玉梅曾經是壹名中學教師。後來她被特招到部隊當檔案員。她文靜柔弱,婚後丈夫陪她唱歌。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張玉梅承擔了所有的家務,甚至在兒子出生時,這也沒有耽誤丈夫的工作。
我的兒子楊上小學三年級。小最大的英雄是他的父親。老師讓他寫作文時,他拿著父親的照片,寫了壹首《父親的壯麗》。他寫道:“看到照片中父親為祖國的航天事業無私奉獻、刻苦訓練,我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這篇作文後來發表在學校的《作文指導》上,小康寧也拿到了18元的稿費。
2001年7月,他的妻子張玉梅因病入院,需要手術。張玉梅說:“當我被推進手術室的時候,看到楊利偉那雙我從未見過的眼睛,我心都碎了。”
手術後,張玉梅非常虛弱,在床上躺了24個小時,根本不敢動。不過,手術後的第三天,楊利偉將告別妻子,前往吉林某空軍基地,進行航天員高空飛行訓練。
出發的前壹天,他在妻子床邊的椅子上坐了整整壹夜,然後義無反顧地回到了航天員大隊。
大隊領導說:“妳老婆病得很重。妳是……”
楊利偉說:“請放心,我已經請老母親過來照顧我了。沒有什麽能影響我的訓練。”
這次高海拔飛行訓練,楊利偉幹凈利落地完成,再次取得優異成績。
該旅領導告訴記者:“壹邊是病重的妻子,壹邊是緊張的訓練。楊利偉的壓力可想而知。但是,他的訓練成績在穩步提高,在同齡人中總是名列前茅。”
被專家組票選為“首席候選人”
優中選優,強中選優。在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準備階段,經專家組無記名投票,楊利偉入選“三人首飛梯隊”,並以其優異的訓練成績和綜合素質光榮確定為首席候選人。
楊利偉致力於強化訓練。
大部分時間,他都待在“飛船模擬器”裏。航天器模擬器是在地面等比例模擬航天器環境,對航天員進行空間飛行程序和操作訓練的專業技術訓練場所。人們常說,臺上壹分鐘,臺下十年功。飛船從發射進入軌道,再到調整姿態返回地球,歷時數十甚至數百小時,飛行程序指令數千條,操作100多次。機艙內儀表盤上紅藍指示燈密集,各種線路縱橫交錯,各種設施和產品星羅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們,並能夠進行各種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通過反復演練。
楊利偉找到艙內所有的設備圖和電氣開關圖,貼在宿舍墻上,隨時熟記。他還用小攝像機記錄下駕駛艙的內部設備和結構,輸入電腦,自己刻了壹張光盤,閑暇時觀看。
每壹次訓練,楊利偉的眼睛總是那麽明亮,所有的檢查總是那麽細致,每個動作總是那麽到位。他以認真的精神和熟練的技術贏得了老師們的稱贊。在專業技術考核的最後階段,老師給他設置了很多故障陷阱,他能很快找到並排除。每次考核後,老師都要問他“作業有沒有錯?”他理直氣壯地回答:“沒有錯!”
五次正常飛行程序考試,他考了兩次99分,三次100分,專業技術綜合評價第壹名。
發射前夕,楊利偉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參加“人、船、箭、地”聯合測試演練。
此時此刻,經歷了大量試航的楊利偉已經熟悉了飛船的飛行程序和操作流程。他自信地告訴記者:“現在我壹閉上眼睛,就能想清楚駕駛艙裏所有儀表和開關的位置;隨便說出機艙裏壹件裝備的名字,我馬上就能想到它的顏色、位置、功能;我能背出手術時需要看的手術手冊。如果我遇到特殊情況,不用看手冊完全可以處理。”
飛船實際發射時,起飛後約3分20秒,座艙外的“整流罩”將按程序扔掉,此時航天員可以開始看到舷窗外的天空。但是,在演習過程中,這只能是想象中的情況,不會實際發生。所以,指揮大廳裏的大佬們都沒想到宇航員們會在這個時候做出反應。
演練正在進行,飛船座艙裏的楊利偉正在壹絲不茍、緊張忙碌地做著各種規定動作。節目剛進行到3分20秒,指揮中心大廳裏傳來楊利偉響亮的報告:“整流罩扔掉了,我看到了窗外的天空!”
壹位老板驚訝地問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所長蘇雙寧:“妳們航天員訓練得這麽好,連這個都知道?”
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的總指揮和總設計師,蘇雙寧感到自豪:“開個玩笑,妳懂什麽,他能不懂?”!“太空往返,中國五千年。
自加加林以來,世界上已有數百名宇航員乘坐各種航天器遨遊太空。今天,中國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輕盈地躍進了世界先進行列。
在第壹次飛行之前,楊利偉的心理老師曾經問他:“妳有沒有想過真的在飛船裏飛行是什麽感覺?”
他笑著回答:“我想我會比平時更放松。”讓我平靜地飛翔吧!"
哦,李偉!妳肩負著中華民族的重托,微笑著迎接全世界的目光。銀河為妳起舞,朝陽送妳凱旋!
(本文由Xi齊新、劉成、吳傳勝和楊永珍撰寫。本報記者王文傑、範巨偉)
親戚都為妳勇敢。
●本報記者杜、丁海明。
清晨,在零星的秋雨中,站在北京航天城,西山上的初雪清晰可見。
今天是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告別北京航天城,前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日子。7時30分,楊利偉的妻兒早早站在送別隊伍中,等待親人出門。
7點45分,楊利偉穿著制服來了。沒想到,他和親人的告別出乎意料的平靜,像平時上班壹樣平靜。
楊利偉來到父母身邊,對老人說:“天冷了。多穿點衣服,不用擔心我。”說完,他轉身對妻子微笑,沒有流淚,也沒有擁抱。周圍人很多,我老婆壹時不知道說什麽好。她突然問:“妳有便裝嗎?”他笑著問:“妳穿便裝幹什麽?”這讓所有人都笑了。楊利偉俯身吻了吻他的兒子。
兒子調皮地說:“爸爸,早點回來,教我打遊戲。”
記者見過各種軍人告別——上戰場、上防洪大堤、上雪災邊境...然而,他們從未見過如此重大、劃時代的告別,如此輕松。
“妳真的不緊張嗎?”記者問。“妳緊張什麽?”楊利偉笑著回答。“黨和國家如此重視載人航天工程。現在科技這麽發達,我們國家的技術力量這麽強。我相信黨和國家,相信科技,相信我的愛人!”妻子張玉梅接茬說道。
記者深切感受到,楊利偉的家是壹個溫暖幸福的家。69歲的父親楊,是遼寧省綏中縣壹家農副產品公司的退休幹部。與父親同齡的母親魏桂蘭是壹名退休的中學教師,她從家鄉趕來為兒子做英雄事跡。兩位老人還帶了5斤螃蟹,她兒子的最愛。某部檔案員的妻子張玉梅是楊利偉的老鄉。她在縣誌上看到楊利偉的“名字”,於是有了這段浪漫的愛情。楊,壹個優秀的兒子,三年級的小學生,給爸爸的禮物準備了很久。是發表在作文指導上的壹篇散文《爸爸的輝煌》:“我為有壹個好爸爸而驕傲……”
丈夫即將出征,妻子在耳邊輕聲說:“別忘了打電話……”楊利偉用力點頭。
9點20分,楊利偉帶著親人的囑托,帶著全國人民的希望,帶著中華民族的夢想,乘機飛往了壹個遙遠的地方...
(北京,65438+10月,12)
天空壹定會帶來好消息。
●本報記者杜、丁海明。
寒流給深秋的北京增添了幾分冬天的氣息。楊利偉離開北京,給他的親人留下了思念和牽掛。
12晚上8點,家裏的電話響了。張玉梅拿起話筒,丈夫熟悉的聲音從遠處傳來。
首先,丈夫問妻子:“我們的父母怎麽樣?”“壹切都好。”“妳兒子怎麽樣?”“很好。”“妳呢?”“很好。”“妳們都要照顧好自己。”
然後妻子問丈夫:“妳今天過得怎麽樣?”“順利。”“妳現在怎麽樣了?”“壹切都好。”“妳要照顧好自己。”“我會的,放心吧。”
就是這些簡單的問答,在楊利偉走後的每壹個夜晚,都給這個小家帶來溫暖和慰藉。
然而轉念壹想,在電話裏,他們有意無意地繞過了最敏感的話題。
“妳有沒有談過‘壹次’或者‘萬壹’?”記者請求英雄的親屬原諒這種不可避免的打擾。
“沒有,真的沒有。可能有兩個原因。首先,我們對這次發射幾乎有絕對的信心。然後我們都有壹個軍人奉獻的觀念:如果值得付出,不求回報;做到最好,就沒有遺憾了。”張玉梅的自信和坦率令人欽佩。
不用說,在“神舟”飛天之際,楊利偉的親屬幾乎成了媒體追蹤的焦點。但他們遠遠地避開了相機和閃光燈,避開了鮮花和掌聲,生活壹如既往的平淡平和。張玉梅像往常壹樣去上班,父母每天坐班車去學校接孫子孫女。
1998年,楊利偉當選航天員,為全家爭光。但這些年的艱辛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在過去的幾年裏,他們很少能與家人團聚。楊利偉夫婦在壹個大院裏工作,很少見面。媽媽扭傷了腰,幾個月沒下床,楊利偉根本不知道。張玉梅身體不好,每個月都要去醫院做檢查,但她從未放下家庭的負擔。訓練緊張的時候,楊利偉住在航天員公寓,回不了家。她也在晚上和丈夫說話。不是抱怨,不是埋怨,而是幫我老公復習英語。
14的晚上來了。時鐘滴答,壹分鐘接近神舟飛天的時刻。楊利偉的兒子小康寧指著夜空問媽媽:“媽媽,明天我能在天上找到爸爸嗎?”(北京,65438+10月,14)
李偉,我為妳鼓掌。
——航天員大隊大隊長沈興雲觀看飛船發射。
●牟金笳
“5,4,3,2,1,點火!”
隨著壹聲震耳欲聾的巨響,神箭托起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直刺蒼穹,中國航天員楊利偉開始了中華民族的“飛天”之旅。
觀看發射的人群歡呼雀躍,以獨特的方式慶祝這壹歷史性時刻。中國航天員大隊大隊長沈興雲抑制不住喜極而泣。
回想起來,沈興雲感慨萬千。
1998 65438+10月,楊利偉和戰友們來到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以此為標誌,我軍歷史上第壹支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為了打造這支全軍獨壹無二的特種部隊,沈興雲到空軍部分部隊實地調研,深入飛行員生活壹線,調查了解飛行員生活規律。
沈興雲忘不了楊利偉和戰友們5年多來付出的艱辛。基礎理論課很多,壹門壹門的學。他們白天上課,晚上休息,在外地休養還要背英語單詞。技能訓練很難。他們迎難而上,勇於攻關,壹個個苦練。
沈興雲忘不了楊利偉,壹個精明的小夥子,總是精力充沛,熱情高漲,妻子做手術也不肯耽誤訓練。在首飛選拔的5次考核中,他以2個9 9分、3個100分的成績,位居專業技術綜合考核第壹名,成為中國載人航天“首飛航天員”。李偉,我的好同誌好兄弟,我為妳驕傲,為妳加油!
(本報酒泉10六月15)
老鄉眼中的楊利偉
●焦玉卿本報記者韓國賢
今天,在中華民族第壹位“航天員”的故鄉、被譽為“關外第壹縣”的遼寧省綏中縣,鄉親們情不自禁地回憶和講述著英雄昨天的故事。1提到楊利偉時,有著38年教齡的綏中中心小學退休教師王素英精神抖擻:“我教過2000多名學生,大部分記不清了,但楊利偉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號碼是1977,王素英是綏中中心小學五年級壹班的班主任。在這個班上,她還記得兩個學生:壹個是顧大衛,另壹個是楊利偉。壹天,貪玩的顧大偉被先生狠狠地批評了壹頓。顧大衛很生氣,所以他沒來上課。看著王先生著急的樣子,楊利偉主動找顧大衛做工作。壹番講道理的談話後,顧大衛不僅開心地拿起了書包,還主動向老師道歉。
那時,學校甚至買不起粉筆。看到這種情況,幾個同學決定去附近的壹家工廠偷鐵,賣了錢來交輪班費。得知此事後,楊利偉對大家說:雖然給班級規劃班費是好事,但不能損害國家和集體的利益。
王素英老師說:“小李偉善於自學,我很喜歡他。這兩件事讓我記得很清楚……”
弟弟楊俊偉在綏中縣水利局河務科工作,說起哥哥,他壹臉燦爛。哥哥從小就是他心中耀眼的明星。
楊利偉上中學的時候,綏中縣還沒有完全通電。因為家裏生活困難,又買不起蠟燭,楊利偉每天晚上都點壹盞煤油燈看書,第二天早上經常起床。冬天的時候,為了省錢,他每天就著火爐的光取暖看書。因為努力,學習成績壹直在班裏前列,尤其是數學,多次代表班級參加學校組織的數學競賽。在楊利偉的成長道路上,有壹個人對他影響很大:老鄰居趙中山,壹位1938年參加革命的老前輩。
趙中山早已過世,但同樣是老戰士的趙毅每次提起小都會忍不住笑:我家“閱歷”豐富,小天天跟在叔叔屁股後面聽他講戰爭年代的故事。
初二的時候,學校組織學生去駐地附近的空軍參觀,楊利偉看到了飛行員的體能訓練。為了練就合格的體格,他給自己制定了詳細的健身計劃,包括踢毽子、遊泳、長跑。甚至在假期回家的時候,他也要求自己在前門做規定量的引體向上。在冬天,滑冰是壹項很好的運動。因為沒錢買溜冰鞋,他找了兩根鋼鋸條,自己做了壹雙溜冰鞋。隨著中考的臨近,學習壓力越來越大,但楊利偉的鍛煉計劃是堅定的。3“這孩子很仁厚。”這是鄰居說得最多的。
在綏中鎮,楊利偉是公認的孝子。參軍前,他很少惹父母生氣。當兵後,我怕父母想我,就是不管學習訓練的任務有多重,我都會每兩天給家裏寫壹封信。都說男生臉皮厚,但楊利偉想的很細。他清楚地記得他父母的生日。每到生日,父母都會收到楊利偉送的禮物。
在綏中縣小莊鄉孤家子村,楊利偉是人人稱贊的好女婿。1990年,回鄉探親的楊立偉與在小莊鄉中學任教的孤家子村女青年張玉梅結婚。自從張玉梅來到部隊,他的健康狀況壹直不好。每年他看病吃藥都要花兩三千元。每隔壹段時間,楊利偉就讓張玉梅給家裏寄錢。回家休假的時候,還特意給老人帶了壹些營養品和藥品。
楊利偉和他的妹妹楊麗君有著特殊的感情:當他們上幼兒園時,國家給每個老師的孩子壹個名額。為了讓弟弟接受良好的教育,姐姐把名額給了弟弟。因為父母工作忙,小立偉每天上學,姐姐手拉手去接他。如今,楊利偉特別關心侄女的成長,經常打電話詢問學習情況。我侄女,上了高三,特別相信我叔叔。如果她在學習中遇到任何問題,她會尋求幫助。
說起“小兩口”的感情,在家鄉是壹段佳話。張玉梅參軍後,由於工作性質,他們總是分的多,聚的少。張玉梅獨自承擔了大部分家務,如照顧孩子和做飯。為此,楊利偉總覺得虧欠妻子太多。2001春節假期,在眾多親朋好友面前,楊利偉特意唱了壹首歌,壹首《懂妳》讓妻子哭了。
我的心和妳壹起飛翔
●吳傳勝、牟、本報記者吳
10 6月5438+05日早上8點,中國第壹位航天員楊利偉在飛船艙內待命準備起飛。機艙裏的攝像機鏡頭把他的畫面傳到了千裏之外的首都北京。
此時此刻,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載人航天指揮大廳裏,四名特殊的“觀眾”忍不住在大屏幕前輕聲喊了壹聲:“孩子!”“李偉!”“爸爸!”……
他們是楊利偉的父親楊,母親魏桂蘭,妻子和他8歲的兒子楊。作為特邀嘉賓,他們將在指揮大廳的大屏幕前為親人楊利偉送行。
韋桂蘭阿姨今天特意“打扮”了壹下,外套下穿了壹件紅色毛衣,嘴唇上還塗了淡淡的口紅。老人說:“今天是快樂的壹天,讓我們都振作起來!”"
盯著屏幕上的丈夫,把兒子楊的手緊緊攥在自己手裏,好像生怕調皮的兒子會妨礙到李薇。小康寧瞪著兩只圓圓的大眼睛,看著穿著乳白色太空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