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範圍內,惠普、戴爾和聯想是PC市場的三大巨頭。惠普是全球pc市場占有率第壹的廠商,戴爾在美國pc市場表現較好,而聯想則在中國本土市場優勢較為明顯。隨著pc市場競爭格局越來越復雜,三強之間的爭霸戰也越來越激烈。以下是zdc統計出的2007年第三季度全球pc廠商市場份額情況。
根據idc的最新數據,惠普在2007年第三季度占據了全球PC市場19.6%的份額,依然是全球第壹大PC廠商。得益於零售商和其他分銷渠道的強勁銷售以及筆記本電腦的市場需求,惠普的電腦出貨量連續第二個季度同比增長超過30%。
戴爾第三季度個人電腦出貨量為1020萬臺,同比增長3.8%,扭轉了連續三個季度同比下滑的局面,以15.2%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二。聯想繼續穩居第三,市場份額為 8.2%,個人電腦出貨量同比增長 22.9%。
惠普、戴爾和聯想就像三足鼎立,這三家電腦巨頭的壹舉壹動都受到對手的關註。如今,三大國際品牌之間的爭鬥已近乎白熱化。那麽在如今競爭日益激烈的pc市場,這三大巨頭又有哪些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呢?為此,zdc消費者研究中心首次采用swot分析法,對三大廠商的競爭策略進行逐壹分析,包括市場優勢(strengths)、競爭劣勢(weakness)、市場機會(opportunity)和市場威脅(threats)四個方面
swot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市場優勢(strengths)、競爭劣勢(weakness)、
Swot分析是通過對市場優勢(strengths)、競爭劣勢(weakness)、市場機會(opportunities)和市場威脅(threats)四個方面的分析,來檢驗公司的市場運作和市場環境。
斯沃特分析有其形成的基礎。根據完整的競爭戰略概念,戰略應該是企業 "能做什麽"(即組織的優勢和劣勢)和 "能做什麽"(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的有機結合。
斯沃特分析表現為構建斯沃特結構矩陣,矩陣的不同區域被賦予不同的分析意義。通過羅列s、w、o、t的各種表現形式,形成對企業競爭地位的描述。
I.惠普 Swot 分析
(壹)市場優勢
1.市場銷售
惠普在 PC 市場上壹直保持著強勁的持續增長。2006 年第三季度,惠普從戴爾手中奪回了全球 PC 銷量冠軍的寶座。隨後,惠普的銷售額也保持了上升趨勢,根據idc的最新數據,2007年第三季度全球PC銷售額增長率達到了近兩年來的新高,惠普仍是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並進壹步拉大了與戴爾的距離。
二、產品優勢
首先,惠普在消費市場具有優勢。早在2002年合並康柏之後,主攻個人消費類電腦早已成為惠普的發展方向。去年,惠普打出移動娛樂的旗號,加大了在家用筆記本市場的攻勢,v3000系列筆記本主打家庭娛樂,產品覆蓋5000元至10000元,成為惠普最具競爭力的產品。
其次,惠普註重區域市場的拓展,在 "掌控個性世界 "的品牌主張和 "商務個性化 "的產品策略下,惠普發布了壹系列適合區域市場的產品,如全球首款采用64位移動技術的hp compa
繼2006年底hp 500在國內筆記本區域市場引發銷售風暴後,惠普再次推出了hp 500的升級產品hp 520。這兩款產品不僅在區域市場大受歡迎,更是惠普在低端市場的殺手鐧。
3、渠道優勢
從渠道上看,惠普已經建立了龐大的經銷商體系,惠普的業務在全球通過渠道的大概超過80%。而且,惠普從2005年11月開始從全國總經銷制改為區域總經銷制,將全國劃分為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東北、西北、西南、華中八個大區,設立八大區域總經理。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貼近當地用戶,走進中小企業和三至六級城市。2006年在成功實施區域渠道布局戰略後,惠普目前在3、4級城市的覆蓋已具有壹定規模。
(二)競爭劣勢(弱點)
1、中國市場品牌影響力不敵聯想
聯想在中國pc市場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再加上收購了ibm pc,聯想的品牌影響力無疑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中國電腦市場,雖然惠普的強勢增長眾所周知,但與排名第壹的聯想相比,惠普的品牌影響力還是有所欠缺,尤其是在3~6級城市。
2、中國3、4級城市的渠道建設難以與國內電腦廠商抗衡
在中國電腦市場,目前的贏利點主要在3、4級市場,聯想、方正等國內廠商在這些地區基本上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銷售網點,而惠普的渠道銷售網點主要集中在1、2級城市,在3、4級城市的渠道建設上還難以與國內電腦廠商抗衡。
3、產品布局缺陷
根據zdc的關註數據,惠普的競爭力主要停留在14.1英寸產品上。不過,需要註意的是,由於目前15.4英寸是整個市場中第二大熱門尺寸,而惠普該產品線顯得較為單薄,關註度較低。此外,惠普在13.3英寸市場的產品也存在空白。
(三)市場機遇(opportunity)
1、消費市場的發展機遇
相對於戴爾在消費pc市場的失利,惠普早已開始重視消費市場的發展,並在消費市場取得了壹定的成績。據有關資料預計,伴隨著筆記本市場的興起和pc的普及,個人消費市場每年將呈幾何級數增長。在未來三到五年內,中國個人電腦市場有望保持每年25%的增長速度。這顯然給了惠普再次發展的機會。
2、來自網吧市場的增量
2007年10月21日,惠普在北京開設了第壹家網吧,惠普商用臺式機事業部業務拓展經理盧思宇如是說:"惠普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關註網吧市場,2007年推出整體解決方案並建立了網吧銷售渠道,2008年2008年將開展網吧戰略並繼續在全國招募網吧銷售精英"。
據相關資料顯示,全球最大的網吧市場在中國,更新換代最極其迅速的網吧市場也在中國,年采購量400萬臺*2倍=800萬臺,這是其他任何行業都無法比擬的。中國網吧市場巨大,目前全國約有 13 萬家網吧。雖然網吧市場的單機售價不高,但需求量很大,可以起到擴大市場份額的作用。可見,網吧市場的增量將有效促進惠普 PC 的銷售。
(四)市場威脅(threats)
首先,從渠道上看,雖然惠普從原來的全國體系,變成了八大區域經銷體系。但目前惠普的渠道仍存在困難,八大區域直接加劇了惠普渠道管理的難度,勢必帶來營銷成本的上升,利潤的降低,增加渠道管理的風險,這對惠普是壹大威脅。
其次,從市場利潤來看,由於惠普在低端市場的快速放量,在價格上的妥協導致其pc產品均價的下降,使產品利潤較之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第三,從競爭對手的角度來看,雖然惠普超越戴爾成為全球pc銷量第壹的廠商,但戴爾絕不會看著惠普的崛起而無動於衷,戴爾已經展開了反攻,包括改革渠道模式、進軍13.3英寸市場、發力消費市場推出多彩筆記本電腦等,因此戴爾將成為惠普最大的威脅,惠普不能掉以輕心。
壹、戴爾將成為惠普最大的威脅,惠普也不能掉以輕心。
二、戴爾swot分析
(壹)市場優勢(strengths)
1、市場份額
由於美國城市分布的特點和稅收政策,戴爾的網絡/電話直銷,在美國市場的作用遠遠大於其在中國市場的作用。據戴爾公司統計,在中國,只有20%的中小企業和個人消費者通過網絡訂購電腦,而在美國,這個數字超過了50%。因此,戴爾壹直是美國電腦市場的老大,據最新數據顯示,2007年第三季度,戴爾仍是美國第壹大電腦制造商,市場份額為28%。
二、價格優勢
戴爾在中國市場的殺傷力,除了其品牌效應外,就是采取了以直銷模式為支撐的全方位低價策略。直銷模式摒棄了中間渠道,按照客戶需求制造電腦,大大加快了資金周轉速度,降低了成本,實現了價格優勢。據統計,直銷產品比同類產品價格低15%-20%。
3、零庫存
零庫存的關鍵是按訂單生產,這就要求對用戶的需求把握非常準確,這其實和直銷--直接從用戶那裏獲取需求的方式是相匹配的。零庫存還能將成本降到最低,沒有預先估計的風險,也不會因降價而造成損失。
4、了解客戶需求
戴爾的直銷模式讓用戶更直接地了解產品,也能獲得更優惠的價格,購買起來更加方便;另壹方面,也讓廠商與客戶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讓用戶的需求及時反饋給廠商,從而改進產品。這種方式徹底改變了 "廠家生產,客戶選擇 "的傳統銷售形式,把主動權交到了客戶手中,從而充分滿足了客戶的需求,拉近了廠家與客戶之間的距離。
(二)競爭劣勢(弱點)
1、直銷模式在中國市場遭遇阻力
壹方面,專賣店銷售更符合中國消費者購買消費電子產品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趨勢。另壹方面,戴爾的直銷模式在中國已經運作多年,但也只是在中國的1-3級城市取得了壹定的成績,相比惠普、聯想等競爭對手對區域市場的深挖,戴爾在4、5級市場的競爭優勢較弱。
2、新興市場無力突破
對於采用直銷模式的戴爾來說,大部分增長來自美國市場,而個人消費市場和新興市場成為其兩大軟肋。目前,全球電腦市場增長潛力最大的是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然而,戴爾在這些新興市場的直銷優勢似乎難以發揮。由於市場信任度相對較低,新興市場的消費者在購買電腦前要親身體驗,可能更願意從零售店購買電腦,這無疑會使直銷模式處於劣勢。
3、消費類pc市場處於劣勢
不久前,惠普從戴爾手中奪回全球pc老大的位置,靠的就是消費類市場的快速發展,而聯想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也是基於消費類市場。但消費市場卻是戴爾在市場競爭中的劣勢。戴爾的客戶分為兩類:壹類是大型企業、政府和行業客戶,約占公司整體業務銷售額的90%;另壹部分是中小型企業和個人消費者,所占比例僅為10%,可以看出,戴爾過分註重高端企業客戶,而未能把握消費類pc的發展趨勢。
(三)市場機遇(opportunity)
1、進軍零售市場的發展機遇
面對競爭對手的挑戰,戴爾采取了壹系列措施,包括在全球大力推廣體驗中心,在美國市場,戴爾的電腦在沃爾瑪超市進行銷售,改變過去單壹的直銷模式。2007年9月24日,戴爾選擇與國美合作進軍零售市場,這將有效拉動戴爾的銷售業績,成為戴爾進壹步提升業績的有效措施。
2、13.3英寸市場棋高壹著
在筆記本市場,13.3英寸兼容了12.1英寸機型的輕薄,以及14.1英寸機型的性能。此外,對於面板制造商而言,13.3 英寸的經濟效益正在逐步顯現。雖然與幾乎占據半壁江山的 14.1 英寸機型相比還比較稚嫩,但這種迅猛的發展勢頭不容小覷,可以說 13.3 英寸筆記本將逐漸成為未來輕薄筆記本的新寵。
戴爾筆記本棋高壹著,在6月份就推出了xps m1330競爭機型。隨著目前國內眾多廠商紛紛推出這壹黃金尺寸筆記本,顯然我們已經看到了13.3英寸筆記本市場的發展潛力,更凸顯了戴爾筆記本在細分市場和滿足消費者需求上的快人壹步。
(四)市場威脅(threats)
首先,在全球市場,戴爾從2006年第三季度開始,失去了全球PC市場老大的寶座。雖然它采取了壹系列措施,但能否從惠普手中奪回寶座呢?戴爾未來將面臨惠普的強勁競爭。
其次,從中國市場來看,戴爾最大的競爭對手聯想擁有強大的代理銷售渠道,但它也在積極發展面向大客戶的直銷,靈活運用兩種模式的長處;而與聯想相比,戴爾在中國市場並不具備價格和市場份額優勢。
第三,從消費市場來看,調查顯示,未來三到五年,中國個人電腦市場有望保持25%的年增長率,下壹輪電腦銷售高潮將在二、三線城市,這對戴爾影響較大,因為消費類電腦是戴爾的軟肋,而競爭對手惠普的消費類戰略已經取得了壹定的成功。
第四,從渠道來看,2007年9月27日,戴爾與國美合作進軍零售市場,但零售模式與直營模式作為兩種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在業務流程和運作方式上存在壹定的差異,兩種模式同時運作,對於戴爾來說是壹個挑戰。此外,如果戴爾打破直營模式而引入分銷渠道是否會產生排他性效應,分銷如何融入戴爾,這也是戴爾面臨的壹大難題。
第五,從競爭對手來看,惠普、聯想等都有較好的分銷渠道,另外,競爭對手通過模仿戴爾的直銷模式,采用直銷、渠道銷售並舉的方式,縮短了供應鏈,這使得戴爾在庫存方面的優勢被削弱。
三、聯想swot分析
(壹)市場優勢(strengths)
1、市場份額
據idc數據顯示,聯想在亞太地區pc市場(不含日本)的優勢非常突出,第三季度占據了21.3%的市場份額,比上壹季度增加了0.5個百分點。此外,聯想在中國本土市場的優勢更加突出,無論是在筆記本市場還是臺式機市場,聯想都是pc市場份額第壹的廠商。
2、品牌優勢
在pc市場,聯想在中國市場的品牌領導力已經超越眾多競爭對手,處於行業領先地位。自收購ibm pc以來,聯想形成的雙品牌戰略優勢日益明顯,lenovo和thinkpad分別在消費市場和商務市場占據領先地位,可以說lenovo和thinkpad使聯想筆記本在中國市場擁有了強強聯合的品牌,形成了對消費市場和商務市場的全面覆蓋。
3、區域市場優勢
在中國4、5級市場,聯想的品牌知名度遠遠超過戴爾和惠普,這與消費者的認知水平、消費觀念有關,他們更依賴於本土化的品牌,特別是近年來,聯想通過壹系列的奧運營銷大大提升了品牌影響力。
4、本土品牌的經驗
聯想在中國內地有十年的經驗,對當地的消費需求能夠準確把握,這是其他品牌所不具備的優勢力量。此外,由於國內品牌企業在渠道結構、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優勢,可以根據市場發展迅速調整方向和策略,第壹時間將自己產品的消費價值傳遞給消費者,從而贏得時間差的優勢。
(二)競爭劣勢(weakness)
1、全球pc市場份額相對較小
眾所周知,聯想的國際化要想徹底成功,應該在中國以外的pc市場,如美洲市場、歐洲市場實現相對穩定的市場份額和營業率增長。但從聯想最近三個季度的財報來看,聯想在重要的美洲和歐洲市場的表現壹直很不穩定。
市場份額是產品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從全球PC市場份額來看,聯想排名第三,與惠普相差甚遠。而在美國市場,聯想與戴爾的差距更大。聯想要想趕超惠普、戴爾,絕非易事。
2、15.4英寸產品線相對單薄
聯想將14.1英寸產品作為主力機型,這是完全符合市場發展方向的,也在壹定程度上大大增強了其市場競爭力。不過,聯想在其他產品的布局上還存在壹定的缺陷,尤其是15.4英寸產品,聯想的產品線顯得較為單薄。
(三)市場機遇
1、奧運戰略是聯想國際化的最佳機遇
聯想近年來通過體育營銷的案例很多:包括簽約2005年世界足球先生羅納爾迪尼奧,牽手nba,成為nba官方營銷合作夥伴和唯壹pc合作夥伴,聯想贊助f1威廉姆斯車隊等等。
但最具前瞻性和影響力的還是聯想的奧運營銷。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這是壹個難得的提升中國本土企業形象和知名度,幫助中國企業進入世界市場的機會。zdc認為,奧運戰略是聯想國際化最重要的壹步,也是最好的機會。
二、"新農村戰略 "將是聯想未來的王牌
隨著農村信息化的不斷深入,聯想近日發布了 "新農村戰略",表示要在3年內把聯想的低價電腦賣到中國10萬個行政村,30年內賣到3萬個行政村。聯想集團近日發布了 "新農村戰略",表示將在三年內把聯想低價電腦賣到中國10萬個行政村,30年內把影響力擴大到30萬個行政村。可見,"新農村戰略 "將成為聯想未來的重磅王牌。
(4)市場威脅
第壹,價格戰的威脅。目前,國際品牌定位轉移,開始挖掘低端市場。隨著價格優勢的逐步縮小,給聯想帶來了市場威脅。
其次,面對品牌、規模、資金優勢明顯的國際品牌的圍攻,如何挖掘服務、成本、渠道、人才等方面的先天優勢,同時將技術突破轉化為穩定的產品質量,這也是聯想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三,在中國,惠普有著雄心勃勃的區域擴張計劃:2003年,惠普在20個城市建立了330家專賣店。到2007財年中期,惠普已在420個城市建立了2000多家專賣店,預計未來的覆蓋範圍將擴大到600個城市。這顯然會對聯想的地區主導地位構成巨大威脅。
第四,2007年8月27日,宏碁與gateway合並,合並後,可以加強宏碁在美國市場的地位,加上宏碁目前在歐洲和亞洲市場的有利地位,宏碁在第二季度立即穩居全球pc市場第三位,可見,宏碁與gateway的合並,大大限制了聯想在歐洲的擴張計劃和美國市場的擴張計劃。
小結:
在全球PC市場,惠普、戴爾和聯想被稱為前三甲。目前,惠普經過多次調整,已經穩坐電腦行業霸主的寶座;而戴爾雖然現在困難重重,但其創始人邁克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