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誤區 | 抽動癥緩解不等於消失
當發現孩子有抽動癥,家長認為孩子長大就好了,其實是壹種比較被動的方式,是壹種消極教育。壹些研究當中發現,有壹部分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後抽動癥狀可以緩解,但並不意味著這樣他就完全消失了。
在生活當中,我們也看到有壹些成年人的抽動癥狀會隨著壓力的出現,比如說面對演講,面對領導的時候,他的抽動癥狀就會爆發式的出現。兒童時期抽動癥狀的殘留,會讓孩子到了成年之後,尤其到了重要的社交場合很有壓力。所以不要存在僥幸的心理。畢竟,孩子抽動的癥狀會給孩子的社交上和心理成長上帶來很大的阻礙。
即使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後癥狀有所緩解,或者有壹段時間裏面孩子的癥狀消失。但是遇到強大的壓力的時候癥狀有可能會爆發。而且這種孩子的內心是非常痛苦的。
2.做法 | 早期幹預真的很重要
為什麽非常強調孩子早期表現出來抽動癥狀的時候就需要系統的去幹預?去幫助孩子?因為抽動癥狀只是身體上的壹個表現,但是他的內心活動裏面會存在著很多心理方面的困惑,他情緒方面的苦惱會非常的多。到了青少年時期雖然有部分孩子會在抽動癥狀上會有所減少,但是會合並出現更多的強迫障礙,比如抑郁、品行問題、註意缺陷等等。
孩子的問題就在那裏,如果不解決,雖然在這裏不表現,但是會通過其他方式表現。
像壹臺蒸汽火車 ,體內的蒸汽抑制不住,不從這裏跑出來 就從那裏跑出來。
3.抽動癥 | 心理障礙
抽動癥的孩子,往往會伴有壹種或壹種以上的心理行為的障礙,比如說,有的孩子除了抽動還患有這個註意缺陷、學習方面的困難、強迫障礙。伴有強迫障礙的孩子的睡眠也會受到影響,再嚴重的就會傷害自己。
4.抽動癥 | 預防方法
目前的抽動癥的病因尚不明確,很多研究認為可能跟遺傳和環境等等很多因素有關系。
壹、從孩子個性特點入手
內向的孩子不願意去表達,遇到比如說批評,委屈,可能更多地是用沈默或者是拒絕回答、順從家長或者是別人的指令,處於這種壓抑環境的孩子可能出現抽動癥。
相對外向的孩子很活潑,話也很多,但是這樣的孩子也可能出現抽動癥,他的個性裏面會有容易焦慮的特點,比如有的孩子在養育的過程當中會過於保護、過於溺愛,這樣的養育的方式會讓孩子內心非常焦慮、很膽小,這也是壹個危險因素。
有些孩子自尊心比較高,很害怕批評,他個性當中會給他自己帶來很大的壓力,特別容易爆發,憤怒,或者是跟別人爭吵,這也很危險。還有壹部分孩子的憤怒是隱藏起來,表現得很溫和。但實際上他心裏是非常的生氣,這種不論是表現出來的憤怒還是被壓抑下去的憤怒都會以某種形式在後續的過程當中呈現出來。
總體而言:抽動的孩子往往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內心的壹些觀點看法,他的很多壓力、負面情緒出不來,就可能以身體抽動的形式表現出來。
二、從家庭養育環境著手
如果家長過於焦慮,管教方式過於苛刻的話,這也是壹個危險因素。父母工作都比較忙,可能會讓把孩子寄養在上壹輩人的家裏或者是親友的家裏,有這樣的寄養式的孩子是壹個危險因素。管教過嚴孩子學習壓力過大,也是目前學齡兒童常見的壹些問題,尤其是現在家長對升學學習方面的過度焦慮,會使孩子這個心裏壓力、負面情緒出不去;還有就是不良的家庭環境也是會給孩子帶來壹定的不良影響。
孩子患上抽動癥可以自愈嗎?此外還有不少的誘因可以誘發孩子抽動的癥狀,比如說過於緊張,過於有壓力,或者是包括感冒發燒,都可能會引發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