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乙醚
乙醚為無色透明液體,有特臭及燒灼味,極易揮發和燃燒,其蒸氣與空氣混合後,遇火能爆炸。工業上常用作溶劑,臨床上用作全身麻醉劑。急性中毒多由於麻醉時間量過大或滴入過快,亞急性中毒多屬職業性中毒,部分病人可對乙醚過敏。
藥理和毒理
在吸入麻醉時,乙醚迅速從肺上皮吸收,在體內不被氧化和分解,90%以上從呼氣中排出,少量經汗腺、腎、乳汁等排泄。乙醚的毒理主要是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明顯抑制,呈現從大腦皮質至延髓的逐漸抑制,以至呼吸停止及心搏驟停。吸入乙醚後,可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及呼吸中樞以外的感受器而反射性地興奮呼吸,減少了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使呼吸中樞由興奮轉為抑制。此外,乙醚對呼吸道和胃腸道刺激性甚大,過量可直接抑制心臟,並可引起周圍血管擴張。乙醚可使腎血管收縮,腎血流和腎小球濾過率減少而使尿量減少,並能刺激多種內分泌腺的分泌。成人口服致死量約25~30ml。
診斷要點
1.病史有吸入過多乙醚或誤飲乙醚史。
2.臨床表現吸入高濃度乙醚蒸氣多有流涎、流淚、咳嗽、支氣管分泌物增多及惡心、嘔吐、咽喉及胃部灼痛、顏面潮紅、精神紊亂、嗜睡以至昏迷。嚴重者面色青紫、瞳孔散大、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突然停止,最終循環衰竭。深度乙醚麻醉時,可出現“乙醚驚厥”。少數病人接觸本品時有過敏反應,發生皮膚彌漫性紅腫、心悸和呼吸困難。
急救治療與預防
(1)迅速將病人移離現場,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行緊急氣管插管、人工呼吸、吸氧,應用中樞興奮劑等。
(2)如誤飲中毒,可口服石蠟油或蓖麻油60~100ml,繼之用溫水洗胃、導瀉。洗胃後口服牛奶200ml以減輕胃粘膜刺激。
(3)血壓下降者應快速靜脈輸液以擴充血容量,並靜滴多巴胺維持血壓。
(4)分泌物多時,應立即吸引清除,靜註阿托品0.5~1mg。
(5)其他對癥治療,如控制驚厥、治療肺水腫等。
(6)預防乙醚生產設備應密閉或局部通風,防止濃度過高發生爆炸。本品應妥善保管,以防誤服。
(二)氟烷
氟烷又名三氟氯溴乙烷,為無色、帶水果甜味的液體,易揮發,具有非燃、非爆性。急性中毒多由於麻醉逾量或短時間內吸入濃度過高,亞急性中毒多由於防護不當或重復用藥所致。
藥理和毒理
本品對呼吸中樞抑制顯著,其程度與吸入劑量正相關。能阻滯交感神經使血管擴張;直接抑制心肌,引起心肌收縮力下降,排血量減少;抑制心臟傳導致心動過緩、交界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及室顫。個別病人可出現黃疸及肝細胞壞死。
診斷要點
1.病史有氟烷接觸史。
2.臨床表現中毒後出現瞳孔散大,呼吸淺促甚至停止,
並有肌肉松弛、血壓下降、心律紊亂及心跳驟停。接觸本品1~2日,出現低熱後高熱、黃疸、肝功損害、堿性磷酸酶增高及凝血時間延長。部分病人出現高熱(體溫達40℃),伴有紫紺、心動過速、血壓升高、肌強直及血清鉀、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等惡性高熱綜合征。
急救治療及預防
(1)通暢氣道,給予吸氧、輔助或人工呼吸,盡快排出氟烷。
(2)靜脈輸液或加用血管活性藥物以維持循環功能。
(3)保肝、控制高熱及心律失常等對癥處理。
(4)預防生產車間加強防護,避免空氣汙染。避免短期內重復使用本品,並采取靜、吸復合維持麻醉,以降低氟烷使用劑量。肝炎、黃疸病史者慎用。
(三)氧化亞氮
氧化亞氮(N2O)又稱笑氣,為無色、無刺激性氣體,化學性質穩定,不燃不爆。
藥理和毒理
氧化亞氮麻醉作用弱,但與其他麻醉藥或麻醉方法合用,可產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其毒性小,對呼吸系統無刺激,壹般對心血管、肝、腎功能均無影響,有較強而迅速的鎮痛作用,單獨應用可造成嚴重缺氧。
診斷要點
1.病史有吸入氧化亞氮史。
2.臨床表現麻醉中出現肌肉震顫和抽搐;或麻醉後病人出現長時間昏迷,甚至抽搐。長時間吸入本品對骨髓有抑制作用,可出現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及紅細胞再生不良。
急救治療與預防
(1)立即停止吸入本品,加強供氧。
(2)嚴重缺氧者,應按腦復蘇處理。循環穩定時,及早行高壓氧艙治療。
(3)對癥處理。
(4)預防註意不能單獨使用本品麻醉。麻醉前應仔細檢查,避免將氧化亞氮開關當成氧氣開關。和氧混合濃度應低於60%。禁用於腸梗阻、氣胸及腦室造影等手術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