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疫情過後,華大基因的業務將如何發展?是回到疫情發生前的狀態?還是更上壹層樓?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疫情發生前華大基因的業務發展狀況。
華大基因是華大集團在A股市場的第壹家上市公司,疫情發生前,其主營業務是生殖健康、腫瘤防控、精準醫療綜合解決方案、感染防控、多組學大數據與綜合,其中生殖健康是核心業務,現在主要做新生兒產前檢測,占總收入比例接近壹半。這壹半的業務發展還不錯,也在全國推廣,普及率逐步提高,但現在年輕人不愛生孩子是件壞事,但短期影響不大,這項業務短期增長還不錯,長期還需要繼續推進技術創新。
腫瘤防治就是做腫瘤的 "防 "和 "控",這塊業務市場前景非常大,是兵家必爭之地,單就腫瘤早期篩查這方面現在已經成就了幾家獨角獸公司。華大基因目前在這方面的投入正在加大,目前營收占比較小,未來有望成為下壹個增長點。
精準醫療綜合解決方案是給大型科研、醫療機構做的解決方案,簡單說就是賣設備和耗材。這壹塊相當重要,疫情之前占營收比重能達到兩成,增長也相當快,主要是To B業務。
感染防控業務是去年疫情直接受益的壹塊業務,以前不是華大基因的主力,去年壹下子變成了絕對主力,貢獻了絕大部分收入和利潤,收入來源主要是國外核酸檢測試劑的需求,今年這塊業務的增速肯定會下降,但這塊業務的地位隨著國家的重視,不可同日而語。去年,華大基因在國內外建立了大的火眼金睛實驗室,為全球抗擊疫情做出了很大貢獻,同時也把華大基因的設備和技術帶到了世界各地,很好地展示了中國的實力和擔當。疫情過後,這些實驗室如何繼續發揮作用?它們能否成為海外業務的重要抓手?這是博聞公司未來幾年的重要看點。
多組學大數據與合成業務是做科研外包的,各大科研機構、藥廠、醫院都有科研需求,基本上現在做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都會從基因層面做壹些分析,也就是需要做基因測序,而做測序論文是博聞的強項,所以自然而然就發展成了壹項業務。不過,這個業務競爭比較激烈,基因測序的設備和技術在業內已經普及,不是特別神秘的事情,賺錢能力壹般。近年來,該業務所占比例壹直在下降。
應該說,經過去年的洗禮,華大基因發展了業務,鍛煉了隊伍,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和信任,公司的士氣和信心空前高漲,但也存在壹些不足,傳統的生殖健康業務受疫情影響收入出現了壹定程度的下滑,腫瘤業務的推進也沒有想象中那麽順利。未來三年,是非常重要的三年,我個人將註意以下三點:
壹看華大基因如何轉型抗疫紅利,聚焦海外市場
二看華大基因腫瘤防控業務的進展,是否有明星產品落地
華大基因的發展過程有點類似基因突變,具有不可預測性,有幾次跨越,也有壹些坑坑窪窪,但總的趨勢是向好的。生命科學是未來改變世界的最重要領域之壹,也是國家高度重視和支持的領域。產業前景無需贅言,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各國都在爭相搶占技術制高點,中國作為大國,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優勢產業,不能受制於人。作為行業的領頭羊,超威集團的發展對整個行業都有帶動作用,未來超威集團有望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基因技術也將造福人類。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