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貨--進貨驗收--入庫--儲存--貼標包裝--分揀--出貨檢驗--裝車--發貨。概括起來,配送中心的作業管理主要有入庫作業管理、在庫存儲作業管理、加工作業管理、庫存作業管理和配送作業管理。
1.進倉作業管理
進倉作業主要包括收貨、驗貨和入庫三個環節。收貨是指連鎖店總部根據供應商發出的采購訂單向配送中心送貨收貨。收貨驗貨工作必須小心謹慎,因為貨物壹旦進入倉庫,配送中心就要對貨物的完整性承擔責任。壹般來說,配送中心收貨人員應做好如下準備:及時掌握連鎖總部(或客戶)計劃中或途中的貨物數量、可用倉庫空庫位、裝卸人力等情況,並及時與相關部門、人員溝通,做好如下收貨計劃:
①使所有貨物直線移動,避免出現逆向移動;
②使所有貨物移動距離盡量縮短,動作盡量減少;
③盡量采用機器操作,盡量減少人工操作;
④規範壹些特定的重復動作;
⑤準備必要的輔助設備。
檢驗活動包括檢查采購訂單與供應商送貨單是否壹致、開包檢查是否有損壞、對貨物進行分類、比較采購貨物的質量和數量。數量檢查有四種方式:
①直接核對,將發貨單據與供貨商送貨單對比;
②盲目核對,即直接列出所收商品的種類和數量,待送貨單到達後再做核對;
③半盲目核對,即收貨前在有關單據上列出商品種類,待貨物到達後再列出商品數量;
④聯合查驗,即合並查驗,也就是直接查驗和盲目查驗結合使用,如果送貨單及時到達則使用直接查驗法,沒有到達則使用盲目查驗法。
核對無誤後,生產廠家可在送貨單上簽字將貨物入庫,並及時登錄入庫信息,轉發給采購部,由采購部確認無誤後開具收貨單,使已入庫貨物及時進入可配送狀態。
2.保管作業管理
倉庫商品保管作業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商品的養護,保證商品的質量和安全。同時,還要加強倉儲空間的合理化和倉儲商品數量的管理。商品存儲空間可根據商品屬性、周轉率、庫存清單位置等因素確定。儲存商品的數量管理有賴於完善的商品核算制度和盤點制度。商品存儲空間的合理與否,商品數量管理的準確與否,都將直接影響到商品流通作業的效率。
3.加工作業管理
主要指配送商品或半成品要根據銷售要求進行再加工,包括:
①分割加工,如將大規格產品按不同用途進行分割;
②分包裝加工,如將散裝或大包裝產品按零售要求重新包裝;
③分揀加工 如將農副產品按質量、規格分開包裝;
④促銷包裝,如促銷禮品用;
⑤貼標加工,如粘貼價格標簽、制作條形碼等。加工作業完成後,商品將進入配送狀態。
4.入庫作業管理
入庫作業是配送作業中最重要的前置作業。即配送中心接到配送指令後,及時組織備貨作業人員,按照發貨先後順序、倉儲區域、配送車輛行程班次、門店編號、先進先出等方法和原則,對配送商品進行整理,由復核員確認無誤後,放置在中轉區,準備裝車。
入庫作業主要有兩種方式,壹種是 "播種法",另壹種是 "摘果法"。
所謂播種法,就是將分配到同壹品種的貨物集中搬運到備貨的地方,然後按每個位置的數量(按門店的區分)分別擺放,直至分配完畢。在保管貨物較易搬運、庫房數量較多且需要量較大時,可采用此法。
所謂揀貨法(又稱分揀法),是指搬運車輛在保管地巡回,按要求將貨物取出,然後將貨物放置在配送地的指定位置,或直接裝運。在保管貨物不易移動、門店數量相對較少且要較為分散的情況下,往往采用這種方法。
在實際操作中,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使用哪種方法,有時兩種方法可以同時使用。
5.配送運營管理
配送運營過程包括計劃、實施、評估三個階段。
(1)制定配送計劃
配送計劃是根據配送的要求,事先做好全局性的規劃和任務,由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安排和布局,全局性的規劃主要包括:制定配送中心計劃;規劃配送區域;規定配送的服務水平等。制定具體的配送計劃應考慮以下要素:連鎖店的遠近和訂貨要求,如品種、規格、數量和交貨時間、地點等;配送的性質和特點以及由此決定的運輸方式、車輛類型;現有庫存的保證能力;當前的交通狀況等。從而決定配送時間、選定的配送車輛、裝載貨物的比例以及最佳配送路線、配送頻率。
(2)配送計劃的實施
配送計劃制定後,需要進壹步組織實施,完成配送任務。
首先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配送計劃確定後,要將到貨時間、到貨品種、規格、數量以及車輛型號通知各門店做好提車準備;同時向各職能部門,如倉儲、分揀包裝、運輸和財務等部門下達配送任務,各部門做好配送準備工作。
然後組織配送發貨。備貨部門將各門店所需的各類商品按要求進行配貨、調撥,然後進行適當包裝,並詳細標註門店名稱、地址、送貨時間及商品明細。按照計劃,各門店的貨物將合並裝車,由運輸部門按照指定路線將貨物送到各門店,完成配送工作。
如門店有退貨、調貨要求的,退貨調貨人員應隨車將貨物帶回,並補齊相關單據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