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福建省建甌第壹中學的歷史

福建省建甌第壹中學的歷史

省立建甌中學 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甌寧知縣鄧啟文到建甌上任,賑濟水災災民,興辦學堂,重建宋代早已毀壞的建安書院,地址在原市政府舊址(今 "禦花園"),後改名為建溪書院。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鄧啟文在建溪書院設立義學,聘請名師教授家境貧寒、上不起學的青少年。因此,澗西書院門前(今西街東段)被稱為 "義學門前"。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省立書院改為大學堂,府屬書院改為中學堂,強調 "教以四書五經,格物致知"。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建寧知府白曾瑜在義城建溪書院前,創辦了閩北第壹所中學,即建縣縣立中學。當時學制5年(3年預科,5年正科),建縣縣學只設預科,預科班畢業考試科目有理化、算術、英法、尺牘、英語。但由於預科辦理不善,教學知識太淺,辦了兩年後光緒三十四年就停辦了。學生提前畢業,畢業後可轉入正科學習。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建縣縣立中學改預科為中學堂。

1909年(清宣統元年),進賢縣中改稱建寧府中。

1910年(清宣統二年),實科增設壹班。實科課程為數學、物理、化學、英語。

1912年(民國元年),廢文、實科,改舊制中學(四年制)初中,校名由建寧府中學堂改稱建甌中學,招生壹個班。

1917年夏,福建全省中學統壹改按序列編班,建甌中學改名為福建省立第五中學,學制仍為舊制四年制中學。

1923年,因財政困難,只辦初中。是年,舊制中學改為新制(三年制)初中。

1927年春,校名改為省立第五初級中學,開始招收女生,女生剪掉辮子,留短發。

1929年,福建省立第五初級中學再次因排序改名,校名改為省立建甌初級中學。

1930年秋,省立建甌初級中學更名為省立建甌中學,增設高中師範班和附屬小學。

1933年秋,學校撤銷附小,高中師範班改為普通科,辦普通高中。

1934年,省甌中為全省五所省立中學之壹,學校擴建操場,增添理化儀器、藥品。

1936年秋,高中三年級並入沙縣省立福州中學。

1937年秋,省立甌中校址首次遷至20裏外的蕭宋東源城內,學校延至9月中旬才開學。高中設在關帝廟,初中設在庵堂和民房,教師住民房。後因環境不宜,師生缺乏營養,多染瘧疾,於11月又遷回城前原校址。

1938年2月,李品翠接任校長。因高中學生太少,高中全部並入沙縣省立福州高級中學,校名改為省立建甌初級中學。

1939年6月25日和7月6日,省立甌中校舍先後2次被日機轟炸,校址第二次遷至暨陽寶蓮寺和陳家祠。

1941年9月,省甌中再次遷回城北黃華山原鄉村師範舊址(即今黃華山烈士陵園上下)和謝氏祠堂(今教師進修學校)。

1942年9月,學校增設 "戰區班",收容江浙戰區回民高中學生100余人。並於當年恢復高中,校名改為福建省立建甌中學。

1949年5月,建甌解放,省甌中學成立臨時校務委員會主持校務。同年8月,省甌中與縣中合並,校名改為 "建甌縣人民中學"。校址由黃花山遷至縣立教學樓(即今西街 "禦花園")。

1949年11月,學校更名為 "福建省建甌中學"。 培漢中學 培漢中學原為私立中學,其歷史可追溯到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是年,英國聖公會在小橋上堡村(今小橋夏侯村)創辦基督教女子小學,學生70余人。

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學校遷入市區,借用勝利路魯班廟(今法院辦公地)作為臨時校舍。

1911年(清宣統三年),聖公會基督教學校從勝利路魯班廟臨時校舍遷入更田巷新校舍(今建甌壹中校址南半部),創辦漢英初級中學,並在水街另設培英女子初級中學。

1926年,漢英、培英兩校由中華聖公會福建教區建甌分區理事會,選舉校董會,定章程,設課程。校名分別改為建甌縣私立培英女子初級中學和建甌縣私立漢英初級中學。

1927年,國民政府發布 "收回教育權 "令,私立學校向政府申請立案,校長為國民。

1933年,兩校合並,定名為 "建甌私立培漢初級中學"(簡稱 "培漢中學"),學校分為男生部(在今建甌壹中校址比較巷校舍上課)和女生部(在火東水街校舍上課)。

1949年,私立培漢中學成立 "董事會",特聘卓繼成為首任董事長。 建甌縣立中學1944年6月,縣政府令陳才在省立建甌中學校址(義學前,即西街原市政府舊址)籌辦縣立初級中學。初創時期,縣中招收初中新生兩個班,附設簡師兩個班,****,160余人,9月開學上課。初中三年制,簡師四年制。另外,根據小學師資需要,設壹年制師範班,招收初中畢業生。

1946年秋,縣城學校師生暴動、罷課,陳才離任,縣裏派葉劍生任校長,接任不到壹學期,又由原書記葉章明任校長,直至全縣解放,縣城整整五年。1952年7月,私立培漢中學與省立建甌中學合並。同年9月,合並工作完成,高、初中兩部分分別在培漢男生部(更場巷校址,今建甌壹中校址處)和西街校址上課。

1953年,松溪、政和、邵武、光澤、建陽、崇安6縣中學師生員工16人並入省立建甌中學。

1956年秋,在故縣城舊址(西街舊址)辦第二中學。從此,"福建省立建甌中學 "更名為 "福建省立建甌第壹中學"(簡稱 "建甌壹中"),校址設在更場巷(今建甌壹中校址)。

1961年,玉山五中並入壹中。

1962年,建甌壹中被列為全省56所重點中學之壹。

1967年,建甌壹中更名為 "福建省建甌宏偉中學"。

1968年春,"恢復革命",初中開始招生。10月,縣第二中學成。

1969年,"紅衛兵中學 "更名為 "福建省建甌中學"。

1971年秋,恢復高中招生,學制為初中二年,高中二年。

1977年1月,校名由 "福建省建甌中學 "更名為 "福建省建甌第壹中學"。

1979年春,建甌壹中恢復為福建省87所重點中學之壹。

2011年6月,福建省教育廳認定建甌壹中為 "福建省壹級達標高中"。

  • 上一篇:達必佳和達菲林的區別
  • 下一篇:文言文:《舊唐書.李白藥傳》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