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學內容選擇策略。
首先要選擇與化學發展前景密切相關的內容,涉及化學發展的前沿動態。如化學與生物相結合的生命科學,化學與材料科學相結合的材料科學,化學與環境學相結合的環境科學。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在遵循課程標準的原則下,根據學生的關註程度和接受程度,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引入化學與其他學科的滲透和交叉,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其次,要選擇與現代化工生產技術和工藝以及當代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化學的存在和運用。如煤幹餾生產工藝、現代硫酸工業生產工藝、“碘鹽”項目、“醬油加鐵”項目等。
第三,要讓學生接觸和了解當前化學研究的新進展、新成果和新成就。如歷年諾貝爾化學獎,結構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的重大發現和突破。
最後,化學史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對自然界化學知識的系統的歷史描述。我國著名化學家傅瑩曾說:“化學可以給人知識,化學史可以給人智慧。”因此,在教學中,還應根據課程內容選取部分化學史內容,以生動的史實培養學生嚴謹務實的學術作風、不屈不撓、勇於進取的追求精神、廣泛的國際關註情緒和愛國主義情懷。
2.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
首先要註意現實生活和假生活的問題。面向學生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生活化化學教學必須立足於現實生活,而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學目的或強化某個知識點而無中生有或編造謊言或脫離現實生活。其中壹個最明顯的危害就是學生接收到錯誤的信息,導致他們對壹種物質、壹種現象或壹種情境產生錯誤的認識和理解,最終影響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對他們造成傷害。
其次,生活化的化學課堂需要建立民主、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
現在老師的職責越來越少是傳授知識,越來越多是激發思考。老師會越來越成為學生的顧問,壹個交換意見的參與者,壹個幫助發現矛盾和論點的人,而不是拿出現成的真理。教學是師生交流的過程。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生活,加強溝通交流,啟發互補,分享思想成果,帶著探究* * *學習,是生活化教學所追求的課堂氛圍。因此,教師必須把自己放在促進學生發展的位置上,建立民主、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
3.生活化的化學教學需要多樣化的教學。
生活和教學是流水,不是鏡子,是不斷變化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必須有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來支撐,多樣化的教學是教學回歸生活的最好體現。第壹,學科教學是知識科學發展的縮影,但生活不僅僅是壹個科學的世界,更是生活中藝術、道德、情感的重要內容,將是激活教學、將生活知識拓展到課堂學習的重要學習資源。第二,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包含了許多方面、層次和內容,單壹的教學方法顯然是不夠的。生活的多樣化必然導致體現和表達生活的課堂教學的多樣化。
4.生活化課堂需要采用實踐、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知識來源於生活,在提煉的過程中已經相當抽象和籠統。但是,當知識面對生活再次回歸課堂時,它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並沒有減弱多少。反而在理想化的模型中加入了壹些真實、真實的影響因素,使得壹些生活問題更加復雜,難以把握。因此,需要學生在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和動手實踐的基礎上,豐富感性認識,更好地抓住問題的矛盾焦點。然後,合作學習的小組成員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對事物的理解,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法分析問題,通過組內交流、討論、協商,形成相對穩定、正確的觀點和方案,最後通過探究實驗(有時是驗證性實驗)進行問題的解決。從這個過程來看,實踐性、探索性、合作性的學習方法對於生活化的課堂是必不可少的。
5.生活化課堂需要建立評價策略來支持激勵。
如前所述,生活化的課堂需要學生在不斷產生新的關於生活問題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活動探究和交流互動的循環中螺旋式上升。所以學生在教學中難免會遇到各種不可逾越的障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甚至最終的學習結果也不壹定盡如人意。這時就需要壹種以支持和鼓勵為主的評價策略,讓學生在迷茫時得到及時恰當的指導,在困難時得到幫助,在受挫時得到鼓勵,在進步時得到充分肯定。只有這樣的評價策略才能保持學生對探究的興趣、對研究的渴望和不斷改進學習方法和態度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