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比亞迪為滴滴定制網約車D1,車企真會變成出行平臺代工廠嗎?

比亞迪為滴滴定制網約車D1,車企真會變成出行平臺代工廠嗎?

滴滴D1,為汽車行業敲響了警鐘。這款車不僅改變了產品定義,而且將出行服務平臺和制造產業平臺的矛盾拋了出來。未來,誰將成為主導?

2018年4月,滴滴在洪流聯盟的願景中,提到了“聯合開發新壹代為***享而設計的汽車,並推動大規模運營”。

2020年11月,滴滴發布了與比亞迪合作的首款定制網約車D1。

相隔937天,那支射出去的箭,終於轉回來了。

滴滴與比亞迪,壹個出行服務平臺,壹個制造產業平臺,首次以聯合開發的形式,醞釀出了D1這款車,對行業的觸動其實非常大。

▎滴滴D1是壹款怎樣的車?

車長為4390mm,軸距為2800mm,軸距與車長的比例達到了63.8%,發揮了純電平臺的獨特優勢。

寬度為1850mm,高度為1650mm,在視覺上是“寬大的,而非瘦高”,這也屬於電動車的典型形態。

艙內空間得以最大化地利用,而空間是網約車最核心的訴求。

滴滴是產品設計需求的提供方,因為他們有海量的數據,可以站在司機、乘客的場景需求上思考問題。所以,滴滴D1產品定義的專屬性非常強,壹切為了***享出行。

司機的座位是黑色座椅,耐臟,偏硬,有腰托和肘托,註重支撐性,緩解長時間駕駛的疲勞感。

乘客的座位是白色座椅,幹凈,偏軟,為舒適取向,換取乘客的好心情和舒適體驗。

在中央扶手處,專門為司機配備了可隨身攜帶的公文包,便於存儲壹些物品,諸如文件、藥品、紙巾。

針對後排乘客,在前排座椅背板上,有杯架、掛鉤,以及USB接口,包括壹塊顯示屏,內含影音娛樂功能,非常像航空座椅的設計,同時,腿部空間和頭部空間又相當寬裕。

這款車的右後門是壹扇側滑門,不僅鼓勵用戶在後排落座,也鼓勵用戶通過右後門上下,而且非常方便,由司機來控制,享受到壹定的尊貴感,也不至於倉促開門,與闖入的自動車、電瓶車相碰。

在車窗前,會有壹盞“接駕燈”。當司機接單之後,乘客會收到壹個匹配的接駕燈顏色。所以,當網約車駛來時,不必開著電話問司機是哪壹輛車,也不必盯著車牌找車了,司機也不用濫用雙閃燈了。這是非常典型的用戶思維。

後排乘客座位是有加熱功能的,最關鍵的是,乘客可以遠程設定車內空調的溫度、風量,以及打開後排座椅加熱功能。這在冬天呼叫網約車,簡直是非常暖心的壹種設計。

當然,滴滴與比亞迪聯合開發的這款車,其車機系統來自於滴滴,被稱作DIIA系統。設計初衷是為了擺脫司機對手機支架的依賴。理論上,司機可以通過語音交互完成壹些操作,而不必在屏幕上點按。

司機與乘客的“痛點需求”,滴滴意識到了。在已有量產車型無法解決的前提下,聯合開發壹款為***享出行專門設計的車型,可能是最合適的辦法。

▎為什麽是滴滴?

從安全問題的泥淖中,跋涉而來的滴滴,在今年做了2件事。

壹是6月末,在上海舉行了壹場網約車自動駕駛的央視直播;二是11月末,發布這款定制網約車D1。

圍繞著出行市場,滴滴的布局思路越來越清晰了。

滴滴有後裝的桔視系統,可以采集駕駛場景信息,再利用算法篩選,將實際場景導入到仿真引擎中,進行自動駕駛的算法訓練。

D1定制網約車的出現,桔視系統由後裝變前裝,滴滴可以更深度地參與壹些場景應用。

舉個例子,滴滴可以根據當前車輛的續航裏程進行針對性派單,當車輛續航裏程不足時,也可以為司機規劃最佳的補能路線,並且實時監測車輛的健康程度,減少不必要的拋錨意外,也就變相提高了運營效率。

技術越發展,自動駕駛的普及成本將越來越低。滴滴有心在自動駕駛的領域上尋得壹定的領先地位,無論是技術輸出,還是技術合作,都將是新的贏利點和制高點,同時,自己有深度參與的“硬件”,替代與應用都將更加直接無阻。

簡言之,滴滴D1為自動駕駛提供了下層建築,往上的空中樓閣不至於沒有根基。

站在今天,滴滴有壹個新能源的承諾。預計十年間,推廣1000萬輛***享新能源車。按照這個節奏,每年有100萬輛的替換缺口,滴滴D1是第壹步,以後還會有更多的D系列車型加入。

滴滴主攻的出行業務,終究是服務行業。滴滴D1真正想要推廣開來,滿足司機和乘客的雙重需求,也就成為了產品定義的初心。

這裏主要有三個原則:

1、優化體驗,在第壹部分提到的場景化設計,皆是這壹出發點。

2、確保安全,桔視系統內外皆有錄像,產生紛爭有據可依,各種駕駛輔助系統,減輕駕駛壓力。

3、搭建新的商業模式,這裏非常富有想象空間。滴滴D1可能以租賃形式進行運營,並且嘗試按裏程付費的模式。再往深了想,裏程付費可能有梯度執行的方式,引入更多的獎勵機制。

車輛仍然是重資產,但這份重資產會被分散開來。司機不用背負車輛資產,每天開車就像上下班,賺取每公裏的差價,而當車輛到達壹定使用年限,或者完成壹定的盈利預期,甚至可以進入回收再造的渠道中去。

畢竟,作為商業用車,電池最需要再更換,但其他零件則可以長期利用。滴滴可以勇敢地去嘗試,當然,相關法規還需要再更新。

▎為什麽是比亞迪?

在很多分析觀點中,其實忽略了壹個重要的力量,就是比亞迪。

在滴滴的聯盟中,有很多主機廠,但最終願意為滴滴定制車型,並且有能力造出量產產品的,目前只有比亞迪。

毫不誇張地說,比亞迪是最有供應商角色潛力的壹家車企。這沒有任何貶斥之意,反而說明了比亞迪技術能力的完備性和靈活性。

比亞迪的e平臺,本就是開放式的。不僅可以自己造車,也可以靈活地為其他角色造車,包括滴滴,以及豐田。

在過去,汽車是純粹的機械集合體,所以,“硬件整合者”非常重要,也就形成了以車企為中心的商業模式。車企會去打造壹個品牌,在品牌之下,售賣商品。

但是,在未來,汽車的屬性將從“硬件”轉變為“硬件+軟件+服務”。很顯然,硬件不再是中心,而會退居為“平行供應商”的身份。

那麽,誰將跳出來整合資源?可能是壹如既往的汽車品牌們,他們代表了制造產業平臺,也有可能是滴滴這樣的出行服務平臺,可以提出非常定制化的場景用車需求。

焦點爭奪,明裏暗裏都將持續下去。

比亞迪看得其實很清楚。圍繞著汽車無非有兩大市場,私家車市場和網約車出行市場。

從目前看,私家車市場絕對占主導份額。但我們的眼光可以長遠壹點,當自動駕駛越來越可靠,成本越來越低,我們還需要那麽多私家車嗎?

不論多久,市場份額的天平,最終會傾向於網約車,準確來講是***享車。我們壹直在等待壹種商業模式的落地,壹輛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在送車主上班之後,轉變為***享網約車,在公***道路上發揮最大的價值。

聽起來美好,但有些天方夜譚,但我們所努力的,不正是那個高度智能化和高效率的社會嗎?既然這塊蛋糕如此鮮美,為什麽不身先士卒呢?有實力提供定制化的硬件服務,壹定要在意誰是主導嗎?

▎寫在最後

未來汽車產品的演進方向,是從聯網到在線,最終實現賦能,通過數據的有效利用實現汽車能力的質變。基於這個判斷,未來汽車行業會誕生出行產業平臺公司,打通出行服務平臺和制造產業平臺。

前者連接海量用戶,集聚生態合作夥伴,打通碎片化、孤島式的出行需求;後者融合智能制造體系,完成規模化的私人訂制,打通“設計-生產-服務”全鏈條。

出行服務平臺和制造產業平臺由誰來主導打通?取決於誰能充分開放,將海量用戶與生態合作夥伴接入。從這個角度來講,出行服務公司的機會相對較大,滴滴走在了前面,而傳統整車廠即便困難重重,也在為此努力轉型。

硬件服務,同樣是未來汽車產品的關鍵壹環,術業有專攻,作為制造產業平臺的比亞迪看得其實很通透。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 上一篇:食品藥品安全檢查內容
  • 下一篇:美國留學必帶物品盤點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