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侯家鎮的地理氣候

侯家鎮的地理氣候

民俗遊資源之壹:崔家漁家民俗遊項目。崔家村地處文登區侯家鎮駐地東南5公裏,東臨埠口港入黃海水道,和榮成市虎山鎮隔水相望,南接澤庫鎮長會口,西與澤庫鎮花島村相鄰,北與南學村交界,聚落呈正方形分布。村域面積781.34公頃,454戶,1109人,耕地130.49公頃,糧食作物以小麥、花生、玉米、地瓜為主,水貂等毛皮動物養殖和海參養殖興盛,建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設圖書室、衛生室、健身廣場、超市等,與最近的旅遊景點天沐溫泉相距18千米。明朝嘉靖年間,崔、楊兩姓由榮成靖海衛遷至此處建村,以崔姓命名崔家,於姓清康熙年間從大水泊遷入,李姓清乾隆年間從澤庫鎮長會口村遷入。有崔、楊、朱等姓,均為漢族。由於該村地處黃海北岸,早年村人世世代代出海打漁為生,人們幾百年來的生活和勞動積累,形成了獨特的漁民生活風俗習慣,這些漁家民風民俗,潛在著很好的民俗遊資源。

民俗遊資源之二:柘陽山旅遊開發項目。山前村後柘陽山,位於鎮駐地東3千米,東與上郭家村毗鄰,西與北石韓家村接壤,南與湯家村相鄰,與張家產鎮山後侯家村交界,聚落呈東西長方形分布。村域面積298.47公頃,284戶,619人,耕地115.27公頃,糧食作物以小麥、花生、玉米、地瓜為主。村內設有衛生室、商店等。

舊時,柘陽山因長滿柘樹,故名。東西迤邐1.5千米,主峰海拔0.1498千米,山峰連巒,環抱朝陽,遠看如壹頭西尾東之臥牛。傳說李龍爺母親生於山下,後嫁於李姓人家為妻,河中汲水,偶感懷孕,產下壹龍,因被其父飛鐮砍斷尾巴成為禿尾龍,即傳說中的李龍爺,龍母去世葬於山下,壹日雲霧遮天蔽日,人們遙望壹巨龍在山頂旋繞,晴後見龍母墳移至山頂,土高數尺,皆信此為神龍遷葬,特建祠祀之,每逢旱澇、舟船遭風,虔心祈禱,莫不化險為夷。據文登舊縣誌記載,後周顯德六年,即公元959年山上即建有寺廟,古跡有珍貴的銅鐘石塔壹座,原系吳越國銀青光祿大夫所修,龍母祠設於寺內西殿,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道光五年(1825年)、鹹豐八年(1858年)相繼重修,1941年抗日戰爭期間拆毀,今遺跡可尋。舊時每年三月初二為龍母生日,柘陽山廟會興盛,會日五天,跑馬演戲並物質交易,吸引各地客商雲集,遊人不止,興盛了幾百年。2009年,李龍文化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柘陽山旅遊項目開發增添新的商機。

民俗遊資源之三:南寨村南古廟。80年代廟內有兩顆百年銀杏被人砍除,後在南邊山頂種兩顆松樹,2010年被某村民串火練燒毀。

 

水貂養殖:

壹、資源概況

1.中國水貂養殖最大的密集區在山東,山東最大的養殖區在威海,威海最大的水貂養殖群在文登區侯家鎮。水貂、貉子和狐貍等特種毛皮動物養殖是侯家鎮的傳統養殖項目。上個世紀50年代,前蘇聯援華的10個水貂實驗場中,只有我鎮的試養成功,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摸索,我鎮的水貂養殖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種貂的產仔率連續多年達到4只以上,水貂疫情發病殘損率壹直保持在5%以內,以及其他多項指標均在全國同行業中遙遙領先,先後被國家有關部委授予“全國特種毛皮動物養殖示範基地”等多項榮譽稱號,因此,在我鎮實施特種毛皮動物規模化養殖和產業資源鏈條利用開發項目,擁有養殖基礎性優勢。

2.我鎮地處山東半島東端,北緯37度,黃海北岸,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都非常適合水貂正常生長需要,具有充足的自然資源優勢。

3.改革開放以來,鎮政府壹直把水貂養殖業當作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拉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來抓。對於鼓勵農民發展水貂養殖業采取了多種措施,其對於該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不斷進行多方面研究,實施各種對策的思考,易於與社會企業協調合作,進行有利於水貂養殖業更大發展的各種改革。因此,本項目實施地選擇我鎮,具有資源整合協調利用優勢。

4.受市場利益驅動和政府的鼓勵,我鎮的水貂養殖業發展迅猛。全鎮水貂養殖總量達到300萬只,以我鎮為中心,50公裏半徑範圍內,以水貂為主的特種毛皮動物養殖總量已經達到1100萬只,被媒體譽成為“中國水貂養殖第壹鎮”,為產業綜合開發的“制高點”,立足侯家,有便於掌控產業全局的優勢,易發撼動整個市場之力。

5.我鎮居黃海之北岸,空氣清新,氣候四季宜人。向東越過長會口跨海大橋,20分鐘車程即可到達開放口岸石島港,向西沿環海路200公裏直通青島,北距威海機場和309國道和青威高速公路及文登火車站20公裏,海陸空物流便利。

二、資源現況

裘皮加工資源:以侯家鎮為中心點,50公裏半徑內,年產水貂、貉子、狐貍等皮張800萬張以上,由於本地深加工企業稀少,長期以來,壹直依靠河北等地商販前來收購,90%以上被運至河北、遼寧等地,使我地區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的裘皮原料供應基地。南寨村為侯家最大的水貂飼養基地。

蜢子蝦醬:

蜢子蝦醬加工是侯家鎮的傳統產業,據考證,從明朝初年開始,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我鎮擁有16.25公裏的海岸線,海洋漁業產品及淺海灘塗養殖品類豐富,魚、蝦、蟹、貝、海參等50多種 ,其中蠓子蝦醬傳統加工聞名遐邇。

壹、產品特點

侯家鎮傳統蜢子蝦醬原料非常講究,必須為母豬河入海口至五壘島灣壹帶的淺海蜢子蝦,每年九月至十月為最佳捕撈期,蜢子蝦上岸後,要求立即用海水洗凈,加入高島食用鹽進行腌制,此後,要經過反復晾曬、攪拌、升溫發酵,置於缸中窖藏。侯家鎮蜢子蝦醬的特點是色澤紫紅,鮮香撲鼻,佐餐生食或炒蛋熟食均可,增加食欲,營養豐富,味道鮮美。

二、產業工藝現狀

目前全鎮加工蜢子蝦醬的農戶約130家,加工方流程為:濾洗——粉碎——加鹽——晾曬——入缸窖藏——出缸銷售,加工工藝依舊傳統,無法滿足出口食品標準要求。

三、生產能力及市場占有率

生產周期為壹至三年,年產量為200--280噸,銷售方式主要依靠商販上門收購和市場自銷,產品主要銷往青島、北京、天津等全國各地,國內市場占有率約為10%。

四、產品需求

產品目前以分散加工經營模式為主,其需求(壹)是品牌靠掛,進壹步暢通國內和國外銷售渠道。(二)改進加工工藝和生產流程,滿足和符合出口食品工藝要求。

白菜

白菜芯,海蜇皮,尼龍襪子,面條絲。是侯家鎮自古流傳的順口溜。,據考證,從明朝初年開始,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海蜇

海蜇加工是侯家鎮的傳統產業,據考證,從明朝初年開始,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其中海蜇加工為我鎮的傳統加工項目。

壹、 產業現狀

海蜇加工主要原料是利用近海海蜇進行腌制加工,成品有鹽漬海蜇頭、鹽漬海蜇皮和即食海蜇皮等,目前我鎮海蜇年加工量為20—30萬噸,產品主要銷往青島、北京、天津等全國各地,國內市場占有份額約為5%,加工業者大部分為農戶家庭經營,約300家,分布在河楊家、西廒、張家莊、小洛等村。

銷售方式壹是依靠外地客商上門收購,二是自己聯系客戶批發銷售,直接進入市場零售很少。

二、產業需求

(壹)是品牌靠掛,進壹步暢通國內和國外銷售渠道。

(二)改進加工工藝和生產流程,滿足和符合出口食品工藝要求。

(三)進行海蜇產品深加工,增加產品品種,延長產業鏈條,增加市場占有份額。

富士蘋果

富士蘋果是侯家鎮果業生產的主要品種,栽植總面積2200多畝,年產量600萬公斤以上。

我鎮地處膠東半島東端,黃海北岸,氣候冬暖夏涼,空氣四季清新宜人,居“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海濱風景名城威海西南50公裏,鎮轄37個行政村,人口2.3萬人,面積86.3平方公裏,耕地2848公頃。毗鄰文登區最新投資熱點南海新區,龍海路、高島路、寺五線、張西線、石澤線、環海路、聖海路以及榮烏高速公路等主幹路穿境而過,距文登城區 、文登火車站和威海機場車程均在半小時之內,交通物流條件十分便利。鎮轄37個行政村,人口2.2萬人,面積86.3平方公裏,耕地2848公頃。

壹、產品特點

我鎮土壤條件適合多種北方水果種植,適宜林果種植的山耩地達16000多畝,富士蘋果為我鎮水果產業的主要品種,果型勻稱,口味脆甜,色澤艷麗,享有盛名。

二、產業現狀及需求

目前我鎮的富士蘋果生產現狀為農戶家庭經營,果園管理技術中等偏上,銷售方式主要依靠各地商販上門收購,主要需求:壹是亟需品牌增值;二是定單經營,解決農戶因市場價格波動和銷售渠道單壹等造成的困擾,穩定經營收入。

出口大花生果

侯家鎮是文登區出口大花生果的主產區之壹,全鎮年種植面積達13000多畝,年產標準出口果260多萬公斤。

侯家鎮地處膠東半島東端,黃海北岸,氣候冬暖夏涼,空氣四季清新宜人,轄37個行政村,人口2.3萬人,面積86.3平方公裏,耕地2848公頃。交通物流條件十分便利。

壹、 產品特點

侯家鎮土壤條件優良,非常適花生生長,農戶種植出口大花生果經驗豐富,管理規範,產量較高,大花生果生產已經成為本鎮農民在土地經營中,主要的經濟收入點。大花生果的特點果型勻稱,口感綿甜,黃黴素含量低,出口優勢足,加工出口效益潛力大。

二、 產業現狀

目前我鎮出口大花生果的生產模式為,鎮政府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負責進行壹站式服務,通過各村村委會和農業科技帶頭戶的組織帶動,從種子引進和選擇,到種植布局和規格調整、疫情管控和病蟲害防治等,進行全面指導服務,使我鎮的出口大花生果具有較高的品種純度保證基礎,在特種農藥的禁止使用方面,也具有可靠的保證。

三、銷售模式

目前我鎮的出口大花生果的銷售上,基本呈自由銷售狀態,價格隨市場起伏,商販上門收購。

四、 產業需求

壹、亟需實施品牌增值。

二、農戶希望定單經營,以解決市場價格波動和銷售渠道單壹等造成的效益不穩。

三、就地建立深加工企業,延長產業鏈,以龍頭帶動農戶增收。

西洋參

侯家鎮是文登區西洋參種植大鎮,種植面積2000畝,年產量6000噸。南寨、南下河、寨顏家為侯家鎮三大西洋參種植基地。

壹、產業現狀

侯家鎮洋參種植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興起,至目前,已經有二十多年的種植歷史,管理經驗豐富,生產狀況穩定,目前種植者壹部分為種植大戶,每戶種植面積幾十畝到幾百畝不等,壹部分為農戶家庭小面積經營,畝產量1500公斤,全鎮年總產量為3千噸以上。銷售方式主要依靠各地商販上門收購,販運到各地藥廠和藥材批發市場。由於本地缺少西洋參深加工企業,尤其是藥品行業,因此產品價格壹直掌控在商販手中,種植戶深受行情波動不定之苦。

二、產業需求

(壹)深加工企業就地收購、加工增值,實行企業為龍頭,以訂單形式帶動農戶種植。

(二)建立本地專業西洋參收購市場,減少銷售中間環節,提高種植效益。隨全球健康品產業鏈的日漸壯大,西洋參藥用品研發生產前景廣闊,歡迎各地客商前來我鎮考察辦廠。

海參

侯家鎮是文登區海參養殖大鎮,全鎮養殖總面積6000畝,年總產量6000噸以上。

交通物流條件十分便利。

壹、產業現狀

侯家鎮地處沿海,擁有的三萬多畝養殖灘塗和淺海宜養水面位於黃海北岸和渤海灣南岸,海參的養殖規模已經達到6000多畝,已經成為文登市最大的海參養殖鎮之壹。

二、產品特點

侯家鎮所產海參屬於威海刺參,體型碩大,刺尖而長,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為威海刺參中之上品,暢銷於威海、文登等本地各大酒店、賓館,深受消費者喜愛,目前的養殖經營模式,主要為養殖戶承包水面自主生產和銷售。

三 、產業需求

基於本鎮海參優良的品質和各自為營的養殖經營模式,產業急需深加工企業,就地收購,就地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使產品走向更廣闊市場,實現企業和養殖戶利益雙贏。 境內地形復雜,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平原沿河谷兩岸及濱海地區呈帶狀展布。山地占總面積19%,丘陵占58.4%,平原占22.6%。西部昆崳山脈是膠東屋脊,為西部南北向分水嶺,主峰泰礴頂923米;東部鳳臺頂、老驢山、鄒山、老青山等丘陵為東界分水嶺。全境兩側高,中間低,北部高,南部低,像壹簸箕,口向南,伸向黃海。小南疆、西南山、窯廠、西北山侯家鎮南部主峰。

  • 上一篇: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最佳食物是什麽?
  • 下一篇:魔芋粉怎麽吃?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