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 甘、溫,無毒。
成分 含澱粉酶、胡蘿蔔色烯類。
功用 健脾消食,活血化瘀。
[婦人產後瘀血不下、腹痛]
紅曲3壹12克,加黃酒煎汁,趁溫服下。
[溫熱泄痢(急性腸炎)]
紅曲15克,炒研細末,合六壹散(飛滑石6份、生甘草1份組成)等分,每服2~9克,米湯送服,壹日3次。
[婦人血氣心腹痛]
赤曲、香附、乳香等分,***研細末,每次3克,溫黃酒送服,壹日3次。
[小兒頭瘡、黃水瘡]
紅曲炒研細末,麻油調敷患部,壹日2次
[烹飪指導]
1. 在烹飪中,紅曲米的應用較為廣泛,可用於燒菜染色,如江蘇名菜櫻桃肉、無錫排骨的制作;
2. 可用於燒臘、醬鹵食品,如廣東叉燒和某些鹵水的制作;
3. 可用於紅腸壹類的灌腸上色,以及配制糖醋、西汁等復合味時調色;
4. 粥飯、面食、腐乳、糕點、糖果、蜜餞等在制作中也經常用到紅曲米。
藥名紅曲
別名赤曲、丹曲、紅米、福曲、紅大米、紅槽
漢語拼音hong qu
英文名Red ric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nascus purpureus Went.
歸經肝;脾;胃;大腸經
功效活血化瘀;健脾消食
考證出自《飲膳正要》
科屬分類曲黴科
拉丁文名Fermentum Rubrum
主治飲食積滯;脘腹脹滿;赤白下痢;產後惡露不盡;跌打損傷
生態環境此菌在自然界多存在於乳制品中,亦可用粳米作培養基進行人工培養,使之成紅曲米。
資源分布分布於河北、江西、浙江、臺灣、福建、廣東等地。
動植物形態菌絲體大量分枝,初期無色,漸變為紅色,老後紫紅色;菌絲有橫隔,多核,含橙紅色顆粒。成熟時在分枝的頂端產生單個或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褐色,(6-9)μm×(7-10)μm。在另外菌絲頂端還產生橙紅色單個球形子囊殼(閉囊殼);閉囊殼橙紅色,近球形,直徑25-75μm,內含多個子囊。子囊球形,含8個子囊孢子,成熟後子囊壁消失。子囊孢子卵形或近球形,光滑,透明,無色或淡紅色,(5.5-6)μm×(3.5-5)μm。
功效分類活血祛瘀藥;健脾藥
性味甘;溫;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出處《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