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古代名醫有哪些?

古代名醫有哪些?

第壹,許印宗

著名學者徐寅宗,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卒於唐武德九年(626),享年90歲。徐石是常州宜興(今江蘇宜興)人。他在南朝工作。起初,他作為王新才的外籍士兵參軍,並擔任宜興知府。陳死後,在隋朝做官,仍然以藥侍奉皇帝。唐武德元年(618),授散騎侍郎。

徐氏醫術高明,擅長脈診,用藥靈活。公元6世紀,他用藥物熏蒸來治療皇後陳。當時皇太後病得不能說話,也不能吃藥。他把黃芪防風湯放在床下,使藥氣如煙,果然有效。當夜,皇太後能言,於是印宗被賜太守權。

徐氏診病問診,重視切脈,以探病因,主張病藥並重,不宜亂拋雜藥,而只壹味用之,直擊病根。壹生的脈診和用藥都是獨壹無二的。

第二,甄權

甄權生於南朝梁大同七年(541),卒於唐貞觀十七年(643)徐州扶溝(今河南扶溝)。因為母親的病,他和哥哥甄立言壹起學習醫術,專門學習驗方,所以成了名醫。貞泉有深厚的針灸功底,也擅長以藥治病。我壹生行醫,在世的人也不少:隋開帝初期(581),做過秘書,後來因病辭官。甄全通《養身術》,提出驅舊吸新可以清肺氣,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有效方法;並主張飲食不壹定要甜。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到他家考察藥性和養生方法。早上給他看病,給他穿長壽棍的衣服。那年年底。

甄氏壹生著述甚多,其中有壹卷《唐明人物》;《針經鈔》三卷,《針方》壹卷,《脈方》壹卷,《藥性論》四卷。這些作品都失傳了,在《備急》、《備千金》、《備千金》、《外國臺灣的秘密》等對後世有壹定影響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它們的部分內容。

第三,孫思邈

孫思邈,世稱孫真人,後被稱為藥王,唐京兆花垣(今陜西省耀縣)人,孫家垣人。生於隋文帝元年(581),卒於水春元年(682),享年101(關於孫思邈的生年有多種說法,主要有三種,公認的壹種是生於隋文帝元年(581),另壹種是生於西魏。還有說他生於染天十四年(515)。

孫氏年輕時體弱多病。從青年時代起,他就決心以醫學為職業,並刻苦學習黃綺藝術。成年後隱居太白山(今陜西省),從事醫學和煉丹活動。永輝三年(652年)寫《備急用》三十卷。鹹亨四年(673)任商藥局成五郎,商元元年(674)稱病辭。永春元年(682),撰《千金翼》三十卷。同年,孫思邈去世,留下薄葬。子明航,天庭人(690 ~ 692),曾任豐土侍郎,孫明普,曾任蕭縣(今安徽蕭縣)縣官。

孫思邈經歷隋唐,是壹位學識淵博、醫術精湛的醫師。他的診療不局限於古法,還取眾家之長。他的用藥不受草藥經典的限制。根據臨床需要,處方通用,單方適用。所用方劑靈活多變,效果顯著。他非常重視民間醫療經驗,經常竭盡全力,跋山涉水,走訪千裏,為得壹方壹法,不惜重金,以求真相。他不僅擅長內科,還擅長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眼科,對服用養生、食療、針灸、預防、煉丹術等都有研究。同時,他具有廣博的藥理學知識和精湛的針灸技術。

孫氏壹生致力於拯救世界和生命,他對病人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他提出了“大醫誠”的原則,要求醫生技術嫻熟,對病人真誠。他認為醫生在臨床時應該認真負責,不應該不問貧富。在治療上,要致力於節約,不要標榜自己的能力,不要貪圖名利(見《備急良方·太醫誠意序》,人民衛生出版社,1955)。這也是他修行的寫照。他曾親自治療和護理過600多名麻風病人,其高尚的醫德足以百年。

孫思邈積累了80余年的醫療經驗,著有《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要方》,全面總結了古代至唐代的醫療經驗和藥理知識,豐富了我國的醫學內容。他的醫學思想和學術成就主要體現在:發展了張仲景的《傷寒論》理論,收集了唐以前醫方的成果。診斷學把對疾病的認識提高到了壹個新的水平,在治療學上創造了新的醫學技術;在藥理學上,要註意道地藥材和藥物的栽培、采集、加工和貯藏;在婦幼保健方面,強調了設立婦幼專科的意義,為設立兒童和產科專科創造了條件;在針灸學中繪制豐富多彩的三人堂圖,創制主右法的孔穴,倡導阿是穴和同體寸法,可以促進針灸學的發展,豐富健康長壽、講衛生、反對服石的理論。

除上述之外,史誌寫的作品還有很多,大部分已經失傳。有千金保健方、千金髓方等18種方劑。此外,現存的眼科專著《海印略》是孫氏寫的。

孫思邈在中國醫學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受到了歷代人們的喜愛和支持。他死後,人們為他建了壹座廟,立了壹座紀念碑。今天,在他的家鄉陜西省耀縣孫家園和孫氏祠堂,都有壹尊孫氏的雕像。耀縣王耀山有王耀廟、百珍臺、洗藥池、太玄洞等孫氏活動遺跡。

第四,崔

崔之緹,徐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隋朝人。大業十壹年(615),位於唐元年(685),享年70歲。崔氏出身官宦之家,歷任洛州(今河南)司馬、閬中、戶部等職。刁祿元年(679),官至商務部。

崔氏擅長黃奇,從政之余喜歡從事醫學活動。擅長針灸、臨床診療,有多項創新驗方。其著作最為著名,如《病骨蒸灸方》,作為《骨蒸灸圖》收錄於《外臺秘笈》,即崔丞相代代相傳的灸法。其著述和文獻主要見於《方耀匯編》十卷、《骨蒸灸方》壹卷、《禪圖》壹卷,均已失傳,其輪廓可見於《外臺秘笈》。還有《崔之緹集》五卷和《立法》兩卷。

動詞 (verb的縮寫)鑒真

鑒真,俗名淳於,唐代佛教大師。生於唐四年(688),卒於廣德二年(764)。

鑒真原籍廣陵江陽(今江蘇揚州),幼年家境貧寒。長安元年(701)14歲時,隨父在揚州大雲寺(後改名為邢星寺)出家,並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從壹位道僧處得到菩薩護符。景隆初年(708),隨師赴洛陽、長安,受名師教誨。開元元年(713)回到揚州時,他已經出家,在佛學上有很深的造詣,主持揚州大明寺。

唐開元二十壹年(733),日本派遣僧人榮睿、趙樸來華學習,並邀請高僧赴日講學、講經。天寶元年(742年),鑒真接受了日本歷屆人的邀請。天寶二年(743),鑒真及其弟子項燕、道行開始東渡。十年五次漂洋過海,歷盡艱難險阻,但都失敗了。第五次東遊失敗後,62歲的鑒真大師雙目失明,他的大弟子項燕也去世了,邀請他的日本和尚也去世了,但他東遊的野心卻沒有改變。唐天寶十二年(753年)十壹月十五日,帶領四十余名弟子第六次渡海。同年,他在薩秋的妻子烏普(今九州南部鹿兒島秋月浦)登陸,途經太宰府、大阪等地,次年進入日本首都平成京(今奈良),受到日本僧尼的極大歡迎。

鑒真是中國第壹位赴日創立佛教的大師。當時的日本天氣天皇、皇後、皇太子等高官都接受了鑒真的三分七證授戒法,皈依佛門弟子。唐二年(759年,即日本天平堡子三年),鑒真在奈良創立趙體寺,撰寫《戒律三經》,這是日本印刷術的開端。

鑒真精通醫學和本草。他把中藥的鑒定、炮制、配方、收藏、應用帶到了日本,傳授醫學,熱情治病。至德元年(756年,日本田萍聖保八年),鑒真和他的弟子法榮治好了聖武天皇的病。當時,盡管鑒真雙目失明,但他通過嘴巴、鼻子和手辨別了藥物的真偽,所以他是正確的。日本醫學史家藤川祐在《日本醫學史》中指出:“日本古代名醫雖多,但尊為雕像者只有鑒真和戴天”(《藤川祐,日本醫學史》)。

鑒真死於唐光德二年(764,日本田萍堡子七年)五月六日。葬於日本屋久基下關,塔身立於正方體,正面鐫刻“真達和尚”字樣。在日本的書目中,有壹卷健大師的秘方,也有的秘方,其書籍已經失傳很久了,失傳的文章可以在《醫學心方》中找到。

六、余陀馬寧元丹貢布

玉兔馬寧元丹貢布(gYu-thog rNying-ma Yon-tan)

MGon-po)於公元708年出生在拉薩西郊堆龍紀娜的醫學家庭。他的曾祖父羅哲西寧是藏王松贊幹布的禦醫,他的祖父翟傑甲巴紮是藏王貢日貢贊和滿松芒贊的禦醫。相傳玉托三歲時,隨父親瓊布多傑學習藏文書寫和讀經。五歲時被父親傳授“日魯化學”“藥師佛修行”等。玉托·馬寧·元丹貢布顯示出非凡的才能,並受到她父親的精心教育。

宇拓在家庭教育和醫學世家的熏陶下,勤奮好學,從青春期開始就有非常深厚的醫學基礎。宇拓與禦醫、大陸醫師Tomatsuoka wa有著深厚的友誼。Tomatsuoka wa自己寫過醫書,gZa''-bCos,Srog-gi''Khor-1o)和治療狂犬病卡匕首輪(Khyi)。

BCos sPu-gri''i''Khor-lo '和Bya-bCos mTshon-gyi''Khor-lo '互相贈送。

青年時期,宇拓曾兩次前往天竺求學。第壹次留學歷時四年,第二次遊學歷時壹年八個月。回到吐蕃後,他給病人治病,給弟子傳授醫術。

三十八歲時,毓陀第三次訪天竺四年,成為名醫。特別是在我之前,壹位著名的醫生,我聽了聖德的“班巴”和“吉尤得”

Me-long)《月王醫學診斷補編》(Somaratsa kha-skong)等。在班琴的雕像前,錢德拉·比尊,收到了《不朽的傳記》( Drang-srong

Xyan-brgyud)和八支理論(Yan-lag

BrGyad-pa)等多部醫學著作。回到吐蕃,行醫教書,成績卓著。三寶封他塔、貢、瓊三個封地,在貢布滿龍溝建廟,培養醫生,加工藥材,制成藥物,行醫治病,收集民間驗方。後來又帶領弟子到大陸五臺山拜佛,求僧醫阿爾賈求醫,聽比約巴''伊佛倫巴,拜揚克。

Don-khrems)和許多其他特殊的醫學說明。

玉陀四十五歲時,在早期吐蕃醫學的基礎上,吸收漢、天竺等各方醫學,經過二十余年的努力,寫出了著名的醫學巨著《四醫典》。

鑒於在藏醫方面的卓越成就,玉妥·元丹貢布被藏族人民尊稱為“醫聖”、“藥王”。

七。劉禹錫

劉禹錫,名孟德,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和醫學家。生於唐大歷七年(772),卒於會昌二年(842)。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因為他是王子的客人,他被稱為劉斌。

羽西從小體弱多病,經常吃醫生開的藥。對醫學有豐富的知識。三十年的毅力造就壹個好醫生。以藥治病,講求實效,不拘泥於古法,提出“未病先治,病後攻”的預防思想,治療疾病善用單方驗方,重視收集整理民間醫藥經驗。曾參與《本草綱目》和《經方》的編纂,著有《方傳鑫》兩卷,收錄薛景輝在連州時給他的《十方》和《民間經驗方》等50余篇。因雙方各有證據,故命名為傳聰。其內容涉及所有臨床學科,也包含急救的內容。藥物治療簡單、方便且便宜。

八、李遜

李遜,本名德潤,五代子洲(今四川三臺)人,生於九、十世紀。李竹祖借波斯,其祖隋朝來華。唐初隋國改姓李,安史之亂時定居四川子洲,故稱四川波斯人。李遜兄妹可以考三個人,遜是大哥。他的妹妹李順賢是蜀國的國主王彥召義。他的弟弟李達名叫宜顏,人們叫他李四狼。他喜歡旅行,並很好地照顧自己的健康。他對煉制丹藥特別感興趣,不考慮家裏的財產。他曾經是王彥的王子。

李迅有豐富的藥學知識。他去過嶺南,欣賞過南方的風景,也知道很多從國外進口的藥物。《海藥本草》共六卷,以引用海藥文獻為特色。據現存佚文統計,該書收錄了124種藥物,其中96種藥物標註了外國產地。如:安息香,梨出波斯,冰片出法,金片出糧大國。此外,書中還描述了藥物的劑型、真偽、優劣、性味、適應癥、附方、給藥方法、制藥方法、禁忌、恐邪等。有些文章還包含藥品名稱的解釋。書中收錄的海桐皮、天竺桂、沒藥,當時並未收錄在其他本草著作中。原書於南宋時期失傳,內容散見於《政事本草》、《本草綱目》等著作中。

九、韓寶生

韓寶生,五世同堂,生於蜀(今四川)。他生活在公元十世紀,關於他的生平沒有歷史記載。後蜀統治者孟嘗君時(934 ~ 965),任翰林學士,主修本草。他和其他醫生詳細研究了藥物的形態和功效。他以新修訂的《本草》為基礎,查閱、補充、註釋、修訂了多種本草文獻,編纂了《蜀冰雹廣應公本草》,簡稱《蜀本草》,共二十卷* * *,配有圖經,由孟昶作序,刊於世。

《蜀本草》的內容比新修訂的《本草》更加詳細。遺憾的是原書已失傳,其文章多為宋代唐慎微的《治證本草》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所收,在歷史上有壹定影響。

  • 上一篇:陜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校代碼
  • 下一篇:有必要為食品批發和零售建立電子賬簿嗎?那麽這個電子臺賬有沒有下載或購買,如果要買去哪裏買呢?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