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鴿被人類譽為“軍中通信兵”,軍鴿在戰爭中的通信作用給人印象深刻,中國是世界上使用軍鴿最早的國家之壹。1950年,雲南公安邊防總隊派出官兵到蘇聯學習軍鴿訓練與飼養,學成後他們帶了200羽蘇聯鴿子和波蘭鴿子,回到昆明組建了軍鴿隊。如今,軍鴿隊已發展成軍鴿基地,編制在雲南省軍區序列中,先後繁殖和培養了5萬多羽軍鴿供陸海空三軍,特別是供邊防部隊使用。
在我國的戰爭年代,軍鴿通信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成為有力的輔助通信手段,壹九五八年,壹只被妳為“英雄軍鴿”的黑鴿在雲南邊防某地壹次戰鬥中負傷流血,但它仍帶傷飛翔,把前哨急件帶回指揮部,指揮員立即派出騎兵趕到出事點殲滅了竄入國境內的蔣殘匪。壹九六四年,雲南某邊防小分隊到邊境處理情況,用攜帶的軍鴿不斷將情況送回指揮部保障通信順暢。壹九七六年,雲南邊防民兵配合解放軍在森林裏跟蹤敵人,用兩只信鴿將情報連續送回邊寨,有力地支授了點戰鬥。
我國幅原遼闊,邊、海防線長,邊防部隊形成點多、線長、面廣等特點,加之氣候多樣、地形復雜,因而給通信聯絡帶來較大的困難。軍鴿通信具有傳遞迅速、保密性強、用法簡單、成本低廉 ,容易普及等特點。比較適合海、邊防地區使用,在某些特殊條件下,例如敵後潛伏或偵察。不允許啟用現代化電子通信設備,或在在線電通信被竊聽或破壞,無線電通信號被幹擾等緊急情況下,軍鴿通信能作為壹種應急通信,壹種輔助通信手段。
1、軍鴿通信的特點
(1) 傳遞迅速:以我們的高原雨點為例,如果馴養正常的話(我們上個月放翔的就是因為馴養不夠,素質上不來,45羽空距30KM放翔,當天只回來兩羽,還有的第三天才回來,走也走回來了),無風時時速80-120KM,有風時60-80KM/H,惡劣氣候條件如暴雨、降雪等可達20-30KM/H。對比運動通信,以JEEP為例,在雲南壹般交通條件地區,40KM/H,考慮到盤山路多,直線時速可能在25KM左右。
(2) 保密性強:電子設備是偵聽不了,雷達發現不了。在對抗上具有不對稱性,真正有效對抗軍鴿通信手段的技術設備等投入與軍鴿通信的投入相比,不是壹個數量級。
(3) 用法簡單:沒有什麽準備工作要做,帶鴿放飛即可。
(4) 成本低廉:與現代通信設備相比,壹羽信鴿的成本很低,每天75克(考慮到浪費、死亡等,至多平均達90-100克)混合飼料糧,再加上藥品、微量元素添加劑,每天消費2毛5分錢左右,每年需要90元左右。
(5) 容易普及:給兩只幼鴿或鴿蛋1至2年即可成群。
(6) 不足之處:可靠性程度缺乏精確性分析的依據。(這方面有數學基礎和愛好的同誌可以考慮寫個論文,來建立離散的信鴿通信可靠性分析模型)
2、 軍通信適合的範圍和場合:
1) 交通不便和缺少通信工具的海、邊防地區、山區、林區、海島、沙漠等地域作為日常聯絡使用。
2) 海、邊防前哨分隊作戰,由於敵人破壞我在線電路又實施無線電幹擾,影響我電臺工作,可用軍鴿實施通信任務。
3) 邊防巡邏,敵後偵察以及當時條件不允許使用電話或電報聯絡時,可用軍鴿將情報帶回。
4) 潛艇,伏擊,陸軍小分隊埋伏,不允許使用常規通信時,可以在出發時攜帶軍鴿用於通信。
5) 汽車、坦克、裝甲分隊外出執行任務時,可作為備用通信方式。
6) 飛行員、空降兵在飛行時遇有電臺損壞或遺失時可用軍鴿通信。
7)戰場救護分隊可用軍鴿將前線傷員的病歷、傷勢、血樣、血型、預計手術規模,醫護人員配備等情況用軍鴿預先報到野戰醫院。以利傷員送後立即投入搶救,提高治愈率。
8) 其他改變用途的運用:排雷、攻擊、掃毒、微量物品運輸等。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人類對鴿子的認識也不斷的加深,使之有更加廣泛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