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塑料的或金屬的顯影罐
2 壹個以上尺寸合適的片軸
3 啟蓋器(用於開啟35毫米膠片暗盒)
4 罐頭剪刀
5 顯影液
6 停影液(可有可無)
7 定影液
8 兩個或三個容器,用於盛放顯影液,停影液(如果用的話)和定影液,也通常用於測量溶液的體積
9 兩個用於存放顯影液和定影液的可密封的儲液罐
10 配制溶液用的攪拌棒或攪拌器
11 暗房用溫度計
12 大塑料桶
13 潤濕劑
14 海波清洗劑或水洗促進劑
15 重的及輕的膠片夾子
16 暗房計時器
17 中等大小的塑料漏鬥
18 底片歸檔用信封或底片袋
19 暗袋(如果無現成的暗房可用的話)
用不銹鋼或合成材料制作的顯影罐有很多種尺寸,鋼罐容易導熱,而合成材料罐則可較好的隔熱,抵禦因外界溫度變化引起的溶液溫度變化,幾個片軸應能適合所有通用加片的尺寸,為了多卷同時沖洗,幾個片軸可同時駕在壹個較大的顯影罐內。
有效的暗房計時器應該精確,並易於迅速讀數,模擬式和數字式的計時器都可以,挑選妳最喜歡的時間顯示模式。
在容器上作出明顯的標誌,以防止使用順序錯誤。
為了獲得最佳影響質量,應選擇膠片生產廠家所推薦的顯影液,廠家經常同時推薦幾種顯影液,宜選擇其中包裝量能正好滿足需要的壹種,以免浪費,避免試用顯影時間短於4分鐘的顯影液,因為在這麽短的時間裏,用顯影罐把顯影液倒進倒出很不方便,而且顯影的均勻度不好。
壹些被稱作壹次性試用的顯影液,在使用壹次後就要棄去。另壹些顯影液則可以在使用壹段時間後按配方補充其化學成分,重復使用。若偶爾沖洗少量膠片,壹次性顯影液可避免貯存和損失問題;同時又能產生優質密度的負片。可以補充的顯影液最適合經常性地沖洗大量膠片,非常經濟,某些顯影液可以有兩種使用方法,或者沖淡後,壹次使用;或者直接使用原液,同時不斷加入補充液。
常用的套裝柯達顯影液有柯達HC-110顯影液,柯達D-76顯影液和柯達MICRODOL-X顯影液。HC-110和D-76顯影液可使負片感光度和暗部細節得以充分發揮,反差正常,顆粒細膩。MICRODOL-X顯影液制作的負片顆粒極細,而對大多數膠片的感光度影響並不大,柯達HOBBY-PAC黑白膠片沖洗套藥的效果與HC-110顯影液相似,套裝顯影液使用起來很方便。
◆ 安全第壹
使用所有化學藥品都必須小心,照相化學藥品也不例外,帶上防護手套可以防止皮膚同照相化學藥品直接接觸,具體的化學藥品安全操作知識通常可以從產品標簽或產品標簽或原材料安全說明書上獲得。
必須嚴格按配液要求去做,攪動液體中的粉末狀顯影劑時,要和緩。若將空氣氣泡攪入溶液會引起顯影劑的過早氧化,減弱其顯影功能。停影液和定影液可現用現配,在溫水中加入粉末狀的定影劑時, 要邊攪拌邊慢慢地將粉末加入,加得太快會形成硬塊,壹時就不易溶解。
存放化學藥液的瓶子要長期專用,貼上相應的標簽,如果確有必要,原來存放顯影液的瓶子經徹底清洗,可以改裝停影液或定影液,但是不能將顯影液存放在原來存放過停影液或定影液的瓶子裏,因為顯影液在長時間存放過程中與瓶內殘留的微量停影液或定影液接觸,會降低功能。
存放配制要未用過的,或用過壹部分的藥液,要裝滿容器,並密封保存在正常溫度條件下。這對於顯影液尤為重要。當顯影液與空氣接觸時,由於空氣的氧化作用,會使顯影液迅速老化,可擠壓的塑料瓶是存放顯影液最理想的容器,它可以折疊,以排出溶液液面上方的空氣,其他藥液可用普通瓶子加蓋存放。
要在貯液瓶上標明內裝化學藥液的名稱,並應著名配制日期。推薦的貯存時間通常在幾周或幾個月內,丟掉過期藥品,因為這種藥品在很大程度上已喪失了原有功能。某些化學藥品,特別是停影液和定影液可以回收,重復試用,要查閱廠商提供的藥品最大工作容量數據,不要讓藥品“超期服役”。
照相化學藥品最好保存在涼爽的地方,如果氣候寒冷,液不要把藥品存放在溫度過低的地方,太低的溫度會使有些化學成分在溶液中產生沈澱或捷徑,而這些沈澱或結晶則無法再還原為溶液。
沖洗膠片的時間和溫度都要嚴格控制,以便使沖洗效果具有可重復性,精確計時容易做到,而精確控制溫度往往很困難。
顯影液溫度太高會使膠片顯影過度,顯影液溫度過低會使膠片顯影不足,大多數黑白顯影液所用的顯影溫度為20攝氏度和24攝氏度,依具體膠片而定,柯達黑白膠片資料中列出的顯影時間,常常是指18攝氏度,21攝氏度和22攝氏度時的數據,如果妳選擇的沖洗溫度和暗房環境溫度接近,溫度的調整就比較容易,最理想的是,所有的沖洗藥液,水洗用水與顯影液,溫度均相同,實際上,其他藥液的溫度比顯影液溫度高或低3攝氏度也是允許的。
為使藥液達到合適的溫度,可用壹個深盤或桶盛上水當作水浴池,根據藥液需要加熱或冷卻,將水池浴溫度調到比藥液應達到的溫度高幾度或低幾度,再把藥液或盛有預先量好藥液的量杯放入水浴池中,直至藥液溫度達到要求的溫度為止。這時,如有必要,應將水浴池溫度調整到與沖洗溫度相應的溫度,水浴池中液體量比較大時,溫度變化就小,能防止它所包圍著的相對量較小的化學藥液溫度產生急劇變化。
暗房溫度計有多種樣式,最好的莫過於精確,而且對微小的溫度變化能迅速作出反應的溫度計,另外溫度計的刻度應易於看清讀數。
清洗膠片用的流動水溫度,可以用壹個恒溫器的閥門調整,若暗房無此設備,就得人工調整冷熱水量,用壹個靈敏的暗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另外準備壹桶溫度合適的水以便在水龍頭中流出的水溫度失控時使用。
影罐裝片大多數顯影罐,只是在裝片時需要房或其它全暗的環境,為了檢查臨時暗房是否足夠暗,可在工作臺制作膠片的地方,放壹張白紙,就象是真的要袋片時壹樣。然後關門。堵上漏光的地方。並在黑暗中等至少5分鐘。如果5分鐘後,妳看不到白紙,這個地方就足夠暗了,或者也可以在暗袋中裝片,這樣就可不用暗房。
在暗房中,或當妳使用暗袋時, 要用顯影罐,蓋子,片軸,片盒,暗盒或啟蓋器(如果需要的話)和剪刀(如果需要的話)排列好,以便妳掌握這些東西放置的位置,罐體這個最大的物體是個很好的標記,這時,就可以關上門或蓋好暗袋了。
打開35毫米膠片暗盒,取出膠片:
使用啟蓋器撬開片軸突出端的盒蓋。將片芯從片盒中取出, 用剪刀將片頭從膠片上剪去。
向著標記的方向轉動裝有已曝光膠片的暗盒末端,分離暗盒,即可取出片的暗盒末端,分離暗盒,即可取出135卷裝片和背紙,為了取出135膠片,要慢慢從暗盒中將膠片和背紙卸下來,要弄清*著片盒邊緣的是背紙,而不是膠片,然後將膠片和背紙分開,裝片。
按照廠家要求,將膠片纏入片軸要在暗房或專門的遮光暗袋中進行。當妳摸到膠片末端時,用剪子將連在片軸上的膠片剪下。若膠片是用膠布固定的,很容易撕下來,但壹定要慢慢撕,以避免撕破膠片或產生靜電火花。然後將卷好膠片的片軸放入罐內,蓋好蓋子,就可以開燈或將顯影罐從暗袋中取出了。
關燈前,每次都應按相同的順序將顯影罐,蓋子,片軸,剪子,膠片,暗盒以及啟蓋器排列好,這樣就易於在暗房或暗袋中找到所需的物品。
用金屬軸纏片
纏片時只能接觸片邊,以免在畫面上留下指紋。
切記整個操作過程必須在全暗條件下進行,若妳不熟釋裝片操作,應先在暗室中用用過的廢膠片進行練習。
不銹鋼的螺旋狀片軸通常是從裏向外卷片。而朔料片軸通常從外向內卷片。必須嚴格按裝片說明去做,以保證膠片能在指定的片道中裝得平穩。到有不正常的阻力或起伏不平,就將膠片倒回幾寸,再試裝。在這上面的時間,以使膠片平滑地進入片道。要保證手和片軸都是完全幹燥的。
對於135膠卷,用剪刀將其末端片軸斷開,而對那些壹端用膠布固定在片軸上的膠片,則要小心地從膠片上撕下膠布。
◆ 使用塑料軸纏片
某些塑料片必須從外向內將膠片插入螺旋狀的片道內。壹定要保證裝片前,片軸是完全幹燥的。因為片道上的濕點會給插片帶來困難,要按照廠家裝片說明認真操作。
按規定的時間間隔攪動顯影罐,以保證顯影的均勻性。具體的攪動時間順序因膠片與顯影液的組合不同而不同。壹種典型的攪動程序是,在顯影開始後,急拍罐底,使罐體直接上下逆向運動,以驅逐吸附在膠片乳劑上的汽泡。然後攪動15秒,在最初顯影30秒後,攪動5秒鐘,以後每隔30秒攪動5秒鐘。壹個密封性能較好的顯影罐,可通過顛倒和沿罐軸轉動而達到攪動的目的,每5秒鐘可反復進行兩次。
動作最好要平穩。實際上,操作上的連貫比操作本身更為重要。但要避免過度攪動,過度攪動會造成顯影過度。攪動不充分會引起顯影不均勻和顯影不足。
假如暗房溫度比顯影液的溫度稍高或稍低,在攪動間歇時,要將顯影罐放在水浴池中,這樣就可以保持適宜的沖洗溫度。
如果可能的話,在暗房中開始顯影,將裝好的壹個或多個片軸放入剩有溫度適宜的顯影液的罐裏。通常,這種方法能獲得最佳的均勻顯影,開啟計時器,蓋好顯影罐,就可以開燈了。
如果這種方法對妳不適用,那麽妳可以先蓋好蓋子,然後在亮室中顯影,將顯影液通過顯影罐蓋子上的遮光擋板倒入罐內,只要將罐體稍稍傾斜壹點兒,大部分顯影罐都很容易倒入藥液。當藥液加滿時,就開始計時,然後再加蓋壹個小蓋擋住註液口即可。
當妳使用能容納壹個以上片軸的顯影罐時,壹定要在裝有膠片的片軸上方架上足夠的空片軸,以防止在沖洗過程中,裝有膠片的片軸移位,量出足以裝滿顯影罐的顯影液體積,倒入罐內,要使需要顯影的膠片完全裝滿顯影罐,顯影液亦應裝滿顯影罐。
如果顯影罐能在倒置時不溢出液體,則可在以罐軸為中心轉動的同時,將其上下顛倒,且必須握緊罐上方的小蓋,防止其突然打開。
不能倒置沒有小蓋的顯影罐,可用前後滑動大約10英寸(25厘米)的方式當地擺動,每秒兩次,每向壹個方向移動的過程中,可使顯影罐轉動半圈。廠家推薦的顯影時間,在大部分情況下,對於絕大多數人都是適用的。然而,如果發現底片總是比所要求的厚(較深)或薄(較淡),首先要檢查自己的曝光表和照相機,以確定曝光是否正確。假如曝光確實是正常的,那麽,底片總是太厚或太薄,則是有顯影設備或顯影方法所造成的。可以按照妳的願望來縮短或延長底片的顯影時間,以使照片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當妳做確定顯影時間的實驗時,變動顯影時間要在增減10%的範圍內,不要偏離太遠。
再者,若顯影時間過長,印出的照片很容易造成顆粒粗,反差太大,應減少顯影時間,直到獲得正常反差為止。
對於畫面太平淡,反差過少的底片,應增加顯影時間,使畫面更具光彩。
用肉眼鑒定底片質量是很主觀的,即使專家也是壹樣。因此,不僅僅*視覺檢查底片,就冒然下結論改變顯影條件。首先應考慮的是用底片制作出來的照片質量。在某種程度上說來,用眼睛觀察照片比看底片更重要。假如妳能用底片很容易地制作出高質量照片,就說明大可不必改變底片的顯影條件了。
在顯影時間快結束時打開罐上的註液口(不要移去蓋子),開始將顯影液倒出。開始倒顯影液的時間要提前。以使計時器指示顯影結束時,顯影罐剛好倒空,倒流時間大約5-20秒鐘,依各人所用顯影罐不同而有差異,應記住妳所用的顯影罐每次倒液所需時間。
◆停顯或水洗
按廠家說明,將稀釋後的停顯液註入顯影罐,用力持續搖動30秒或特殊規定的時間。其作用是停止顯影並洗掉膠片和顯影罐上殘存的顯影液,倒出停顯液,以將其回收重復使用。因為停顯液是酸性的,它比水洗能更快地和顯影液中和,它也有助於防止將顯影液帶入定影液。如果妳計劃沖洗大批膠片,而且要重復使用定影液,則使用停顯液是很值得考慮的。大多數定影液的容量都是基於使用停顯液制定的。
◆ 定影
倒入定影液,將定時器調到所要求的時間,被要求充分攪拌,直到定影時間結束時,倒出定影液。如果需要的話,將其回收重復使用。定影液應和顯影液的溫度相同。
◆ 膠片的水洗
為了防止以後膠片影像質量降低,在幹燥前,必須將微量的定影液用清水沖洗把殘留的定影液從膠片上洗掉。要不斷讓水從打開的顯影罐中的片軸中心流下去,水流下去後從螺旋狀的片槽中流出,將定影液沖走,通常流動水洗20分鐘就足夠了,最好查看壹下膠片廠家推薦的水洗時間。
將膠片掛在清潔、無塵、通風幹燥的地方以利於膠片的幹燥。要在膠片底部墜上壹個重夾子使膠片伸直。掛好膠片後,直接將壹只手的手指用稀釋的潤濕液充分潤濕,然後用兩個手指輕輕擦拭夾在兩個手指間的膠片,並輕輕地從兩邊擠壓膠片。這是能除去膠片表面水分,而劃傷膠片危險最小的方法。為了更快地幹燥,也可用柔軟的海綿或羊皮小心地擦拭膠片,海綿和羊皮要先用稀釋的潤濕液浸透,再將潤濕液擠出。
這裏是壹個可盆浴和淋浴的浴室,可作為壹個無塵、僻靜的處所,用來幹燥膠片。註意在膠片底部墜上壹個夾子,防止在幹燥過程中膠片卷曲。
幹燥時間因相對溫度不同而大不相同。如果需要快速幹燥,可用有熱循環和空氣過濾器的幹燥櫃。這種幹燥櫃有不同的規格,如果手頭有適當的工具,也可自己制造壹個。如果僅僅是偶然需要快速幹燥,可用輕便的吹風機。
◆ 設備的清洗
在等待膠片幹燥的過程中,應清洗所有沖洗設備和工作臺,如果在殘留化學藥品變硬結塊之前清洗,並將其除靜要容易得多。在等待膠片的水洗或幹燥過程中,可以充分擦洗設備。特別要仔細地從顯影罐和片軸上清除掉殘留的潤濕劑。因為潤濕劑所含的化學成分會減弱顯影劑的顯影功能,並且在攪動時會產生氣泡。金屬器皿要迅速幹燥,防止生銹和沾汙。
如果不能用流動水沖洗膠片,可用壹系列的靜止水洗來代替:向顯影罐內註入與沖洗溫度壹致的清水,重復六次,每次浸泡5分鐘。
◆ 清洗用化學助劑
使用清潔劑(例如柯達海波清洗劑)可以將定影液迅速從膠片上清洗掉,這會縮短水洗時間,節約用水。當有必要使用柯達海波清洗劑時,應在定影之後水洗30秒鐘,然後將膠片放入清洗劑中攪動2分鐘,最後水洗5分鐘即可。若對影像的穩定性要求很高或要在相紙上使用這種清洗劑。
除去膠片上多余的稀釋潤濕液可以加速幹燥過程,推好膠片後,用稀釋的潤濕劑將手指淋濕,然後輕柔擠壓兩手槽之間的膠片,最好輕輕地壓。
◆ 潤濕劑
將水洗後的膠片,浸入適當稀釋了的潤濕劑溶液,例如KODAK PHOTOFLO溶液,輕輕攪動30秒鐘,潤濕劑可使膠片易於快速幹燥,不留水跡斑。
用指尖輕輕地沿膠片兩邊移動,檢查膠片是否幹透,若膠片摸起來很平滑,不感到發粘就算幹透,可以裁切了。對35毫米膠片還要用手輕輕地從齒孔上抹壹遍,這裏容易留下小水滴,直到齒孔上的小水滴徹底幹燥後,方可將膠片取下。
手拿幹透了的膠片的兩個邊,將其剪成若幹小條,為了便於印樣片,底片的長度應適合印樣片用的相紙的長度或寬度,例如36張的35毫米底片要剪成6段,每段6張底片,它們可印在 8x10 英寸既 20.3x25.4 厘米的相紙上,當然,這樣肯定是把相紙擠得滿滿的。
每段底片應放在特別的底片袋或信封內,這是由於有些紙和化學合成材料不能用來保存底片,因為它們可能含有加速影像退化的化學物質。
底片應存放在涼爽幹燥的地方,高溫高濕會損壞經嚴格沖洗的黑白照片的有效壽命。
為了便於操作和歸檔,把沖洗好了的幹燥底片裁成小條,然後將小條放在特制的底片袋或信封內。
如果妳熱衷於攝影,最終會積累足夠多的底片,為這些底片建立簡單的檔案,這是有益的。從檔案中妳可以毫不費力地找到所要找的底片。壹個切實可行的檔案體系是給每卷膠片壹個由三組數字組成的編號。第壹組兩位數字表示年份;第二組壹位或多位數字表示月份;第三組壹位或多位數字表示同壹月份中的拍攝順序,因此,1981年3月拍攝的第四卷,應標明81-3-4。對於具體各張底片以及由它印制的照片,都要在膠卷編號後再加上膠片的片邊號碼以示區別。上例中,由該卷膠片的第六張印制的照片,可標記為81-3-4-6。
應該在底片袋或信封上適當標記膠卷編號,在資料樣片的背面不但要標出底片卷號,而且要標出片邊號碼。這樣,妳就很容易查找底片了,如果妳需要按主題或拍攝地點來給底片歸檔,可以使用卡片索引或活頁夾,建立壹個簡潔的編碼系統,當然,資料樣片也應按如此順序歸檔或裝訂在壹起。
為了使底片壽命盡可能長些,要嚴格按推薦的沖洗工序操作,將底片儲存在正常室溫(如60-80F即16-27C)上,底片要保存在幹燥的地方,相對濕度低於60,以避免黴菌和真菌的生長。由於銀影像可能會受某些硫化物侵蝕,因此要防止底片與硫化氫氣體及煤氣接觸。
經過適當歸檔後的底片,應存放在清潔、不受有害物質侵害的地方。使用活頁夾也是底片和資料樣片的保存方法之壹。
◆ 清除氣泡:依附在膠片乳劑上的氣泡有礙顯影液與乳劑的接觸。在開始顯影時,急速敲擊顯影罐幾次,即可驅趕出氣泡。
◆ 暗的月牙痕跡:痕是由於顯影前魯莽操作,使膠片明顯被折所致。
◆ 卷片劃痕:臟物或粗砂沾到了照相機內35毫米暗盒的膠片出口處,或在除去多余潤濕液時,手指或海綿上沾有臟物或粗砂造成劃傷。
◆ 汙點和化學藥品的沈積:這通常是由水洗不充分或潤濕液濃度太大引起的,重新水洗和幹燥,會使這種情況有所改善。
◆ 不定型的條紋和斑痕:這是幹燥後的小面積乳劑偶然再次被水潤濕所引起的水跡斑,也可能是由於在幹燥過程中殘留在膠片上的水滴所致。這種情況壹般會在未用潤濕劑的情況下發生。
◆ 小顆粒嵌入乳劑:這是潮濕乳劑在幹燥時沾上了臟物或灰塵所致。重新水洗並把膠片掛在清潔的地方幹燥,會使這種情況有所改善。
完全透明的膠片:這是因把定影液錯當顯影液。首先倒入了顯影罐所致,應在容器上明顯的標簽,以避免顯影液和定影液混淆。
僅僅有片邊標記的透明膠片:雖然膠片已經過顯影,但在照相機內未接受暴光,應檢查壹下照相機的裝片程序及照相機的快門操作。
◆ 靜電:靜電荷會在膠片上產生泛痕,操作未沖洗過的膠片時,應避免膠片的急速運動,例如快速倒片,因為快速倒片會引起摩擦,產生靜電,從膠片末端卸下膠片時,也應慢慢操作,特別是在幹燥的環境中。
形狀不規則的汙斑:在片軸上,膠片彎曲折出了片道,使相鄰的兩層膠片粘在壹起,致使沖洗不均勻,產生汙斑。
◆ 膠片整體發灰:膠片蒙上了壹層灰霧,這可能是裝片時暗房漏光所致。
看起來密度太大的底片:
這或是由於顯影液稀釋不夠,或是顯影時間太長,或是顯影溫度太高,或是攪動過分,或是這些因素的綜合,導致顯影過度。也可能是因暴光過度引起的。
反差太小:暴光不足 反差太小:顯影不足
看起來反差很小的底片:
這或是由於顯影液過期、陳舊或太稀,或是顯影時間太短,或是沖洗過程溫度太低,或是攪動不充分,或是這些因素的綜合,導致顯影不足。
也可能是由暴光不足造成的。
縱向條紋:
因顯影罐內溶液液面太低,致使片軸未能被藥液浸沒,造成壹部分膠片未完全顯影或定影。
顆粒過期:
可能是由於嚴重暴光過度或顯影過度引起的。沖洗過程中溫度的急劇變化也會使乳劑形成和粗顆粒類似的網狀物。
精心制作的資料樣片,對攝影工作好處頗多。有了資料樣片,可同時觀看多幅畫面,大大方便了照片的挑選和歸檔。除此以外,還能幫助妳選擇放大用的最佳底片,為妳提供有關如何放大每幅照片的線索。雖然在制作資料樣片時需花壹定的時間,但可使妳在放大照片時節省幾倍的時間。
資料樣片,又稱接觸法印制片,是用影調正常的整卷或部分底片印制出的有正像畫面的照片。接觸印制的樣片上的每壹幅畫面都與原來的底片尺寸相同。要記住,各張底片的密度不壹定完全相同。因此,樣片就會有個別畫面比其它畫面更暗些。
把接觸印片用片框放在放大機底版上,開啟放大機燈泡的開關,關閉室內照明燈,提升放大機機頭,直至它所投射的光線足以覆蓋整個片框為止,調整焦點,直到空底片夾邊緣在底版上投下清晰的陰影,勾畫出受光面積的輪廓為止。
必須反復調整放大機高度,反復調焦幾次,以便得到壹個超出片框之外幾英寸的清晰邊緣,註意放大機機頭到底版的距離,量出這段距離。如果放大機上有標尺,也可從標尺上讀數。
每當制作資料樣片時,都要用同樣方法調整放大機,每次調整放大機機頭與底版之間距離時,其距離都要保持壹致,這樣相紙在暴光時,會自動獲得相同的照度,更容易確定暴光條件。
將光照面積的輪廓,用*放大機底版影調形成對照的遮片條標誌出來。當放大機光源關閉後,這些遮片條可以表示出接觸印片框應放的位置,然後關閉放大機光源,開亮室內照明燈。
用接觸印片框將底片條壓在放大紙上,以便樣片的印制暴光。
◆ 接觸印片的準備
接觸印片框(以下簡稱片框),是將底片片條壓緊在放大紙上的裝置。商店出售的片框通常是用合葉將巨型玻璃或透明塑料連到硬底座上,將二者和在壹起。某些類型的片框有壹排溝或夾子,使底片條能準確定位,另壹些則沒有。這兩類片框都使用於8*10英寸(即20.3*25.4厘米)的照相紙。
在照明燈下查看底片,如果必要,可輕輕吹去沾在底片上的灰塵或布毛。操作時,要拿片條的邊緣,避免在畫面上留下指紋。檢查底片片框的透明板,要用柔軟潔凈不掉毛的布擦去灰塵和指紋。如果片框設計是先放底片再放相紙,應按片框說明書要求的順序排列,壹定要使底片的乳劑面向相紙,否則樣片上的影象是左右顛倒的。
假如底片片條放在照相用透明聚乙烯底片袋中,制作資料樣片時不必將其取出。只要片框能適應各種底片尺寸,這種底片袋就可用。透過底片袋制作樣片,會使底片更潔凈,因為不必常常觸摸到底片了。
在準備往片框中裝相紙時,要關閉室內照明燈,開啟暗房安全燈,從相紙袋或紙盒中取出壹張正常反差的相紙。操作時,也只接觸紙邊,仔細將裝相紙的容器完全封好,在相紙背面用圓珠筆寫上底片卷號。將相紙放入片框,令其乳劑面對著底片乳劑。相紙的乳劑*在安全燈下看起來比紙的背面亮些,且有反光。鎖住片框,使底片和相紙緊壓在壹起。
假如片框使用要求是先放相紙,再放底片,就必須從壹開始就在安全燈照明下裝片。
◆ 臨時性的片框
若偶然使用,可臨時準備壹個片框,在放大機底片遮光片條標誌的範圍內放壹張相紙,乳劑面向上,將底片乳劑向下排列在相紙上,然後在上面蓋壹塊比相紙稍大的玻璃板,使底片和相紙緊緊壓在壹起,要用金剛砂(既碳化矽)砂紙磨去玻璃的鋒利邊緣,或用膠布將其邊緣纏好,以防手被割破。
暴光之前,(在安全燈照明下),再次檢查壹下底片是否排列整齊,底片條的定向是否正確。如果這壹步不認真,會因某些底片定向顛倒而引起樣片上畫面顛倒。
核對壹下放大機鏡頭焦距與所有膠片尺寸是否相對應,焦距常常標記在鏡頭前的固定環上,如圖所示,如果不知道該用哪種焦距的鏡頭,可查閱放大機手冊。
比標準焦距長的鏡頭,在任何高度,放大倍率都比校準鏡頭小,用比標準焦距短的鏡頭不可能得到完整的畫面。
如前所述,調整放大機的高度,使機頭處於接近制作8*10英寸放大照片及相似的資料樣片所需的高度,要用放大紙印樣片,將鏡頭的光圈調到制作8*10英寸放大照片時所用的光圈;調整計時器,使暴光時間與放大照片時壹樣,按這些步驟通常會制作出其暴光量至少是接近所需要的暴光量的資料樣片。
假如妳還不是具備足夠的暗房工作經驗以確定放大時的正確暴光條件,那麽,在印第壹張樣片時,鏡頭光圈可調整到f/8,暴光時間定為10秒,既然必須從某個暴光條件開始試驗,那就從這裏開始好了。
壹定要使片框面向上方,放置在光照面積之內,然後開始暴光,暴光結束後,從片框中取出相紙,
◆ 資料樣片的沖洗
用和放大紙或印相紙相同的方法嚴格沖洗樣片。
定影30秒以後,可以開亮燈,在開燈前要再次檢查裝有未相紙的口袋或盒子是否完全封好了。
如果整張樣片太暗,這是因為暴光過度所至,適當少暴光時間即可制作出暴光合適的樣片。
整張樣片都太淡,是暴光不足所至。重新制作時,延長暴光時間,可制作出暴光正確的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