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政府充分考慮到兒童發展的需要,通過推行父母保險、兒童津貼、家庭津貼、各種醫療保險和福利服務,為所有家庭創造了壹個適宜照料兒童的社會環境,為兒童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並以優厚的親職假給付( paid parental leave ,也有譯為“父母津貼”,“親子假”)與普遍的公***托育服務( state-subsidized childcare )著稱。
1. 父母保險〔 4 〕
瑞典自 1974 年開始實施父母保險制度,即給予父母雙方帶薪假期以照顧孩子,並且承諾能重回原工作崗位或類似的崗位。按照父母保險計劃規定,產婦分娩前可以享有 180~270 天的生育津貼。孕婦在產前壹個月即可開始休假,並領取產假補貼。自 2002 年起,瑞典父母津貼發放時總***為 480 天,可以在孩子出生或被領養當日起至孩子年滿 8 歲期間的任何時候申領。 480 天中的 390 天,父母可以得到的補貼由請假而損失的工資折算,津貼為該從業者總收入的 80% 以上(最高限額以下, 2004 年父母津貼的最高限額約為每月 24 , 000 克朗, 1 克朗約合 1.07 元人民幣)。在余下的 90 天即 3 個月中,每人每天的津貼為固定的 60 克朗。無收入的父母在 390 天內的津貼為每人每天 180 克朗, 90 天內依然為固定的 60 克朗。對於多胞胎的父母,政府給予額外的補貼天數。父母保險對養父母同樣有效,養父母在收養 10 歲以下兒童後,至少可以休假 6 個月,在家照顧兒童使其適應環境。從 1980 年起,凡有 12 歲以下兒童的父母,每年可請假 60 天照看孩子,並享受臨時父母津貼。有壹歲半以下兒童的父母,每天可工作 6 小時或全休。有 8 歲以下兒童的父母,可將其工時每天減少四分之壹。雇主可以根據減少的工時減發或停發工資,但不得解雇職工。父母保險是瑞典社會保障制度的壹部分,由所有雇主支付。
2. 兒童津貼和家庭津貼
所有瑞典兒童自出生之日起即可得到兒童津貼,直至 16 歲。兒童津貼金額隨物價上漲進行調整,目前瑞典兒童津貼每月約為 1000 瑞典克朗。有三個以上子女的家庭還可以享受兒童附加補貼。因父母分居或病逝而生活發生困難的兒童,國家每月提供壹定補助。如果孩子的父母壹方或雙方去世, 18 歲以下的孩子可以得到兒童撫養金(也稱兒童年金),與此同時,仍保留有享受其他津貼待遇的權利。此外,還有壹種“寡婦補貼”,即當丈夫去世後,寡婦要繼續照顧同她居住在壹起的 16 歲以下的孩子時可以領取此項補貼。在瑞典,房租是家庭的主要開支之壹,原則上地方當局根據居民家庭情況向低收入者和多子女家庭提供壹定的住房補貼。
3. 教育補貼(含公***托育服務〔 5 )〕
孩子從半歲至 6 歲可以進入不同形式的托兒所。托兒費分為兩部分,壹部分是人人要交的夥食費,另壹部分是管理費,孩子家長如果收入低或孩子多可少交或免交。 6 至 7 歲的兒童每天可接受不少於 3 小時的學齡前教育。瑞典絕大多數地方政府雇有專職的兒童看護,這是壹種由國家補貼的社會服務,當孩子生病而家長因故不能親自照顧時,都可請兒童看護幫助。中小學教育完全免費,學生可以免費使用文具,並可免費在學校吃壹頓午餐。在外寄宿的學生每月可以得到住房補貼。住處離學校較遠的走讀生,壹般由學校代買月票。學校離家 6 公裏以上的學生,當局或為其提供車輛,或每月發給其交通補助。年滿 16 周歲以後,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青年,如繼續深造可獲得學習津貼。
4. 健康照料
瑞典全國各地都設有母親保健中心,負責孕產婦的保健工作。孕婦產前產後護理及住院分娩都完全免費。瑞典公民都享受免費醫療。病人去醫院看病只需付 55 — 70 克朗掛號費。學齡前兒童及中小學生在兒童保健中心和校衛生所看病完全免費,到醫院看病則需像成人壹樣交掛號費。 16 歲以下兒童住院治療完全免費,到公立醫院治療牙病完全免費。 10 歲以下兒童住院,孩子的父母去看望,每周至少也可以報銷壹次路費。此外,父母因照看殘疾兒童而不能工作時,國家提供其相當於提前退休金的補助,並規定在家中要照顧 16 歲以下傷殘兒童的父母,可以領取兒童照料補助,兒童 12 周歲之前父母每年最長可請 4 個月假照顧病兒,待遇如同休病假。
二、瑞典兒童福利政策的形成與演變
瑞典兒童福利制度的發展與瑞典社會福利保障建設是同步的,也經歷了壹個長期的演進過程,並隨著社會整體福利發展而發展。尤其在 1934 年,曾任瑞典商業部長的經濟學家麥德爾教授及其夫人出版《人口問題的危機》壹書,指出瑞典人口有逐漸減少的潛在危機,此書促使瑞典政府特別重視女性及兒童福利問題,並於 1939 年出臺政策規定雇主不能因為女性員工懷孕或結婚而開除她們。
1947 年,卡倫·考克成為瑞典第壹位當選的內閣部長,推行積極的兒童福利政策,並於該年開始實施兒童津貼,之後頒布帶薪親職假法案;此後,瑞典政府於 1960 年制定了《兒童及少年福利法》,規範受虐待兒童及犯罪少年的強制性保護,隔年頒布了《兒童照顧法》,規範學前兒童與學齡兒童的托育服務。並於 1974 年實施普及性的家庭津貼制度,以保障眾多子女家庭的最低生活水準, 1975 年實施《學前教育法》,為入小學前壹年的幼兒,提供壹天 3 小時免費的學前教育。 1982 年制訂並頒布《社會服務法》,將《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兒童照顧法》並入其中。有關瑞典兒童福利主要法規,詳見表 1 。
縱觀瑞典兒童福利制度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瑞典兒童福利政策的發展是漸進式的,基本上是以最初的法規為基礎,根據社會的發展進行調整、補充、修改和完善,這也是瑞典人更註重妥協與合作的傳統〔
6 〕。追溯瑞典兒童福利制度發展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是十九世紀末至二次大戰前:在生育率與兒童死亡率的高風險下,兒童照顧支持相關政策逐步形成,制度的根基逐漸奠立;第二階段是二次大戰後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相關現金給付(包括兒童津貼、生育給付、稅式優惠)的出臺,公***托育服務與親職假給付逐步建立。特別是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大規模投資於公***托育措施;第三階段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迄今:經過多年的發展,瑞典公***托育服務趨於成熟,發展不再明顯,而便利女性就業與增進親子關系的親職假給付有較顯著的發展。
此外,通過瑞典兒童福利政策發展重大事件〔 7 〕(見表 2 ),我們可以發現壹些政策調整的規律。壹是帶薪親職假隨著社會發展逐漸延長。瑞典政府於 1901 年開始規定女性享有四周無薪產假, 1955 年法律規定在職的生育婦女應享有三個月的帶薪產假,此後逐漸延長至九個月、壹年,直至現在的 480 天。二是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強調父親在兒童成長中應該承擔的責任,自 1917 年出臺法案賦予所有兒童擁有父親的權力(即國家為非婚生子女規定父親的職責,並規定父親在經濟上應承擔的義務)以來,把父親對兒童的照顧責任從原先的自願選擇變為強制性,親子假從原先的可轉讓發展為不可轉讓,不可轉讓的時間期限從原來的壹個月發展為兩個月。
三、瑞典兒童福利政策取向和運行機制
在兒童福利政策取向上,瑞典政府強調兒童照顧,培育優質國民是國家責任,提供普惠性兒童福利政策。在瑞典人的社會福利觀念裏,兒童不僅是值得同情的無辜弱勢群體,更重要的是,瑞典人相信兒童是未來的希望,“瑞典年輕壹代的命運決定了瑞典的命運”,管好他們是管好社會的關鍵所在。
在決策方式上,瑞典采取混合經濟與民生決策方式,壹方面致力提高就業率,以促進經濟發展,另壹方面以民生為念,認為照顧人民生活是國家的使命,提高國民的生活水準是國家的責任。為兒童提供高品質的社會服務,並建立親職假,兒童照顧假,以及公***托育等政策,達到鼓勵生育,支持(尤其是婦女)就業和實現男女平等的政策目標。
在政策實施上,瑞典兒童福利政策采取國家幹預的方式,基本上由政府承擔兒童照顧及家庭支持的責任。在兒童社會福利領域,瑞典政府的介入是強而有力的。瑞典兒童福利制度的組織和管理是由各個機構分工進行的:國會負責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兒童福利政策的出臺都經過全社會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討論、協商進而取得***識,再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確認;政府部門按照分工分類執行,並制定相應的制度和實施細則;財政部門參與法律法規的制定以及管理政策和監督,並負責社會福利撥款; 7 歲以後的義務教育由教育部管轄,自 1996 年起將托育的主管機關從衛生與福利部挪至教育部,其用意在於“將學前機構、學校及課後托育融合為終身學習的壹部分”。總結瑞典兒童福利政策,可以將其歸於國家支持的母親友好型兒童福利政策。表現出公***提供、平等普及、充分配合父母工作需要等明顯特征。
1. 國家支持,政府負擔
兒童社會福利服務是瑞典各級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職能。有關兒童社會福利的立法經瑞典議會批準後,壹般由政府交國家保險局負責執行。兒童社會福利保障資金和各類社會服務費用,均由政府承擔。費用由稅收部門征收,由國家社會保險局負責管理,國家保險局根據法律規定制定具體條例和執行辦法,監督各省和各市政區的地方保險局予以貫徹,實行專款專用。為維持這種高福利支出的財政需要,瑞典實行高稅收制度,即高福利與高稅收並進的“瑞典模式”。目前瑞典個人所得稅平均在 40% 左右,國家 GDP
的 36% 用於社會福利事業,地方政府的比例更高,以斯德哥爾摩市為例,該市每年年度財政預算中,三分之二用於教育、醫療和社會服務。
2. 平等普及
在瑞典,每壹個具有國籍的兒童都在社會福利保障的範圍之內。國家保證每個瑞典兒童在幼兒園、十年義務教育期間擁有自己的位置,為實現不同人群間最大限度的平等,瑞典通過壹系列政策給予年輕家庭、低收入家庭、疾病者、喪失勞動力者以及其他弱勢人群以相應的補貼,面向全體居民盡量平等地提供低費用的兒童看護服務、各層次教育、社會支持和醫療保健服務,盡可能讓不同出身的兒童平等地享受各種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為保證不同地區的兒童享受同樣的福利,瑞典還采取“羅賓漢式”抽肥補缺的福利政策,從財政收入富庶的地區補貼福利支出存在缺口的地區〔 8 〕。
3. 母親友好型福利政策
瑞典兒童福利政策充分配合父母工作需要,尤其是工作母親的需要,設計不同類型的親職假,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家庭需要制定適宜的政策。良好的兒童福利制度無疑是提高女性就業率與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使得瑞典享有先進國家中甚高的婦女就業率與生育率。據瑞典媒體報道,總部設在美國的拯救兒童組織 2008 年 5 月 6 日發表聲明說,瑞典再次被該組織評選為目前世界上最適合母親居住的國家。拯救兒童組織從壽命、產假補貼、飲水質量、參政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等方面對全世界 146 個國家和地區的婦女生活狀況進行了評比。瑞典以最高得分蟬聯最適合母親居住的國家。
四、對瑞典兒童福利政策的思考
多年來瑞典的國際競爭力、生活質量綜合排名壹直名列世界前十位,得益於瑞典福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其中設計妥善的瑞典兒童福利政策,為提高瑞典人口素質,保持社會長期穩定團結,促進經濟繁榮貢獻了力量〔 9 〕。在研究瑞典兒童福利政策過程中,我們發現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借鑒:
1. 堅守重視兒童福利的優良傳統
20 世紀 70 年代以後,西方經濟的滯脹導致瑞典高福利政策壹度難以維持,巨額的公***開支與沈重的稅收負擔,使得瑞典經濟增長放緩,競爭能力衰退。瑞典同其他壹些西方國家壹樣也開始進行社會福利制度的改革,並於 1980 年提出社會福利支出緊縮法案,逐步加大削減和控制福利支出的力度。盡管緊縮社會福利支出是瑞典社會福利制度改革的重點和基本政策措施,但並未動搖其作為福利國家的根本性質,對兒童福利費用的支出比例不降反升,覆蓋率亦呈現上升態勢。以兒童照料為例, 1980-2000 年期間, 6 歲以下兒童照料覆蓋率從 31% 增加到 66% ;相反, 80 歲以上老年人照料覆蓋率卻從 62% 下降到 44% 〔 10 〕。可見瑞典對兒童社會福利的重視,這也是從 20 世紀 30 年代以來瑞典社會政策的壹貫傳統。
2. 兒童福利政策構成國家積極勞動政策的壹部分
瑞典政府在設計兒童福利政策時充分考慮促進就業,尤其對就業母親的支持。以托育福利服務為例,它將“享受福利”和“工作/納稅”兩件事緊緊地綁在壹起,兩者互相支撐,相輔相成。把“成年公民與國家的相互責任”轉化為“成年公民參與勞動,國家於工作時間為他們育兒”〔 11 〕。兒童福利政策設計科學,與勞動政策配套措施完善。包括為期相當長的帶薪育嬰假、條件相當寬松的親職假(用以照顧病童)、完善的再就業訓練及輔導(失業者只要進入此訓輔計劃即能讓子女繼續享受公***托育服務)、育嬰假薪資與產前工資掛鉤等等。各式各樣的政策使得兒童的父母可以減少撫養壓力而出來工作。我們必須特別註意這種設計,因為這是立意甚高的瑞典,甚至是北歐福利模式的存活訣竅。
3. 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政府在兒童福利制度中的責任
在 1983 年以前,瑞典巨額的福利支出費用主要由中央政府負擔,而實際征稅權卻掌握在瑞典地方政府手上,這種劃分顯然是不適宜的。從 1983 年起,瑞典政府推出了壹系列重新劃分中央與地方政府責任的改革措施,在保證民眾的社會保障津貼標準不直接減少的情況,將壹部分中央政府負擔的社會保障支出轉移給地方政府,實現社會保障制度地方化,降低中央政府社會保障財政支出。通過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政府在社會福利制度中的責任,不但理順了中央與地方在社會福利負擔方面的關系,還促使地方政府成為理想的社會福利負擔的分擔者,並且在社會福利制度的管理和實施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效解決了地區發展不均衡問題,促進了社會經濟與社會福利的協調發展。
4. 腳踏實地的貫徹“平等普及”的原則
瑞典以崇尚平等的高福利國家著稱於世。在瑞典,福利的核心價值觀念就是“平等”。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平等完全不同於僅保障最低生活水準線上的“平等”,而是在所得分配領域內實行全面平等化;不僅僅限於“機會的平等”,而且十分強調“起點平等”和“結果的平等”。通過福利政策來消除社會差別,特別致力於改善有育嬰負擔家庭的經濟狀況,給兒童生活壹個良好的起點。瑞典政府投入大量的資源建立壹個讓每個家庭都可以承擔起的高質量育嬰服務體系;為每個準備入讀小學的兒童提供壹年每天 3 小時的免費學前教育;讓 90 %以上的瑞典兒童接受政府資助的兒童保健……這些政策給年輕的夫婦、貧困的家庭樹立了信心,使他們可以放心地養育孩子。
5. 兒童福利政策的發展務實平穩
多年來,瑞典兒童福利壹直保持務實平穩的基調。壹方面,采用對弱勢兒童及家庭傾斜的政策和措施,充分體現和保證平等。另壹方面,采取務實的態度,根據國庫的盈缺及時調整政策或自付額度〔 12 〕。以托育經費為例,采取融合稅金支付、部分自付額與對弱勢兒童的補助之方式。壹方面規定只有在父母雙方(或單親)參與勞動的狀況下,其小孩才有享受托育福利服務的權利;多於壹個小孩使用托育服務的家庭,其托育經費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減免。另壹方面,根據國庫的需要,浮動自付額比例。數據顯示, 1987 年瑞典學前托育(機構及保姆)福利服務經費使用者自付額為 10.8% ,近年瑞典自付額逐步有所提高。
6. 通過促進女性就業,倡導兩性平等達到婦女和兒童權益的雙贏
瑞典的兒童福利政策是建立在增進男女平等的基礎上。政府通過立法保障就業婦女及其子女的權益,強調父親對家庭,尤其是兒童照顧的責任,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家庭與保守意識形態下的“父親負責賺錢養家,母親負責家務育兒”思維定勢,促進更平等的性別角色模式的達成,使得瑞典獲得世界最高的婦女就業率〔 13 〕。並在制度設計上優先顧及勞工階層孩童照顧與教育之需求、兼顧工作與家庭的需求,以及女性要求平等的呼聲。如此,北歐模式兒童福利措施獲得了婦女權益與兒童權益同時提升的奇妙效果。
兒童福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以經濟和社會發展為基礎的。壹百多年前,當瑞典還是歐洲最窮的農業國家之壹,廣大勞動群眾饑寒交迫,兒童根本談不上有什麽社會福利。這就涉及到兒童福利發展的階段問題〔 14 〕〔 15 〕:不發達國家視兒童福利為兒童救濟;發展中國家視兒童福利不僅是消極的救濟,更是要解決各種社會中的不良因素所導致的兒童問題,特別要救助不幸的兒童及家庭(尤其是因貧而導致兒童處於不利生存的家庭);對發達國家而言,兒童福利系促進兒童身心健全發展的壹切活動。我國兒童福利正處於從發展中國家兒童福利向發達國家兒童福利邁進的關鍵階段,如何選擇合理的兒童福利政策模式,修改完善當前兒童福利政策,使之更加科學合理,是政策研究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