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場流動性過剩。流動性過剩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通貨膨脹。11月2日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底,我國GDP為33.54萬億元,是1978年3645.2億元GDP規模的92倍。但同期,廣義貨幣供應量(M2,廣義貨幣=流通中現金+銀行活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卻從1978年的859.45億元增長到2009年底的60.62萬億元,為705倍。至今年9月末,廣義貨幣余額已經達到了69.64萬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前三季度GDP達26.866萬億元計算,超發貨幣將近42.774萬億元。另外國家統計局9月份統計CPI同比增長3.6%,環比增長6%。雖然央行19日晚上調0.25個存貸款利率基點,但是依然不能改變“負利率”的局面。嚴重的流動性過剩令短期內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壓力不會得到明顯改善。2.人民幣升值。2005年7月人民幣宣布拋棄傳統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暫且不討論這壹政策出臺的時機合不合適宜。自08年金融危機以來,隨著次貸危機後遺癥的不斷擴大,美元持續走軟,為了轉嫁危機,提振國內經濟。美國似乎找到了貿易逆差的合理借口,聯合國際勢力發動匯率大戰,逼迫人民幣升值。央行被動上調匯率,然後接近壹周左右時間人民幣兌美元出現連續六天匯價創歷史新高的局面。匯率的走高,不僅嚴重侵蝕了中國大量的外匯儲備,也嚴重打擊了“中國制造”的輸出,國內傳統的出口外向型產業面臨重新洗牌。國內方面,人民幣升值,以人民幣標價的商品勢必呈現價格上漲的趨勢。3.供求矛盾。狹義經濟學告訴我們供求決定價格。最近壹段時期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走高壹定程度上因為這些商品的供求出現了問題。以今年國內瘋狂上漲的棉價為例,2010年10月USDA(美國農業部)報告顯示中國紡織業對棉花的需求量在1050萬噸,但是今年國內棉花產量預估在640萬噸左右。雖然國家有儲備棉和進口棉的配額,但從8月15號始到10月20號截止兩個月時間***拋出國儲棉100萬噸但市場對此基本沒有任何反應,而國儲棉基本告罄。今年1-9月進口棉累計107.8萬噸,同比減少69.2萬噸,減幅39.1%。2010年1-8月中國紡織品出口額增長24%。擴張的需求和緊縮的供應直接導致國內棉價壹路飆升,截止到10月底同比增長93%。8月19號世界第四大產棉國巴基斯坦遭遇洪水,棉花減產15%,世界產棉大國中國、印度、巴西乃至最近的美國棉花都出現不同程度減產。全球棉花庫存量也下降到近六年最低位。全球性的棉花供需緊張是導致國際棉價走高的第壹因素。其他商品價格上漲短期內都有供求矛盾的原因。4.國際熱錢的湧入。歷史告訴人們,但凡壹個國家的幣種升值的預期比較強烈的時候,熱錢就會蜂擁而至。比如現在的中國。08年郎鹹平教授估算中國熱錢規模不低於1萬億美元。09年,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張明博士推算,國內熱錢規模大概在1.3萬億美元,加上0.45萬億美元的盈市率來算,國內熱錢規模應該在1.75萬億美元左右。國際熱錢在中國市場的四處流竄,對物價上漲,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大到房地產業小到某些農產品,像最近糖油棉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都不乏遊資的炒作。5.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在市場經濟下市場行為是主導力量,而政府更多的是扮演市場的把脈人,如何運用國家權力這只“看不見的手”應該采取審慎的態度。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中美-中歐的貿易額不斷增長,貿易依存程度不斷提高。在全球壹體化趨勢下,在通脹泛全球化的時代,中國想獨善其身是不現實的。所以當世界範圍內某些大宗產品價格走高的情況下,國內物價自然亦步亦趨。6.現代機構管理成本的增長。在物質化、信息化程度如此發達的現代社會,企業如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除了不斷改進經營結構,完善經營模式,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創新力。所以現代機構對於科研、技術創新的投入相應增長。除此之外,現代機構結構的合理性和系統的功能性要求相應的投入更多的管理費用。生產成本的增加,包括原料采購、倉儲物流、人工費、物資設備、資產折舊以及各種稅費。7.其他 包括戰爭、政策、自然災害等突發性事件也會在壹定時間內對價格波動產生影響。 最後大家要明白,市場經濟下,價格波動是常態,我們要正確看待物價的上漲,理性的分析物價上漲的原因。但無論價格怎樣漲跌,他終將回歸價值的理性。
上一篇:148食品安全法下一篇:企業質量月活動總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