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癥狀可分為兩類:壹類是與代謝紊亂有關,特別是與高血糖有關的 "三多壹少",多見於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顯或僅有部分表現;另壹類是各種急慢性並發癥的表現。
1.多尿
是由於血糖過高,超過腎糖閾值(8.89-10.0mmol/L)時,腎小球濾出的葡萄糖不能被腎小管完全重吸收,形成滲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也越多、24h尿量可達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腎臟疾病的人,腎糖閾增高,尿糖排出量增加,尿糖排出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達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腎病患者,腎糖閾增高,尿糖排泄受損,在血糖輕中度增高時,多尿可不明顯。
2.多尿
主要由於高血糖,血漿滲透壓明顯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丟失過多,細胞內脫水,加重高血糖,血漿滲透壓進壹步明顯增高,刺激口渴中樞,引起口渴而多尿,多尿進壹步加重多尿。
3.多食
多食的機制尚不十分明確,多數學者傾向於葡萄糖利用率(動靜脈血液中葡萄糖進出組織細胞前後的濃度差)降低、其原因是正常人空腹時動、靜脈血中葡萄糖濃度差減小,刺激攝食中樞產生饑餓感,攝食後血糖升高,動、靜脈血中葡萄糖濃度差增大(>0.829 mmoL/L),導致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升高。但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或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組織攝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即使血糖處於高水平,動脈血和靜脈血的葡萄糖濃度差也很小,組織細胞實際上處於 "饑餓狀態",從而刺激葡萄糖的攝取。"另外,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從尿液中排出,因此機體實際上處於半饑餓狀態,能量不足也是引起多食的原因。
4.體重減輕
糖尿病患者盡管食欲和進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體重減輕,主要是由於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產生能量,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加強,消耗過多,出現負氮平衡,體重減輕,甚至出現消瘦,壹旦糖尿病經過合理治療,獲得良好控制,體重減輕是可以控制的。糖尿病壹旦經過合理治療,得到很好的控制,體重減輕是可以控制甚至反彈的。如果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體重持續下降或明顯消瘦,提示可能代謝控制不佳或合並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疲勞
在糖尿病患者中也很常見,由於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而有效釋放能量,同時組織中水分丟失、電解質失衡和負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振。
6.視力下降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確診早期主訴視力下降或模糊,這可能主要與高血糖引起晶狀體滲透壓改變,導致晶狀體屈光度發生變化有關,壹般早期屬於功能性改變,壹旦血糖控制良好,視力可很快恢復正常。
糖尿病的治療包括糖尿病教育、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血糖監測以及檢測和控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壹旦確診為糖尿病,就應該對患者進行糖尿病教育,包括糖尿病常識、自我血糖監測和尿糖監測。降糖藥物的使用、不良反應的觀察和處理。以及各種並發癥的表現和預防。
各類糖尿病基本治療的主要措施。飲食治療的原則是:控制總熱量和體重。降低食物中脂肪含量,尤其是飽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食物纖維含量,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比例合理。控制膳食總能量攝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種營養素。保持合理體重。超重/肥胖患者的減重目標是在 3-6 個月內減去體重的 5%-10%。消瘦患者應通過均衡的營養計劃恢復並長期維持理想體重。
①脂肪: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超過總能量的30%,飽和脂肪酸攝入量不超過總能量的10%。食物中膽固醇的攝入量為 300 毫克/天。
②碳水化合物: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應占總能量的50%-60%。食物應富含膳食纖維。
③蛋白質:腎功能正常的患者,推薦蛋白質攝入量占總能量的10%-15%,明顯蛋白尿的患者,蛋白質攝入量應為<0.8g/kg體重/天;從GFR下降開始,應實施低蛋白飲食,同時補充a-酮酸制劑。
4 飲酒:糖尿病患者不宜飲酒。每天不超過1-2個標準份量(壹個標準份量為350毫升啤酒、150毫升紅葡萄酒或45毫升低度白葡萄酒,每種含酒精約15克)
5 鹽:
5鹽:鹽的攝入量應限制在每天不超過6克,高血壓患者更應嚴格限制。
壹般主張每日膳食蛋白質按0.6-0.8g/kg標準體重供給,並在限定範圍內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比例。糖尿病腎病3、4期患者在堅持其他糖尿病營養治療原則的同時,掌握好每日蛋白質攝入的質和量。
糖尿病腎病患者如果不給自己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那麽壹旦發生腎功能障礙,輕則血壓升高、周身乏力;重則腎功能不全、浮腫、男性陽痿、睪丸萎縮等;重則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可能被奪去生命。
1、少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能迅速被人體吸收,引起血糖升高。因此,重癥糖尿病患者,不宜吃太多水果。
2、不能飲酒
酒精每克含熱量14.64千焦(3.5千卡),為高熱量食物,有消耗體內熱量的作用。過量飲酒可發生高脂血癥或引起代謝紊亂,加重肝臟負擔。糖尿病患者飲酒後吃壹些碳水化合物食物,血糖會升高,使糖尿病失控。經常飲酒不進食,可抑制肝糖原分解,使血液中葡萄糖(葡萄食品)量減少,出現低血糖(血糖食品)癥狀。因此,嚴重糖尿病合並肝膽疾病者,特別是正在使用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的患者,要嚴禁飲酒。
3、少吃高糖、高鹽食物
對於糖尿病的認識,醫生通常都把限制飲食,尤其是限制進食含糖量高的食物,作為重要的防治方法來指導患者。但對於限制食鹽的攝入卻很少關註。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食鹽過多,具有增強澱粉酶活性和促進澱粉消化(消化食物)的作用,並促進小腸對遊離葡萄糖的吸收,可引起血糖濃度升高而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鹽。
運動療法
也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療方法之壹。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量力而行,循序漸進,貴在堅持。運動方式、強度、頻率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壹般推薦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步走、太極拳、騎自行車、高爾夫球和園藝活動等),每周運動時間不少於 150 分鐘。當血糖>14-16mmol/L,出現明顯低血糖或血糖波動時,糖尿病急性代謝並發癥及各種心、腎等器官的嚴重慢性並發癥暫時不適合運動。
戒煙
吸煙有害健康,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是大血管病變的高危人群。應勸導所有吸煙的糖尿病患者戒煙,這是生活方式幹預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口服降糖藥
根據作用機制的不同,可分為促胰島素分泌藥(磺脲類、格列奈類)、雙磷酸鹽類、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增敏劑、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和地高辛肽酶-IV(VDPP-IV)抑制劑。藥物選擇應根據 2 型糖尿病的兩個主要病理生理學改變,即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受損來考慮。此外,患者的血糖波動特征、年齡、體重和重要器官功能也是選藥時需要充分考慮的重要因素。機制互補的藥物應聯合使用,以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1.雙胍類:該類藥物能減少肝糖生成,促進肌肉等外周組織攝取葡萄糖,加速糖的無氧發酵,減少腸道對糖的吸收。具有降脂、降尿酸的作用。適用於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者應為首選藥物。制劑有①苯乙基二甲雙胍;②二甲雙胍。目前最常用的是二甲雙胍。二甲雙胍罕見的嚴重副作用是誘發乳酸酸中毒。二甲雙胍引起的副作用極少,腎功能不全(男性血肌酐水平>1.5mg/dL,女性>1.4mg/dL或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嚴重感染、缺氧或正在接受大手術的患者禁用二甲雙胍。在使用碘造影劑進行造影檢查時,應暫時停用二甲雙胍。二甲雙胍的主要副作用是胃腸道反應。10%的患者會出現胃腸道癥狀,包括腹部不適、厭食、惡心、腹瀉,偶爾還會出現口幹或金屬味。
2.磺脲類藥物:這類藥物主要作用於胰島B細胞表面的磺脲類受體,促進胰島素分泌。適用於胰島 B 細胞功能尚可,無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糖尿病患者。磺脲類藥物使用不當會導致低血糖,尤其是老年患者和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磺脲類藥物還會導致體重增加。臨床試驗表明,磺脲類藥物可使 HbA1c 降低 1%-2%,是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薦的控制 2 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藥物。
磺脲類藥物包括甲苯磺酰脲、格列本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格列齊特、格列酮和格列美脲。磺脲類藥物還有壹些緩釋和控釋劑型,如格列齊特緩釋片和格列吡嗪控釋片。
3.苯甲酸衍生物類泌乳素類藥物:包括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這類藥物主要通過刺激胰島素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後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時間短的特點,可降低HbA1c 0.3%-1.5%。這類藥物需要在餐前立即服用,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其他降糖藥物(磺脲類除外)聯合使用。格列奈類藥物常見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和體重增加,但低血糖發生的頻率和程度低於磺脲類藥物。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能選擇性地作用於小腸黏膜刷狀緣上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多糖和蔗糖分解為葡萄糖,延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減少葡萄糖的吸收。可改善餐後血糖峰值。主要包括①阿卡波糖②伏格列波糖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可使HbAlc下降0.5%-0.8%,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
5.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增敏劑):通過激活核受體PPARγ,增強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如增加脂肪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轉運,抑制血漿FFA的釋放,抑制肝糖的釋放,增強骨骼肌對葡萄糖的合成,從而減輕胰島素抵抗。它適用於以胰島素抵抗為主的肥胖型 2 型糖尿病。臨床試驗顯示,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可使 HbA1c 降低 1.0%-1.5%。它們主要包括(i) 羅格列酮;(ii) 吡格列酮。體重增加和水腫是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常見的副作用。使用噻唑烷二酮類藥物還會增加骨折和心力衰竭的風險。
註:關於羅格列酮的使用:
羅格列酮的安全性尚存爭議,在中國的使用限制較為嚴格。對於未使用過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的糖尿病患者,只有在無法使用其他降糖藥物或使用其他降糖藥物無法達到血糖控制目標時,才可考慮使用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對於已經使用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的患者,在繼續使用該藥物之前,應評估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權衡使用該藥物的利弊。
6.二肽基肽酶-VI(DPP-VI)抑制劑:DPP-IV抑制劑通過抑制二肽基肽酶-IV,減少體內GLP-1的失活,提高體內GLP-1的水平。GLP-1以葡萄糖濃度依賴性方式增強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對包括 2 型糖尿病患者在內的患者進行的臨床試驗顯示,西格列汀可將 HbA1c 降低 1.0%。
胰島素治療
1.胰島素的種類
按來源分類,有動物胰島素(豬、牛)和基因重組人胰島素。人胰島素制劑的免疫反應較輕,不易產生抗體。
根據起效時間分為不同類型的制劑。
①短效胰島素起效快,作用時間短。常規短效胰島素。制劑透明。
②中效胰島素,起效時間、峰值和作用時間均長於短效胰島素。
③預混胰島素:50R:50%NPH胰島素和50%普通胰島素的混合物;30R:70%NPH胰島素和30%普通胰島素的混合物
④超短效胰島素類似物:人工合成的胰島素類似物,餐時註射,作用時間短。有兩種胰島素:賴氨酸胰島素和薄荷胰島素。
⑤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合成的胰島素類似物,作用時間長,是基礎胰島素的補充。例如血糖胰島素和脫敏胰島素。
6、超長效胰島素類似物:作用時間更長的合成胰島素類似物,如德谷林。
2.開始使用胰島素
1 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終生接受胰島素替代治療。
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較大劑量的多種口服藥物後,當HbA1c大於7.0%時,應考慮開始使用胰島素治療。
胰島素應作為新發糖尿病患者的壹線治療方案,這些患者的消瘦與1型糖尿病難以區分。
在糖尿病病程中,如果出現無明顯原因的體重減輕,應盡早開始胰島素治療。
特殊情況下胰島素的應用:
初診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圍手術期、感染、妊娠
3.胰島素的用法:
短效胰島素可用於嚴重糖尿病如酮癥酸中毒的靜脈滴註治療,1型糖尿病壹旦確診,目前仍需終身皮下註射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可采用胰島素補充或替代治療。下面介紹幾種循序漸進的方案。
①對於口服降糖藥無效或部分無效的患者,繼續使用口服降糖藥,睡前皮下註射中效或長效胰島素,初始劑量為0.1-0.2U/kg,監測血糖,3天後調整劑量,每次調整劑量為2U-4U.
②預混胰島素每天早晚兩次註射。起始胰島素劑量通常為 0.4-0.6 單位/公斤體重/天,在早餐和晚餐前按 1:1 的比例分配。優點是方便,減少了午餐前註射的不便,但午餐時血糖波動較大,不易控制。
3)在上述胰島素起始治療的基礎上,經過充分的劑量調整後,如果患者血糖仍不達標或反復出現低血糖,需要進壹步優化治療方案。可采用餐時+基礎胰島素:根據睡前和三餐前的血糖水平,分別調整睡前和三餐前的胰島素用量。
④胰島素泵治療。主要適用人群為:1型糖尿病患者;計劃懷孕和正在懷孕的糖尿病婦女;需要加強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
4、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