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口服給藥,口腔、胃、小腸、大腸)、呼吸道(鼻腔給藥,肺)、肌肉(肌肉註射)、粘膜(栓劑)。
吸收部位不同,藥物被吸收的程度和快慢,有差異(靜註、肌註;皮下給藥,口服。)
***性: 藥物是通過生物膜吸收的。 擴 散
被動擴散:擴散速率與濃度梯度成正比;無特異性;無飽和性;藥物分子必須具備合適的脂水分配系數。大部分化學藥物是通過被動擴散途徑吸收的。
膜孔擴散:分子量小於100的物質。
易化擴散:需轉運載體的參加,有飽和性和特異性;但需要壹定的濃度梯度。如細胞攝入葡萄糖、甲氨蝶呤、小腸吸收VB12 。
轉 運
主動轉運: 擴散速率與濃度梯度無關;有結構特異性(機體所必需的營養分子如氨基酸,可作為藥物轉運的載體)、有飽和性;毋須具備壹定的脂水分配系數;是耗能過程。
離子對轉運:強解離性的化合物如磺酸鹽或季銨鹽與內源性物質結合成電荷中性的離子對,再以被動擴散的途徑通過脂質膜。
胞飲作用:脂肪、油滴、蛋白質等。細胞受體介導。
首過效應:小腸吸收的藥物經門靜脈進入肝臟,在肝臟中代謝
腸肝循環:肝臟中的藥物隨膽汁分泌到膽囊,再由膽囊排到小腸,最後在小腸吸收經門靜脈進入肝臟。 1、水 溶 性
水是藥物轉運的載體,體內的介質是水。藥物在吸收部位必須具有壹定的水溶解度,處於溶解狀態,才能被吸收。因此,要求藥物有壹定的水溶性。
極性(引入極性基團可增加水溶性)、晶型(對藥物生物利用度的影響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熔點均影響溶解度,從而影響藥物的吸收,影響生物利用度。
2、脂 溶 性
細胞膜的雙脂質層的結構,要求藥物有壹定的脂溶性才能穿透細胞膜。進得來(壹定的脂溶性),出得去(壹定的水溶性)。
將易解離的基團如羧基酯化。
通過化學結構的修飾,引進脂溶性的基團或側鏈,可提高藥物的脂溶性,促進藥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3、離 解 度
藥物只能以分子形式通過生物膜。
生物膜本身帶有電荷,相吸,進得來,出不去;相斥:進不來。
離子具有水合作用,藥物分子體積增大,不能通過生物膜微孔。
因此,離解度越大,吸收越差。
離解度與藥物的離解常數和吸收部位的pH有關。同壹藥物在不同部位的解離度不同,吸收程度不同。弱酸性藥物在胃中的解離度小,易被吸收;在腸道,弱堿性藥物解離度小,是弱堿性藥物的主要吸收部位。
強酸強堿藥物及離子性藥物,難以吸收。但是進入細胞後也難以出來。
4、分子量
同系列的化合物中,分子量越小,越易被吸收。
口服有效的藥物的分子量壹般在500以下。 表面積、藥物停留時間、pH影響藥物的吸收。
口腔:起效快,直接進入循環。舌下含片、口崩片。接觸面積小,適合小劑量藥物。
胃:血液循環好、停留時間長,pH偏酸。適合弱酸性藥物吸收。胃刺激。
小腸:pH適中,表面積大,停留時間長。首過效應。
大腸:表面積小;可進行藥物轉化
直腸:血流較豐富,直接進入血液,避免胃腸道刺激和肝臟代謝。
藥物的理化性質與分布
藥物分布是指藥物透過毛細管,離開血液循環;借助血液的流動到達作用部位;借助濃度的差異,經被動擴散,進入組織器官中。
毛細血管由脂質性物質構成,管壁上的孔隙可自由通透水溶性的小分子或離子。
血腦屏障:特殊的內皮細胞構成,沒有間隙。穿越血腦屏障的藥物,壹般有較高的脂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