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賣150碗熟肉被舉報判罰5萬引發關註,此事背後哪些問題值得關註?職業打假人並不是每次都會走到起訴賠償的階段,可能私底下達成和解協議了,賣三無產品的商家花錢了事。他們真的沒想普法,他們真的沒想維護什麽食品安全,就是把那個當成個賺錢機會而已。開網店賣三無產品的,並不都是孤家寡人,最差也是個小作坊,好壹點能做到開小廠子了。這個時候裝可憐,只對輕信他們的人好使,正常不信的人只會更惡心這種奸商。像是插旗菜業,不就是收購三無產品進行包裝,不怕那仨瓜倆棗的處罰,被曝光後打感情牌說當地產業沒了很多人失業,等於是在感情綁架。
當然對於真正的打假行為我絕對支持,也的確有部分打假人維護了中國消費環境,如果這所謂打假人在第壹次購買就舉報三無,那無話可說,可事實他的行為這就配不上打假二字;職業打假人有那麽多賺錢的機會,賣三無產品的那麽肆無忌憚,說到底還是監管部門懶惰和無能。食品安全,還得靠推動監管部門去做事情,大環境才能有改變的可能性。光靠那些職業打假人,幾十年過去也還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可以支持打假,但是不要給他們立人設,不要給任何利益集體或者公司立人設。打假到底也是為了獲取利益,而不是為了社會公德,因此很容易最後淪落為欺負更弱的人,也算是個體的局限性;到這個案子,是不是職業打假人不重要,具體案例具體分析,家庭手工作業產品不應當按照工業品的標準去對待,問題是如何界定是否是屬於家庭手工業,不知道法律是否有相關規定,又如何防止某些劣質小工廠把自己冒充成家庭作坊來逃避監管呢?應該明確個人手工制品和工業品的區別和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