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優良、生長快、抗病力強、飼料報酬率高的品種可以提高飼養費,提高經濟效益。在肉雞飼養過程中,飼料成本占養雞總成本的80%左右,因此應根據肉雞雛雞的營養需要及時更換飼料配方,飼餵優質全價配合顆粒飼料,增加肉雞的采食量,保持旺盛的食欲。目前,飼料市場十分繁榮,飼料質量參差不齊,所以養雞應考慮選擇經濟、技術實力強、質量信得過的大型飼料廠生產的飼料產品。
雞群大小、密度要適中。肉用雞分群不能過大,壹般400只左右壹組,常以強弱大小為壹組。飼養密度以每平方米 10 ~ 15 只為宜。密度過大會導致食素和飲水位置不足、體重不均、均勻度差、墊料臟、結塊、舍內空氣汙濁,從而延緩肉雞的生長速度。
2、提高成活率是盈利的基礎
要選擇健康的雛雞,弱雞適應性差,易生病,飼料報酬低,利潤不好,所以不要貪圖利潤,要選擇信譽好的大型種雞場健康高的種雞群。
同時,要控制好雞場的溫度。雛雞進入雞場前,要絕對保證室溫在32~35℃。每周升溫 2 ~ 3 次,逐漸下降到 20 左右。但也不能忽視雞舍的通風,要處理好舍溫與通風的矛盾,溫度適宜,通風良好,防止雞只因長期缺氧而發生腹水癥。肉雞實行電肝免飲水和素食,首次可采用5%黑糖水作飲水,經試驗發現,晝夜餵6次以上,有刺激雛雞食欲,減少飼料浪費的作用。在雞場工作時應小心謹慎,避免對雞造成身體傷害。應註意防止鼠害。
此外,還應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應根據雛雞的母源抗體狀況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壹般來說,10日齡用新城疫疫苗滴鼻,17日齡用傳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飲水,24日齡和31日齡分別重復10日齡和17日齡的免疫程序。同時,應及時合理用藥,控制腹瀉、佝僂病、慢性呼吸道病等。搞好雞場的環境衛生,定期對飼料和飲水用具進行清洗消毒,使墊料保持幹燥清潔。只有這樣,雞才能健康茁壯成長。掌握行業發展規律,合理組織生產
3、科學管理時可持續發展的保證養雞場的經營管理者和決策者必須要有準確把握市場的意識和信息,養雞場的生產必須要有自己的市場變化規律,養雞場近10年來有壹個3年左右的周期,而且每年都有壹定的變化規律。養雞場經營者要研究和把握這些規律,在市場好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抓住機遇,提高經濟效益。需要註意的是,由於養雞生產周期較長,從育雛到獲得產品需要5~6個月的時間,切忌在市場高峰期盲目擴大生產規模或匆忙改良,馬有明顯的滯後效應。
生產管理中除了要對雞場進行嚴密的清洗消毒外,不要因為暫時的虧損而輕易停止周轉,特別是在計算雞群的盈虧臨界點時,請註意如果新進母雞不補欄,產品的固定成本暫時不計算到可變成本中,可以維持飼養員的工資、水電等支出。另外,根據鎮長/市場預測,壓縮飼養規模後閑置的雞舍可用於飼養優質肉雞、烏雞、鴿子等盈利性畜禽,在不影響雞群正常周轉率的情況下增加收入。
綜上所述,這就是降低肉雞養殖成本,如何提高養雞場經濟效益的具體內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