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要根據個人情況辨證施治,對癥下藥才行,下面就說說各種脾虛該如何用藥調理。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的概念。脾是壹個非常重要的臟器。是壹個非常重要的臟器,脾養好了,胃的消化功能就會增強,人體對於外界攝入的飲食營養就會好,運化好了,人體的營養吸收就好,抵抗力、免疫力就會增強;另壹方面,很多肺氣不足、虛勞咳嗽的情況,有時光滋補肺氣效果不明顯,在養脾的情況下,往往也會有很大的改善。
因此,在補脾的同時,也要註意 "補 "的效果。
因此,中醫調理脾胃、補益脾虛的理論對於? 虛勞的問題有壹定的分類。
脾氣虛
脾氣虛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神疲乏力、飲食少進、飯後腹部不適、腹脹、消化不良等癥狀、大便溏薄、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水腫等,嚴重的脾氣虛會導致中氣不足,引發內臟脫垂問題,如胃下垂、子宮脫垂等。
對於脾氣虛的朋友,可以選擇中成藥四君子湯來治療。四君子湯中的人參、黃芪、白術、炙甘草是最常用的四味補脾藥,健脾益氣,是補脾氣虛的經典組合,藥中還加入了大棗、幹姜,具有補脾胃、壯陽氣的功效;除了四君子湯,還可以選擇參苓白術散,這是治療脾氣虛的最常用中藥。可以選擇參苓白術散,除了以上四君子湯中藥的味道外,在此藥中還加入了山藥、白扁豆、薏苡仁、砂仁等祛濕潤燥、溫補脾胃的藥物,對於脾氣虛的人來說,也是壹味很不錯的中成藥。如果是氣虛比較嚴重,導致臟腑下垂的患者,可以選擇補中益氣丸,來調理身體,裏面的組方可以補脾的同時,還可以補氣,對於氣虛乏力、臟腑下垂有很好的改善調理作用。
脾虛血虧
我們常說?氣血兩虛?
我們常說的脾血兩虛,和脾氣虛的癥狀差不多。乏力、疲倦、面色萎黃、食少、消化不良、心悸氣短、失眠健忘等都是脾血虛的表現。
對於脾虛血虧,健脾丸是很好的藥物,健脾丸中還有人參、白術、黃芪、甘草、大棗、生姜等中藥,健脾益氣,還加入當歸補血,酸棗仁、茯苓、茯神、遠誌安神、和木香,除了對脾胃氣血不足的人也有壹定的補益作用,同時對於氣血虧虛引起的失眠、失眠心對改善氣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健忘也有壹定療效。
脾陰虛
脾喜燥,但並非沒有陰虛的問題,脾陰虛往往容易被忽視壹方面,脾陰虛是由於精神內傷所致、五誌火旺、陰氣虧損所致,臨床癥狀壹般包括口幹舌燥、食欲不振、口腔潰瘍、大便秘結、面色紅潤、胃火旺盛、津液較少,嚴重者常有幹嘔、呃逆等。如果出現上述癥狀,可以考慮脾胃陰虛的問題。
對於脾胃陰虛的調理,壹般以養陰生津、健脾養陰為主,對於有這類問題的朋友,石斛、山藥、玉竹、丹參、麥冬等都是常用藥物,而名湯?名湯 "益胃湯 "是滋補脾胃的好方法。益氣湯是滋補脾胃陰虛的壹個很好的方子,但目前市場上還沒有以益氣湯為主的中成藥;要說中成藥,我們推薦?玉泉丸?這個藥,很多朋友都知道,是用來調理陰虛消渴的,對於陰虛引起的2型糖尿病有壹定的療效,同時對於脾胃陰虛的朋友,玉泉丸有滋陰養陰、益氣補中的功效,也是很好的調理藥物。
脾陽虛
與陰虛的煩熱不同,脾陽虛多伴有怕冷的癥狀,以及進食減少、面色萎黃、脘腹冷痛、消瘦、精神萎靡等癥狀。脾陽虛的患者往往喜歡溫熱的食物,如果受涼或飲食不節,就會加重腹痛、腹瀉等癥狀,這可能就是脾陽虛引起的問題。
給脾陽虛的人推薦壹種中成藥?該藥以黨參、白術、甘草補脾益氣,附子幹姜升陽祛寒的配方而聞名。附子大補陽氣,而幹姜升陽能走竄,能更好地增強附子的升陽作用,所以脾陽虛者服用附子是壹味非常對癥的藥。
說了這麽多,最後補充2點?
1.虛勞問題?這個問題往往不是簡單的臟腑問題,因此,如何進補,辯證尤為重要,不建議根據上述癥狀就自行選擇藥物服用,找個靠譜的中醫,全面辯證,根據五臟虛實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服用,才是上策。
2.對於虛勞的改善,通常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情,但對於中成藥的服用,不建議像吃保健品那樣長期服用,平時如果癥狀有所改善,也可以通過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適度運動等生活方面的自律,來控制和改善癥狀,結合良好的生活習慣,適度用藥。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長治久安。